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

2016-11-15 18:47张澜李翹彤蔺娜秦晔
科教导刊 2016年25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问题高校

张澜 李翹彤 蔺娜 秦晔

摘 要 伴随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他们长大成人,有的进入到大学学习,成为“留守经历大学生”。经过调查研究发现,有过留守经历的大学生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本文将对高校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帮助留守经历大学生在心理方面健康成长。

关键词 高校 留守经历大学生 心理健康问题

1 高校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本文将对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4级909名留守经历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主要是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量表和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析。

1.1 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量表调查分析

《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量表是心理健康测试量表,在全世界广为推崇,是高校中应用最普遍的量表。主要从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状、焦虑、抑郁、敌对、偏执、恐怖和精神病性这九个方面进行测试。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统计结果显示因子分大于2,表示可能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大多数是强迫症状;如果因子分大于3,表示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人数最多的为人际关系敏感。

1.2 自制调查问卷调查结果

通过自制调查问卷的调查分析,显示出诸多问题。首先,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困惑程度较强;其次,留守经历大学生存在更大的心理压力,比如经济、学习、就业以及人际交往方面的压力,但是很少有学生愿意主动地找到专业的心理咨询教师进行咨询,更多的学生希望自己解决;第三,留守经历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处于被动,不愿意主动与其他同学进行交往;最后,对于未来的就业困难的问题,更多的同学会从自身找原因,认为就业困难是个人能力不足产生的。

2 高校留守经历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分析

2.1 自卑心理

高校留守经历大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与来自城里的学生相比,他们的家庭经济收入较低,一定程度上给孩子的自信心带来了消极的影响,所以留守经历大学生大多容易产生强烈的自卑感。认为自己不如其他同学,否定自己的能力,低估自己的个人价值,不敢面对困难和挑战。

2.2 强迫心理

根据调查显示,被调查者中近三分之一的人具有强迫倾向。由于留守经历大学生特殊的经历,面对巨大的经济和生活学习上的多重压力,大多数留守经历大学生是不能够有效调节压力的,所以很容易产生强迫症状。

2.3 焦虑心理

留守经历大学生面对家庭和生活的困窘,他们知道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改变现有的生活状况,但是现实的各种问题困扰着他们,导致他们对未来感到迷茫,使他们逐渐产生焦虑感。生活上,学费住宿费等经济问题时刻困扰着他们,他们总要花费时间去做兼职以补贴生活;学习上,他们不敢松懈,为了得到奖学金十分刻苦努力。这些心理负担使得他们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严重者更易产生抑郁症。

2.4 封闭心理

留守经历大学生自尊心强。由于认为自己的出身低,没有接触过新鲜事物,一直封闭自己。据调查,大多数留守经历大学生人际交往被动,与同学们相处不融洽,在乎别人的看法,不善交流且敏感。

2.5 文饰心理

在遭受挫折或无法实现追求的目标时,为了缓解失败带来的不安,给自己找一些有利的理由以达到受挫“合理化”的目的叫做文饰心理。很多留守经历大学生,压制自己的不安,事实上他们更加痛苦。他们自尊心强,担心同学瞧不起自己,基本不接受学校的补助。

3 高校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3.1 加强政府的政策支持,建立社区监护体系

制定相应政策支持农村教育发展,保障留守学生能够在平等的氛围中学习和生活。完善法律制度建设,加强农村父母监护和教育的责任。政府和社会也要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农村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状况,缩小城乡的差距。

在社区中建立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监护体系,为其健康的成长创造有利条件。首先可以将社会中的退休人士、身边无小孩的家庭召集起来,对留守经历大学生进行一对一的照顾和教育;其次,组织专门服务于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爱心志愿者,成为留守经历大学生的代理家长,引导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3.2 提升家庭健康的教育理念,加强心理沟通

留守经历大学生之所以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家庭教育的缺失是最重要的原因。家长要经常与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学习和借鉴其他家庭的良好教育方法。不要认为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经济条件就能解决一切问题,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孩子的心理问题直接影响其身体健康,还会对孩子的行为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父母要加强对心理健康常识的教育。即使不在孩子身边,也要与孩子经常交流,关注其心理变化并及时进行引导。

3.3 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档案,建设和谐校园氛围

为新生开展心理健康排查工作,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要着重关注留守经历大学生,对其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建立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档案,实行跟踪管理,随时掌握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变化。

高校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来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吸引留守经历大学生参与其中,展示自己,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心,与其他同学多多接触和交流,增强归属感,避免产生不良的情绪。

3.4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培养积极的自我意识

积极的自我意识包括“六自”,分别是:自知、自爱、自尊、自信、自强、自制。积极参与学校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在校内实践活动中接触同学,加强人际交往;在校外实践活动中,接触社会,增长见识。提高自身的承受能力,积极融入到学校和社会的大环境中去,挑战自我,展现自我,在实践中发展自我,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作为留守经历大学生,要客观的认识自己,针对自身的兴趣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和计划,要把大目标分解成若干的阶段性目标,为自己的目标努力进取,丰富自己,在学习和奋斗中体会快乐,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留守经历大学生的教育问题在未来很长时间内会一直存在,其心理健康问题关系到社会未来的发展和稳定。解决该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学校、家庭共同的配合协作,也期望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促进留守经历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宗奎,孙晓军,刘亚,周东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71-79.

[2] 肖婉琴. “留守大学生”心理状况、成因及对策——基于社会支持网络理论的视角[J]. 科教文汇(上旬刊),2010.11:183-184.

[3] 胡江辉,李潜,赵文健,刘卫文,汤梦娟.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对策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8.4:439-440+448.

[4] 李凡繁.有留守经历大学生抑郁和社交焦虑[D].湖北大学,2012.

[5] 王意.“儿时留守”大学生和谐交往能力提升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4.

[6] 李云,汪品淳,凌晨.留守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12:155-157.

[7] 黄姗.留守大学生择业效能感及其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

[8] 熊翔宇.高校“留守大学生”心理问题及预防对策[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4.1:93-96.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问题高校
优化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分析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措施分析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
农村初中女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