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油废水处理工程实例

2016-11-18 09:00薛鹏程赵应群黄天寅苏州科技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苏州5009苏州立昇膜分离科技有限公司江苏苏州5009
工业水处理 2016年10期
关键词:混凝植物油沼气

薛鹏程,刘 锋,赵应群,黄天寅,周 健,曹 强(.苏州科技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苏州5009;.苏州立昇膜分离科技有限公司,江苏苏州5009)

工程实例

植物油废水处理工程实例

薛鹏程1,刘锋1,赵应群2,黄天寅1,周健1,曹强1
(1.苏州科技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苏州215009;2.苏州立昇膜分离科技有限公司,江苏苏州215009)

介绍了江苏某厂植物油废水处理工程的工艺参数、调试过程和运行效果。该厂采用隔油—混凝—气浮—IC—MBR的组合工艺处理植物油废水,处理出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中的二级标准。

植物油废水;混凝气浮;厌氧;膜生物反应器

我国是植物油生产和使用大国。据统计,我国植物油生产企业已达16 000多家,生产的植物油品种多达4 000种,年产量更是超过6 500万t,稳居世界第一。但在植物油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这类废水具有有机物浓度高、色度强、悬浮物含量高、含油量高以及水质波动性大等特点〔1〕,很难通过简单的处理达到排放标准的要求。不达标的废水倘若直接排入水体,势必对环境造成巨大污染。

江苏某食用植物油厂以大豆、玉米、菜籽等为主要原料生产食用植物油,其产品在江苏地区热卖。该厂针对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的特点,采用隔油—混凝—气浮—IC—MBR的组合工艺对其进行处理,处理出水稳定达到排放要求。

1 废水水质水量及排放标准

该厂植物油废水主要包括车间生产废水、循环水、清洗废水以及厂区的生活污水,废水产生量为400m3/d。当地相关部门要求该厂排放的废水需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二级标准,然后再接入污水厂做进一步处理。该厂植物油废水水质及排放标准如表1所示。

表1 废水水质及排放标准

2 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及特点

2.1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本工程采用隔油—混凝—气浮—IC—MBR的组合处理工艺,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植物油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2.2废水处理工艺特点

本工程所采用的处理工艺具有以下特点:(1)预处理段采用混凝气浮能在去除废水中大量悬浮物的同时,去掉废水中大部分油状物,有利于后面的厌氧处理;(2)厌氧段设有沼气利用系统,能将系统产生的沼气有效收集利用起来;(3)MBR膜采用液中膜,其较传统的MBR膜,具有使用寿命长、更耐冲击负荷、无需频繁反冲洗等特点〔2〕。

3 主要构筑物及设计参数

3.1隔油池

隔油池设计尺寸3m×5m×5m,停留时间3.6 h,有效体积60m3,钢砼半地下式。池内设有斜板,斜板净距40mm,斜板长1.5m,安装倾角45°。

3.2调节池

调节池设计尺寸5m×12m×5m,钢砼半地下式,有效容积270m3,停留时间16 h。池内设有pH在线测定仪,通过投加石灰来调节废水pH。池底部配有2台搅拌机,使废水混合均匀。调节池出水口设有流量计,调节控制出水流量稳定为400m3/d。

3.3混凝池

混凝池设计尺寸1 m×3 m×2.3 m,反应时间30min。其有效容积6m3,分3格,每格配有1个机械搅拌机。池内配有1套加药系统,投加药剂为PFS和PAM,PFS投加量为200mg/L,PAM投加量为4 mg/L。

3.4气浮池

气浮池设计尺寸3m×1.5m×2.3m,停留时间22 min,回流比30%。该池配有TR-3型溶气罐1个,直径300mm。另配有TV型释放器4个,跨度1.9m的桥式刮渣机1台。

3.5中间水池

中间水池设计尺寸5m×6m×5m,钢砼半地下结构,有效容积120m3,停留时间7 h。池内设有叶轮直径0.8m的搅拌机1台,还配有蒸汽加热系统,用于对废水进行加热,保证出水温度达到后续厌氧系统反应所需要的温度。

