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律文化维度为核心的商务英语专业国际商法CLIL教学

2016-11-15 20:09曹晴
科教导刊 2016年26期
关键词:商法商事学科知识

曹晴

摘 要 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内容与语言融汇式学习),是欧盟官方肯定并推广的二语教学模式,双向关注语言与内容,提倡整合式教学,具有关注学习者个体差异、提高语言能力,增强信心、多样化、提高跨文化和全球意识等优势。以法律文化维度为核心的CLIL教学能够较好解决商务英语专业国际商法教学语言与内容知识平衡、内容过于理论化、学生缺乏动力、与专业其他相关课程衔接等问题,为英语类专业多元人才培养提供有效途径。

关键词 法律文化维度 内容与语言融汇式学习(CLIL) 商务英语专业 国际商法教学 4Cs原则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9.057

Application of CLIL o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Law for Business

English majors in Legal Culture Dimensions

CAO Qing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Hu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eyang, Hunan 414006)

Abstract 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 specialized in integrated learning,?is a model promoted by EU of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The application of CLIL o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Law for Business English majors in legal culture dimensions provides new angels of relative courses in dealing with individual differences, enhancing language proficiency, encouraging students, diversified skills development, promoting cross-culture and global sense.

Key words Legal Culture Dimensions; 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 Business English Majors; International Business Law; 4Cs Principle

0 引言

加入WTO以来,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在国际舞台的影响力日渐增加,英语语言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也随之改变,如今英语专业已发展成为包括传统的英语语言文学点与新建的商务英语点和翻译点的英语类专业,英语专业的发展、创新势如破竹。自2007年开始,截至2016年,全国已有293所高校获得教育部商务英语专业办学授权,预计未来还将以每年数十所的数目递增。商务英语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要求学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商务知识、商务技能、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国际视野。毕业生应当具备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听力、阅读、写作、口语、口笔译)和丰富且有一定深度的商务知识(经济、法律等),能够在国际商务实践中发挥实质作用的角色,包括但不限于翻译、谈判、接洽、争端解决等等,即能够使用流利准确的英语完成国际商事交易的人才。现阶段商务英语专业培养模式主要是英语学科知识添加商务学科某类知识的拼盘模式,存在语言课程和商务学科知识课程相互独立或者脱节的问题。多年来,传统外语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英语技能贡献极大,但现在遭受到了全球化背景下对英语类专业多元人才需求的强烈冲击。中国高铁出海受阻就是一个我国急需高素质商务英语人才特别是法律英语人才的例子。国际商法作为商务英语专业核心课程,碍于法律语言的独特性、法学体系之庞杂,教师们挣扎在以语言或内容教学为主的选择题里。如何依托内容与语言融汇式教学法(CLIL)平衡法律英语与国际商法学科知识,培养跨文化交际思维乃本文拟解决之核心问题,为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复合型应用人才提供思路。

1 法律文化与法律文化维度

1.1 文化的定义

文化来源于拉丁字Cultura,作“耕作”理解,直到17世纪欧洲才出现表达非农耕的含义:培养、教育等。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迈尔百科词典》最初将文化定义为:先指土地的开垦及植物的栽培;后指对人的身体、精神、特别是艺术和道德能力和天赋的培养;亦指人类社会在政府自然和自我发展中所创造的物质和思想财富。修订后,文化指人类在一定时期一定区域内依据他们的能力在同周围环境斗争中以及在他们的理论和实践中所创造的成果(语言、宗教[神学]、伦理、公共机构、国家、政治、法律、手工业、技术、艺术、哲学和科学),亦指不同文化内容和文化形式以及于此相联系的一定文化范畴内个人和社会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创造和在生产的过程。日本的《世界文化大事典》定义文化普通是与“自然”相对而言的词汇。一般地说,文化就是人类以自然为素材,设想着一定的价值(文化价值)并为其实现而努力。1871年英国“人类学之父”泰勒(E·B·Taylor)在其著作《原始文化》中表达文化是“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具有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霍夫斯泰勒(Hofstede)把文化定义为“我们思想中集体的、能够把一类人与另一类人区别开来的思考程序。” 我国学者罗红光教授认为文化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观念之间关系的意义系统。显然,文化的定义因人、因地、因时代的不同而不同,但都离不开人、自然、环境这些因素。正因为这些因素的差异,人类社会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状态。文化价值观是社会群体共同持有的、相对持久的价值观念体系,是人们做决策时的核心,它回应着个别社会群体在某时间、空间里某种作为的根源性问题。

