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影响下的地方高校学报发展思考——以《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例

2016-11-12 05:02周文凯沈艳军
关键词:三峡库区库区三峡

周文凯,沈艳军,张 莉

(三峡大学 期刊社,湖北 宜昌 443002)



“长江经济带”影响下的地方高校学报发展思考
——以《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例

周文凯,沈艳军,张莉

(三峡大学期刊社,湖北 宜昌443002)

“长江经济带”是国家配合、支持“一带一路”战略的国内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构想,生态环保与绿色发展并重是其核心要求。作为三峡地区的地方高校学报的《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对如何适应新的形势要求进行了探讨。介绍了学报特色刊文服务于长江经济带建设,并提出今后从生态水利、三峡地区地质灾害与防治、三峡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三峡地区天然药物研究4个方面进行重点选题组稿,专题策划,以更好地为长江经济带建设作出贡献,促进学报的特色发展。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保;三峡地区;高校学报

2014年9月,国务院出台《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长江经济带建设升级为国家战略;2016年3月25日,中央审议通过了《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标志着该战略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6300km的长度将全国11个省市串在一起,作为跨越祖国东中西区域的中国第一大河,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成败决定了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的进程;与“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共同形成国家三大发展支撑带,对拓展区域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据统计,2015年,GDP排名前十的省市中,有一半是长江经济带省市,11个长江经济带覆盖省市的GDP总量,超过全国GDP总量的40%,并有望在“十三·五”完成后达到全国总量的60%。[1-3]“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党中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也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是生态环保与绿色发展并重。从长江经济带看,西部的生态环保任务更重。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地方高校学报如何发展值得认真思考并进行探索。下面以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例进行探究。

1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已有特色刊文介绍

1.1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简介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三峡大学主办的以水电工程技术为主的学术刊物。该刊物创办于1979年10月,刊名为《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学报》,内部资料,半年刊;1994年6月被批准公开发行;1995年6月由半年刊改为季刊;1997年3月,由《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学报》更名为《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学 报》;2002年7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学 报》更名为《三峡大学学报》;2004年6月,经科技部批准由《三峡大学学报》更名为《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现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自1998年第1期起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1999年(用刊为1998年)被列入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3年被俄罗斯《文摘杂志》,2005年被美国《化学文摘》, 2007年被英国《INSPEC》(原名“科学文摘”)收录。自2003年起已有3000多篇.次的论文被国内外重要数据库收录,社会影响较大。作为三峡大学主办的学术性刊物,学报的发展离不开学校的发展背景。三峡大学定位于实现“创建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全国一流省属综合性大学”的奋斗目标,大力实施“学科立校、人才强校、科技兴校、质量固本和特色发展”战略,推进内涵建设与发展,着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增强为水利电力行业和三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正朝着把学校建设成为“水电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综合性大学”的目标迈进。学校建有长江三峡滑坡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省部共建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水电站仿真实验室、岩土工程研究中心2个原国家电力公司重点实验室(211工程建设项目),防灾减灾、水电工程施工与管理、天然产物研究与利用、水电机械设备设计与维护等4个湖北省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中药药理三级实验室,2个湖北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具有较强实力的科研机构。这为学报服务并促进学校的学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更为学报特色化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因此,学报从一开始就打上了水电特色的烙印。

1.2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特色刊文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

1)据统计,学报特色栏目“水电论坛”刊文比从2003年的30%左右提高到了2014年的70%左右。在刊发有重大工程背景的应用型、研究型论文同时,我刊尤其注重刊发一些为地方中、小型水库、电站建设服务的论文,涉及10多个 省、市 40多个电站、水库、河流。如在三峡工程建设和投入使用期间,学报发表了大量关于工程建设中的关键问题研究:高边坡理论探讨,边坡加固技术研究,坝工建筑物及设备研究,工程建设背景论证,水库合理优化调度,大坝变形监测等。如三峡总公司顾问王儒述教授在学报2008年第6期上发表的“三峡工程论证与回顾”一文,被中共党史研究室收录到《中国共产党与三峡工程》专题资料一书中;河海大学沈长松教授发表的“影响水库可持续发展指标的灵敏度分析”(2009.5),三峡总公司戴会超教授发表的“大型水库水温分层影响及防治措施”(2009.6),三峡大学董晓华教授发表的“三峡水库中期优化高度方法研究”(2010.1)等系列论文对三峡水库科学运行管理进行了探讨;而西部大开发建设中的一系列水电站如龙滩水电站,锦屏水电站,向家坝水电站,金沙江乌东德、白鹤滩水电站等等在建设中或设计阶段遇到的难题研究成果都在学报上得到了反映,给相应的工程建设提供了理论上或技术应用上的参考。

