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酱

2016-11-17 06:06朱云斌
祝你幸福·午后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酱缸缸内豆瓣酱

朱云斌

童年往事大多是美好的,而我记忆里最深的是母亲自制的豆瓣酱,至今想起来,那一股饱满充盈着的香味仿佛还在往我的鼻孔里钻。儿时的嗅觉似乎专为食物而生,我几乎能准确无误地嗅出各种食物的细微差别,这也许是我吃着母亲亲手制作的豆瓣酱长大的缘故吧。

豆瓣酱的原料是黄豆、小麦粉和食盐。黄豆和小麦都是父母亲手栽种的,做酱的黄豆要挑拣饱满的大黄豆,淘净后在水里浸上几小时,然后放在铁锅里用旺火烧熟,再用小火煨半小时后从锅中捞出,沥干水,待凉后与面粉揉合,把和好的面团揉成长条,用刀切成一块块的麦糕,麦糕放在蒸笼里蒸熟,再用手掰成一小块一小块。掰麦糕是我童年最喜欢的一种劳动,麦糕的香味常常让我馋涎欲滴,有时实在忍不住,就掰一点解解馋。

做豆瓣酱的技术十分讲究,麦糕必须小块且均匀地平摊在竹匾里,上面要用洗净的南瓜叶盖好。时间一长,新鲜的南瓜叶就粘住了麦糕,并在南瓜叶下面慢慢滋生出黄褐色的霉丝。母亲说,麦糕上的霉丝越黄,豆瓣酱的质量就会越好。

麦糕放在蚕匾里,接下来的就是等待。等待是童年里最难受的煎熬,我常常耐不住等待,一次次地偷看竹匾中麦糕的色变。一旦发现霉丝覆盖了麦糕,就会高兴地连蹦带跳地把消息告诉母亲。那个年岁,我对什么都觉得新奇。

下酱的时间也十分讲究,一般选择晴朗的伏天。下酱的器具一般是大口的缸,先在缸内放上适量的冷开水并加入食盐,至于食盐的多少,母亲常用一个鸡蛋放在缸里的盐水中,目测鸡蛋在盐水中的浮力来确定盐和水的比例。然后把麦糕上的南瓜叶轻轻剥去,把麦糕放进缸内。为保证缸内水与麦糕的浓度,不能过稀也不能过稠。最后把缸搬到太阳下暴晒。

晒酱是一项持久的工作,一要时时注意天气变化,二要有耐心。早晨露水干了以后方可搬出去晒,晚上太阳落山前又得收进室内,以防止露水进入缸内而引起变质。有条件的人家会用一个特质的大斗笠罩住酱缸,让酱自然发酵,天气晴好时就把斗笠揭开,让太阳直射酱缸内。豆瓣麦糕在阳光的照射下,随着水温的升高不断地冒着汽泡……晒上十天半月,酱色由黄渐渐变黑,香味也随之加浓,这时每天都要定时用特制的竹棒搅拌几次。搅拌酱缸是人人喜欢的,因为可以长时间闻到那一股香气。搅拌使底层的酱与上面的酱位置调换,时间一长酱色就会上下一致,再晒上几天就可封存了。

晒酱的过程中最可怕的敌人是苍蝇,苍蝇常会闻到香味乘虚而入,一不小心就会把酱缸变成它的繁殖基地。最好的办法是用蜘蛛网做成缸盖,每天更换,苍蝇来一只粘一只。

豆瓣酱晒成后,母亲总是小心地灌入器皿密封储存。那个年代农村生活条件差,家里一年四季烧菜的调料都是自酿的豆瓣酱。读初中时,豆瓣酱是我们一日三餐的主要小菜,也是我与同学交往的最好礼品。那种酱味已深深地渗进了我的肌肤、我的骨髓甚至我的灵魂。

如今在城里生活,吃的都是超市里买回的豆瓣,总是吃不出母亲自制豆瓣酱的味道,也许超市里的豆瓣酱用料太精,味道过于纯正,缺少了家乡豆瓣酱的粗犷与泼辣吧。

农历六月是家乡人家家户户做豆瓣酱的季节,不知现在的家乡人还在做否?中

猜你喜欢
酱缸缸内豆瓣酱
熊敏
中低转速下不同EGR率对氢燃料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母亲做酱
最好吃的豆瓣酱
黑作坊豆瓣酱,颜色深杂质多
豆瓣酱里的爱
下酱家什
懒人鱼缸
用锯末制作鸡饲料方法
从《武媚娘》看酱缸文化与商业文化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