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科研学术成果推广体系——以《中国舰船研究》为例

2016-11-12 05:01胡文莉
关键词:舰船科技期刊期刊

胡文莉

(《中国舰船研究》编辑部,湖北 武汉 430074)



基于“互联网+”的科研学术成果推广体系
——以《中国舰船研究》为例

胡文莉

(《中国舰船研究》编辑部,湖北 武汉430074)

科研学术成果的推广需要完整的推广体系。以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中国舰船研究》为核心,以网站、微信公众号、个人终端群为载体,构建了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互联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形成有输出、有反馈的闭环系统。全面阐述了平台的构建及管理,为科研学术成果的传播发挥了突出的作用。

互联网+;科研学术成果推广;纸媒;期刊网站;新媒体

“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它代表一种先进的生产力,推动经济形态不断演变。从科技信息传播的角度看,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的科技信息传播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

《中国舰船研究》期刊的主办单位——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是一所舰船设计领域的核心研发单位,科研设计人员的研究成果丰硕、含金量高。要实现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发展目标,设计中心的科研人员除了埋头进行科研设计外,还必须将其科技成果进行总结、提炼、发表、推广,因此,需要一个能登载科研成果的高水平平台,并且能将成果推广到国际范围,推动舰船行业科技交流,打响企业知名度。

1 科研学术成果推广的现状

1.1科研学术成果的推广方式

目前,科研成果可通过申请专利、发表文章等形式来展现,但是绝大多数的成果还是以期刊论文的方式。除了纸质媒体以外,许多期刊已加入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等数据库,另有少量期刊加入了自己行业的网络数据库[1]。期刊将纸媒上登载的内容按自然篇切分成单篇文章,放在数据库中,供学者搜索、下载。此外,还有的科技学术期刊建立自己的官方网站,为期刊的内容信息和自我信息传播搭建了新平台[2],并且大多数为开源获取的方式,免费供读者使用。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微信公众平台逐渐成为成果推广的有效途径,许多科技期刊追随潮流,纷纷申请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平台。

1.2科研学术成果推广面临的问题

纸媒是所有文章最原始的载体,但是纸质期刊的印刷及邮寄费用高昂,有的期刊甚至采用全彩印刷,其昂贵的生产及传播成本始终是阻碍其传播的桎梏。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加入数据库对纸媒文章的推广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该方法可满足学校、科研院所等购买了数据库的研究人员,但是对于未购买数据库的研究者,按页数或者单篇计价的数据库确实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许多科技期刊也建立了官方网站,将其纸质刊物上的内容发布到互联网上, 其发布的期刊文章虽然也能免费提供给读者,例如《中国舰船研究》较早期的网站,但是发布的内容为全期完整的flash格式,读者只能阅读,不能复制粘贴有用信息。并且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碎片化阅读的需求日盛,很难有读者能够从头到尾浏览全部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兴起,恰好解决了这一问题,许多科技期刊追随潮流,纷纷申请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平台。但是,申请容易维护难,科技期刊文章由于其受众面窄,很容易长期被搁置在冷宫,期刊公众号也很容易无人问津[3],许多科技期刊自从申请了公众号后,发帖子的次数寥寥可数,最后长期搁置,成为僵尸号。

2 基于“互联网+”科研学术成果推广体系

2.1基于“互联网+” 科研学术成果推广平台的构建

2.1.1科技期刊是科研学术成果的核心登载平台

作为舰船行业的核心研发单位,科研设计人员的研究成果丰硕,需要有登载展示的平台。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于2006年创办了《中国舰船研究》杂志,以舰船研究设计为中心,以舰船相近科学技术领域为研究对象,注重“三个结合”(专业基础理论与工程应用相结合、预先研究与型号工程相结合、作战系统与舰船平台相结合),体现“三个特色”(军工特色、总体集成特色、理论与工程应用相结合特色),至今,已经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收录,先后入选“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以及“中国学术核心期刊”。

纸媒的传播主要以传统订阅为主,《中国舰船研究》期刊在各书店、联合征订部门以及个人订阅的基础上,为了提高期刊的发行范围且将期刊送入最需要的人手中,发行部门创新采用精准赠阅的管理方式,利用“双十一”等热门节日,通过微信平台发布免费赠阅的活动通知,收集需要赠阅期刊的人员信息。为了精准投递,编辑部筛选出与舰船设计相关的行业进行精准赠阅,扩大纸媒的传播面,推广科研人员的学术研究成果,为舰船从业人员提供科技信息的纸媒服务。

2.1.2科技期刊网站是科研学术成果电脑终端的推广平台

科技信息的传播除了传统的纸质媒介以外,网络传播已经日渐成熟。向全球传递中国舰船科技发展信息的方法,除了通过向国内和国际的数据库输送资料之外,还可以自建网站[4]。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编辑出版部门联合信息化部门,充分研究网站界面和栏目设置要求、稿件远程采编系统要求以及网刊发布系统要求等,成立了网站项目组,设计制定《期刊稿件远程采编及科技信息发布系统方案》,建立了期刊门户网站,并构建了一套满足保密安全的双网稿件采编系统,为军工涉密单位提供了一种既满足国家保密要求,又适应期刊发展的新途径。《中国舰船研究》官网为网站用户提供科技文章开放式获取的途径,并制作方便用户使用的Html页面(图1),将科研成果网络化,用户遍布全球多个国家,期刊影响力的提升有了质的飞越。

