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超声和弹性成像对浅表肿大淋巴结良恶性诊断效果分析

2016-11-14 03:03周文辉辽宁省丹东市第一医院超声科丹东118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6年19期
关键词:浅表正确率良性

周文辉 辽宁省丹东市第一医院超声科 (丹东 118000)

常规超声和弹性成像对浅表肿大淋巴结良恶性诊断效果分析

周文辉辽宁省丹东市第一医院超声科(丹东1180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和弹性成像在浅表肿大淋巴结良恶性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淋巴结病变患者共8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超声检查与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观察诊断结果。结果:超声弹性成像组的良性淋巴结诊断正确率为94.1%,恶性淋巴结诊断正确率为93.5%,均高于常规超声组良性淋巴结诊断正确率76.5%,恶性淋巴结诊断正确率73.9%,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相比常规超声检查,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浅表淋巴结良恶性的诊断具有更高的诊断正确率,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性意见。

常规超声弹性成像浅表肿大淋巴结诊断价值

肿瘤转移性病变往往会在初期主要表现为浅表淋巴结肿大症状,因此,对浅表淋巴结的良恶性进行早期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超声检查是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该方法具有快速、无创等优点,对淋巴结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常规超声诊断浅表淋巴结良恶性具有一定的价值,但因浅表淋巴结疾病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而这种检查方法诊断淋巴结良恶性存在局限性。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是一种新型的超声诊断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乳腺疾病、甲状腺疾病以及前列腺疾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本次研究将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淋巴结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最弱得出结论,即相比常规超声检查,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浅表淋巴结良恶性的诊断具有更高的诊断正确率,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性意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淋巴结病变患者共80例,经病理学检查后得到证实。其中,男35例,女45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50.67±6.78)岁。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超声检查与超声弹性成像检查。指导患者取仰卧位,暴露患者待检查的部位,对其进行常规超声检查,仔细观察患者淋巴结的具体位置、大小、形态及其内部回声等情况,并对其进行详细记录,同时仔细观察患者是否存在淋巴门,是否存在液化现象以及是否存在钙化现象。然后再对患者进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利用探头对患者的病灶部位进行微小振动,压放频率严格控制在2~4之间,保障图像的稳定性及其准确性。依据超声弹性成像图中编码颜色的差异,观察组织的弹性。其中,组织平均密度采用绿色编码表示,组织硬度低采用红色编码表示,组织硬度高采用蓝色编码表示。

1.3良恶性判断标准[1]

1.3.1常规超声诊断的判断标准

观察淋巴结的长短径之比、淋巴门、内部回声、边界以及血流情况。对每一项进行相应的评分,其中,良性浅表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的评分为6~7分;恶性浅表淋巴结(转移性淋巴结)的评分为8~12分。

1.3.2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的判断标准

依据淋巴结内颜色的差异分级,共分为四级:①Ⅰ级:淋巴结内的颜色有80%以上为绿色与红色;②Ⅱ级:淋巴结内的颜色有50%~80%为绿色与红色;③Ⅲ级:淋巴结内的颜色有50%~80%为蓝色;④Ⅳ级:淋巴结内的颜色有80%以上为蓝色。其中,良性淋巴结主要为Ⅰ级与Ⅱ级;恶性淋巴结主要为Ⅲ级与Ⅳ级。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数据处理,计数采取率(%),组间率对比采取x2检验,对比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所有患者病理检查结果分析

经病理活检检查结果显示,80例患者中:有34例患者为良性淋巴结,主要表现为反应性淋巴结增生;有46例患者为恶性淋巴结,主要包括6例淋巴瘤、40例转移癌;其中,转移癌有11例为甲状腺转移癌、有6例为乳腺癌转移癌、有23例为肺癌转移癌。

2.2两种检查方法的正确率分析

超声弹性成像组的良性淋巴结诊断正确率为94.1%,恶性淋巴结诊断正确率为93.5%,均高于常规超声组良性淋巴结诊断正确率为76.5%,恶性淋巴结诊断正确率为73.9%,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见表1。

表1.两种检查方法的正确率分析[n(%)]