3.6IC厌氧系统

IC反应器采用中温厌氧工艺,其适宜的温度为36~37℃,设计尺寸D 8m×18m,有效容积900m3,停留时间2 d,钢结构,内防腐外保温,外包100mm岩棉,外彩瓦0.3mm厚。该反应器配有布水系统、三相分离器、气液分离器以及沼气收集系统。IC反应器出水进入厌氧沉淀池,实现有效的泥、水分离。厌氧沉淀池设计尺寸D 3.2m×6m,有效容积48m3,停留时间3 h,碳钢结构。厌氧沉淀池设有污泥回流管,能将池内沉淀下来的污泥再回流到IC反应器中,有效保证了IC反应器的污泥量。

3.7MBR

MBR设计尺寸5.3m×1.5m×3.5m,有效容积23.85m3,钢结构半地下式,停留时间4 h,有效水深3m。MBR膜采用久保田液中膜,5组并排,每组间隔1m,材质CPVC,型号ES200,膜平均孔径0.2μm,膜通量0.5m3/(m2·d)。池底建有曝气系统,配有罗茨鼓风机3台,2用1备,风机流量7.7m3/min,型号3L32WD。

3.8沼气利用系统

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沼气量为800~1 000 m3/d,具有非常可观的回收利用价值。沼气经三相分离器收集后,经沼气管道进入水封罐,然后汇集进入湿式气柜稳压(气柜有效容积100m3,尺寸D 5m× 5.5m),最后再经过安全水封进入沼气锅炉燃烧,燃烧产生的热量一部分用于废水加热,剩余的部分则用于工厂车间生产。

3.9污泥处理系统

污泥处理系统主要包括厌氧污泥池和剩余污泥池,钢砼结构,两池共壁合建。其中厌氧污泥池尺寸4.5m×5m×6m,配套厌氧污泥回流泵2台,Q=50 m3/h,H=20m;剩余污泥池尺寸4m×5m×6m,配套剩余污泥泵2台,Q=50m3/h,H=15m。池内污泥经过脱水处理,污泥含水率进一步降低,形成的泥饼外运至垃圾填埋场处理。建有污泥脱水房1座,尺寸5m× 6m×3m,内设板框机1台,Q=10m3/h,P=1.5 kW。

4 生化段调试过程

4.1IC调试运行

IC反应器接种的污泥来自城市污水厂的厌氧消化污泥,接种量为240 t,污泥含水率88%,呈黑色,温度为30℃,VSS/TSS为0.6。IC反应器启动初期,进水COD不宜过高,要低于4 000mg/L,并保证较高的水力负荷,〔水力负荷>0.5m3/(m·h)〕;另外为避免酸化现象,进水pH应高一些〔3〕。故本工程IC反应器刚启动时,采用气浮池稳定出水的稀释水(COD为2 000mg/L,pH为7.5)作为进水。每天进水200m3,采用间歇进水方式,每天进水5次,每次进水1 h。进水2 d,IC反应器的COD去除率只有20%。保证进水量不变,继续运行8 d,COD去除率逐渐升高并稳定在70%以上,出水VFA也在200mg/L以下,表明接种污泥已经完成了对废水的适应。逐步提高进水负荷,每周提升1次,具体进水方案如表2所示。

提高负荷期间,每天要在IC反应器出水口取样分析,在水样各项指标符合以下要求〔4〕,即出水pH为6~8、COD去除率>70%、VFA<300mg/L、产气稳定时,才可逐步提升负荷,否则应保持不变或减少进水负荷,检查反应器各项因素及时做出调整。本工程IC厌氧反应器经过3个月的调试达到满负荷,又稳定运行半个月,运行效果良好,在进水COD为8 000 mg/L,温度为36~37℃的条件下,平均出水COD为1 150mg/L,COD去除率稳定在85%以上,平均出水VFA为180mg/L,出水pH稳定在6.5~7.5。

表2 IC反应器进水方案

4.2MBR调试运行

MBR接种的污泥取自城市污水厂脱水后的活性污泥,接种量为2 t,经过淘洗后直接种在池子里。MBR启动时,在池内注满低浓度的生活污水,闷曝48 h,维持DO在2.0mg/L左右〔5〕,并每天向池内投加适量的葡萄糖、尿素和硝酸盐等营养物。闷曝结束后,按设计进水量的30%进水,采用间歇进水、连续曝气的方式,进水时需提高点曝气量,另外减少每天投加的营养物。持续进水1周后,出水水质稳定,池内污泥质量浓度增加,达到1 500mg/L。改为按设计进水量的60%进水,并结合污泥回流等措施逐步提高池内污泥质量浓度至3 000mg/L。出水水质稳定后,继续运行10 d,再将进水量提高到设计水量,并改为连续进水,停止投加营养物。运行2 d,池内污泥质量浓度达到6 000~7 000mg/L,出水水质变差。少量排泥,控制MBR内的污泥质量浓度在4 500~ 5 000mg/L,出水水质转好。继续正常进水运行半个月,运行效果稳定,出水COD稳定在150mg/L以下,COD去除率达到86%以上,出水SS稳定在20 mg/L以下,SS去除率达到83%以上。

