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约稿及约稿中的服务价值体现——以《钢铁研究》为例

2016-11-12 05:01周汉香
关键词:约稿钢铁科技期刊

江 勇,周汉香

(武钢研究院信息研究所《钢铁研究》编辑部,湖北 武汉 430080)



科技期刊约稿及约稿中的服务价值体现
——以《钢铁研究》为例

江勇,周汉香

(武钢研究院信息研究所《钢铁研究》编辑部,湖北 武汉430080)

以《钢铁研究》杂志为例,介绍了科技期刊约稿前的准备工作,约稿方法及约稿中的注意事项。通过约稿方法的创新,将约稿与期刊推广融合发展,实现了约稿中的服务增值,提高了科技期刊面向作者的服务水平和期刊的内容质量。

科技期刊;约稿;服务;作者定位;方法

约稿是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科技期刊的内容质量和品牌影响力,是科技期刊不断优化品质、提高竞争力的关键筹码。特别是在目前国家越来越重视科技文化发展的大环境下,科技期刊也必将面临大改革、大发展,在这种形势下,科技期刊如何生存、如何获取稿件、如何让期刊内容更优,成为每一位科技期刊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时代已经不同,那种单纯依靠自由投稿就可以安逸生活的年代已经不复返了。因此,约稿自然变得更加重要和必不可少!科技期刊的约稿也必须进行与时俱进的创新,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约稿的基础上,更要在约稿中充分挖掘,充分体现科技期刊本身的服务价值,以此让自己的科技期刊更加具有差异化、更加具有品牌影响力。

1 科技期刊约稿形式的发展

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技期刊约稿形式也呈现多态性的发展。最开始的时候,主要通过邮局信件来往,建立编辑与作者之间的沟通。后来有了电话、E-mail、手机、QQ、微博、微信、网站等新的传播手段,逐渐出现了电话约稿、手机短信约稿、QQ约稿、微博约稿、微信约稿、网站约稿等新的约稿形式[1]。

不同的约稿形式具有不同的特点。比如纸质信件约稿多为手写,显得更加正式和有诚意,但缺乏了面对面的交流。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瑞指出:信息总效果=7%词语+38%语音+55%面部表情[2]。从这个公式就可以明显看出电话约稿的优势所在,但由于其更加注重言语表达的艺术,往往很难把握,甚至可能因为唐突而影响与作者的关系。微博、QQ、微信等是互联网技术大发展的产物,通过搭建这些先进平台进行约稿,也是目前新的约稿形式,具有便捷、快速、新颖的特点,一般都是由综合性的期刊服务实现约稿目的。

2 约稿前的准备工作

2.1做好期刊定位工作

期刊定位对科技期刊的发展非常重要,这表现在对刊物的性质、读者对象、办刊宗旨、编辑方针进行总体规划,并据以进行装帧设计、编排规范和编辑出版流程制订、栏目策划、发行策划等,即进行期刊的总体设计[3]。这些工作往往在期刊创刊之时即已完成,它决定了科技期刊今后的发展方向,是科技期刊“大方向”的规划。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在科技期刊“细分作业”上必须进行与时俱进的改变和革新,即要做好“小方向”上的期刊定位,其中作者定位的准确合理直接关系到约稿的成功与否,“能选到理想的约稿人就等于成功了一半”[4]。

《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杂志就是因定位精准而快速发展的科技期刊的典型代表。该杂志依托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的强大实力,创刊之初即定位高远,并在期刊精准定位的基础上有目的的展开针对性的约稿工作,约稿对象多为行业内的全球知名专家学者。由于这种定位的精准以及该杂志编委、编辑等人员的不懈努力,在短短几年内,《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杂志在全球排名中位居前列,成为全球知名期刊。

当然,《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杂志的成功堪称科技期刊的传奇,这其中不排除长春光机所、编委会成员等一系列的“高大上”,但在一系列有利环境中对期刊的精准定位亦非常重要,它决定了约稿的对象是谁,决定了约稿的质量如何,决定了期刊如何发展。对于大多数科技期刊而言,这种“高大上”的典范不一定适合多数期刊效仿,但从中可以认识到期刊中的作者合理定位对期刊约稿的重要性。

