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背景下民族民间艺术活态保护及传承研究——以湘西会同民间艺术家杨国大竹木雕刻为例

2016-11-12 03:01李柏山张应军
世界竹藤通讯 2016年5期
关键词:竹雕竹木根雕

李柏山 张应军

(怀化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湖南怀化 418000)

文化创意背景下民族民间艺术活态保护及传承研究——以湘西会同民间艺术家杨国大竹木雕刻为例

李柏山张应军

(怀化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湖南怀化418000)

湘西是少数民族聚集地,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元素丰富。民间艺术曾经是农业经济时代的优秀文化,与当地的物产资源、精神文化紧密相关。在文化创意背景下对农业经济时代的优秀文化进行活态保护及传承,对激活当地物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一定的战略意义。怀化市会同县民间艺术家杨国大的竹木雕刻是农业经济时代民间优秀文化的代表,是当地文化资源、物产资源的视觉固化。文章在阐述杨国大竹木雕刻作品造型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文化创意背景下竹木雕刻活态传承与保护的策略。

文化创意;民族民间艺术;活态保护;传承;竹木雕刻;湘西

生计方式是一切人类社会共有的人类建构,但具体内容则存在着极其复杂的类型和样式差异。生计方式仅是特定人群沟通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桥梁和工具,不同区域的人们建构这样或那样的生计方式,一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同时也是为满足自然与他人的需要。民族民间艺术中的雕刻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现存最早的根雕作品,是战国时期的“辟邪”和角形器,是20世纪80年代先后在湖北的古墓中发现的。这表明根雕在古代已具有一定的艺术水平,并形成为一个独特的艺术门类,受到人们的珍爱[1]。湘西会同民间艺术家杨国大竹木雕,是农业经济时代民间优秀文化的代表,是当地文化资源、物产资源的视觉固化。在文化创意背景下如何进行活态保护及传承对激活当地物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一定的战略意义。

1 杨国大竹木雕造型特征

杨国大,侗族,怀化市会同县高椅乡人,湘西巫傩文化的研究者,雕刻家、收藏家。杨国大的出生地高椅乡是个有着浓厚湘西文化底蕴的古村,这里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侗文化、宗教文化、商贾文化和巫傩文化。杨国大先生正是在这样的文化熏陶中潜心研究,创作了一件件神奇的竹木雕作品,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竹雕木雕工艺大师。

杨国大先生的雕刻作品主要有4类[2]:娇憨诡异、神秘莫测的傩堂面具;工艺精湛、细腻逼真的花鸟书画竹雕笔筒;品味人生、讴歌家乡的竹刻诗词对联雕板和竹根雕艺术;造型精美的人兽花鸟。其中,傩堂面具是杨先生最为钟情、也是影响最大的作品。傩堂面具竹根雕造型多变,表现手法不一,雕刻方式大多是浮雕、圆雕、镂空雕,使各个雕刻具有各自独特的特点,形成一种美感,是实用艺术的典范,其美学特点和审美价值值得后人研究与学习。杨国大先生的竹木雕作品具有如下特征。

1.1造型简洁,充满韵律

杨国大先生竹木雕作品格调高雅,通俗易懂,内容激昂,韵律生动,呈现出对艺术的自信心。每一幅竹根雕作品均意态如生,焕发着和谐、健康之美,并且准确、简洁、生动、概括地描绘出作品的内涵[3]。在作品内容上也是选取最为主要的人物,抓住人物最主要的特征,因势就形,简约而生动。竹雕傩堂面具巧妙地利用楠竹的根系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如人物“雷震子”,那根根如钢针般竖立的发须直逼过来,似乎要斩尽人间邪恶,又仿佛要捅破所有未解之谜,既叫人毛骨悚然,又令人肃然起敬!又如人物“歪嘴汉”,那歪斜的嘴唇、冲冠的怒发,似古典文明与现代潮流的精巧融合,仿佛蕴含了太多的古朴苍凉和对尘世人间的顿悟(图1)[4]。

1.2造型夸张,充满底蕴

杨国大先生竹雕刻在表现形式上多用想象的人物形态。在这些具体的造型上,对每个竹雕人物比例都做了比较夸张的处理,对竹竿和竹根等也都进行了简单化和变形处理。人物脸部表情设计丰富,使用了大量夸张的造型手法进行雕刻,夸张其主要表现部分,缩小其陪衬部分,以重点艺术语言充斥画面,画面结构安排更为合理,且蕴含着一定的文化艺术气息[3]。这种以夸张立意为主的造型,并不是随意的处理,不是没有目的的去表现,是与杨国大先生的见识、文化、技艺等息息相关的,在这些作品中,可以捕捉到巫傩人物的真实内在美(图2)。

图1 杨国大竹雕作品——傩面具

图2 杨国大竹雕作品——众生笑

1.3因势就形,保留自然

杨先生的竹木雕刻作品体现出一种粗犷、厚重、拙朴、刚劲的艺术意境,其造型处理方式是会同高椅人在社会实践中受儒家传统文化影响而总结出来的以竹根雕艺术表现自然的一种手法,体现了高椅文化的精髓。高椅地处湘西雪峰山核心地带,楠竹资源十分丰富,竹子根的形状每一兜都不一样,只有充分利用竹兜的形状、肌理才能完美表达生动的人物特征(图3)。

