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政企多向嵌入合作应用型经贸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

2016-11-15 19:22魏格坤
科教导刊 2016年26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

魏格坤

摘 要 当前地方性本科院校正出于应用型转型关键阶段,作为梧州学院最早建立的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在协同育人培养模式上采用校政企多向嵌入式合作,取得了良好成效。笔者分别对梧州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专业课程改革、实践课程改革、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生活动等方面的实践探索作了阐述。

关键词 梧州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9.021

Innovative Exploration of Economic and Trade Application Talents Training Mode of Multiple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 and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Taking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 and Trade of Wuzhou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WEI Geku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Wuzhou University, Wuzhou, Guangxi, 543002)

Abstract At present, Local universities are in the critical stage of application transformation.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as the earliest establishment of the professional in Wuzhou University,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through the use of the school and enterprise multi embedded cooperation in personnel training.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ractical exploration in the aspects of talent training goal orientation,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reform, practical curriculum reform,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 qualified teachers and student activities, in the course of international economy and trade specialty construction of Wuzhou University.

Key words Wuzhou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major; talent cultivation

地方性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培养实用型和应用型人才,不仅成为我国各类企业人才需求满足的重要突破口,也是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部门和企业把创新作为发展的首要任务,应用型人才培养与需要与行业企业和地方经济产业发展相对接,加强校企合作、衔接产业发展需要成为地方性院校转型发展的关键点。梧州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作为梧州学院较具优势的国家级特色专业,继2009年获教育部批准为第六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13年完成建设)后,2014年获批为广西优势特色专业建设点,近年来在人才培养上做了深刻的反思和改革,积累了较好的经验。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梧州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上更加强调本科人才培育的应用性,基于经贸专业涉及较强的政策性特点,其着力推行校政企多向嵌入式专业人才培养,注重学生体系性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尤其在“一带一路”、“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以及“互联网+”新背景下,对国贸专业对人才专业知识的培养赋予了新的内涵。在整个本科教育过程中采用“双螺旋、全过程、多平台”的多向嵌入培养模式。根据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不同特点,配套实施与之相适应的多向嵌入式合作模式。

1 依据禀赋条件,确立协同育人培养目标

区别于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目标,依据学校顶层设计的“实基础,适口径,重能力,能创新”人才培养要求,凸显学校“紧贴业界,校地协同,东融西联,通江达海”的办学特色,重点面向“一区一带”(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以及东南亚地区,辐射两广,为了实现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梧州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广泛联合企事业和政府等部门,以培养从事涉外经济管理及操作的外向型和应用型专业人才为目标。

2 积极吸进广泛社会优质资源

通过校政企互动联合培养模式,借助梧州学院——梧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国家级、自治区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等平台,与政府、企业建立了“校政企联盟”,充分依托和发挥其纽带作用,与政府部门和企业共建高水准的校企联合实验室和实训基地,搭建实践教学与协同研发相结合的互动平台;以新模式、新课程和新项目为主要内容联合开展实践教学,联合包括梧州海关、梧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梧州商会、梧州仓码有限公司、梧州茂盛产业有限公司、梧州中茶有限公司、梧州桂香苑食品有限公司等单位的行业导师,使各高校学生共享企业之间的优秀教师和优质课程,协同参与实际项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作的职业规划与不同业务内容的涉外企业参与真实企业项目可行性分析、运营管理、绩效评价等相关实训实践,支撑和实现多高校、多企业、多层次为特点的人才培养实践,加快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实用性、国际化涉外人才。充分利用已建成的国家级、自治区级梧州学院—梧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校外实践基地,以将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进出口实践有机地融于学生培养过程之中,努力使培养的人才与企业无缝对接。