以本刊为例,《钢铁研究》杂志属于冶金行业的科技期刊,同类型的期刊有很多种,特别是目前钢铁行业产能过剩、行业大面积亏损的背景下,科技人员对论文写作的积极性有所降低,好而优的稿件少之又少。在这种背景下,期刊要生存发展,就必须积极约稿。在作者定位上,结合《钢铁研究》的办刊宗旨和历年的收发稿情况,对作者进行细分,一类为冶金企业、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他们的论文多注重于现场实践;一类为冶金高校的老师和学生,他们的论文多侧重于理论研究。基于目前钢铁行业背景考虑,对钢铁生产企业的论文市场的挖掘预计收获不大,而冶金高校的研究受钢铁行业影响不大,因此将约稿的重心放在冶金高校的硕士/博士生导师上。这主要基于以下考虑:高校的学生是流动的,但是一般情况下,导师和他们的课题是相对固定的,只要抓住这些固定资源,就等于抓住了稿源的根,导师教导的每一届学生便有了投稿的倾向性和目的性。

2.2做好作者信息搜集工作

约稿是一个讲究艺术的包含智慧和情感的创造性的编读互动过程[5]。要进行完美的约稿艺术创作,就必须做到知己知彼,方能不断提高约稿的成功率。这就要求在进行了准确的作者定位后,对作者相关信息进行搜集整理。

当前的时代是一个网络时代,编辑要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来充分了解作者资源情况。《钢铁研究》杂志在明确作者定位于冶金高校的硕士/博士生导师以后,即刻开展信息搜集工作。首先,确定了对口的几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安徽工业大学等8所大学。然后,通过这8所大学的网站,搜集到这些大学里与《钢铁研究》杂志对口专业的硕士/博士生导师的相关资料,包括他们的研究方向、联系方式、学习工作经历等,进行整理归档。这些资料对期刊来说非常重要,一方面可以建立较全的作者库,另一方面也是重要的审稿专家人选。

当然,不是所有的专家资料都可以在大学网站找到的。对于无法获悉的作者信息,可以通过以下3种渠道获取:1)通过编辑部已有的编委/专家资源打听获取;2)通过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逐个筛选获取;3)通过中国知网等专业数据库查询该专家发表过的论文,从中获取相关信息。其中,中国知网等专业数据库的信息获取尤其需要编辑工作者学习和掌握,它对了解行业动态、熟悉作者最近研究进展情况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特别是大数据时代,通过中国知网已经搭建的关联平台,可以由此及彼的获得更多有效信息。了解并掌握这些信息,可以有效拉近与作者之间的距离,与作者之间的沟通也变得有的放矢,更加容易博得作者的好感,进一步提高约稿的成功率。

3 约稿的方式方法

约稿是一个慢工细活,不是一朝一夕就一挥而就的[4]。它是一个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因此,约稿中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对于熟悉的作者,约稿自然简而易之,往往几句话就可以搞定;对于不熟悉的作者,约稿中切不可急功近利,寄望于一次联系就可以得到别人的允诺,这往往会事倍功半,甚至满盘皆输,给作者造成非常不好的印象。

3.1一般作者的约稿

现在的时代是眼球经济时代,眼球效应同样适合科技期刊的发展。虽然科技期刊有其科学性、严密性等特点,无法像一些新闻媒体那样通过一些“夸大”来吸引眼球,博得关注;但随着科技期刊资源与读者、作者资源供求关系的逐步转变,作者可以选择的发表渠道越来越多,不必像以前单调的挤在一种刊物上。这就要求科技期刊本身必须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主动寻求眼球效应,其追求的眼球效应不止于吸引读者眼球,还应注意唤醒潜在作者,以保持作者队伍的鲜活性、稿件来源的多样性,从而提高稿源质量与学术信息的针对性[6]。

《钢铁研究》杂志基于以上考虑,不仅仅将约稿当作简单的约稿,而是通过约稿作为一种延伸的广告宣传,不一定要求非要约到稿件,而是让作者在心里始终有《钢铁研究》的印象,这样在作者需要《钢铁研究》一类的刊物来投稿的时候,就会想起《钢铁研究》。这就是进行一般作者约稿的目的。对于这种约稿,采用发约稿函和期刊简介的方式,面向的对象主要是《钢铁研究》历年的作者。因为这些作者要么是从事冶金行业的科研人员,要么是大学的硕士/博士生,他们毕业以后大多从事冶金方面的研究,将来都有发表论文的需求。这样一方面起到期刊宣传作用,达到眼球效应;另一方面可以逐步稳固老作者资源。事实证明,很多老作者由于在初次撰稿中不断得到过审稿专家和编辑的细心指导,对期刊具有一定的感情基础,只要稍稍唤醒他们,就很乐意不断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撰文投到本刊,与编辑共同分享,从而推动着作者和期刊两方面的协同发展。