2)因为学校地处三峡地区,这就为学报提供了更多反应三峡地区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科研成果的机会。随着三峡工程的建成,三峡水库水位升降和降雨的多重影响,库区滑坡等地质灾害影响较大,针对这种情况,学报发表了库区千将坪滑坡,金乐滑坡,岩湾桥西滑坡,沙溪镇堆积体滑坡,石榴树包滑坡,巴东黄土坡滑坡等等一系列滑坡体的预防,监测,加固的研究成果,对库区相关的其它滑坡体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学术支持;对应用GIS建立三峡库区滑坡数据库和网络化监测预警的研究成果也有发表;而对宜昌市周边一些县、市的水库库岸塌岸,防洪防涝等的研究为相应管理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而“三峡库区消落带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的研究现状与进展”(2011.2),“水库消落带植被混凝土抗侵蚀性能研究”(2008.6)等系列关于我校边坡绿化技术治理边坡问题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影响。

3)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及库区内长江支流等河流的环境保护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也成为影响库区沿线人们生活生产安全的重要因素。学报也进行了相应的约稿,发表了关于水中农药等有毒有机物降解方面的论文,如黄应平教授学术团队的“量子点ZnS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有毒有机污染物”(2010.2)等光催化降解方面的系列论文;刘德富教授的“磷营养盐对库湾暴发蓝澡水华的实验研究”(2008.6),黄钰玲教授的“不同水温下蓝澡水华生消模拟与预测”(2009.6);张晨光博士的“三峡入库河流大宁河回水区消落带土壤氨氮释放动力学研究”(2010.6),雷丹的“三峡库区重庆段土壤重金属污染富集的矿物学分析”(2010.6)等论文探讨了库区水、土污染情况研究与治理,生产生活中高污染废水的降解处理。

4)为宜昌市等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及应对突发事件的研究。如对宜昌市的气候,经济作物,三峡地区天然药物研究方面的探讨。在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应急刊发了一些大坝抗震,构筑物防震方面的论文;在全国性的突发雪灾后,刊发了雪灾等极端天气下的机器人巡线,无人机巡视监测方面的成果;针对全国性的空气污染频发状况,学报刊发了宜昌市雾霾发生特点的论文。

2 在“长江经济带”发展新形势下的学报发展思考

从长江流域看,目前生态系统较为脆弱,流域的整体性保护不足,破碎化、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在加剧;污染物的排放量大,风险隐患大,饮用水安全保障的压力大;重点区域的发展和保护的矛盾十分突出,重点湖泊富营养化,一些城市群的大气污染形势严峻。因此,要做到整个流域内生态功能不退化、水土资源不超载、排放总量不突破、准入门槛不降低、环境安全不失控的目标,科技创新是必经之路。长江经济带的生态保护重任主要在西部,而湖北省又是长江干线最长的省份,也是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工程的核心水源区,生态保护和修复任务更加艰巨,要求更高。

在面临长江经济带这种国家战略发展形势下,在绿色环保发展的要求下,作为科技创新重要载体的科技期刊责无旁贷,要充分发挥科技知识传播的急先锋作用,为长江经济带建设做好科技保驾护航,当好科学决策的参谋。

地方高校学报(科技期刊)由于先天的原因,总体上水平不算太高,影响力不太大,国际化程度较低,与知名高校的学报差距较大,这是必须正视的现实。但地方高校学报也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如发表时滞短,特色转化灵活(船小好掉头)等。这就要求我们学报要及时适应新的形势要求,调整刊物的选题策划,依据刊物自身的特点来调整刊发计划。《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虽然在以前办刊中注重了水电特色突出,但还是偏重于传统水电研究,虽有些库区生态环保方面的论文,但没有形成专题,形成规模,形成合力,社会影响的扩散度不强。因此,学报在2015年就开始考虑进行特色细分,在继续突出水电特色同时, 主要考虑从以下4个方面细分。

1)生态水利(继承绿色开发的理念):随着三峡,溪洛渡,向家坝等工程建成,形成了防洪、排涝、灌溉、供水、发电等水利工程体系,在抗御水旱灾害、保障经济社会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但是随着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度和速度越来越高,大坝建设在为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益处的同时,也对生态系统产生各种不利影响,存在着对水资源系统的过度开发,超过了环境的承载力。由于认识到了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在修建大坝的同时我们不应忽视这些影响,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来使这种影响降到最小,这样大坝的建设才是成功的。如果大坝的建设是建立在严重的生态破坏上,这是不可取的。我们需要向人水和谐的合理开发方向发展,因此,对水利工程的建设就赋予了新的理念,要从掠夺式的开发建设转变为人水和谐的绿色开发,学报将从此角度来进行策划水电方面的选题。(学报已开始注重此方面的论文组稿,如刊发过研究几种鱼类的游泳能力来调整水利工程设计,通过修建鱼道、集运鱼船,人鱼升船机等措施来使工程建设更加符合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要求。)