5 运行效果

本工程经过5个月的调试运行,处理效果稳定,出水水质达到设计要求。稳定运行期间的出水水质如表3所示。

表3 稳定运行期间的出水水质

6 运行费用

本工程电耗设备为鼓风机和水泵,每小时运行功率为40 kW,电费按0.50元/(kW·h)计算,则电耗为40×0.5×24/400=1.2元/t;工程中进水、曝气、出水均采用自动化方式控制,需操作员工较少,共设化验员1人,废水操作工2人,平均工资3 000元/(月·人),人工费约为0.75元/t;加药费由混凝池加药费、生物段营养物投加费以及污泥脱水加药费等组成,加药费为0.8元/t;日常维护及修理费为0.4元/t。本工程总的直接运行费用为1.2+0.75+0.8+0.4=3.15元/t。

7 结论

(1)采用隔油—混凝—气浮—IC—MBR的组合工艺处理江苏某厂植物油废水,处理出水达到排放标准的要求。本工程占地面积小,产泥量少,操作简单,需要工作人员少,对同行业的废水治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2)预处理段采用隔油+混凝气浮的技术,可去除原水中40%的COD、80%的SS以及90%的油脂,预处理效果显著。(3)将厌氧系统产生的沼气有效地收集起来并加以利用,既解决了厌氧段进水的升温问题,又能为车间生产输送热量,节约了工程运行费用,值得其他废水处理工程借鉴。

[1]贾立敏.食用植物油工业废水处理工艺研究[J].给水排水,1998(6):29-32.

[2]司亚安,孙艳玲.液中膜MBR工艺在中水处理中的工程应用[J].环境工程,2011,29(1):51-54.

[3]辜清,罗海霞,张悦,等.IC厌氧反应器在外循环状态下启动的试验研究[J].工业水处理,2013,33(4):25-27.

[4]刘飞飞.新型两级分离厌氧IC反应器处理制浆造纸废水的运行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2.

[5]朱振亚,黄冉,李爱国,等.厌氧/好氧MBR处理印染废水中运行参数的优化研究[J].工业水处理,2008,28(7):51-53.

Case study on the treatm entofwastewater containing vegetable oil

Xue Pengcheng1,Liu Feng1,Zhao Yingqun2,Huang Tianyin1,Zhou Jian1,CaoQiang1
(1.SchoolofEnvironmental Scienceand Engineering,Suzhou University ofScienceand Technology,Suzhou 215009,China;2.Suzhou Litree Ultra-Filtration Membrane Technology Co.,Ltd.,Suzhou 215009,China)

The process parameters,debugging process and running effects of the projecton the treatment ofwastewater containing vegetable oil in a factory in Jiangsu Province have been investigated.The combined process,oil separation-coagulation-flotation-IC-MBR,isused for treatingwastewater containing vegetableoil.The treated effluent reaches the2ndlevelstandard specified in the IntegratedWastewater Discharge Standard(GB 8978—1996).

wastewater containing vegetableoil;coagulation and flotation;anaerobic;membrane bioreactor

X703.1

B

1005-829X(2016)10-0091-03

江苏省环境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开发课题项目

薛鹏程(1991—),硕士研究生。电话:15262408591,E-mail:386317649@qq.com。通讯作者:刘锋,E-mail:278834585@qq.com。

2016-06-08(修改稿)

猜你喜欢
混凝植物油沼气
QuEChERS-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植物油中16种邻苯二甲酸酯
第四章 化粪土为力量——沼气能
第四章 化粪土为力量——沼气能
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中混凝沉淀工艺的应用
《中国沼气》征稿简则
中国食用植物油供需平衡表
中国食用植物油供需平衡表
电解制备新型混凝剂及其混凝特性
沼气在防治储粮害虫中的应用
旋转式脱泡消泡法/混凝协同处理造纸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