1.2 法律文化和法律文化维度

法律文化植根于文化的概念里,又独立于文化概念之外。根据现有的资料或者按照国际上比较公认的说法,法律文化的概念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学者劳伦斯·弗里德曼第一个提出来的。他认为法律文化是“与法律体系密切关联的价值与态度,这种价值与态度决定法律体系在整个社会文化中的地位”。 法律文化的定义,学界持多元化立场,主要有以下三种流行的理解:(1)把法律文化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因而在范围上包括全部法律现象。(2)把法律文化等同法律传统。(3)把法律文化等同于法律意识。(4)把法律文化视为一种解释方法。法律文化被分为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律文化、内行法律文化与外行法律文化、主流法律文化与非主流法律文化、官方法律文化与民间法律文化、本土法律文化与外来法律文化。中西法律文化对比研究主要从(1)团体导向、个人导向;(2)义务导向、权利导向;(3)人本导向、神本导向;(4)息讼导向、好讼导向四个方面来分析。研究法律文化时应当首先从分类入手,比如区分是传统法律文化还是现代法律文化,是主流法律文化还是非主流法律文化。一般认为西方传统的法律文化主要表现为团体本位,而现代法律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以个人本位,以人本为导向。中国传统的法律文化以人本为导向,且不乏神本的因素。义务本位并非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一以贯之的特点,这个导向主要体现在官方之维,其民间之维则表现出较强的权利诉求意识。现代资本主义商业法律文化的前身是以目的理性为主导的人本法律文化。

2 内容与语言融汇式教学(CLIL)理念

CLIL是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的四个首字母缩写,译为内容与语言融汇式教学法。涵义为:通过使用一种外语学习某学科知识并针对学习学科内容来掌握语言和学科知识的双向关注教学法。指使用英语教授学科知识或者跨学科知识时,在无语境的情况下通过阅读、区角游戏、歌曲、戏剧等等其他手段,增加学生讲解时间(STT: student talking time),同时减少教师讲解时间(TTT: teacher talking time),来使语言与学科内容重复融合的教学方法。

该方法始于欧盟,自70年代起就提倡从小学阶段就开设使用CLIL教学法教授学科知识课程。研究显示CLIL教学法在同时提升学科知识和外语能力方面拥有优势。

内容(Content)、沟通(Communication)、认知(Cognition)、文化 (Culture)是CLIL教学的目标,简称4Cs。Colye认为内容与语言融汇式教学法的目标是:通过理解内容、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参与认知过程、交际语境中的互动,最终增进对自我和他人的理解,发展实用、恰当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从而增强跨文化意识,而ZydatiB认为交际应该是4Cs框架的核心,文化、内容、认知和交际之间彼此交织、紧密相连。与单纯使用语言教学的学生相比,接受内容与语言融汇式教学(CLIL)的学生在使用母语和第二语言时都更加自信;对目的语和母语的词汇和意思表达更敏感;拥有更加丰富和多样的词汇;与传统外语教学(ELT: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相比,达到更高的英语水平,有更好的语言熟练度以及对母语的积极作用。并且,学习者对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使用母语教学相当。对大脑的研究显示通过内容与语言融汇式教学,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认知活跃程度更高。

CLIL教学法提供的是和传统外语教学不一样的感受, 学科知识和新语言被同时教授,思维和学习技巧也一并整合,这种建立在英语语言、文化、语言学和英语国家研究等要素上的多元人才培养法,使商务英语专业回归到语言、文化的专业特色上来。在国际化的框架下,进一步强化了英语专业学科属性。

