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在中国变味儿了吗

2016-11-12 06:36高石
环球时报 2016-11-12
关键词:租车共享经济经济

本报驻美国、英国、德国特派特约记者 高石 纪双城 青木 本报记者 张怡然

“共享经济”正在成为这个时代的热门词汇。伴随经济全球化的脚步,从住宿到出行,从技能分享到信贷行业,共享经济模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纳,并悄然改变着我们的观念与生活。早在2010年,美国《时代周刊》就把共享经济列入了“十大将会改变世界的想法”之一。在中国,共享经济同样早已落地生根,而且正迅速发散到社会不同领域。不过在此期间,外界对于共享经济在中国是否秉持着其原本的宗旨,还是日趋“变味儿”,也有着不同的声音。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共享经济?它在如何改变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中国的共享经济模式确实不一样吗?带着这些问题,《环球时报》驻外记者展开调查采访。

共享不代表低廉

“共享经济”这个术语最早由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社会学教授马科斯·费尔逊和伊利诺伊大学社会学教授琼·斯潘思在1978年发表的论文中提出。它最初的定义是指拥有闲置资源的机构或个人有偿让渡资源使用权给他人,让渡者获取回报,分享者利用分享他人的闲置资源创造价值。

“共享经济并不是新事物。”德国柏林共享经济研究专家迪尔克·斯泰恩斯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它几乎与人类历史相同。以前,人们一起共用农具,合住房屋等。上世纪中叶,合作社非常流行。不过,共享经济真正开始繁荣是在本世纪初网络普及之后,当时人们开始共享计算机资源。

共享不代表低廉,西方国家视共享经济为物尽其用的一种方式。通常来说,实现共享经济,需要一个第三方创建的、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市场平台。这个第三方可以是商业机构、组织或者政府。个体借助这些平台,交换闲置物品,分享自己的知识、经验,或者向企业、某个创新项目筹集资金。

以共享经济作概念营运的美国短租平台Airbnb为例,业主通过出租物业赢取经济回报,消费者则以低于酒店的价格入住房间,业主可以根据个人的情况,在Airbnb平台上设定可供入住的房间数目,相较于传统酒店灵活许多。作为一家成立仅7年的公司,其市值已经超过了酒店业巨头万豪、喜达屋,并且涵盖了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多个城市,可见其共享房屋空间的模式对传统的酒店业冲击巨大。

同样,在美国大受欢迎的Zipcar租借车辆服务,是一个按时收费的租车网站,用户可以按个人所需,通过手机上的应用程序预约租车服务,用户只需在指定位置停车即可归还车辆,这种租车方式既能节省用户的金钱,也能为商家带来更多的利润,是典型的一举两得的共享经济方案。

普及程度与受教育程度有关?

《环球时报》记者在欧洲生活期间切身感受到,现在不论是汽车、自行车、衣服,还是住房,共享已经成为潮流。比如,汽车公司将“汽车共享”视为很赚钱的商业模式。德国联邦汽车共用协会称,这已经成为一种新的“交通文化”,2015年初在德国约150家汽车共用服务提供商那里已有100万人注册。全德国490座城市和乡镇都有汽车共用服务点,比一年前增加了110个。荷兰的点对点式汽车共享社区SnappCar,在荷兰、瑞典和丹麦也有20万人使用。

同时,共享领域也越来越广。甚至,政府也参与共享,像德国和法国等欧洲国家同用一些卫星。德国还与欧洲各国开展“拼”办大学课程,让自己国家的学生可以去国外合作大学免费上学等。

德国《经济新闻报》近日引用荷兰ING银行的2015年调查报告称,1/3的欧洲消费者已参与过共享经济,且这一数字正不断增加。欧盟已经制定出共享经济规划,共享经济正成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不断壮大。

但是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皮尤研究中心一份新出炉的研究报告显示,在美国,尽管年轻人群体中非常流行开自己的车去送货、私人租车、出租家里的房间、分享办公室或当别人的顾问等赚取外快的方式,但大多数美国人对此并不熟悉。调查显示,只有15%的成年人在使用像优步等提供的私人租车服务,只有6%的人曾用过私人送货服务,仅4%的人会在线雇佣顾问帮助自己做事,更有75%的受访者不明白什么是“共享经济”。

