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专业教育教学层面控制“9+3”中职生流失的对策研究与实践——以护理专业为例

2016-11-18 06:11陈晓斌戴琳周德浩李园园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10期
关键词:流失率学期中职

陈晓斌,戴琳,周德浩,李园园

(安顺职业技术学院,贵州安顺561000)

从专业教育教学层面控制“9+3”中职生流失的对策研究与实践——以护理专业为例

陈晓斌,戴琳,周德浩,李园园

(安顺职业技术学院,贵州安顺561000)

控制学生流失是未来几年我省中职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1]。从2013年安顺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开始实施“9+3”中职教育以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强专业内涵建设、突出人文关怀教育3个方面来控制学生的流失,中职生第一学期的流失率从2013级、2014级的10.0%左右降至2015级的1.1%。

专业教育;“9+3”中职生;学生流失

为加强“控辍保学”和加快贵州省经济建设,2013年5月贵州省办公厅印发了贵州省教育“9+3”计划(即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和实行3年免费中等职业教育)实施方案,通过一年多的实施,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但由于各种因素,学生流失率仍偏高(全省中职学校学生流失率达20%以上)。以我院护理专业为例,2013年入校439人,其中春季班77名学生,流失8名,流失率10.4%;秋季班362名学生,流失38名,流失率10.5%。流失的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我院护理专业学生流失情况

1 流失原因分析

“9+3”生源基本为初中毕业或相当于初中水平的学生。2013年1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教育“9+3”计划的意见指出:到2015年,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人数比例达到1∶1,规模分别达到85万人。为切实做好教育“9+3”工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课题小组对入校生源情况进行了相关的问卷调查,结果见表2。

表2 生源情况问卷调查结果(%)

我们还调查了学生就读中学的情况和学生的中考成绩,结果显示,学生就读的中学68%为乡镇中学,32%为县、市中学;中考成绩:<200分的占46%,200~300分的占44%,>300分的占10%。

调查中发现,我校生源大多数为农村生源,文化基础差、结构差异明显,对职业教育了解甚少,部分学生初中毕业后就想外出打工挣钱,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规划,迫于家庭或外界环境的压力来到职业院校读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情绪不稳定,出现了部分学生流失的情况。

(1)外出打工:占56.5%。这主要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父母短视行为和学生自己不愿再读书等原因造成。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初中毕业后就应该外出打工挣钱补贴家用,而读书还要花钱;部分学生只想到社会上打工挣钱,满足自己生活、交友等方面的需要。

(2)厌学或其他原因:占21.7%。文化基础差,对文化、专业理论课的学习缺乏兴趣是厌学或其他原因退学的主要原因;极少部分学生在中学沾染了一些不良习惯,进入职业院校后不遵守校纪校规,不接受学校的教育,屡教不改,影响极坏,因此被退学;还有部分学生由于学习的专业非自己的意愿而选择退学。

2 对策及措施

针对学生的流失情况,我院课题小组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从专业教育教学层面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控制“9+3”中职生的流失。通过5个学期的努力,学生流失率明显下降,中职生第一学期的流失率从2013级、2014级的10.0%左右降至2015级的1.1%。我们采取的主要对策及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2.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留住学生的关键一步。

2.1.1上好开学第一课——入学教育入学教育对于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和培养专业认同感非常重要。大部分学生选择护理专业是因为家长或教师推荐,对专业的了解甚少。在学生入校后,护理系成立入学教育领导小组(包括护理系书记、主任、学生科科长、教务科科长及行业专家等),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由系书记、主任向学生介绍本校护理专业的办学历史、办学特色及学生就业情况;行业专家向学生介绍行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岗位对护理专业人员的素质要求及自己的职业奋斗史,介绍自己如何从一名护士奋斗到让人羡慕的行业专家……学生科、教务科科长分别向学生介绍学生管理及学习要求、介绍双证书制度;从本校毕业的优秀校友也在会上向新生介绍了自己的工作和学习情况,鼓励学妹、学弟努力学习,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通过入学教育,全方位地介绍专业情况及就业前景,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成才就业的信心,76%的学生表示要继续深造,进入高职学习。

2.1.2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学生入校后,我们开展了形式多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体和社会实践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如歌咏比赛、书画大赛、医护礼仪大赛、篮球比赛、“送卫生服务进社区”活动等,学校的社团活动(合唱团、健美操队、天使社团、礼仪队、舞蹈队等)也是吸引学生参加的一大亮点。在活动中,学生体会到了职业院校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并在各项活动中学会了互相帮助,学会了与人合作、交流,对学校和班级团队产生了归属感,感受到了进入职业院校学习的快乐,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是留住学生的重要因素。

2.1.3举办激发学生兴趣的讲座在学生入校学习的第一学期,主要开设一些文化课程及少量的医学基础课程。为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每两周举办一次与专业相关的科普讲座,如人体的奥秘、青春期卫生、睡眠的重要性、如何预防结核、南丁格尔的故事等,让学生从讲座中了解专业的发展、感受专业的魅力,进一步增强学习专业的兴趣。