3.2专家约稿

这里所谓“专家约稿”并非严格意义上的专家约稿。它具有双重目的,一方面如传统一样,寄望于行业内的专家向本刊投稿;另一方面是以行业内的专家为根,通过他们间接向其教导的学生约稿。

《钢铁研究》杂志通过锁定8所大学的硕士/博士生导师,对他们展开专家约稿。考虑到这些导师在行业内都是专家,他们经常会收到很多期刊社的约稿,而传统的约稿多是采用约稿函的形式,如果继续采用这种方式约稿,势必会引起他们的视觉疲劳,导致他们内心对约稿函的抵触心理。因此,为了避免以上问题的产生,在专家约稿上,本刊进行了适当的创新,将期刊推广与约稿合为一体,通过期刊推广给专家提供服务,通过服务产生期刊影响力,通过影响力间接约稿。具体为:将每期的杂志制作成精美的pdf文件,同时在pdf文件中插入期刊简介及约稿信息,免费推送给专家们阅读。期刊简介和约稿信息力求简单、清爽,让人一看便获悉期刊的基本信息,本刊近2年的期刊简介及约稿信息插图如图1所示。这种约稿形式效果较好,得到了多数专家的认可,已经有专家向本刊投稿,来稿作者有专家本人,也有其指导下的硕士/博士生。

(a)2015年

(b)2016年

3.3约稿注意事项

3.3.1注意语言表达约稿是一项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因此约稿中要注意语言表达。同样的意思,不同的态度和表达方式,得到的结果往往不同。总的来说,虽然编辑和作者之间属于“同志式”的互助关系,但约稿毕竟有求于人,因此要适当谦卑,但亦不可过于贬低自己,这样反而让别人觉得你的杂志很“垃圾”。

3.3.2注意多种约稿方法并用约稿方法有很多种,应用起来往往相互交叉并用,这样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而不能反复单调的采用一种约稿方法,这样容易让约稿对象厌烦,形成负面效果。比如一般来说,编辑与约稿对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4],编辑由于主动,在约稿之前即获取了约稿对象足够多的信息,而约稿对象由于被动,可能在约稿之前对期刊并不了解。基于这方面考虑,在电话约稿之前,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给约稿对象发一个正式的约稿函,并附上期刊的介绍,如果有pdf的样刊更好,这样可以给约稿对象充分的准备时间。然后再通过电话交流约稿,这样就不会显得过于唐突。总之,针对不同的专家,可以尝试采用不同的约稿方法,不可一两次被拒后就轻易放弃,亦不可过于频繁的交流导致专家厌烦。

3.3.3尝试约稿上的创新时代在发展,技术在创新,人们不断接受各种新技术带来的便捷。作为科技期刊的编辑,也要在编辑工作中不断创新,结合人们日益接受的技术带来的习惯,进行约稿上的大胆尝试。比如在渠道上,可以借助微博、微信、QQ等平台,一方面对期刊进行推广,另一方面用这种眼球效益带动稿件数量和质量上的提高,目前很多科技期刊都搭建了微信公众平台,这都是比较好的尝试;再如随着大数据的发展,可以借助中国知网、万方的大数据平台,进行专家的甄选,结合其研究项目,有针对性的提前约稿,提高约稿效率。

同时,要将约稿和期刊服务融合发展。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进行的改革,科技期刊作为科技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改革的趋势已经势在必行,这就要求科技期刊本身必须不断加强期刊服务,只有独具特色的期刊服务才能吸引更多的志同道合之人,推动期刊良性发展。

[1]盛杰,罗晓庆,赵鸥,等.新名为题约稿方式的价值探讨[J].编辑学报,2012,24(6):580~582.

[2]萨墨瓦,波特.跨文化传播[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科学技术期刊编辑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

[4]李建军,刘会强.科技期刊编辑电话约稿的特点与方法[J].编辑学报,2010,22(4):288~290.

[5]杨文德.约稿艺术纵横谈[J].出版发行研究,2008(1):35~35.

[6]占莉娟,林松清.试论学术期刊的眼球效应[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2):116~122.

2016—05—27

江勇(1982—),男,副编审,本科,主要从事《钢铁研究》责任编辑工作.

G232

A

1009-2714(2016)03-0101-04

猜你喜欢
约稿钢铁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约稿启事
约稿启事
科技期刊的分类
约稿启事
《实用临床医学》约稿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钢铁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