2)三峡地区地质灾害与防治(为尽早建立库区滑坡动态监测,预防系统):

三峡库区地质条件复杂,山高坡陡,峡谷深切,暴雨洪水频繁,一直是我国地质灾害频发区。如1985年发生的新滩滑坡造成高达70m的过江首浪,上下游各10km的江上96条船沉没,严重危及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及长江航运的安全[4]。特别是三峡工程建成运行后,水库水位的升降及暴雨等的影响,库区范围内危岩体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增大。学报作为三峡地区的科技期刊,依托学校的三峡滑坡国家野外科学观察研究站,占有地理前沿的优势,非常有必要注重库区滑坡体机理研究及防治措施治理方面的组稿,为建立库区滑坡动态监测,预防系统,为加强群防群测工作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3)三峡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为建立绿色环保理念):三峡工程对库区生态环境的影响非常复杂,涉及的环境要素和影响因子较多,移民安置、水污染防治、生态保护、泥沙淤积等一系列问题是重大研究课题。由于三峡水库截流,引起沿江两岸淹没区生态环境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将对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保护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的措施,但一些问题仍亟需解决,比如,大坝的建设及大坝地区移民造成的水土流失、森林面积锐减、库区水质下降、生物物种减少等问题依然存在;所以学报可以将三峡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程作为一个重点刊文的对象,依托三峡大学的“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三峡地区地质灾害与生态环境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等省部级平台为库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支撑,学术指导,为解决该问题打下基础,服好务。

4)三峡地区天然药物研究(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三峡地区植物资源丰富,天然药物研究潜力巨大,特别是湖北省西部土家族传统中医药研究与开发更是迫切,许多民间传统药物使用没有得到深入的研究和推广,这些天然药物中的相应化学成分对肿瘤,抗炎、抗病毒等方面的疾病治疗有着安全、有效的作用,市场需求强烈。因此,依托三峡大学的“天然产物开发与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在宜昌市打造千亿生物医药产业的背景下,将三峡地区天然药物研究作为一个重点发展的发展方向很有必要。

以上4个方向的组约稿基于学校学术团队平台的建设和成果,具体见表1.

表1 学报特色刊文依托的学术平台

续表1

学术团队名称研究方向基金支持特色方向三峡库区水污染控制方法与技术库区典型微污染物的消减原理和氧化机理;库周点源污染控制技术;库周农村面污染控制技术;库区内源磷生态操纵技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7项,省级项目2项库岸带生态恢复与综合治理库岸带生态屏障构建原理与技术;库岸带环境综合治理与评价;库岸植物多样性保育原理与技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0项三峡库区磷污染生态防治水体磷污染原位生态修复;磷污染源解析技术;磷迁移转化过程与规律;消落带生态固磷技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20项,其它项目60多项三峡库区生态动力学过程研究多因素综合作用下长江上游流域产流产沙;泥沙与污染物的耦合作用;区域洪水过程与污染物输移国家科技支撑等国家项目6项,其它项目80多项三峡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天然产物研究与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天然产物化学、活性天然产物的结构改造与修饰、天然产物活性评价与利用、药物制剂工程与工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三峡地区天然药物研究

相信,经过细致的准备,精心的策划,科学的选题,学报能够将以上4个方向的发展设想变为学报更加鲜明的刊物特色,能够更好地为长江经济带建设服务。

[1] 王鑫昕.长江经济带:从大开发到大保护[EB/OL].[2016-05-05].article.cyol.com/m/content/2016-05-05/content-12506169.htm

[2] 尚勇敏,曾刚,海骏娇.“长江经济带”建设的空间结构与发展战略研究[J].经济纵横,2014,(11):87~92.

[3] 段学军,虞孝感,邹辉.长江经济带开发构想与发展态势[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5,24(10):1621~1630.

[4] 薛果夫,吕贵芳,任江.新滩滑坡研究[A].中国典型滑坡[C]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8.

2016—05—28

周文凯,男,湖北新洲人,副编审.

G232

A

1009-2714(2016)03-0111-05

猜你喜欢
三峡库区库区三峡
江垭库区鱼类群落组成和资源量评估
三峡库区万家坝滑坡变形区稳定性复核研究
Sinocyclocheilus sanxiaensis,a new blind fish from the Three Gorges of Yangtze River provides insights into speciation of Chinese cavefish
三峡留下我多少梦
春到三峡
广东河源万绿湖库区的“双音话”
长江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增收的设想
丹江口库区旧石器考古调查记
三峡库区生态环保成效显著
长江三峡工程涪陵库区移民安置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