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的围手术期护理实训课程的效果

2016-11-18 06:11周淑萍冯小君梁少英韩慧慧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10期
关键词:评判校企实训

周淑萍,冯小君,梁少英,韩慧慧

(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宁波315100)

基于校企合作的围手术期护理实训课程的效果

周淑萍,冯小君,梁少英,韩慧慧

(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宁波315100)

目的探索基于校企合作的围手术期护理实训课程的效果。方法在基于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开发围手术期护理实训课程,选取我院护理专业2014级12班、13班(改革班)共81名学生作为实验组,2013级18班、19班(改革班)共96名学生作为对照组,实验组接受基于校企合作的围手术期护理实训课程,对照组接受旧的实训课程。结果实验组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以及评判性思维能力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大部分学生对基于校企合作的围手术期护理实训课程持肯定态度。结论基于校企合作的围手术期护理实训课程效果好,值得推广。

校企合作;实训;围手术期护理

高职护理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一批急需的应用型护理人才。目前实践证明校企合作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一条有效途径[1]。通过学校和企业长期有效的合作,可以使高职院校的优质教育资源与企业的物质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同时能促进高职院校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进而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院尝试将围手术期护理实训课程进行改革,现将其效果汇报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我院护理专业2014级高护12班、13班(改革班)共81名学生作为实验组,护理专业2013级高护18班、19班(改革班)共96名学生作为对照组。两组学生的围手术期护理课程均安排在他们各自的第二学期开设,两个年级(4个班级)开设的全部课程、开设的时间均一致,其他课程的任课教师、教材也无改动。两组学生均为国家统一招生入校,入学成绩、年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等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教材对照组采用的教材是由我校外科护理教研室教师自编,未正式出版的内部教材,编者中没有临床护理专家参与,编写不具系统性,未将临床案例作为主线。实验组采用的教材是《围手术期护理》,主编周淑萍,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该教材由学校教师和临床护理专家共同编写,强调真实任务过程,以教学病案为载体,按照工作过程的逻辑顺序分解成典型的工作任务,按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和现行的岗位操作规程进行,形式与护理程序一致:病案—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目标—护理措施—护理评价,符合整体护理的理念,体现了现代护理发展的趋势和整体护理观。

1.2.2教学团队共由10位教师组成,其中专任教师6位,全部为“双师型”教师,临床兼职教师4位,专兼职比例为1.5∶1;高级职称5人,占50%,中级职称5人,占50%。教学团队中以中青年为主,40岁以下的占66.7%,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的教师,均具备优秀的素质。针对编写教材、课程标准、教案环节均统一培训授课教师。

1.2.3教学方法实验组的实训课程全部采用理实一体方式,同时将情景模拟、临床病案演练分析等方法融合起来使用,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病案分析能力等,每节实训课均有校内、校外教师参与,每节课校内、校外任课教师比例力争达到1∶1,使课程形式、内容都能更好地结合临床,实现校企合作。对照组学生接受的是传统的实训课程授课方法,由教师先示范,然后学生练习操作,强调的是操作的熟练性,与临床结合较少,授课教师均为校内专职教师。

1.3教学评价

两组学生全部完成围手术期护理实训课程的学习后,对其进行评价,评价方法如下。

1.3.1学生考试成绩评价(1)理论考试:每阶段教学任务结束后即采取教考分离的方式考核,教考分离即任课教师不参与出题,题目由本校教务处组织其他相关教师拟订。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统一命题,流水阅卷,以百分制计分。(2)操作考试:每阶段教学任务结束后进行操作考试,考试题目包括所学的所有操作项目,学生采取抽签形式确定所考项目。每个项目由两位教师负责,一位为本校专职教师,另一位为合作临床医院的兼职教师,取两位教师分数的平均值作为学生最后的实训成绩。

1.3.2学生问卷调查评价课程全部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主要包括两方面:(1)教学评价:参考姜安丽主编的《护理教育》(第三版)[2]编制问卷,调查两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问卷中每个项目包括备选答案“是”和“否”,要求必须选其中一项。经预实验证实该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93。(2)评判性思维评价:采用彭美慈等[3]修订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该量表共70个条目,包括寻找真相、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批判思维的信心、求知欲和认知成熟度7个维度,每个维度共10个条目,正向计分30条,负向计分40条,采用Likert 6分制计分法,从“非常赞同”到“非常不赞同”,分别计1~6分,各维度的评分范围为10~60分,总分70~420分。量表经过预实验,信效度良好。共发放问卷177份,回收有效问卷17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样本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学生理论成绩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理论成绩比较(±s,分)

表1 两组学生理论成绩比较(±s,分)

组别实验组对照组t P理论成绩73.80±7.57 66.32±9.25 5.820 0.033

2.2两组学生操作成绩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学生操作成绩比较(±s,分)

