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能效支撑企业转型发展——访集团公司能源管理与环境保护部副主任陈广卫

2016-11-15 03:17许帆婷
中国石化 2016年10期
关键词:能源管理炼化能效

□ 本刊记者 许帆婷

提高能效支撑企业转型发展——访集团公司能源管理与环境保护部副主任陈广卫

□ 本刊记者 许帆婷

到“十二五”末,中国石化实施“能效倍增”计划项目1057个,节能185万吨标煤,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能效倍增”计划获“中国企业十大绿色行动奖”。

青岛炼化实施的“渐进追赶”能源管理模式,获得2015年国际“十佳”节能实践称号。刘强 摄

编者按:中国石化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在国有企业中首次推出“能效倍增”计划,节能降耗取得显著成效,超额完成国家“十二五”节能考核目标任务。“能效倍增”计划获“中国企业十大绿色行动奖”。

本期《关注》栏目推出“能效倍增”专题报道,全方位展示中国石化在实施“能效倍增”计划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以及继续推进“能效倍增”计划的主要思路。帮助读者加深对中国石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情况的了解,同时促进广大干部员工积极参与“能效倍增”计划行动,加快中国石化转型发展。

为落实国家能源消费“双控制”目标任务,集团公司积极践行绿色低碳发展战略,依靠节约能源、提高能效、调整能源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和设备“四轮驱动”推进能源管理工作。其中,“能效倍增”计划秉承“节约是最大的资源”的理念,以促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目标,通过管理节能、结构节能、技术节能、节能工程、循环经济和开展合同能源管理等六大措施,提高能效,实现能效倍增。

“能效倍增”计划于2014年6月24日经党组审议通过,在中国石化全系统范围内实施。中国石化成为国有企业中首次推出类似计划的企业。记者就“能效倍增”计划的部署、落实、进展情况等相关问题,采访了集团公司能源管理与环境保护部陈广卫副主任。

多措并举促计划实施

记者:在“能效倍增”计划具体落实过程中,集团公司采取了哪些措施保证计划顺利实施?

陈广卫: 一是加强领导。总部和各事业部(管理部、专业公司)、企业成立了“能效倍增”计划领导小组,主管领导任组长,计划、生产、技术、设备、工程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组员,实施“能效倍增”计划成为总部各相关部门和企业日常重点工作之一。

二是落实责任。总部各相关部门负责制定“能效倍增”计划总体方案、落实项目投资计划和业绩考核工作。事业部(管理部、专业公司)是“能效倍增”计划管理主体,负责项目投资、实施、验收、后评估等工作。企业是“能效倍增”计划的责任主体,负责本企业“能效倍增”计划的具体实施。

三是分解目标。根据集团公司“能效倍增”计划阶段和年度目标,各事业部(管理部、专业公司)和企业制订了各自的子计划,把指标分解到企业、作业部、班组,逐级传递压力,落实责任。胜利油田、镇海炼化、天津石化、海南炼化、九江石化等企业编制了“能效倍增”计划3年滚动计划,细化实施方案,明确目标进度。

四是严格考核。建立例会制度,每季度通报工作做法好、效果好的企业,总结和推广经验,加强激励;同时通报工作效果差、项目效益不好的企业,加强约束和督促,并将考核结果纳入企业年度绩效考核当中。

五是多措并举,全面推动。通过管理推动,功夫下在现场,在严、细、实上下功夫,杜绝“跑冒滴漏”和非计划停车;建立符合《能源管理体系要求》、与企业一体化管理衔接的能源管理体系。通过项目推动,“能效倍增”计划项目与发展建设项目同等对待,同等管理,保证投资盘子;能先上的项目先上,优先安排投资,看准的项目快干,早见成效。通过技术推动,大力推广成熟、适用节能技术,在系统内进行复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调整结构,关停能耗高、污染大、效益差的装置,淘汰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设备。

镇海炼化抓住项目全流程能效管理,从总流程、装置工艺本身上优化,选用先进工艺和技术领先的节能型催化剂。图为反应器内衬改进。万里 摄

认真实践初见成效

记者:目前,实施“能效倍增”计划第一阶段已经结束,取得了哪些阶段性成果?