该报告称,使用这些服务的人群也比较集中,大部分该服务的用户都受过大学教育,大学毕业生中有49%的人曾使用了4种或更多的此类服务,而具有高中程度的人只有8%的人在使用该类服务。年收入超过10万美元的美国人使用该类服务的人数要比那些年收入低于3万美元的高出三倍。在50岁以上的美国人中,没有使用任何此类服务的占到44%。

关键是让供给与需求端有效匹配

共享经济不仅在欧美国家发展迅速,在亚洲也日趋受到欢迎和重视。其中的原因,按照日本社会学家三浦展在其著作《共享经济,日本的新消费模式》中所说,是因为国民价值观,从“注重国家”到“注重家庭”,再从“注重个人”到“注重社会”,逐步转变了。金融海啸成为西方共享经济开花的转折点;在韩国,首尔市长上台后落实了共享城市计划;在日本,这一转折点是发生在“3·11”大地震之后,在政府提出救助之前,民众早已互通信息互相帮忙,表现出强烈互助意识。

对于互联网时代下中国出现的共享经济现象,外媒也非常关注,但评价褒贬不一。英国《金融时报》以中国春运为例称,中国春运搭上了共享经济的顺风车。随着经济增速放缓,中国提出的“互联网+”战略等政府举措正加紧努力,利用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来改善旧的经济增长模式,并解决交通拥堵等长期问题。更多人也因此放弃旅途辛苦,利用日趋流行的、新的汽车拼车服务搭便车。根据瑞银调查数据,2015年中国的叫车软件下载量遥遥领先,远远超过全球其他国家(如图)。

但美国CNBC网站报道分析称,中国巨大的人口基数使得共享经济更多地不是解决如何利用剩余资源的问题,而是成了解决就业及副业的手段。但是该报道也表示,同样是因为中国巨大的人口基数,共享经济在中国会有更广阔的未来,而且本土化的需求需要更懂中国消费者需求的公司。

也有观点认为,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把目光聚焦到了共享经济的模式上,效仿者横跨各个行业。英国《金融时报》曾撰文表示,在中国语境下,各家公司还面临着本土特色的“价格战”,通过类似不断压低价格的手段抢夺市场份额,这里的游戏规则似乎是,到火拼结束时,中国市场只允许最后一个站着的人留下。

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办公室分析师陈彦甫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共享经济的本质就是让供应端和需求端在市场上找到一个更好的合作模式,而基于这种模式下,中国发展出自己的本土特色,这很正常。相反如果中国完全照搬西方的发展模式,反而不一定能够成功。有人质疑在中国,明明是共享经济的平台,现在却出现了专职司机去开车,但是在西方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优步也有很多全职司机。所以,完全没有必要对一些概念咬文嚼字或者对一些操作模式照搬照抄。说到底,共享经济对于现代人最关键的贡献就是提供一个平台,将供给需求做出最有效的匹配,并且创造不错的经济回报,这才是最重要的。

当然,共享经济模式也会存在很多问题,包括被认为在法律法规面前会遇到一些挑战,这在世界范围内都一样。陈彦甫表示,新的经济模式常常会带来与传统行业的摩擦,譬如国外也出现过出租车司机抵制优步,因此政府就会不断调整一些相关的政策与法规。虽然政府政策的出台往往会滞后于社会创新的步伐,但总归是要为社会经济发展做通盘的考量,最终让所有资源都得到最合适的利用。▲

猜你喜欢
租车共享经济经济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日本人租车为午休?
首汽租车与Europcar 全球出行携手共助“小汽车 大出行 ”
站在春运抢票风口,如何用好营销带动租车出行消费升级?
站在春运抢票风口,如何用好营销带动租车出行消费升级?
探析网络预约车类共享经济平台的法律保护
共享经济的冷思考
中国网约车的规制范式研究
沙发客的共享经济特征及启示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