大学生英语定题演讲文本与非限时议论文语体差异分析

2016-11-11 10:37卫志强
宿州学院学报 2016年10期
关键词:限时语体语料

卫志强

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安徽马鞍山,243031



大学生英语定题演讲文本与非限时议论文语体差异分析

卫志强

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安徽马鞍山,243031

为深入分析大学生定题演讲文本与非限时议论文语体倾向性差异,自建中国大学生定题演讲语料库。以SWECCL2.0中的非限时议论文为参照,选择MAT1.1软件为语料赋码,运用Biber语体多维分析法对比两类语料。结果显示:两者在文本类型方面一致,但在交互性、叙事性、说服性及抽象性四维度上差异显著。与非限时作文相比,定题演讲显著少用现在时态、第三人称代词、动词不定式、否定词“not(n’t)”、可能型和义务型情态动词,显著多用过去及完成时态、一、二人称代词和分词。指出不同类文本间语体差异比较有助于增强语体意识,提高写作质量。

定题演讲;非限时议论文;语体;倾向性

1 相关研究与问题提出

定题演讲文本和非限时议论文存在语体可比性。Biber等认为文本语言特征(Linguistic features)反映情境特征(Situation),文本特征为实现特定情境下的交际目的服务,情境特征主要涉及受众、交际渠道、时空共享、语言准备和交际目的五个方面[1]4-7。中国大学生定题演讲文本和非限时议论文在情境要素上既有差异也有共性,两者在前三个方面区别明显。由于大部分演讲词属于议论范畴,有明确的观点和论据支撑[2]。演讲者一般都希望听众能同意自己的观点、主张与立场,以取得共识并激发他们采取实际行动[3]。因此定题演讲文本与非限时议论文在后两个方面存在一致性。鉴于两者在情境特征方面的不同点多于相同点,本文将以大学生非限时议论文为参照,考察学生定题演讲语体特征,根据两者间情境差异,分析定题演讲所要实现的语体交际功能。

Petch-Tyson分析了四种不同语言背景的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本族语者议论文语料中的第一、二人称代词、阅读/写作情境指代、强调词及模糊词的使用[4],并认为以这四项语言特征为内容的作者/读者显性程度(Writer/reader Visibility)可以较好区分口头和书面语言。Biber在口笔语语域变异研究中(Variation across speech and writing),对LLC口语料库和LOB书面语料库中67种语言特征进行标注。基于某些语言特征频繁共现于某一语域之中,Biber对语言特征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共抽取6个主要因子,即交互性(维度1)、叙事性(维度2)、指称明确与情境依赖性(维度3)、显性劝说程度(维度4)、信息抽象度(维度5)、即席信息组织精密度(维度6)[5]79-97,据此他创立了语体多维分析法。此法能够全面反映了文本语体概貌。

目前,国内关于语体类实证研究多基于Petch-Tyson 框架。吴谨等以词频和词汇密度考察中国学生口语和笔语语体特征,发现学生两类语体中词汇的使用差异不明显,但多倾向使用混合语体[6]。纪小凌借鉴作者/读者显现度框架,考察英语专业学生四级和八级考试议论文的词汇丰富度,以数据表征学生议论文语体使用的正式度,发现语体正式度与作文得分有正相关,作文得分与词汇丰富度成正比,与作者/读者显现度成反比[7]。另外,还有部分学者借鉴语体多维分析法进行研究,如潘王番以LOCNESS语料库中美国大学生议论文语料为标准,考察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文作文的语体特征,发现与美国学习者的议论文相比,中国大学生书面语交互性、说服性强,信息性、叙事性、指代明确性、抽象性偏弱,且有明显“口语化”倾向[8];江进林等运用MTA语料库软件分析商务英语与通用英语间的语体差异,发现商务英语有较强的交互性和劝说性,通用英语有较强的信息性和叙述性。语体多维分析可有效区分两类文体[9]。

国内关于大学生演讲类文本的语体研究并不多见,仅见于琴妹等的一项研究[10],该项目借鉴文秋芳的研究[11],分析了演讲文本中14项语体特征,显然这难以反映演讲文本语体特征全貌。本文在自建大学生定题演讲库的基础上,运用前述Biber语体多维分析方法[9]61-78,从6个维度入手,全面考察两类文体间的语体差异性。

2 研究设计

2.1研究问题

(1)中国学生定题演讲文本与非限时议论文在6个维度上呈现何种特点?两者各维度得分是否有显著差异?

