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香菇秋冬季半覆土地栽技术

2016-11-16 06:02文冬华盛立柱毛朝锋卓芳
食药用菌 2016年5期
关键词:刺孔龙泉市鲜菇

文冬华 盛立柱 毛朝锋 卓芳



龙泉香菇秋冬季半覆土地栽技术

文冬华1盛立柱1毛朝锋2卓芳3

(1.龙泉市食药用菌产业办公室,浙江龙泉 323700;2.龙泉市兰巨乡人民政府,浙江龙泉 323700;3. 龙泉市卓芳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浙江龙泉 323700)

香菇;秋冬季;栽培技术;龙泉

龙泉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昼夜温差较大,无霜期长,土壤肥沃,非常适合栽培香菇。20世纪80年代,袋料香菇栽培在龙泉市迅速普及,香菇产业快速发展。2015年,龙泉市生产代料香菇8 000万袋,比上年增加14.3%。龙泉香菇品种多,有普通香菇和夏菇,以9015、241、931等为主。每年10月下旬至翌年4月鲜菇集中上市,价格大幅度下降。

2015年,龙泉市食药用菌产业办公室在小梅镇黄南村建立栽培示范基地,采用标准化钢架菇棚半覆土地栽模式,进行香菇秋冬季栽培试验。晚冬季节制袋,8月底开始出菇,出菇盛期避开香菇集中上市期,市场价格高,经济效益显著,非常适合在龙泉地区推广应用。

1 品种

品种选用L526,其栽培周期、出菇期长,菇形圆正、菌盖厚、菇质致密,适宜鲜销。总产量较高,出菇结束后菌棒收缩明显,烂棒较少。晚冬接种,带袋越夏,耐高温,8月底出菇,次年4月底结束。

2 场地选择及棚架搭建

选择地面平整、阳光充足、通风良好、水源洁净充足、周边污染源少、无洪水淹没隐患的地块。大棚采用钢架结构,宽8米,边高2.1米,中间立柱高3.8米,长度依据栽培场地而定。棚部覆盖黑白膜,白色朝外,大棚两边使用遮荫网,用于调节温度、光照和湿度(图1)。

图1 L526香菇钢架栽培大棚

3 菌棒制备接种

栽培袋规格为15×56(厘米),装料湿重约2千克。培养料配方:木屑79%,麦麸20%,石膏粉1%,含水量60%~65%。

菌棒制作流程:木屑、麦麸、石膏粉干拌—加水湿拌—机械装袋—灭菌—接种—套外袋。灭菌、接种技术参照常规。接种后的菌棒,及时放入钢架养菌棚发菌,提高菌棒成活率。

4 发菌管理

发菌时间120天左右,期间,需保证充足的氧气,无光培养,适时散堆通风,避免“烧菌”。

发菌前期,外界气温较低,棚内菌棒堆放数量可多些,每平方米为60~70袋。菌棒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温,以促进菌丝生长。当发菌45天左右,穴与穴菌丝连接在一起时,掀去塑料薄膜。2~3天后,进行第1次刺孔(刺小孔)。根据发菌部位的直径大小,用织毛衣针粗细的工具每穴刺4~8个小孔,孔深1厘米左右。刺小孔后,菌棒呈“﹟”形堆放,堆高8~10层,适时通风,以防棚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影响菌丝生长。发菌70~80天,菌丝满袋1周时,行第2次刺孔(刺大孔)。以机械刺孔方式刺孔50~60个,深至袋心,排除废气。刺大孔后,每棚的菌棒数量减半,菌袋呈“﹟”形堆放,堆高4~5层,待30天左右后菌丝恢复至褐色便可下田排场。

5 越夏与出菇管理

6月初,菌丝恢复成褐色,菌棒脱袋排场于畦中,用沙土全部覆盖。栽培期间,由于温度较高,主要管理措施为通风、降温、保湿。温度高于35 ℃时,于菇棚顶部喷水降温。棚内喷水掌握晴天多喷,阴雨天少喷或不喷,菌棒干燥时多喷,湿润时少喷,以保持菌棒湿润和菌丝细胞活力。通风宜在晚上进行,防止高温高湿引起烂棒。8月中旬,冲洗菌棒上面覆盖的沙土,待3~4天菌棒干燥后,拍打菌棒1~2次,5~6天后可出菇,之后每天喷水1~2次,使棚内湿度保持在90%左右,10天左右可采菇。

6 采 收

L526以鲜菇销售为主,一般八成熟时采收,坚持先熟先采的原则。采收标准:菌伞尚未完全展开,菌盖边缘稍内卷,菌褶已全部伸直时,为采收适期。采菇尽量在晴天进行,采下的鲜菇立即放入冷库保存。秋冬菇可采4~5潮,9~11月气温较高,每天采菇2~3次,防止菌盖开伞。

图2 L526鲜菇长势

每潮菇采收后,停水3~5天,同时加强通风换气,以利于菌丝恢复,防止杂菌感染;随后连续喷水几天,使菌棒干干湿湿,以利于下一潮菇的形成。冬季及早春出菇少,生长慢,但菇质特优,可根据情况适时采收。低温晴朗天气,鲜菇菌盖颜色较白(图2),售价高;高温阴雨天气,鲜菇长势快,菌盖颜色暗淡,售价低。

S646

B

2095-0934(2016)05-333-02

猜你喜欢
刺孔龙泉市鲜菇
海鲜菇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性分析
不同刺孔次数和数量对香菇生殖生长的影响
香菇菌棒不同刺孔分布对工厂化出菇的影响
海鲜菇热风干燥特性及其动力学研究
风神轮胎太原基地创新发明胎侧刺孔机
中草药对海鲜菇贮藏保鲜品质的研究
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探究
龙泉:政府规划议案被暂缓表决
如何发挥地灾防治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以龙泉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