2.1.4参加庄严而神圣的授帽仪式在每年的国际护士节,护理系都要举办庄严而神圣的授帽仪式,学生头戴洁白的燕尾帽,手托象征着“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红烛,在南丁格尔像前宣誓:为护理事业奋斗终生!对首次参加仪式的学生来说,这是一次心灵的震撼,是一次灵魂的洗礼,是一次培养专业认同感和职业自豪感的过程。

2.2加强专业内涵建设

2.2.1符合“3+3”职教新模式的“中高衔接、岗课对接的五段式”教学模式“3+3”职教模式即学生完成3年中职教育后即可就业,也可继续进入高职阶段(医学类专业为3年)学习。通过对2013级“9+3”中职生的入校情况调查发现:中考成绩≤300分的占90%,在初中开设计算机课程的只占38%,学生文化基础差。为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和提高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竞争力,课题小组在对行业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生源情况,通过行业专家指导委员会的论证,提出“中高衔接、岗课对接的五段式”教学模式,即中职学生的学习分为夯基础、提兴趣—医学基础课程学习—岗位课程学习—岗位实习—考证升高职5个阶段。在教学工作安排上,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入校先进入企业进行体验,了解行业标准、行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对学习的专业有一个基本了解,再按5个阶段进行学习,逐步实现了解专业—理解专业—掌握专业。在专业课程设置上,采用岗课对接方式,重视学生职业岗位工作能力的培养,同时加强学生文化基础课程的学习,即文化素质与职业技能的学习,让学生毕业后就业有能力、升学有基础。

2.2.2教学内容“五段式”教学的专业学习包括:(1)第一阶段:第一学期主要是加强学生文化课程的学习和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据调查结果显示:中考成绩在200分以下的学生占46%,学生文化基础差。加强第一阶段学生对文化课程的学习,既提高了学生的基本素质,也为其今后的就业和发展做了良好铺垫。在此阶段,我们开设了音乐、美术、书法、健美操、贵州省情介绍、社会实践调查等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课程。(2)第二阶段:第二学期是医学基础课程的学习。在此阶段,结合中职生的认知能力,联系临床,以情景教学和多媒体授课形式为主,让学生听得懂、记得住。(3)第三阶段:第三、四学期主要是岗位课程的学习。结合岗位要求,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任务相衔接,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采用项目教学、情景教学等方法提高中职生专业学习的兴趣。(4)第四阶段:第五、六学期为岗位实习。在这一阶段,学生将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到卫生机构护理岗位轮岗实习,在卫生政策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按各科项目要求完成基础护理和部分专科护理工作,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掌握从事岗位工作必备的知识和技能。(5)第五阶段:学生从卫生机构返校后要进行两个半月的考证培训学习(养老护理员、育婴师和保健按摩师的培训、鉴定等)和升高职阶段考试,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让学生通过考试,获得行业准入的必备条件和具有适应专业发展需求的综合素质。

2.2.3教学实施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围绕护理岗位工作任务来设计课程教学方案,通过学校与医院的合作,共同承担教学任务,把教学过程与岗位实际工作过程相结合,以校内仿真实训室和校外真实工作环境为教学场所,以项目化教学为主体(项目都是护理专业的学生今后所要从事的工作内容),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让学生在完成项目实操的过程中,学习与掌握整个工作过程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2]。

专业内涵建设关系到人才的培养质量,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就业,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的专业教学才能吸引学生、留住学生。

2.3突出人文关怀教育

结合护理专业特点,突出学生人文关怀教育,将人文关怀教育渗透到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到每一节课中,营造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教职工全员关心、爱护学生的氛围,齐抓共管,控制学生流失,特别是要抓好学生流失关键时期的工作(学生入校第一学期初为关键时期)。

2.3.1“五心”班主任的配备通过调查统计,入校时有65%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加上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好,从而加大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学校配备了责任心较强的教师承担班主任工作,同时安排一名省级优秀辅导员为年级辅导员,指导班主任的工作。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班主任用他们的爱心、耐心、责任心、信心和细心帮助了学生。

(1)爱心:班主任的爱心体现在各个方面、体现在每个细节中。对学生一句亲切的问候、一个鼓励的眼神;对后进生的激励;对贫困生的关心;对患病学生的关爱……班主任要善于利用各种机会和场合来创造爱、分享爱和给予爱。通过调查显示:关爱学生的教师也会受到学生的爱戴。学生在教学反馈调查表中写道:老师出差回来给我们带了小礼物,让我们很感动;有一次我半夜生病了,老师连夜把我背到医院看病,让我终身难忘;老师在平安夜买苹果给我们吃,让所有同学都记住了这次圣诞晚会,记住了老师。教师的实际行动让学生感受到了爱,并通过潜移默化逐渐学会了爱,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他们会默默将这种爱传递给他们的同学、朋友、家人及病人。

(2)耐心: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要有耐心,特别是对后进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恒,所谓“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学生刚进学校上晚自习时纪律欠佳,班主任每天晚自习都到校查看,与后进生谈心,通过近半学期的努力,学生已能自觉遵守纪律、自觉学习了。