图3 杨国大竹雕作品——傩公(左)和财神爷(右)

2竹木雕刻活态传承策略

2.1注册旅游外观专利,为湘西旅游提供文化纪念工艺品

湘西的山水旅游仗已经打响,但文化品牌旅游还显得无力。重塑神秘湘西旅游资源品牌已经成了当前经济的新增长点[5],抓住湖南省“文化强省”政策机遇,重点重塑湘西神秘文化——五溪巫傩文化,把杨国大木雕、竹根雕与旅游产业结合起来,渲染五溪大地民俗风情,可为神秘湘西旅游提供文化纪念专利工艺品。

2.2重塑民间艺人生计方式,提高文化附加值

生计方式,意味着人可以通过这种生产劳动以养家,可以让自己生活得更富有尊严。一种文化的兴起与衰落,是由生产方式决定,人类历经了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现在步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新的生计方式出现必然打破以传统生计方式为基础的生态文化。如何保护这些农业经济时代的优秀文化,维护民族文化的文化生态,必须为这些文化寻找新的与时代同行的生计方式。文化生态的平衡,只有在符合人的最基本需要的时候,才会自觉的受到保护,才会发展得更有深度。从生态角度说,保护这些农业经济时代的优秀文化——竹木雕刻,从生活实用文化上升到精神艺术文化,提高文化附加值,无疑是保护和继承该文化的最佳路径。

2.3新遗产理论——活着就要保护

近几年不少学者提出了“新遗产”理论,该理论认为在文化遗产保护中应尊重每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留存,趁传人还在就要开始保护。新遗产理论的提出可以避免在农业经济时代的优秀民间文化的断代,相信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同质化现象。同时可以增加旅游新视点,吸引不同年龄阶段的游客。

3 小结

为对接“一路一带”战略,湖南省怀化市定位为“一极两带”,即辐射大西南、对接成渝城市群的新增长极和沪昆高铁经济带、张吉怀精品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带,可以说以文化创意设计为特点的知识经济已经到来。湘西是少数民族聚集地,民族民间艺术丰富。民间艺术曾经是农业经济时代的优秀文化,与当地的物产资源、精神文化紧密相关。在文化创意背景下对农业经济时代的优秀文化进行活态保护及传承,对激活当地物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战略意义,更是怀化市“一极两带”战略的直接体现。

[1] 刘勇.根雕市场渐升温收藏投资正逢时[N].光明日报,2005-09-14(10).

[2]袁仁友,罗新祥.竹雕怪杰和他的傩堂面具[J].民族论坛,2002(11):34-35.

[3]张伟.徽州木雕图式特征分析[J].科技视界,2014(30):165-165.

[4]李柏山.湘西少数民族传统木雕格扇门窗图案文化意蕴探析[J].设计艺术研究,2012(5):86-89.

[5]李柏山.巫傩文化创意设计与重塑神秘湘西旅游探究[J].怀化学院学报,2012,30(6):4-5.

Analysis of Living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Ethnic and Folk Arts in a Culturally Creative Context:A Case of Grand Bamboo Sculpture by Folk Artist Yang Guoda from Huitong County,Western Hunan

Li Boshan Zhang Yingjun
(Art Institute of Design,Huaihua University,Huaihua 418000,Hunan,China)

Western Hunan is a gathering place for ethnic minorities and is rich in inethnic folk culture and art elements.Folk art is the excellent forms developed from the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society,which are closely linked to regional natural resources and spiritual culture.Carrying out the living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ethnic and folk arts under a culturally creative context is of certain strategic significance for stimulating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local resources.The bamboo sculpture produced by the folk artist,Mr.Yang Guoda,from Huitong County of Huaihua City,i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excellent folk culture arising from the agriculture economy,and also the visualized items of local cul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The paper expounded the modeling characteristics of bamboo sculpture by Yang Guoda,and came up with the strategy to inherit and protect the bamboo sculpture under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context.

cultural creation,ethnic and folk,living protection,inheritance

10.13640/j.cnki.wbr.2016.05.011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资助项目“武陵山片区民间竹编文化传承与工艺创新研究”(编号:15YJA760017);湖南省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湘西民间竹编文化传承与产业开发创新研究”(编号:2016SK2085)。

李柏山(1998-),湖南嘉禾人,副教授,怀化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文化产业创意创新办主任,从事环境艺术设计及竹工艺教学与研究。

张应军(1953-),男,苗族,研究员,怀化学院调研员,从事竹编文化与工艺方向的研究。E-mail:574412674@qq.com。

猜你喜欢
竹雕竹木根雕
周桂新竹雕作品《蜻蜓之音》
浅析健康化设计理念之下的竹木家居设计之美
竹里乾坤,形色无边
——袁牧竹雕作品欣赏
浙江九川竹木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全竹办公系列定制家具
故园
根雕与古钱币的完美交融
筷子
天水竹雕的艺术工艺
竹雕的收藏攻略
木根雕艺术创作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