3 以法律文化维度为核心的商务英语专业CLIL国际商法教学

国际商法是商务英语专业核心课程,知识内容抽象、实践性强,对知识储备和运用能力要求较高。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课程学习的难度。处理不当,容易使知识碎片化。

文化、环境、语言、内容和学习是CLIL教学法的五个维度,结合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我们认为国际商法教学的核心因素是文化。法律英语学习即便是在英语母语国家也被认为是另外一种语言。法律之门横陈着一大堆语言的障碍,是历史所展现的术语和名词构成的特殊语言,外行人根本看不懂,因而无从进入它们神秘的,由黑话般行话所构造的世界之中,因此,国际商法学习若以语言维度为核心,学习难度太大,容易造成表面化学习,使学生无心、无力进一步学习学科内容知识。而且国际商法的CLIL教学不能以内容维度为核心,避免学生走入学科内容复杂境地,看花眼睛,无从下手,对语言学习也无益。若以国际商事交际维度为核心,则必须以国际商事法律文化维度为基础,离开对法律文化的准确把握,国际商事交际维度核心地位也将不保。还需要注意的是现阶段我国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培养模式不能提供国际商法CLIL教学以语言维度、内容维度为核心的前提条件,即无法律语言基础和法学基础课程,更多的是文化、文学类基础课程,因此以法律文化维度为核心的国际商法CLIL教学是适应当下教学环境的上选,用法律文化维度串起语言、内容、交际维度有助于“学生理解、解释和预测特定群体的文化行为”和较为准确的“推测出对方在特定的情况下可能做出的反应”。以法律文化维度为核心的CLIL国际商法教学重点关注加强对中西方商事法律文化差异的了解、理解,掌握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商事法律渊源和历史、了解和掌握更广泛的商事法律文化语境发展跨文化商事法律交际技巧。以合同为例:中国人和南美人比较相似,并不那么遵守合同所约定的事项,签订合同只是为了实现某种理想状态。西方的合同通常数页,中国商人草拟的合同最多几页。从法律文化对比的角度切入教学,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实现有目标的学习,减少学生与学科知识的距离感,增加趣味,提升学习自信。

以法律文化维度为核心的CLIL国际商法教学使用英语学习国际商事法律知识,安排多种国际商事模拟活动,目的是整合学习法律英语语言和国际商法知识,提升跨文化法律交际能力。

3.1 教学设计

课程最好选择配备有案例的全英文国际商法教材,每章节配有词汇表,所选案例难度适中。碍于学时较少,国际商法教学不可贪多求全,应当集中选择最有代表性,实用性较强的内容,重点讲解合同法。教学计划将以法律文化维度为核心,跨文化商事法律交际为重点,内容、认知、文化维度之间相互作用为提升跨文化商事法律交际能力提供助力。

教学的难点是词汇、习惯表达、篇章、法学概念、渊源、理论等。根据CLIL教学法,语言难点和学科知识难点不分开讲解,而是整合教授,使用多种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ICA:intercultural awareness),即对跨文化交际中以文化为基础的形式、实务和框架的角色的准确理解和将概念在不同语境下灵活运用之能力。

本课程计划讲解五章(表1):法律体系、合同法、商主体法、竞争法和知识产权法。总课时36个课时,其中合同法安排12个课时。每次课最先安排的是词汇测试,随机抽取3位同学默写10个不同的随机抽取的词汇,为预习课程设定基础目标,解决了学生不预习或者少预习的问题,对激发学生储备知识有良好效果。然后由教师讲解基础知识,学生分组进行案例分析的模式学习。理论学时26,实践学时6。实践教学将围绕商主体成立—商事合同起草—商事谈判—签署合同为主线设计,综合使用真实性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式学习、体验式学习、阅读优先式学习和情景式学习等八种方法。首先通过教师讲授,师生、生生案例分析互动了解和掌握语言、学科知识,通过撰写案例分析报告锻炼学生法律英语阅读、法律思维、法律英语思辨能力。然后将语言与学科知识运用在国际商事模拟活动中,通过商主体策划演讲和撰写商主体选择报告、商事洽谈和草拟国际商事合同来提高学生的法律英语口笔译、思辨能力和合同写作能力,提升国际商事法律交际能力。符合“根据英语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把实践教学的目标和任务落实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的要求。