2.2研究语料

本研究语料来源两处:(1)自建大学生定题演讲语料库。收集近10年来全国性大学生演讲决赛阶段定题演讲稿240篇,语料容量为107094词次。平均每篇定题演讲的型符数为446.23词次。所有演讲均围绕开放式主题展开,如2010-2012年“外研社”杯定题演讲题目分别为“What is my top concern?”“A word that has changed the world”“What we cannot afford to lose?”(2)议论文语料取自《中国学生英语口笔语语料库》中笔语部分(WECCL2.0)[12]。该部分共收纳全国不同区域、不同类型院校学生英文作文4950篇。考虑到演讲参赛选手多为大学二、三年级英语专业或非专业学生,为了使两类语料具备相对可比性,使用《中国学生英语口笔语语料库》自带的SubCorpus Generator语料软件提取出二、三年级学生非限时议论文1645篇,随机抽样360篇作为对比语料。对比语料容量为96037词次,议论文平均长度266.77词。

2.3方法与步骤

第一步:用MAT1.1(Multidimensional Analysis Tagger)语料库软件[13]为两类语料67类语言特征赋码。

第二步:运用MAT自带的分析功能分析并统计已赋码文本,分别生成两类语料各5份数据文件。

第三步:从第二步所得的数据文件中抽取Corpus_Statistics.txt和Dimensions.txt两份,对Corpus_Statistics.txt中分属于6个维度的语言特征数据进行整理。

第四步:将第三步中整理所得数据输入SPSS17.0,作独立样本T检验。

3)γCa/γCl系数。由表3的γCa/γCl系数结果可知,所有的水样的γCa/γCl都较大。充分说明了榆林市矿区第四系潜水含水层水动力条件较好,更新循环较好,导致Cl-含量相对较低。

Corpus_Statistics.txt记录语料6维度分值,Dimensions.txt描述语料中67种语言特征的每100形符频率。MAT软件可为输入语料提供两类赋码方案,鉴于本研究的焦点在于弄清语料中67种语言特征的变化规律,故只选择VASW赋码方案。基于Biber口笔语语域变异研究的描述统计数据,针对该统计数据中每1000形符出现频率大于1的语言特征,MAT自动收集它们的Z分数并用于计算维度分。本研究中待分析文本长度都较短,遵从该软件使用手册中的建议,选用Zscore correction选项,使维度分的计算更加科学。

3 研究结果

两类文本各6个语体维度和每个维度下的语言特征是基本分析单元。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的一般分析原则,先呈现两类文本维度性描述和差异比较数据,然后分析文本间语体使用的异同。图1反映了定题演讲文与非限时议论文6个语体维度上的平均得分和基本趋势。

图1 定题演讲文本与非限时议论文维度分值

由图1可知,定题演讲文在维度1、2、6上的得分小于0,其中维度2得分最低(-1.264417),维度3最高(3.829125)。非限时议论文维度1得分最高(5.24425),维度2最低(-2.317333),其中得分小于0的有维度2和维度6。从全局来看,两条折线间交叉出现两次。两折线的走势一致,都为“降—升—降”,一定意义上展示出两者语体风格方面的相似性。语料分析中生成的另一份文件Text_types.png也证明,与定题演讲文本和非限时议论文最为接近的文体类型同为介入型劝导(Involved persuasion)。

