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师生关系构建

2016-11-15 23:05杨东东
教学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师生课堂

杨东东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领域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是师生双方必须面对和处理的最经典的人际关系之一[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发展以及教师自身的成长都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由于受到社会上男女性别既有价值观念的影响,师生之间在交往过程中或多或少的存在着性别上的不平等,这些不平等不仅仅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不利于师生良好关系的构建。本文从性别角度来分析师生关系中的存在问题,以期为师生关系的构建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借鉴。

1社会性别与师生关系

社会性别是在社会文化的制约中形成的对男女特征的定义与角色要求,是女性主义学术研究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2]。这一概念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第二次女性主义运动时期,它在探索妇女受压迫的原因、不平等的性别关系形成以及推动妇女的思想解放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现代女性主义学术的核心和精髓[3]。

社会性别概念的提出不仅拓展了女性主义学术研究的基本理论和范畴,也在实践中为妇女的发展提供了指南,对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意义。一方面社会性别理论动摇甚至打破了传统的以生物性别构造为依据的性别神话,建构起新的以男女平等为理想的性别知识体系;另一方面,社会性别理论也正在逐渐转化为人类实现性别平等的行动和主张[4]。同时,妇女在人类和平、环境保护、经济发展、教育下一代以及沟通合作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使人们相信男女社会性别平等是人类平等理念的一部分,只有彻底消除了性别、阶级、种族等社会差别,才可能实现人的充分和全面的发展。

从以上对社会性别的概述可以看出,性别不平等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在教育活动中亦是如此。随着对社会性别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全社会逐渐认识到了女性对整个社会的重要性,倡导男女平等的呼声越来越高。在教育领域,教育工作者逐渐认识到性别不平等对学生特别是对部分女生造成的影响,针对这种现象,教育领域也应该积极消除性别定势,营造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具体到师生关系上,作为教学两大主体的教师和学生都应该行动起来,一起协作消除师生之间的性别不平等观念,共同构建良好平等的师生关系。

2师生关系中性别差异的表现及危害

2.1课堂互动的失调

课堂是教师与学生接触最多的地方,良好的课堂互动对于良好的师生关系大有裨益。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男女生的关注和评价也会受到社会上类似于“男生强于女生”这样的固有两性观点的影响,致使其在实际的课堂互动中会出现偏颇。

大多数课堂的互动中,男生和女生的课堂经验差别很大。总体来看,在课堂互动的次数上,男生与教师的互动次数要远远多于女生。同时,男生往往能够得到教师的鼓励与赞扬,进而男生对教师的回应就会普遍比女生更活跃、更主动;在课堂互动内容的选择上,教师与男生互动的往往是一些偏重于理解性的问题,而与女生互动的更多是一些偏重于记忆的内容,这种差别虽然微妙,但是对女生学业水平的负面影响却是深远的,会使女生自觉或不自觉地认为自己确实不如男生,造成学习情绪低落等问题;在课堂互动的时间上,教师与男生互动的时间要远远大于与女生互动的时间,教师与男生活动时会不自觉地忘记时间、会对男生进行追问等等,而同女生的互动则言简意赅,匆匆结束。国外有专家专门做过课堂教师与男女生互动时间研究,得出的结果是教师与男生互动的时间通常是与女生互动时间的3倍,这个结论可能有点夸大,但也说明了男女生在与教师的互动时间上确实存在着差异,导致就像有的女生说的那样——“教师是男生的教师”。课堂互动中的这些差异导致女生变成了课堂的“旁观者”“配角”,使其很难真正参与到互动中去。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没有明确的社会性别平等意识,只是“顺其自然”地组织课堂教学互动,便很难调动课堂中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5]。

2.2学生主体性的丧失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新课改的主要思想,也是目前比较提倡的一种新型师生关系,它强调师生之间是一种互助合作的关系,教师不再是绝对的权威,以学生为主,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与指导者。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合作分组教学的形式,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从单纯接收变为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由原来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认为男生学习更加主动,更加适合脑力学习,潜力更大;女生则学习被动,不太适合具有挑战性的学习项目。因此在教学中,经常把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学习内容交给男生并给予极大的鼓励与支持,让男生单独思考;而对于女生,总偏向一些记忆性的内容,只要求女生熟记即可;另外,在学习小组的划分上,一般都是男生担任小组组长,有的教师明确表示由小组里的男生负责解决问题,女生协助查找资料。在整个过程中,男生处于主导,女生主要负责一些边缘性工作。女生在整个过程中是会有一种是男生附庸的感觉,性别的差异压制了女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机会,把教学变成了男生的独舞,忽视了女生也是教学主体的这一事实,造成女生学习主体性的丧失。

2.3教学相长功能的丧失

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同时也对教师自身的成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一方面,教师利用自身的丰富的知识、娴熟的教学能力以及独特的个人魅力来影响学生,促使学生不断地从学习中获得新知,重新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另一方面,学生是有思想、有活力的独特个体,学生的思想观点、认识理解也会影响到教师,教师重新发现和理解学生的过程也是教师对自己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不断反思的过程,即所谓的教学相长。