学科基础知识由教师讲授,围绕中西法律文化差异解释和分析。教学安排如例:

第一章法律体系

目的:(1)讲授两大法系的来源及特点(教师教授);(2)表述两大法系的联系与区别(学生辩论)。

如表2所示,法律体系的教学目的是弄清两大法系概念、来源和特点,为具体部门法学习区分不同国家和民族法律概念、特征打基础。讲解完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知识后,安排学生就两大法系的联系和区别展开辩论。

学习难点是词汇、习惯表达、篇章、概念、渊源、理论等。学习英美法系概念时,教学使用法律文化理论来解释英国衡平法和普通法的关系。透过法律文化解释学科知识难点,提升学习乐趣,缩小学科知识陌生感,然后通过辩论,强化知识理解,提升思辨能力。而后各章基础知识按照教学安排表(见表1)顺序安排。

学期伊始时,学生将通过自选分组而获得不同案例。课前准备好团队演讲(5~8分钟)和回答问题(12~20分钟),提交案例分析报告。报告内容包括案例简述,焦点分析,推理分析,自我观点称述,操作语言为英文。值得注意的是时间设置,5~8分钟演讲时间设计给学生精简演讲内容的压力,锻炼英文案例简述能力。案例分析教学法最关键的部分是问题与回答环节,所有的学生都必须预习、分析案例,提出问题,案例分析小组成员全体负责回答,破解语境缺乏之困境。围绕案例主题的生生交际方便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答疑解惑。与传统演讲式教学法相比,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中,学生和教师都是主动的、积极的,各方都是信息的输出者和输入者。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问题的提出者、解决者、参与者。

团队商主体策划要求各小组事先根据商事主体法,选择并成立商事主体策划商业活动,可以是创业也可以选择已经存在的经济实体安排设计并完成演讲。不同于案例分析演讲,商业策划书的演讲不是全组陈述,而是派出最有实力一员,问题也改由老师提出。这样的目的是在角色扮演中,让学生学会如何分配任务,如何合作。教师提问,认知深度增加,有助于学生消化商主体法基础知识。

最后商业洽谈2个学时中,学生根据中外企业背景资料(全英文),寻找、选择一对一国际商事接洽、会谈。若会谈成功,需撰写、签订国际商事合同;若不成功,仍需草拟国际商事合同一份。通过商事洽谈活动,推动学生们对国际商法学科知识体系进一步理解、运用,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消除畏难情绪,增加趣味和对国际商事活动的感性认识,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深化理解国际商事合同的结构、语言和内容。

3.2 教学考核

商务英语专业国际商法(CLIL)教学评估重点在于如何分别评估语言和学科知识能力,以防两者之间对测试结果产生反作用。基于国际商法学科特点,单一的以多选题、问答题、名词解释为主的标准化考试已经不能满足全面检验学生学习的要求,以完成任务为基础的非标准化考试将成为非常重要的评估办法。早在1989年年美国国家数学教师委员会(NCTM: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颁布的《数学课程计划和考核标准》(Curriculum and Evaluation Standards for School Mathematics)就引导了美国教学考核方式的改革,标志着多样化考核办法(AAM:Alternative Assessment Measure)在课程考核方法的重要地位。有效的考核应当能够正确反映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成果,灵活、多样,与个体学习习惯、能力、需求相适应。国际商法的考核目标包括:问题解决能力、法律技巧、理解概念、语言使用、交际能力、个人表现、团队表现、态度。分为标准化测试和非标准化测试,其中非标准化测试占考核比值80%。标准化测试主要形式为主客观题:选择题、名词解释、问答题、案例分析、翻译题。非标准化测试基于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就业需求设计。侧重于学科英语表达和知识理解,采用多样化测试方法。考核内容、语言、交际、文化、团队合作、态度等方面的表现,结果以任务表现层次为标准。语言测试关注流利度和正确率,学科知识方面给与学生较多的测试机会,关注问题解决能力和跨文化商事法律交际能力。