由表1可知,除指代明确性、语言精密性2个维度外(P=0.062;P=0.282),定题演讲文本与非限时议论文在其他4个维度上均显现出非常显著差异。定题演讲文本只在叙事性方面强于非限时议论文,其他5维度均较弱。

表1 定题演讲文本与非限时议论文维度差异性检验

注:DT表示定题演讲文本,FX表示非限时议论文。

在Biber口笔语变异研究中,交互性维度下共涵盖28个语言特征[5]89。本研究定题演讲文本和非限时议论文在其中17个特征上的差异达到显著程度。表2列举了两类语料间差异最大的11个特征。不难看出,定题演讲文本在现在时、“not(n’t)”、强调词和可能性情态动词的使用频率上不及非限时议论文。在其余各项特征上,定题演讲文本超过非限时议论文。

表2 交互性维度语言特征差异比较

表3显示,定题演讲文本中频繁使用过去时和完成时,第三人称代词使用的频率小于非限时议论文,而现在分词短语使用的频率显著高于非限时议论文。公众动词与合成否定两库间差异不显著。

表3 叙事性维度语言特征差异比较

在说服性维度下(表4),预测和义务两类情态动词在定题演讲文本中使用较少,义务情态动词显著偏少(P=0.000)。结合表2,可知三类情态动词在定题演讲文本中的使用都少于非限时议论文。这三类情态动词在定题演讲文本中使用频率排序为:可能性(0.9137)>预测性(0.6775) >义务性(0.2154)。此外,定题演讲文本中动词不定式与条件从句也显著少于非限时议论文(P=0.007;P=0.000),说服动词和分裂辅助句明显多于非限时议论文(P=0.016;P=0.001)。

表4 说服性维度语言特征差异比较

表5表明,被动句在定题演讲文本中比在非限时议论文少,且差异显著;但是,无论定题演讲或是非限时议论文,无主语型都是被动句的首选。与非限时议论文相比,定题演讲文本倾向多用过去分词,过去分词作为后置定语也很普遍(0.1058>0.0419)。定题演讲文本中两类连接副词的使用也少于非限时议论文。综合来看,以上6个语言特征中,定题演讲文本显著少用、显著多用、与非限时议论文相差不明显的各为2项。

表5 抽象性维度语言特征差异比较

4 分析与讨论

大学生定题演讲文本与非限时议论文在交互性、叙事性、说服性、抽象性维度上差异显著,定题演讲文本维度1得分低于零,表明具有一定的信息性。事实上,演讲者总是围绕主题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向受众传递一定量的信息,进而达到说服听众、引发共鸣之目的。叙事维度上定题演讲文本优于非限时议论文,显示出演讲者更善于从具体例证出发,从侧面传递信息,以具体事例说服人,以情感人,将抽象性说理寓于案例的讲述以及由此而引发的真实情感的表达中。这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演讲的抽象程度。演讲作为一种无反馈的单向交流方式,必须提高沟通的效率,抽象程度高显然不利于演讲者与受众间的互动。而在说服性维度上,定题演讲文本不及非限时议论文,可能是和非限时议论文相比,演讲词的说服力并不体现在语言表层,演讲者试图通过信息内容的传达、情感交流等渠道间接达到这一目的。

综合来看,具体语言特征存在如下规律:

(1)定题演讲文本显著少用现在时态,显著多用过去时态和完成时态。信息类文体虽可用现在时态进行写作,但总体上说,该类文体中动词比例偏低[6]101-120。由于定题演讲文本要提前准备,作者在举例和叙述时只能参照已发生或亲身经历过的事件,所以多用过去时和完成时。

(2)定题演讲文本中第一、二人称显著多用,第三人称显著少用。这一特点与口头谈话类似。作为一种面对面的交流方式,演讲有明确的受众群体。演讲者使用第一人称代词可以表达个人立场、情感与态度。而在非限时议论文中,写作者和读者间不能共时空,同时读者又具有不确定性,故较少使用“you”“your”等词。

