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诊治分析

2016-11-18 07:47张良胜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29期
关键词:心源性休克收缩压

王 静 李 伟 张良胜

(永城市人民医院,河南 永城 476600)

6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诊治分析

王静李伟张良胜

(永城市人民医院,河南 永城 476600)

目的 研究和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诊治效果。方法 将2012年9月至2014年11月我院收治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34例,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和对照组(34例,给予溶栓治疗),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在治疗后其平均动脉压(MAP)指标和治疗的总有效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其心率(HR)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应及时进行全方位诊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疗效显著优于药物溶栓,但仍需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治疗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心肌缺血所引发的一种疾病,由于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导致心脏泵的功能严重衰竭,最终引起休克[1]。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临床主要表现为恶性呕吐、心前区疼痛等症状,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我国是发病大国,以中老年人为多发易发患者,该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常常危及生命,病死率极高。故此,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十分关键[2]。本次研究主要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诊治效果,将6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分析。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我院在2012年9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中男性患者为25例,女性患者为9例,年龄46~84岁,平均(63.4±4.5)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为26例,女性患者为8例,年龄47~85岁,平均(64.7±4.3)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方面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诊断标准。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诊断标准[3]:心前区疼痛持续时间>30 min;经血清生化学检验心肌坏死升高>2倍;导联ST段抬高,肢体导联>1 mm,胸导联>2 mm;收缩压<80 mm Hg,高血压病史者持续30 min收缩压<100 mm Hg;检测尿量每60 min<20 mL;周围存在循环衰竭类症状;器官灌注不足;并排除他因导致的血压下降。

1.3方法:对照组的患者采用溶栓治疗,即给予阿替普酶(S20110052) 15 mg进行静脉注射,10 min后给予阿替普酶50 mg加入5%葡萄糖溶液50 mL和氯化钠溶液50 mL进行静脉滴注,60 min内给予阿替普酶35 mg进行静脉滴注,在行溶栓治疗后的12 h,皮下注射5000 U低分子肝素钙,连续治疗5 d;观察组患者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病变范围、部位、病灶周围组织情况等,应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进行治疗,分别在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植入药物涂层支架,靶血管直径和支架直径一样[4]。

1.4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相关指标如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等变化的情况;治疗效果评价:①显效:症状、不良体征消失,收缩压上升>20 mm Hg,心肌酶浓度恢复或降低至正常范围,尿量增加;②有效:症状、不良体征有所减轻,收缩压上升<20 mm Hg,心肌酶浓度基本恢复或者降到正常水平;③无效:症状、不良体征无改善或加重,心肌酶浓度、收缩压没有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小组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等各项指标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MAP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HR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指标情况对比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指标情况对比

注:-表示无此项,且P<0.05

组别例数(n)MAP(mm Hg)HR(次/分钟)观察组34113.2±8.184.3±8.5对照组34100.3±3.7107.2±12.9 F值-4.792.30 P值-0.00000.0190

2.2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对治疗效果对比分析,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4%,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主要表现为脏器循环功能障碍、胸痛等症状,易使患者心肌收缩能力减退,最终引发心源性休克。当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时,会使血液流动阻塞,左心室大面积心肌梗死,降低心脏正常收缩功能,冠状动脉灌注压急剧下降,导致各脏器供血不足,最终引起急性循环功能障碍[5]。临床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关键是及时发现患者的心律失常变化,并采用适当措施维持血压及使各冠状动脉再灌注。临床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一般采用药物溶栓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两种方式,药物溶栓是指通过静脉给药,来缓解梗死血管的闭塞状态,让血液再灌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虽为侵入性治疗,但疗效好、创伤小,采用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扩张狭窄动脉,进而改善心肌缺血情况[6]。在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时,应将患有手术禁忌证者排除,手术最佳实施时机是在患者入院后的18 d内。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应及时进行全方位诊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疗效显著优于药物溶栓,但仍需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治疗方法。

[1] 汪砚雨,段洪强,董平栓,等.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老年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20):2257-2259.

[2] 赵兰巧,田文友,田青,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2010,50(28):99-100.

[3] 郭瑞威,杨丽霞,齐峰,等.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13,33(10):898-900.

[4] 邢红云,张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联合吡格列酮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2): 2870-2871.

[5] 徐林东,张福春,高玮,等.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3,53(26):51-52.

[6] 胡倩.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56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9):4300-4301.

R542.2+2

B

1671-8194(2016)29-0034-02

猜你喜欢
心源性休克收缩压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心源性猝死的10个“魔鬼时刻”
简单三招轻松降压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强化降低收缩压不增加卒中风险
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与老年人短时收缩压变异性的关系
心源性呼吸困难的诊断新策略―肺部超声“彗尾征”
美皮康用于心源性水肿所致皮肤溃烂护理的疗效观察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