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三次采油技术“走出去”大有可为

2016-11-15 03:05雷江西
中国石化 2016年10期
关键词:三次采油增油稠油

□ 雷江西

中国石化三次采油技术“走出去”大有可为

□ 雷江西

三次采油配套技术日臻完善,使中国石化难动用储量中的特低渗透油藏和超稠油油藏得到有效开发,为特殊岩性油藏采收率的提高提供了重要手段,更为老油田采收率整体达到40%,主力油田力争50%、挑战60%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世界三次采油技术发展经历了三次飞跃,三次采油技术在现代石油工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国内大型石油企业,中国石化的三次采油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中国石化三次采油的发展历程

1979年国际原油价格首次突破20美元/桶,1981年原油价格最高达到39美元/桶,而中国石化有大量的稠油资源无法动用。为了提高探明储量的动用率,我国“六五”开始上马热力采油工程。1986年国际油价降至20美元/桶以下,从此进入了一轮长达15年的油价稳定期。20世纪90年代初期,新区接替不足,注水开发20年的主力油田高含水已接近生产的经济界限,储采失衡严重。面对残酷的现实,中国石化“八五”启动化学驱工程。进入21世纪,天然气工业大发展,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涨,给处于一次采油的特低渗透油藏开发带来发展机遇。

自1984年胜利单家寺油田蒸汽吞吐先导试验成功,我国热力驱产量上升很快,1995年达到第一次年产峰值250万吨。由于热采技术存在瓶颈和稠油开发认识水平较低,新区产能建设跟不上,产量逐年下降,2000年达到谷底155万吨。

“十五”期间,针对超稠油难采储量增多的情况,中国石化加强工艺技术攻关,形成了相应的配套技术,解决了超稠油油藏的注汽难题。得益于超稠油、敏感性新技术的突破和稠油井间挖潜,以及稠稀过渡带转换开发方式,强化吞吐后期综合调整,年产油逐步回升,2005年产油达到252万吨。“十一五”稠油开发技术又取得重大进展。目前蒸汽吞吐和蒸汽驱已成为中国石化稠油开采的主要方法,至2015年底,稠油热采已累计动用地质储量6亿多吨,产量连续15年保持上升状态。

化学驱是开采特高含水老油田重要的接替技术。自1992年胜利孤岛油田中一区聚合物驱、孤东油田小井距二元复合驱先导试验开始,到“九五”末完成了Ⅰ类油藏聚合物驱技术配套完善,并工业化推广应用。“十五”以后,通过推广成熟技术,攻关研究新技术,实现了化学驱增油稳定。

目前中国石化已开展化学驱项目86个,已覆盖储量5.4亿吨,化学驱增油2008年达到巅峰186万吨,并保持高位运行多年。由于近两年国际油价低迷,一部分计划新增的化学驱项目已达不到当前油价下经济评价标准,暂缓实施,但技术含量更高的二元复合驱年增油却首次达到100万吨以上,化学驱累计增油2949万吨,提高采收率5.5%。

中国石化气驱研究也比较早,不但开展了大量室内试验,还安排了许多矿场试验。利用天然廉价二氧化碳气源,2005年华东分公司在草舍油田进行了二氧化碳混相驱先导试验,2006年取得丰硕的技术成果和较好的经济效益。二氧化碳混相驱和氮气驱得到推广应用,促使中国石化气驱年产油和年增油两项指标近三年快速增长。

三次采油促进中国石化可持续发展

中国石化三次采油的稳步发展,应用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5年底,共实施股份公司级化学驱和气驱项目109项,覆盖储量7亿吨,年增油210万吨,年增油首次超过200万吨,累计增油3063万吨,已提高采收率4.4%。2015年底三次采油已覆盖储量13亿吨,年产油首次超过1000万吨,为中国石化原油生产做出巨大贡献。在国际油价剧烈波动下,三次采油年产量仍然稳步上升(见图1), 平均年产油增加速度为27万吨。

图1 中国石化三次采油历年原油产量变化图

三次采油配套技术日臻完善,使中国石化难动用储量中的特低渗透油藏和超稠油油藏得到有效开发,为特殊岩性油藏采收率的提高提供了重要手段,更为老油田采收率整体达到40%,主力油田力争50%、挑战60%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次采油支撑了中国石化东部产量稳定。中国石化已有52年油田开发历史,其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产量增长阶段,该阶段通过不断发现新油田,投入新储量,保持了油田产量的稳步增长,年产量从1964年的13万吨到1980年的2200万吨。第二阶段为递减开发阶段,中国石化原油产量从1989年的4478万吨下降到1999年的3611万吨,这个时期三次采油产量却由95万吨上升到427万吨。第三阶段为产量恢复性增长阶段,这个时期三次采油产量由437万吨上升到1000万吨,保持了东部原油产量的稳定。中国石化年产油由2000年的3724万吨上升到2013年的4378万吨(见图2)。

图2 中国石化历年原油产量变化图

中国石化三次采油走出去大有作为。中国石化国际勘探开发公司海外权益已达4200万吨,基本上没有进行三次采油,按目前中国石化国内三次采油占总产量的比例24%测算,海外三次采油将有年产油1000万吨的潜力,因此需要开拓海外三次采油市场。

由于国内外市场的巨大差异,中国石化三次采油技术和经营团队还无法适应海外市场,需要进行三次采油海外市场经营的可行性研究,并在三次采油工程实施中中外结合、不断创新,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技攻关,形成具有自己特色、适合海外业务发展的三次采油技术、装备和团队,扩大业务领域,促进中国石化海外油气业务健康发展。

低油价下三次采油技术越发重要

2014年下半年以来,国际油价持续下行,给上游油气勘探开发带来重大冲击,国内外石油公司切实感受到低油价的压力,上游各项经营指标持续下降。就发展态势看,低油价有可能长期持续下去。

如何在低油价下保持稳产增产是国内外石油公司面临的重大挑战。实现这一目标,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包括三次采油技术在内的采油技术的投入和应用,因为技术创新和应用是降低成本、稳产增产的根本手段。中国石化老油田采收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采储量就能增加0.7亿吨,相当于勘探一年新发现的储量。

老油田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战略发展方向是将水驱与三次采油有机结合,立足当前精细水驱挖潜,适时转入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有助于实现中国石化整体效益最大化,也是低油价下降本增效的有效方式。从三次采油技术的发展历程看,其发展和演变主要是围绕资源开发难度的加大这一主线展开的。过去,资源开采难度加大是三次采油技术发展的直接推动力。如今资源开采难度依旧存在,但油价却更加低迷。在此形势下,三次采油技术发展的迫切性进一步增强,但是面临的挑战也更加严峻。

技术创新是应对低油价挑战最直接的方式之一,必须采用新的理念和技术才能有所突破。技术创新更是战略性问题,持续攻关一批战略储备技术,可为上游业务走稳质量效益发展之路赢得时间与空间。

(作者单位:石勘院)

猜你喜欢
三次采油增油稠油
相变换热技术在油田稠油开采中应用
稠油热采区块冷采降粘技术应用
南海礁灰岩稠油油藏注富气混相驱实验研究
克拉玛依稠油MOA基质沥青改性及应用
高含水油井自转向酸酸化技术研究与应用
稠油老区酸化解堵提高侧钻井投产效果
小麦玉米花生间作套种保粮增油的思考
三次采油地面工艺水平适应性分析
浅谈Gemini表面活性剂的特点及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
潜油电泵井日常采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