如表3所示,考核内容包括:个人词汇测试、团队商主体策划、团队合同草拟、商事洽谈、个人课堂提问和团队案例演讲。各测试项目分别针对书面、口头、内容、语言、交际、解决问题、合作、态度等能力测试。学生口头考核的内容主要是团队案例分析演讲、团队商主体策划演讲、团队商业合同谈判、个人课堂提问,考核面为关键词汇、提问方式、句子结构、交际能力等。书面考核的内容主要是词汇、团队案例分析报告、团队商主体策划书、团队商业谈判报告、团队商事合同草案,考核面为合同撰写、谈判翻译、商业策划能力、归纳、推理等等。

针对不同的考核内容,考核方式多种多样(表4)。

如表4所示,可通过学生在商事活动表现出来的内容和特色,从问题解决能力、学科内容能力、语言使用能力、交际能力、个人和团队表现、态度各方面考查。如检查某学生解决问题的多次随堂记录,通过图标制作、分类、解释、预见问题、评估作业水平等方面发现学生解决问题前的思路、方法,评估能力。当考查语言使用时,可要求学生口头解决问题,检查是否准确使用术语。同样还要区分团队作业和个人作业。通过团队合作关注水平较低的学生(LLLS:low-literacy-level student),通过合作和交际提升认知和理解。对态度的考核主要检查自信度和完成任务意愿,积极的态度是高效学习的保障。

非标准化测试优点是方式灵活多样,测试面较多,较全面,但缺点是费时费力,因此必须要具备好的记录工具。随堂记录检查表和个人、团队自测表都是较好的工具(表5)。

如表5所示,随堂记录检查表主要记录词汇、提问、回答问题、辩论四方面学生的表现,分别从不能、有进步和很好三个层面评估。

国际商法CLIL教学法评估除了教师评价之外还为自我评价留有空间。自我评价作为辅助评价主要是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以便对教学方式和内容进行微调。

表6 学生自评表

如表6所示,以第一章法律体系为例,从术语理解、英美法系和法律法系概念和特点理解分析各方面评估学习内容和语言的掌握程度。

如表7所示,团队自测关注各成员任务参与度、完成度,从“前期讨论、任务分配;是否完成个人任务;同意他人观点人数;坚持准备、完成任务的人数”四方面评估。除了上述表格之外,案例分析、商业策划书和商业洽谈的主观随堂记录也十分重要。

国际商法CLIL教学评估对语言和内容的考核可能会有重叠,这是评估的难点。解决难题的重点在于区分语言问题和内容问题,只要选择的考核方式与考核目标相契合就不会出现评估失误。

3.3 师资培养

教师是内容与语言教学法(CLIL)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以法律文化维度为核心的CLIL国际商法教学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第一要素: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出色的口语表达,良好的思辨能力、客观评述能力。其次是法律英语的素养:词汇、例句、样本文件分析、案例分析评述等;此外,还需具备对多国法律文化的认知或快速学习能力。进而能够根据不同地域、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设计CLIL课程以满足多样化的教学需求,并在学习计划实施过程中,构建无威胁学习环境,提升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及时反馈积极信息,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因此,教师自身应当具有较高的社会、实践以及认知能力。

CLIL教师可以是学科知识教师也可以是语言教师、助教。只不过对不同的老师来说挑战的地方不一样。语言教师需要学习更多学科知识,学科知识教师需要学更多的相关语言知识。