表2 两组学生操作成绩比较(±s,分)

组别实验组对照组操作成绩总分t P校内教师打分88.27±2.54 85.44±4.29 5.425<0.05校外教师打分88.35±2.47 85.53±3.91 5.819<0.05 88.31±2.48 85.49±3.97 5.663<0.05

2.3两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比较[n(%)]

2.4两组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比较(±s,分)

表4 两组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比较(±s,分)

维度寻找真相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批判思维的信心求知欲认知成熟度实验组对照组t P 42.71±5.53 41.56±4.07 42.59±4.22 40.23±3.63 43.81±4.58 43.01±4.37 41.95±5.46 35.34±4.77 34.05±4.67 38.17±3.93 38.32±4.15 37.88±4.04 38.26±3.97 37.36±3.68 4.318 5.360 3.761 2.679 5.463 5.845 3.351 0.000 0.000 0.012 0.024 0.000 0.000 0.002

3 讨论

校企合作是指职业院校根据专业建设需要,加强与企业的多层次、全方位合作,使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方向更适合企业的需求,依托企业优势,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企业更愿意接收学生,并据此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4]。本研究正是基于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理念,将该理念贯穿于围手术期护理的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团队组建、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等各个环节,探讨其教学效果。

3.1基于校企合作的围手术期护理实训课程有助于学习和掌握知识

研究表明,基于校企合作的围手术期护理实训课程能够促进学生对操作知识和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本研究经过1个学期的教学实践表明,实验组期末操作考试和理论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基于校企合作的围手术期护理实训课程在教材编写中强调真实任务过程,以教学病案为载体,按照工作过程的逻辑顺序分解成典型的工作任务,按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和现行的岗位操作规程进行编写,使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基于校企合作的围手术期护理实训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将学到的基础知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临床能力和临床思维,使学生具备“病案—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目标—护理措施—护理评价”的整体护理理念。学生的知识获得不再是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的过程,而是力求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学有所悟、学有所成,学会思考、善于思考,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3.2基于校企合作的围手术期护理实训课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于校企合作的围手术期护理实训课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随着专业课程的开设,学生对参与临床的需求随之增加。教材按照临床思维编写,在授课中通过引入临床真实病案,使学生身临其境,形成与临床环境相似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有效地调动了学生接触临床的积极性。对学生对基于校企合作的围手术期护理实训课程认可程度的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基于校企合作的围手术期护理实训课程可以形成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在与教师及同学的交流中获得知识,使抽象复杂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从而对每项围手术期护理操作也有了深刻的理解。大部分学生认为之所以能够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协助沟通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均与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关。此外,该课程以典型病案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模拟了围手术期临床工作程序,这可以促进学生对临床的了解,提高学生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3.3基于校企合作的围手术期护理实训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

评判性思维能力是由认知结构、元认知监控能力、人格特征和学科价值观构成的抽象且概念性很强的复杂技能[5]。护理专业的评判性思维是对护理问题所进行的有目的、有意义的自我调控性的判断、反思、推理及决策过程[6],是护士必备的工作思维技能,对评判性思维的培养已成为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研究的重点。本研究在培养学生该项能力上做了积极探索,表4显示,实验组学生在寻找真相、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批判思维的信心、求知欲及认知成熟度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培养学生良好的评判性思维能力需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不断为学生营造评判性思维的环境,如在教学中采用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方法[7]。本研究基于校企合作的围手术期护理课程主要采用临床病案分析法,可提高学生的思辨水平。学生在临床护理专家及学校教师的引导下,学会分析问题、发现问题、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技能,巩固了理论。该过程不是思维过程的简单重复,而是用问题去验证理论知识,用操作去巩固理论知识,使认知结构不断完善。因此,本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

4 结语

基于校企合作的围手术期护理实训课程有利于学生对操作及理论知识的学习,能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协助沟通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促进学生对临床的了解。

[1]贺星岳,郭薇.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J].职教论坛,2004(8):22-23.

[2]姜安丽.护理教育[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3]彭美慈,汪国成,陈基乐,等.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的信效度测试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9):644-647.

[4]揭育通.浅谈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宏观政策[J].三农问题,2009(9):240-241.

[5]岳丽清,蒋冬梅,贺达仁.用批判性思维方法解决烧伤护理实践中的问题[J].医学与哲学,2006,27(7):45-46.

[6]孙宏玉.护理本科生评判性思维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1,8(7):292.

[7]孙建萍,牛桂芳,杨支兰,等.不同教学方法对护理本科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J].中华护理教育,2012,9(5):209-210.

G526.5

B

1671-1246(2016)10-0128-03

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课题(2014Y05)

猜你喜欢
评判校企实训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不要用街头小吃来评判北京
基于学习的鲁棒自适应评判控制研究进展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评判改革自有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