陈广卫:“十二五”期间,集团公司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从2010年的0.589吨标煤下降到2015年的0.546吨标煤,降幅7.3%,实现节能量700万吨标煤,超额完成国家“十二五”节能考核目标任务。2015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较“十一五”末下降4.7%。纳入碳交易试点企业2013~2015年碳配额履约率100%。

到“十二五”末,中国石化实施“能效倍增”计划项目1057个,实现节能185万吨标煤。“能效倍增”计划的实施,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提升了中国石化品牌形象,得到了国内外的好评和认可。在2015年联合国全球契约中国网络主办的第三届“生态文明·美丽家园”关注气候中国峰会上,集团公司“能效倍增”计划获“中国企业十大绿色行动奖”。青岛炼化实施的“渐进追赶”能源管理模式,被评选为2015年国际“十佳”节能实践。

在2016年7月18日,国资委公布的2015年度石油石化行业中央企业能效对标结果中,中国石化3家企业荣获能效最优企业称号,其中青岛炼化荣获1000万吨级以上原油加工能效最优企业称号;海南炼化荣获500万~1000万吨级原油加工能效最优企业称号;镇海炼化荣获60万吨级以上乙烯生产能效最优企业称号。

在2016年7月27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公布的2015年度能效“领跑者”发布会和总结表彰“十二五”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先进会议上,镇海炼化代表能效“领跑者”标杆企业在大会作经验介绍。在重点耗能产品能效“领跑者”标杆企业评选活动中,青岛炼化获得500万吨以上原油加工企业第一名,广州石化获得500万吨以上原油加工企业第二名;镇海炼化获得乙烯生产企业第一名,茂名石化获得乙烯生产企业第二名。胜利油田等15个单位被评为“十二五”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先进单位,中石化节能技术服务公司等6个单位被评为“十二五”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优秀服务单位。

记者:“能效倍增”计划在推进的过程中,取得了哪些值得推广的经验,有哪些比较好的做法?

陈广卫:在“能效倍增”计划实施推广过程中,我们有一些比较好的做法。

在践行绿色低碳战略,完善能源管理体制机制方面,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组织管理体系。各事业部(管理部、专业公司)和企业均确定了能源管理主管部门和节能管理岗位,从顶层设计上搭建完成能源管理组织体系。企业内部也将节能工作责任落实到工段、班组、操作岗位,形成一个多层次、上下衔接、运转有效的节能减排管理工作体系。

“十二五”期间,集团公司先后制定下发《中国石化节约能源管理办法》《中国石化节能与达标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办法》《中国石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办法(试行)》《中国石化“能效倍增”计划评价考核办法》等规章制度。初步实现能源管理运行机制的“四个同步”,即在编制发展规划时,同步做好节能规划;在确定投资计划时,同步保证节能投资需求;在制订生产计划时,同步确认节能许可条件;在组织检查考核时,同步落实节能工作情况。加强绩效考核体系建设,推动节能减排降碳工作深入开展。创造性地建立了燃动能耗一体化评价考核体系,通过核算企业燃动能耗成本、燃动能耗污染物产生量、燃动能耗二氧化碳产生量,从三个维度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承载力,引导企业优化调整燃动结构,减少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特别是对于污染物排放限值低的地区,促进企业调配低硫、高热值煤炭,使用地热、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实施大用户直购电、以汽定电、内汽外电等措施,降低能耗、减少排放。

推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促进产学研成果转化。通过召开集团公司技术交流会,搭建信息共享平台;通过编印下发《集团公司十大节能技术推广目录》,促进成熟、适用先进节能技术在更多企业开花结果。通过开展节能技术服务,组织专家深入企业交流能量系统全局优化、低温余热综合利用、炼厂氢气资源优化利用、污水汽提-溶剂再生装置蒸汽优化等成熟适用节能技术,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促进产学研成果的转化。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倡导和推进基层管理创新实践,积极探索节能降耗的新方法、新途径和新模式。进行全厂能量系统整体优化:优化总加工流程,减少工艺用能;优化匹配公用工程系统,优化配备燃料、氢气和蒸汽,最大限度降低系统能耗;优化能量回收环节,采用有机朗肯循环发电、溴化锂制冷、液力透平、卡琳娜循环发电等技术,回收系统内低温热水、乏汽、烟气等余热余压资源,确保对余热余压资源综合利用。“十二五”期间,炼油综合能耗、乙烯燃动能耗明显下降。