4 结语

以法律文化为核心的CLIL国际商法教学从法律文化的维度引导学生进入从未接触过的国际商事法律知识世界,以法律文化的维度能够较好地衔接学生的前期储备知识,缓解畏难情绪,通过多种方法将全课知识融汇使用在各个商事课堂活动中。在这种教学方法中,教师不再是在讲台上表演或演说,而是让学生主动提问、发现和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法律实际运用能力,促进学生对法律文化的深入理解,整合学科知识与职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国际商事法律交际能力。上文介绍中所使用的典型案例小组分析、商事组织创立策划和商事小组谈判都是教学实践中获得了较好效果的课程设计。教学设计力图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打好国际合同法和国际商事组织法的理论基础,通过小组创业计划和谈判来夯实以上法律理论的理解,利用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学科特点落脚在法律文化对比的角度,增强学生在国际商事实务操作的过程中的理解和应变能力。

商务英语专业作为新兴专业,一直一来在教学上面临着困境:是语言教学优先还是学科教学优先。通过CLIL教学法有效的解决了这个困境,并且使语言和学科知识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它们再不是相互矛盾的个体,而是相互促进的有益组合。本科教学阶段,使用CLIL教学法还需要更多的教具,灵活的教室设施,开放的教学理念等等。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英语教学研究专项课题“英语类专业融汇式教学法(CLIL模式)适用论证及实施途径”(XJK014YYB017)”

参考文献

[1] 文秋芳.英语类专业实践多元人才观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1):118-126.

[2] 叶兴国.关于英语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问题的思考[J].中国外语教育,2014(2):11-15.

[3] 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室编译.文明和文化国外百科辞书条目[M].北京:求实出版社,1982.

[4] 爱德华,泰勒,连树声译.原始文化[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 罗红光.科学现象的文化视角辨析[J].科学与社会,2013(3):73-93.

[6] 何勤华,贺卫方,田涛.法律文化三人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0.

[7] L. Friedman. legal Culture and Social Development[J]. Law and Society Review, 6(1969), p. 34.

[8] 高鸿钧.法律文化的语义、语境及其中国问题[J].中国法学,2007(4):23-38.

[9] 严明.外语双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外语教育视角[M].黑龙江: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9.

[10] 高鸿钧.法律文化与法律移植-中西古今之间[J].比较法研究,2008(5):12-24.

[11] Coyle, D. Developing CLIL: Towards a theory of practice[J]. APAC Monographs, 2005:5-29.Stohler, U. The acquisition of knowledge [J].Vienna English Working Papers,2006.3(6):41-46.

[12] David Marsh, Peeter Mehisto, Dieter Wolff.European Framework for CLIL Teacher Education: A framework for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CLIL teachers.[EB/01].http://www.ecml.at/tabid/277/PublicationID/62/Default.aspx.

[13] Coyle, D,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 Towards a Connected Research Agenda for CLIL Pedagogies.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lingual Education and Bilingualism, 2010(5):543-562.

[14] Bay Bentley,The TKT(Teaching Knowledge Test) Course CLIL Module[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0:7.

[15] David Marsh, Anne Majlers ,Aini-Kristiina Hartiala: Profiling European CLIL Classrooms-Languages Open Doors[M]. Netherlands: University of Jyvaskyla, Finland & European Platform for Dutch Education, 2001:17

[16] 何勤华,贺卫方,田涛.法律文化三人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0.

[17] 周江,王阳春,鲍平平.文化维度理论与跨文化商务沟通教学研究[J].学理论, 2010(21):122-123.

[18] 理查德·D·刘易斯(Richard D Lewis).文化的冲突与共融[M].关世杰主 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6.

[19] Baker, W. From cultural awareness to intercultural awareness: Culture in ELT. ELT Journal 66(1):62-70.

[20] 仲伟合.英语类专业创新发展探索[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1):127-133.

[21] 高鸿钧.法律文化与法律移植-中西古今之间[J].比较法研究,2008(5):12-24.

猜你喜欢
商法商事学科知识
通向学科育人的学科知识观
品读
中国国际商事法庭的创新实践与现实意义
深圳创设商事主体除名制
我国商事立法模式研究
探究商法的理论基础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论商法的外观主义
浅谈商事登记的对抗效力
商法课程的历史、现状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