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性评价让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
——厦门六中文明习惯养成教育探索

2016-11-14 09:32曾庆日刘卫平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六中科任全员

曾庆日 刘卫平

(厦门第六中学,福建厦门361000)

过程性评价让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
——厦门六中文明习惯养成教育探索

曾庆日 刘卫平

(厦门第六中学,福建厦门361000)

良好习惯的养成问题,一是说的多,做得少;二是工作做了不少,效果却不大好。究其原因是没有简便易行的可持续操作的评价方案。对此,厦门六中近年来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即如何让习惯养成的条例落地,让人人成为德育工作者的口号成为现实,创造抓手能够实施。本文就学校通过评价为切入口带动学生习惯养成的具体做法做了介绍。文章从为什么建立德育过程性评价、评价体系的具体内容以及评价实施后的成效,可能出现的问题等进行了分析。

全员;评价;过程;习惯;文明;素质

实事求是讲,厦门六中属于厦门市高中的第二梯队。由于中考实行平行自愿的原因,来到学校的高中生没有一个能达到前三名学校的分数线,而这些学生到来之后又感觉不情愿,觉得自己很亏,因此在学校中常常和教师发生矛盾,上课睡觉的、玩手机的,晚上住宿瞎闹腾的大有人在,学生纪律、学习常规问题相对突出。如何让学生的习惯素养有所改观,有所进步呢?学校就此做了认真而富有成效的探索。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1]这些话,做教育的人都知道,也都懂得。但是,如何做,如何增强德育实效,的确是一个大难题。近年来,厦门六中对德育教育实效性进行大胆的探索,趟出了一条适合我校实际且对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富有成效的新路子,这就是以评价为切入口带动学生学生文明习惯从他律升华为文明自律。

一、构建全员德育过程评价的全新机制,力促学生规范自律

德育教育要创设一种“细雨润无声”的道德激励境界,拨动道德主体能动性的内在激励机制,不断实现由客体到主体,由他律道德到自律道德的升华。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说:“由他律转化为自律的过程在本质上也就是道德行为规范逐渐转化为行为习惯的过程,在不断的实践中我们就会具备一种养成行为习惯的能力”。[2]

学生的德育需要教育者“全员参与”,而全员参与则为全员、全程、全方位从人、时、空三位一体的视角,人人做德育、时时做德育、事事有德育的全员德育理念;同时,德育需要实效性较强的“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主张内外结合的、开放的评价方式,主张评价过程与教学过程的交叉和融合,评价主体与客体的互动和整合”[3]。全员德育过程性评价的功能包括对学生的养成习惯的质量水平做出判断,肯定成绩,找出问题;促进学生对学习的过程进行积极的反思,从而更好地习惯养成;理解和掌握全员德育过程评价的方法,完善可操作的全员德育评价,促使学生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变。达成全员德育,关键在于全员德育过程评价体系的运作。然而,当前多数学校在制定和执行全员德育过程评价时难免有理想化的感觉,因为其实操性不强,达不到应有的实效。为此,我校从2012年开始探索和运作全新的全员德育过程评价机制。

我校对全员德育过程评价进行有效的实践,创立新的全员德育评价机制,新机制的主旨是对德育进行课程化过程评价,学校统一开设德育学科,德育与其它学科一样算一门课程,计入学生学期及学年评价总分,也就是说对德育进行全程的课程化评价。

二、全员德育过程评价机制运作可行性的分析

全员德育评价机制突破了“全员德育”实际操作的难题。

(1)突破科任老师全程参与评价的难题。科任教师每节课都必须给小组打分,合作学习小组的每个成员都会关注这一分数,由于教师的分数是在众目睽睽之下打的,较之课后的分数来得公正,因此学生比较认同和重视。

(2)因德育评价分相当于一门学科分,纳入学生总分,学生必须足够重视,否则会影响学期及学年总分,会影响学生的评优、评先,影响学生的操行评定等级。

(3)突破持续评价难的难题。机制要求学习合作小组成员共同努力才能取得高分,要求小组每个成员坚持不懈、日积月累汇聚德育分,任何阶段小组成员出现松懈,都会影响到日、周、月、学期的德育总评分,以至影响个人学期总成绩。

(4)突破形成集体责任感难的难题。因为个人的表现优劣不仅会影响个人的德育分,还会影响小组的德育分,以致影响整个小组每个成员的德育分,个人违规会导致整个小组扣分,自然形成无形的道德压力。主观及客观的压力,自然激活了成员的集体责任感。

(5)突破学生主动参与德育活动的难题。小组成员都要有积极的表现,这样小组及个人德育分才能取得高分,成员必须积极主动参与德育活动,以增加德育分;如果某成员违规了,被扣了德育分,还可以通过参加德育活动包括做好事去创分,来弥补自己的过失。因此,学生的主动参与成为必须和必然。

三、实施全员德育过程评价机制的实际成效

“纪律能够为人们的日常行为提供明确的方向和范围,只有依靠纪律才能克服自身的欲望,一旦失去了纪律的约束,人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就会降低……,在不断的实践中我们就会具备一种养成行为习惯的能力”。[4]通过过程性评价机制让学生的文明养成不再是内在纯粹的理念,而是个人的有他律可依的言行;让文明养成不再是外在强加的约束,而是内化的集体自律,这就是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理想目标。通过实践,我校德育工作收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1)德育常规质量全面提高。厦门六中推行全员德育评价机制后,学生违规现象大幅度减少,三年来没有发生一起严重的违纪案例,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普遍向好,教室、楼道卫生整洁了,不尊重老师、顶撞老师的现象没有了,仪容仪表违规这一老大难问题也迎刃而解了,宿舍闹腾的现象也没有了,住宿生大幅度增加。外来参观的同行说,厦门六中的学生文明自律做得太好了!