3.讨论

浅表淋巴结是指淋巴结位于患者的头颈部位、 腋下部位或者是乳腺等部位。此类淋巴结往往会在疾病的早期出现病变,因而,早期正确诊断浅表淋巴结的良恶性,对临床治疗及其预后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超声是临床上一种常用的诊断技术,该诊断方法具有无创、可反复检查等优势,但采用该技术诊断浅表淋巴结良恶性时,常规超声诊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2]。常规超声诊断浅表淋巴结主要是依据患者病变淋巴结的长短径、内部回声、淋巴门以及血流等情况判断淋巴结的性质[3]。通常情况下,转移性淋巴结的短径相对较大,形态上往往趋向于圆形,呈现为不规则的状态,且往往存在融合现象。而肿瘤会对周围组织不断浸润,这样不仅会导致淋巴结边界变得不清,内部回声变得不均匀,呈现为散在的团状分布,同时会促使淋巴结内部出现砂砾样的钙化点或者是出现液化无回声区[4]。因此,常规超声诊断浅表淋巴结的良恶性时诊断标准就会存在差异,容易导致误诊或者漏诊现象。

超声弹性成像是一种新型的诊断技术,这种诊断技术主要是通过给予组织一定的激励,经物理作用后产生移位、变速等组织响应,在基础上充分结合信号处理或者是数字图像等相关技术,对组织内部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评估,进而充分反映组织内部的弹性模量。通常情况下,恶性淋巴结自身的结构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波坏,促使淋巴组织出现持续性增生或者是坏死,同时还会伴随着血管的形成,进而促使淋巴结质地变得坚硬。而超声弹性成像则能够对组织硬度的变化进行准确有效地反映,进而做出正确的诊断[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超声弹性成像组的良性淋巴结诊断正确率为94.1%,恶性淋巴结诊断正确率为93.5%,均高于常规超声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提示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浅表淋巴结良恶性具有较高的诊断正确率。

通过本次研究,笔者认为采用超声弹性成像诊断浅表淋巴结具有更高的价值,但超声弹性成像诊断淋巴结病变的过程中,因诊断情况不同而导致诊断存在一定差异,特比是对于颈部组织而言,该部位的层次结构较为复杂,促使淋巴结受到的压力也会不均匀,从而产生不同的弹性成像。这也就是说,对于淋巴结分布相对平坦的区域而言,超声弹性成像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对于一些恶性淋巴结而言,因其往往会伴随着组织坏死或者是液化现象,会使超声弹性成像中出现绿色与边缘蓝色的图像,再加上不同病灶组织的硬度会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叠,从而导致诊断结果出现假阳性或者是假阴性。因此,采用超声弹性成像进行检查的过程中,需要均匀施压于探头部位,同时还应防止对淋巴结组织以外的其他组织产生影响,从而保障诊断的正确率。

综上所述,相比常规超声检查,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浅表淋巴结良恶性的诊断具有更高的诊断正确率,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性意见。

[1] 赵文君,童明辉.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中的ROIA值与弹性评分诊断浅表淋巴结良恶性的价值比较[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10):105-105.

[2] 刘奇志,吴卫华,王雷,等.超声弹性成像在浅表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2013,20(6):826-827.

[3] 唐诚,张家庭,张菊梅,等.超声弹性成像引导下浅表转移性淋巴结穿刺活检的临床价值[J].海南医学,2013,24(9):1310-1312.

[4] 阮吟,尹正银,孙医学,等.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部浅表肿大淋巴结良恶性的诊断价值[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37(9):1116-1118.

[5] 丁伟英,姚兰辉.弹性成像技术在浅表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医学综述,2014,20(14):2607-2609.

Conventional Ultrasonography and Elastography in Superficial Swollen Lymph Node Analysis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Diagnosis Effect

ZHOU Wen-huiDandong City in Liaoning Province is the First Hospital(Dandong118000)

1006-6586(2016)10-0051-03

R445.1

A

2016-04-05

猜你喜欢
浅表正确率良性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超声造影定性与定量分析诊断颈部浅表淋巴结病变的研究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提高住院患者留取痰标本正确率的影响
三七总皂苷调节PDGF-BB/PDGFR-β的表达促进大鼠浅表Ⅱ°烧伤创面愈合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超高频超声在浅表器官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门诊分诊服务态度与正确率对护患关系的影响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良恶性浅表淋巴结肿大的临床价值
生意
基层良性发展从何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