(3)与非限时议论文相比,定题演讲文本中三类情态动词也较少使用。可能性、义务性情态动词显著少用,究其原因,可能是义务性情态动词(如must、should)都含有浓重的强制意味,不利于演讲双方良好关系的维系。可能性情态动词(如can、may)语气不够坚定,不足以维护演讲者积极的个人形象。情态动词在日常会话中较为常见[14]92-96。但本研究发现中国大学生的非限时作文中情态动词较为普遍,说明中国大学生英文写作缺乏语体意识。

(4)定题演讲文本显著多用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包括前置过去分词和后置过去分词),而显著少用不定式。不定式结构句法位置相对固定,多位于句末。两类分词短语的位置灵活多变。Thomson认为现在分词短语与主句之间的粘和度不甚紧密,它的使用可增加描写的生动程度[15]。与之相反,过去分词能降低对动作施加者的强调,彰显动作接受者,增加文本的抽象程度与正式程度。

(5)定题演讲文本中显著少用否定词“not(n’t)”。合成否定(如no+noun/adjective;neither…nor)在两类语料间差异不显著。总体上看,定题演讲文本中否定结构的频率低于非限时议论文,这可能是出于演讲创作中对消极意义的有意回避。此外,“not(n’t)”表示完全否定,语气程度较强,使用合成性否定则可以有助于缓和语气。而且合成否定的文学意味更强,多用于文学叙事类文体中。

不仅如此,定题演讲文本中还较少使用被动语态、条件从句、连接性副词、强调词,而较多使用“Wh-”问句、说服性动词和非短语型“and”。

[1]Biber D,Conrad S.Register,Genre and Style[M].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9

[2]文叶.演讲与口才[M].北京:红旗出版社,2012:18-19

[3]仫华.跟我学演讲口才[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1-6

[4]Petch-Tyson S.Writer/reader Visibility in EFL Written Discourse[C]//S Granger.Learner English on Computer.New York:Addison Wesley Longman,1998:107-118

[5]Biber D.Variation across speech and writ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8:61-78

[6]吴瑾,邹青.中国学生英语口笔语语体特征研究:词汇密度与词频[J].山东外语教学,2009(1):8-13

[7]纪小凌.中国英语专业学生英语书面语中语体正式性的发展及其与写作得分的关系[J].山东外语教学,2007(6):50-55

[8]潘王番.中国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书面语体的多特征多维度调查[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2):220-232

[9]江进林,许家金.基于语料库的商务英语语域特征分析[J].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2):225-236

[10]于琴妹,陆小慧,孙乐乐.学习者英语演讲语体特征研究[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0(7):81-84

[11]文秋芳.学习者英语语体变化的特征研究[J].外国语,2009(4):2-10

[12]文秋芳,梁茂成,晏小琴.中国学生英语口笔语语料库[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13]Nini A.Multidimensional Analysis Tagger[EB/OL].[2016-03-21].http://www.bfsu-corpus.org/channels/tools

[14]Lucas S E.The Art of Public Speaking[M].8th edition.New York:McGraw-Hill Company,2004:203-204

[15]Thomson Sandra A.Gramma and discourse:the English detached participial clause[C]//Flora Klein-Andreu.Discourse perspectives on syntax.New York:Academic Press,1983:43-65

(责任编辑:胡永近)

10.3969/j.issn.1673-2006.2016.10.022

2016-07-19

卫志强(1983-),安徽合肥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二语习得。

H311.9

A

1673-2006(2016)10-0085-05

猜你喜欢
限时语体语料
提前预登记,免费参观
限时写作,由“扶”到“放”
基于语料调查的“连……都(也)……”出现的语义背景分析
找茬儿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语体语法:从“在”字句的语体特征说开去
华语电影作为真实语料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语体转化的量度与语体规范
《苗防备览》中的湘西语料
国内外语用学实证研究比较:语料类型与收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