(2)学生学习的质量也整体提高。因学生规范养成的改善,促使其学习习惯的改变,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再加上小组合作学习,起到共同促进的作用,学习效率与以往相比有显著提高,四年来,厦门六中的高考一本线从219人快速跃升到530多人,获得社会及学生家长高度赞扬就是习惯教育的明证。

(3)校园形成浓郁的文明氛围。由于调动了学生整体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学校开展的各式各样的德育活动,众多学生争当志愿者,争做好人好事,文明素质整体提高。学校校庆散会后不留一张纸屑引发全国各大媒体的报道;各式各样的志愿者团队层出不穷,其中,高中部社区居家养老志愿者反响较大,多家媒体都在持续关注;我校7个无人管理的开放式图书角,每天都有众多阅读者,几年来却没丢失一本书;学校大厅摆放的三角钢琴,每天都传出悠扬的琴声,几年来一直都保护得整洁和完好。

“不要在方法上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对立起来,认为非此即彼;不要把对学习效果的评价排除在过程性评价之外;不应将过程性评价与某种特定的评价方法甚至评价工具等同起来;不要过分夸大过程性评价的功能”[5]。诚然,全新的全员德育评价机制实施时,会有一些人质疑德育唯分数论,也不排除有一些学生有急功近利的创德育分的现象,但我们通过适时引导,让这些学生临时创分变成持续创分,短期行为,渐成持续的习惯,最终良好习惯的形成有了可能,体现出德育教育的无穷价值与魅力。

[1]叶圣陶.生活教育叶圣陶随笔[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4]涂尔干.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3][5]高凌飚.关于过程性评价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4(10).

附:

厦门六中全员德育评价机制简介

一、过程评价分的构成

1.过程评价分1=年段长分数+非考试科科任老师分数+小组分数(小组学习及小组德育)+个人德育分数(班主任)

2.过程评价分2=n科考试科科任老师分数

(说明:具体分值和所占比例由年段依据实际情况制定,制定后输入成绩统计分析程序,程序会自动折算出分数)

二、操作细则

(一)班主任:

1.负责每个学生的个人德育分(半学期汇总一次,每学期2次算平均分)

参考维度:

(1)道德品质(明辨是非、诚信礼貌);

(2)公民素养(遵纪守法、文明习惯);

(3)学习能力(兴趣与态度、能力与方法);

(4)交流与合作(团队精神、沟通与分享);

(5)运动与健康(锻炼意识、环保意识、卫生习惯);

(6)审美与表现(仪容仪表、艺术表达)

2.指导各小组打好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的小组分数(每学期每周的均分)

班主任负责建立班级学生学习合作小组,每小组学生6个左右,以便小组捆绑加减评价分。小组每节课都进行评分,小组每周及每月汇总得分,最后取平均分。

参考维度:各班级小组量化条例(各班个性化设计)

(二)科任老师:

负责所任教班级每个学生的行为表现分

参考维度:

(1)学生在课堂的纪律表现;

(2)作业完成情况;

(3)学生进退步情况;

(4)学科活动参与度(如积极参加征文、竞赛、实验、表演等)

老师可根据自己学科的特点或要求自行增减维度,每节课、每个活动进行评分,期中及期末汇总,最终打出学生平均分数。

(三)年段:

1.开发使用年段学生德育评价系统,做好德育分原始数据的采集保存。

2.汇总班主任、科任、以及班级小组的过程分。

3.计算汇总并及时公示每个学生的分数。

(四)德育处

1.负责开发使用年段学生德育评价系统,网络技术的支持。

2.负责指导监督年段、班主任、科任老师德育评价实施情况

3.汇总年段上交的各项数据,并进行分析。

4.对年段、班级的集体评价每天一公布,每周一小结,每月一总结;评价结果每天上校园网、上校公开栏,让班级科任老师、学生实时可查看,了解班级集体德育分。

三、软件系统支持:

由本校老师开发“学生德育评价系统”,录入数据可自动生成学生德育过程评价分数。

四、注意事项:

1.每个老师在打分时要注意学生分数的区分度,要拉开一定差距。

2.过程评价分作为德育单科计入总分,程序保证每个班平均值相同,不影响班级总分的计算及名次顺序。

3.每位教师应公正、客观,充分利用好手中打分权限。

五、奖惩制度

(一)奖励

1.过程评价分作为学生评星评优的依据;

2.分数较高的同学优先有奖励机会,宣传机会;

3.学校将尽量提供分数较高学生外出交流的机会。

(二)学校德育创分、加分措施

1.鼓励学生通过德育活动平台或其它途径创分、加分。

2.每个班级分数排名的后5名要利用寒暑假参加德育成长特训营。

3.每个班级分数排名靠后的同学平时可参加各类志愿者、社团、校园服务等来增加他的个人德育分数。

未尽事宜,由学校德育处负责解释。

(责任编辑:林文瑞)

猜你喜欢
六中科任全员
沁园春·喜学“六中”公报
强化化工企业全员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生产能力
全员核酸
鹧鸪天·喜学“六中”决议
河南油田开展全员劳动竞赛
摇号、陪读、拼高考
全员校运会,全员齐参与
秉持五个“一” 形成教育合力
科任教师如何与班主任搞好配合
科任教师要参与中学班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