在能源结构调整,挖掘能源利用潜力方面,推动“以汽定电、内汽外电”措施落实。利用国家电力体制改革两头放开的政策,降低外购电成本;发挥CFB锅炉掺烧煤的特点,减少脱硫脱硝成本和排污费;在保证供热需求的基础上,调整抽凝机组的凝汽量降为最小工况,减少凝汽发电量;将抽凝机组改为抽背机组,降低凝汽发电量;推进“上大压小”项目,建设超临界热电机组,提高机组效率,降低排放。淘汰落后产能、工艺和设备。集团公司坚决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关停部分高耗能、高污染和亏损严重的小炼油、小化工、小热电装置;淘汰落后电机、变压器和泵;改造油田企业的低效加热炉。加强节能监测,挖掘节能潜力。依托中国石化节能监测中心,对炼化企业大机组、主要动力设备和油田企业注水系统、机采系统、集输系统能源利用状况进行监测。

建设能源管理中心,提高能源管理信息化水平。以“能效最大化,能流可视化,在线可优化”为目标,积极开展中国石化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工作。建设采用先试点,后推广,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首先在燕山石化和扬子石化两家试点企业建设和应用, 2014年9月陆续启动茂名石化、齐鲁石化、天津石化、镇海炼化、九江石化、青岛炼化、海南炼化等7家推广企业的现场实施工作。截至2015年底,7家推广企业均实现能流管理上线单轨运行。能源管理中心建设不仅提升了企业产能和用能的优化水平,而且使企业收获了丰富的管理成果。

强化能力建设,积极参与碳交易。碳资产管理队伍初具规模。多次组织碳盘查、碳交易、温室气体减排项目申报等培训,累计培训近千人次。按照ISO14064标准,完成5年全系统碳盘查,摸清排放家底,固化了温室气体核算模板,并制定了《化工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计算方法》,为碳资产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相关工作走在国内企业前列。大力开展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试验研究。启动了国内首个CCUS利用示范项目,已累计注入二氧化碳近270万吨、增油23.5万吨,年注入二氧化碳能力35万吨。积极参与碳交易,试点企业碳交易额累计超亿元,并参股北京环境交易所和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

链接

“能效倍增”计划

2014年6月24日,经集团公司党组审议通过,在中国石化全系统范围内实施“能效倍增”计划。“能效倍增”计划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到2015年,能效提高20%;

>第二阶段,到2020年,能效提高65%,实现增产不增能;

>第三阶段,到2025年,提高能效100%,实现能效倍增。

以创新驱动节能减排

记者:“能效倍增”计划第二阶段的主要思路和措施是什么?

陈广卫:第二阶段,要以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为指导,秉承“节约是最大资源”的理念,坚持节约、清洁、高效、可持续发展方针,全力推进“能效倍增”计划,统筹节能、减排、降碳一体化管理,突出创新和效益,以创新驱动节能减排,以节能支撑转型发展,实现中国石化绿色低碳发展战略目标。

坚持节能增效与减排降碳相结合,坚持突出重点与全面推进相结合,坚持优化存量和控制增量相结合,坚持先进技术引进和成熟技术推广相结合。

为进一步推进“能效倍增”计划,集团公司将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完善节能管理体系。完善节能管理制度体系,建立健全节能管理组织体系,加快建成全面的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加强责任落实。

二是强化项目节能管理与控制。强化增量投资项目能效水平管理,建立能评管理制度;加强能效审查在项目设计审查中的作用,实现新项目起点高、要求高、耗能低;建立投产项目的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约束,使之成为促进中国石化提质增效的抓手。

三是健全技术促进节能的保障机制。紧贴生产经营实际和公司战略发展需要,完善节能技术创新体系。建立节能技术创新平台,做好节能新技术的产业化示范,建立节能技术推广的专门组织体系,加大对应用节能新技术的奖励和考核激励力度。

四是稳步推动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以绿色低碳战略为引领,以打造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目标,加快适应新常态,大力实施体制机制改革,积极培育节能环保产业。要加强对外合作,整合现有产业资源,构建节能环保产业平台。要对节能环保关键技术进行科研攻关,促进节能环保关键装备质量改善,加快核心设施的国产化进程;着力发展潜力大、附加值高的高端化产品,促进节能环保产业成为中国石化新的经济增长点。

猜你喜欢
能源管理炼化能效
《智能油田/智能炼化建设》
镇海炼化一体化基地全面建成
城市更新背景下合同能源管理的发展现状及建议
压力表在炼化装置上的应用
合同能源管理会计核算优化对策
炼化企业的中国高度
尽洪荒之力 攀能效之巅—解读青岛炼化高能效成长路
合同能源管理没那么难
凭借系统的开放性,贝加莱在能源管理上赢得客户信任
浅谈实现高能效制造的未来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