3采取“模块定课”的专业课程改革

由于梧州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区别与科研型高校人才培养,要求在学生适度掌握经贸理论基础上,重点在于应用型专业技能培养。依据当前国际贸易热点以及所在地方经济发展重点行业,结合专业所在院校具有的教学资源条件,将专业限定选修课分模块进行设置,主要有划分为国际物流、跨境电子商务、国际商务培养三个模块方向。模块方向下设特色化的多门专业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专业方向不同意愿选择其中一个模块方向课程进行学习,既为学生提供了差异化的教学服务,同时又可以深化学生专业课学习。考虑到课程模块设置需要学生对专业发展以及职业规划有较准确的定位,在入学之初,由开展系列针对性较强专业素质培训讲座及学生活动,围绕专业培养目标、行业发展动态及市场人才需求等使学生能够明确培养目标以及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较为准确的把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为保证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要求,构建并优化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拓展课为主要内容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在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拓展课三大模块中,嵌入由行业专家参与的实践性课程,构建多层次的实践课程体系,使实践性课程所占学分比例进一步提升,以强化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以精品课为龙头,加强重点课程、优秀课程的建设。通过在“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实训”、“国际结算”等专业核心课程开展系列课程改革,加大实训的课时比例,让学生“在做中学、在思中学”的教学环境,实现教学的实践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性。

开展“赛课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尝试。竞赛本身不是目的只是手段,人才培养才是最终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将学科竞赛作为导向和手段来实行课程体系的创新。其一,在保证二本规格的前提下,调整公共必修课的课程设置、学分数量与学分占比。合理安排,统筹兼顾,将部分专业任意选修课调整至一二年级开设,比如将“国际经贸地理”、“中国—东盟知识讲座”、“西方经济发展史”等培养专业基础知识的课程前移,把与应用型教学关联度不是很密切的经济学基础课程“计量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课程适当压缩课时和学分数占比,将原有专业技能课的前置内容以引入项目教学模式作为引导,学科竞赛通过项目导式从低年级植入学生的课程学习,让学生从接触专业知识的初期就明确项目任务。低年级学生以观摩、协助的角色与高年级学生围绕专业学科竞赛开展合作增强课程与实践的一致性和结合性。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专业竞赛,如外贸实务综合知识大赛、外贸制单技能大赛、外贸英语口语技能大赛、外贸函电书写大赛等专业知识、技能大赛体系,与课程教学相辅相成,以赛促学,学赛合一,形成“学赛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学院具有的资源优势,实行专业课程板块式设置,并由校内外指导老师共同带领学生参加全国专业技能大赛(POCIB)、全国大学生跨境电商大赛(OCALE)使得教学内容与专业竞赛有机结合后并能在后续的实际项目、真实企业运作实操中得到一线工作能力锻炼。改革实行后,学生每年在全国及全区的学科竞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大大提高学习动力和效率。

4 采用“请进来”与“送出去”结合,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

应用型转型要求下,地方性院校每年派出现有教师熟悉和掌握学科竞赛平台的运作模式和机制,将学科竞赛的知识体系贯穿于专业教学过程,还要求教师到企业兼职,或利用各种培训机会,实现双师型教师的成长和培育。同时利用校外实践基地平台的资源优势,地方涉外部门与企业开展产学研项目合作,在专业教师欠缺的条件下,充分利用寒暑假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实践单位兼职,增强专业教师对行业的实践能力和技术指导能力,同时聘请行业中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授课及学科竞赛指导老师。例如梧州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自2013年开展国家级、自治区级梧州学院—梧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建设点建设以来,以基地为平台辐射梧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相关的涉外企业,开展了多种校政企合作方式,如行业专家走入校园课堂、在实习基地开设学生课堂、学生利用寒暑假进行实习顶岗实践等,既丰富了课堂授课内容和形式,也大大激发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5 教学规模、学生受益面和社会效益

通过多向嵌入式共同培养专业人才,使得梧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于贸易专业在校学生约500人均得到不同层次的应用型高水平培养,保证培养过程能实现学科竞赛、项目驱动下专业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实现实践实训综合课程和体系的改革。由此,每年可以培养100名左右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生。学生一次就业率达到94%以上,30%以上学生在梧州市或梧州地区就业,20%以上学生实现创新创业。教学改革的一些经验在其他高校和同行教师中得到了推广,且得到了较好的评价。

本论文是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5JG A350);梧州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5Wyjg2015B004)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李国安,童百利,沈光生.“三位一体”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2).

[2] 方杰,钱叶舒,优化知识结构.提升就业竞争力[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19).

[3] 广银芳.《进出口业务综合实训》课程项目教学的实践[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4] 胡效亚,贡福海.更新教育理念 全方位培养大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J].中国大学教学,2011(9).

[5] 曹慧东,杨颖,郑伦楚.深化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11(11).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
情景教学法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从美术创作论人才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