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在的风景

2016-11-11 17:56陈蔚文
莫愁·家教与成才 2016年11期
关键词:动画片女儿精神

陈蔚文

G

因为儿子乎乎,近年我在动画片领域突飞猛进,已成资深观众。《马达加斯加》系列,《冰河世纪》系列,宫崎骏系列,《海底总动员》《怪物史莱克》《长发公主》……还有些非常有艺术风格的动画片,如《凯尔经的秘密》,水彩与壁画风格的镜像,加之悠扬的爱尔兰配乐,整部动画包含了梦、自然与诗性。在灵性画面背后,兼有宗教与救赎的庄严——当然,乎乎对此还不能领会,但片中灵逸的美与音乐他已完全能感受。片尾字幕时,当时5岁的乎乎说,“我还想再听听这音乐!”

在这些影像中,我希望“美”这种神秘力量正对一个孩子构成影响。

教育学者孙瑞雪说过一事,儿子同学给她讲了则无聊的冷笑话,并说自己还有很多这类笑话。她让这同学看宫崎骏的经典动画《天空之城》,画面与意境都很美,但这孩子看一会就不想看了,“那一刻我明白,他的内在没有被唤起感觉,他体验不到精神生活的愉悦……如果孩子生命中关于精神的这部分是沉睡的,情感和精神的生命没有被唤醒,那么有些美好而滋养的东西他是无法感受的。”

我在沪媒供职时,曾采访马来西亚的华文作家戴小华,她说到几个女儿的教育让我印象颇深,那是种“无为而治”的教育,或说这“无为”是建立在从小给她们听好音乐,看好书的基础上,让孩子在“美”的氛围中建立自觉的价值与审美观。现在几个女儿都在美国,人生整饬,她们甚至没经历过青春叛逆期。戴小华说,如果一个孩子从小的视听都与美无关,而是一些不良甚至暴力内容,孩子必会模仿,等他的行为构成“有害”或“叛逆”再来纠正,难度就大了。

要想让孩子获取有益的精神生活,成人先得具备。我曾听一位妈妈说要求女儿常看课外书,以利今后写作文,她的要求是“甭管什么书,反正得看”。这位妈妈自己几乎不看文化书,对女儿的阅读自然也无从引导,她让女儿看书的目的只为应付作文。这种阅读的成效如何,尚属问号。

“孩子精神生活来源最初是音乐、动画片、绘画之类,但最后的精神活动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互动。”孙瑞雪说。这个“人与人之间”对孩子而言,更多是“父母与孩子”间,如果父母具备一定的精神生活,孩子会少走弯路,更快接触到优秀文化。

乎乎一直对魔兽金刚之类有格外浓厚的兴趣,仿佛是出于一个男孩天性中对“怪力乱神”的尊崇与好奇。我不知这些事物在他的小脑瓜里会建构怎样的世界,但显然,由它们为主导的世界是逼仄的,它必要由其他元素来补充。如怀特的《夏洛的网》《吹小号的天鹅》这类涵括善与爱的元素,以及《猫和老鼠》《米老鼠与唐老鸭》这些诙谐、充满天马行空想象、显示人类智识与趣味的内容。

在孩子尚不能辨识美丑良莠时,成人应为其提供参照。王小波的兄长王小平先生曾说,趣味这东西,很像修道者或练气士所谓的内丹,一开始是不定形的流体,随后是一个默默化育的过程……一个内心的支架,在时光的催化下凝聚成形。

这支架,便是成人赋予孩子的精神“塑形”。

GG

乎乎3岁的那年夏天,我带他去香港,第一站海洋公园。天气炎热,晒得犯晕,且到处排长队,有许多项目因年龄与身高限制,他还不能玩。

次日到迪斯尼主题公园。未近园门,就闻盛大音乐,配合造型趣致的喷泉,有如童话王国,一个完备的梦幻国度!但同样四处长龙,加之骄阳普照,等到暮晚时分的焰火表演时,乎乎早倦累不堪,赶在第一簇焰火升空之前,呼呼大睡……

这趟“迪斯尼之旅”与其说是为乎乎准备,不如说是为我。

盛夏的辛苦旅行对乎乎而言,感受到的快乐也许不比在家附近公园玩耍来得更多:幼小心灵有时并不需知名之地来满足。一堆沙与一个智能玩具带给乎乎的趣味或许一样,一座乡村与一个5A度假区带来的兴奋程度差别也不大。

后来看一位台湾作家父亲写带3岁儿子去日本京都看枫叶,亦是同感。他说,一个3岁孩子的感官和记忆还没为枫叶美景准备好,即使去了京都、岚山等地,这些地方却没进入他的生命……

是啊,生命的丰富与否,固然与所行之处相关。更重要的,是一颗准备好的心。对一个孩子,当他的“感受力”在日常生活里得到生长、滋养,无论高山大川或市井民巷,都能感受其间的景观。

或可命名为“情怀”,它是点滴的养成,是情与智多方面机缘共力的结果。

情怀使人不仅仅得见一个物象的平面世界,更可领略其后的深邃。草木春秋,寒来暑往,大地的外在景致需内在的折射才会彰显。

我们能给孩子最重要的是什么呢?不是物质,也不是蒙昧而本能的爱,是助孩子养成丰富的内在,让他能带上“内在”去进行今后独自的行走。不论蓊翳或萧索,都能体会其中况味……

编辑 朱璐

猜你喜欢
动画片女儿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动画片是怎样播放的
推荐一部动画片
看,动画片开演啦!
——介绍一部你喜欢的动画片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海的女儿
拿出精神
推荐一部动画片
女儿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