性别差异的存在会影响教学相长的实现。教师在教学中对男女学生持有的看法直接体现为教师对男女学生的不同态度和教学行为,所持的偏见会忽视女生对整个班级、对整个教学的作用。教师不能全面了解自己所教的学生及其需求,就无法有针对性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教学中性别差异的存在也会影响某个教师在学生中的受欢迎程度,不能让所有学生喜爱自己及自己的教学,教师工作带来的成就感与荣誉感就会降低,久而久之,势必会影响教师的进一步发展。

3实现师生关系中性别平等的思考

3.1认识社会性别,实现有效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作为互动指导者的教师能否正确地认识社会性别、能否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学生直接关系着互动的效果。通常来说,社会性别是社会文化的要求和规范,传统的社会性别规范在束缚女性发展的同时也给男性的发展带来了压力,这样的社会性别传统不利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性别平等的本质就是人的平等,是在尊重“人”的权利的前提下实现真正的性别平等。在课堂互动中也是如此,真正的性别平等就是平等看待每一个学生,不会因为是男生而有所偏向,也不因为是女生而受到漠视[6]。

要做到让教师真正地认识社会性别,一方面,教师要主动反思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言行举止,深入理解多元文化社会中性别意识的重要意义与内涵,认识到目前存在的性别刻板印象的危害;另一方面,要借助外界的力量,如通过在教师培训中加入性别平等的内容、教师之间互相听课观摩查找存在问题、开展性别平等的相关研究等方式来帮助教师在以后的工作中改正错误的性别认识。

只有教师真正认识了社会性别,明白性别定势对课堂的危害,才能在以后的课堂互动中做到不因学生的性别差异而区分对待,真正实现与学生的有效互动,成为一个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3.2丰富师生交流,发挥学生主体性

在师生关系的构建中,需要教师消除性别差异的观念,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但男女生在生理、心理以及文化等方面的确存在着不同,这又要求教师在师生交流中也要看到这些差异,进行多样化的师生交流。

女生具有敏感、内向、重视别人看法的性格特点,在师生交流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并给予关照。在说话态度、语气上都要有所选择,避免因语言尖刻、语气不合适而造成女生心理受挫。女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语言能力相对于男生来说具有优势,而在空间思维能力方面稍弱些,教师要适当地进行鼓励与引导,打破课堂互动中的“隔离政策”(即:男生负责思考性问题,女生负责记忆性问题),逐步消除女生的学习障碍,调动学生特别是女生的学习主动性,使课堂互动真正成为全体学生的互动。最后,教师在交流过程中要优化女生的心理环境,多给予女生关注,提升女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让女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

3.3打破刻板印象,实现教学相长

性别刻板印象主要指受社会传统性别价值观的影响而形成的定势观念,传统上一般认为男生优于女生。教师受此影响,在教学中也会有“重男轻女”的思想,使教师不能够清楚地认识自己的学生,无法对自己的学生做出准确、及时的判断。当然,这也造成教师不能清晰地认识自己的教学,无法获得良好的教学反馈,进而影响教师自身的发展。

性别刻板印象不仅存在于教师的观念里,也存在于学生的观念里。在教育过程中不难发现,在许多学生的意识里,女生安安静静,不吵不闹,才是一个真正的好学生。这就导致在课堂上女生不会主动发言,不主动跟教师互动,久而久之,教师会渐渐忽略这些“沉默”的女生,而女生会觉得教师偏向男生,进而影响学习和对教师的印象,这样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最终影响了教学。

性别刻板印象使教师不能认识学生,让学生不能亲近教师。教师要树立性别平等意识,多关注平时被自己忽略的学生,主动打破自己的刻板印象,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学生特别是女生也要打破这种性别的刻板印象,不要被社会上关于性别的观念所束缚,要主动大胆地跟教师交流,克服自己内心的羞涩与恐惧。只有如此,教师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学生才能更好地亲近教师,师生之间才能实现教学相长,美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最终实现。

参考文献

[1] 李学书,李嘉玮.试论和谐师生关系的特点[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6):1314.

[2] 刘慧群.社会性别视角下的高等教育公平[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5):126128.

[3] 郑新蓉.性别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38.

[4] 郑新蓉,杜芳琴.社会性别与妇女发展[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4.

[5] 韩薇.社会性别视角下的课堂互动[J].当代教师教育,2008(6):3032.

[6] 郭仕.社会性别视角下的教学性别平等分析[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9(2):3840.

Social gender perspective of the relationship

constru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Yang Dongdong

(Faculty of Education,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AbstractDue to existing social gender values, there are gender difference in time and content of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The paper analyzes manifestations of gender inequalities and puts forward solving strateg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gender, it aims to establish good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Key wordssocial gender;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strategy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师生课堂
欢乐的课堂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写字大课堂
新时期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
麻辣师生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