图1《中国舰船研究》文章Html页面

2.1.3新媒体是科研学术成果移动终端的推广平台

在新的媒介环境下,移动互联网的用户逐渐从电脑端向个人终端转移。科技学术期刊要善于借助新媒介技术,在保持传统内容优势的基础上,拓展信息的传播路径,扩大信息的传播效应,增强科研信息的影响力[2]。此外,科技期刊可以利用新媒体,影响用户的阅读方式与研究方式,将深浅阅读结合起来,更加有针对性地在读者中起到引导的作用[5]。

为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需求,《中国舰船研究》编辑部迅速成立移动客户端管理组,在研究了众多个人终端的传播平台后,确定了以腾讯公司旗下的微信及QQ客户端为载体,建立《中国舰船研究》微信公众平台,并经过腾讯公司的官方认证。微信公众平台可将电脑端的内容适配到个人便携终端中,提供针对读者的论文全文在线阅读的终端屏幕适配;为丰富客户端的功能,《中国舰船研究》微信公众平台针对审稿专家及作者的投审稿设置流程查询,与官网的后台数据实时关联;为科技工作者提供科技动态前沿资讯、某热点专题的定向推送时间等“互联网+”科技信息服务。

与此同时,针对公众平台实时互动操作的不便,编辑部建立了微信交流群、QQ交流群、微信及QQ编辑部个人账号,构建一个有输出、有反馈的闭环信息传播系统。将传统传播方式与互联网传播方式有机结合,以《中国舰船研究》科技期刊为核心,以网站、微信公众平台、个人终端群为载体,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互联网+”科技信息推广体系,该体系结构图如图2所示。

图2 “互联网+”科技信息推广体系结构图

2.2科研学术成果互联网推广平台的管理

2.2.1互联网推广平台内容及发布时间的管理

平台是工具,内容才是关键。专业科技期刊的特色是以内容为王,是科研人员研究成果的第一载体,且有很好的公信力。科技信息的互联网传播,则应适应互联网的传播规律,将科技期刊的文章拆分成阅读体验更好的方式进行推送。例如,《中国舰船研究》网站的全新改版,将原来仅有flash格式的文章制作成多种不同的阅读格式,供不同的读者需要。此外,移动终端用户阅读方式与电脑端的网页版有所不同,需重新整合内容进行推送。为此,《中国舰船研究》编辑部提出了要将微信公众平台打造为“有趣、有料、有深度”的舰船类科技信息的传播平台,专门成立了文献推送写作组,在研究了微信平台的传播规律和热门内容的基础上,制定了符合舰船特色的科技信息传播内容方案,推出独家动态、独家推荐、论文专题、作者服务等特色内容。组织专门情报人员每周收集国际最新的舰船新闻,并撰写成舰船动态周报进行推送;组织期刊编辑人员撰写科技论文推送贴,并收集与论文主题相关的科普贴,组成舰船科技论文专题一起推送;每周将读者和作者关心的问题编成专贴,发布最新录用、邮寄通知等及时的服务信息。经过编辑部的不懈努力,微信公众平台的订阅人数已经超过10 000人。

推送时间也是新媒体管理的一个重点内容,相同内容的信息,如果发在不合时宜的时间,就达不到最佳的传播效果。一项针对移动互联网用户行为的分析表明,由于接入终端的原因,互联网用户的行为受到了影响,移动互联网的流量高峰在每天8:30左右以及22点左右[6]。根据互联网用户使用规律,《中国舰船研究》微信公众号的推送调整为晚上22点左右,转载分享时间一般为早上8点到9点之间,以达到最佳的图文转化率。

2.2.2互联网讨论群的人员管理

互联网具有快捷、便利的优点,但同时也存在人员身份不明,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盗取国家机密和用户资料的缺点。中国舰船设计研究中心作为国家军工设计单位,涉密等级高,很容易被间谍等不法分子注意。群内成员多为舰船设计单位的相关人员,不少也掌握着国家秘密。因此,为了规范讨论群的管理,《中国舰船研究》编辑部制定了微信群和QQ群的管理规定,严格控制入群人员的身份及工作单位,定期清理群内人员,保持讨论群内人员的纯洁性。此外,不定期在群内进行保密教育,禁止群内人员讨论涉及国家机密的内容,一旦发现有群成员引导机密内容的趋势,立即清理出群。

3 结论

科研学术成果的推广需要一个线上、线下完整的推广体系,科技期刊只是这个体系中最基础、最核心的一部分。以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中国舰船研究》为核心,以网站、微信公众号、个人终端群为载体,构建了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互联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形成有输出、有反馈的闭环系统,更好地发挥期刊对于科技信息传播的载体作用。

[1]赵军平,姚远. 高校科技期刊信息化建设现状调查[J]. 编辑学报,2007,19( 2) : 116~118.

[2]夏登武. 新媒体时代科技学术期刊信息传播的路径拓展[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 1):129~132.

[3]杨燕,徐海丽,刘志强. 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开发与维护——以《应用数学和力学(英文版)》公众号为例[J]. 学报编辑论丛,2015:309~312.

[4]易基圣,喻菁,许建. 《中国舰船研究》创刊10周年发展回顾及文献计量学分析[J]. 中国舰船研究. 2016,11 (1): 143~148.

[5]胡文莉. 科技期刊如何在新媒体时代下引导深浅阅读[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5,35(3):161~163.

[6]王斌.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应用及其传播影响研究[D]. 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4.

2016—05—31

胡文莉(1986—),女,硕士,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期刊新媒体的应用.

G232

A

1009-2714(2016)03-0055-04

猜你喜欢
舰船科技期刊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舰船通信中的噪声消除研究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科技期刊的分类
舰船测风传感器安装位置数值仿真
科技期刊的分类
期刊问答
科技期刊的分类
舰船腐蚀预防与控制系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