(3)责任心:班主任的责任心影响着班级管理、班风和学风。责任心强的班主任会对学生发生的每一件事情及时处理;会对班级的各项活动认真组织和主动关心;会及时与各任课教师联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会按要求完成学校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从而得到学生、学生家长和学校的认可。

(4)信心:①教师对学生要有信心:教师不能埋怨学生综合素质差、文化基础差、不好学,这样会极大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我国现代教育家陈鹤琴曾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教师对学生要有信心,应积极探索适合基础较差的中职生的教育教学方法,努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②重树学生的自信心:入校调查显示,37%的学生在中学时基本没有得到过教师的表扬,5%的学生经常受到教师批评,大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心。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区别,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情况。职业教育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说都是新起点,不要让中考落榜的阴影影响现在的学习,也不要为自己基础差而感到自卑,要让学生相信通过努力都会有收获,都会取得相应的成绩。其次要鼓励学生看到生活中的每一点进步,要让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重树信心,找回自信。

(5)细心: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和思想状况进行深入了解,细心观察学生发生的微小变化,做好认真细致的教育工作。

班主任的关爱和认真细致的工作影响着学生的去留,班级的凝聚力也影响着学生的去留。2013级的9个班级中(每班约46~56人),流失人数最少的是2名学生,最多的是11名学生。通过调查显示:关爱学生、认真负责、具有良好沟通能力的班主任深受学生爱戴,其班级学生流失率最低。学生在调查表中写道:我们喜欢我们的班主任,他像大哥哥一样关心着我们,我们愿意听他的话,我们不愿离开这个班级。

2.3.2任课教师的选择在任课教师的选择上,我们安排教学经验丰富、担任过班主任、沟通能力较强的教师承担教学任务。刚从学校(特别是医学院校)毕业的教师大部分缺乏教学经验,对学生的驾驭能力不强,课堂教学管理有一定的难度。如有一名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年轻教师说了一句:“你不想听课就出去。”结果这名学生真的走出了教室,反而使教师尴尬;有的教师上课过于严肃,课堂气氛紧张,并喜欢当场指责学生,结果引发学生逆反心理而不听课。在教学中平等、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在学生犯错误时不伤害其自尊心,委婉纠正是维持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来说,他们有表现自己的欲望,有想得到教师和同学认可和表扬的心理。笔者在承担2013级5班护理概论课程教学任务时,上过该班课的教师说:“陈教师,您要有思想准备,这个班的学生调皮得很,不好学。”笔者也在思考如何改善这种情况。在上课时,笔者有意提问平时成绩不好、不爱听课的学生,通过不断启发,并对回答问题正确的学生及时给予掌声,这个掌声不仅给了学生一个惊喜,也给了他一个鼓励,还满足了学生被认可的心理,再通过教师的激励,学生学习态度有了明显改变,逐渐有了学习兴趣。在其后的教学中,该班学生听课认真,回答问题踊跃,期末考试护理概论成绩与其他班级不相上下。教师的课堂教学影响着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和热情,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加强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留住学生的重要措施。

3 实施后效果

3.1中职生流失率显著降低(见表3~5)

表3 2013级中职生各学期流失情况

表4 2014级中职生各学期流失情况

表5 2015级中职生各学期流失情况

3.2取得的成绩

安顺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强专业内涵建设、突出人文关怀教育3个方面来控制学生的流失,通过5个学期的实施,学生流失率明显降低,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院军训会操获得一等奖、手抄报获得二等奖、健美操获得一等奖……2014年、2015年在安顺市护理技能大赛中,“9+ 3”中职班的多名学生包揽了中职组的一等奖、二等奖;多名学生代表安顺市中职学校参加了2014年、2015年全省护理技能大赛,并荣获二等奖;2013级中职1班获得“学院优秀班级”,1名学生获得“贵州省优秀学生干部”、两名学生获得“安顺市优秀学生干部”的称号;多名学生获得院校级“三好生”、“学生优秀干部”和“优秀共青团员”的荣誉称号。

4 结语

控制“9+3”中职生的流失,从宏观来讲,有利于保持中等职业教育的整体形象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巩固“9+3”教育计划的成效;从微观来说,学生流失率的高低也反映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安顺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强专业内涵建设、突出人文关怀教育3个方面来控制学生的流失,通过5个学期的研究和实施,学生流失率明显下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全面控制学生流失仍需政府、政策的支持,需要学校的统筹兼顾和各个部门的协作配合。控制学生的流失不是最终目的,培养能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和满足社会需求的合格职业人才才是“9+3”中职教育的最终目的。

[1]贵州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严格控制学生流失的意见[S].黔教职成发[2014]108号.

[2]于桂华.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研究[J].职业与教育,2008(15):23.

G40-03

B

1671-1246(2016)10-0032-04

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9+3’中职护理专业教学模式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2013B158)

猜你喜欢
流失率学期中职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生鲜猪肉肌细胞内外间隙和水分状态与持水性的关系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寿险公司个人代理人流失的对策研究
美国OTT服务用户流失率达19%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ACT和SAT的几个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