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新生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2016-11-18 06:11董慧芳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10期
关键词:住院医师规范化病例

董慧芳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52)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新生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董慧芳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52)

目的探讨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新生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在我院新生儿科轮转的规培医师16人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授课式教学模式;将2015年在新生儿科轮转的规培医师18人作为实验组,采用病例导入式教学模式,评价两种教学方法的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教学满意度总体较对照组高(P<0.05或P<0.01),实验组的技能考核成绩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理论考核成绩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病例导入式教学法能明显提高新生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教学效果。

病例导入式;新生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学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有利于实现我国医师培养的标准化、规范化、同质化,有利于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高水平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服务。我院新生儿科引入了病例导入式教学法,与单纯传统授课式教学法相比较,探讨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应用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将2014年在我院新生儿科轮转的规培医师16人作为对照组,将2015年在新生儿科轮转的规培医师18人作为实验组,两组在年龄结构、性别分布、接受专业教育程度上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两组带教师资相同,故本实验结果具有可比性。

1.2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授课式教学模式,即教师采用多媒体方式对某一疾病进行系统讲授;实验组在教学内容相同的前提下减少传统授课课时,将部分疾病设计为典型病例,结合病例适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并分析讨论,教师逐步展示病史资料、辅助检查结果,再次引导学生讨论,最终得出诊断,并进行归纳总结。

1.3评价指标

1.3.1主观评价指标在每批学员轮转结束时发放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

1.3.2客观评价指标进行出科考试,理论考试总分100分,试卷涉及内容相同,难易程度相当,包括选择题、名词解释、问答题和病例分析题;技能考试总分100分,包括问诊、查体、模拟操作、医患沟通能力。两组考核教师和评分标准相同。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两组教学满意度及成绩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学员的教学满意度(见表1)

表1 两组学员的教学满意度[n(%)]

由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实验组学员除在能巩固基础理论方面的满意度较对照组低(P<0.05)外,在其他方面的满意度均高

于对照组(P<0.05或P<0.01)。

2.2两组学员考试成绩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学员考试成绩比较(分)

3 讨论

住院医师是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理论知识相对丰富,虽然也经历过见习、实习,但不够深入,仅能达到对临床工作的感性认识,缺乏临床经验和临床思维能力。而病例导入式教学法是以疾病为线索,让学生围绕某一疾病或病例进行学习的一种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的教学形式,其突出特点是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在实践中加深对疾病的理解和认识,并开阔视野,融会贯通,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尤其适合这些刚由学生转变为医生的住院医师[1]。例如讲授“新生儿黄疸”时先展示病例:1名出生5天的男婴因“皮肤黏膜黄染3天”就诊,接诊医师发现患儿全身重度黄染。提出问题:导致新生儿黄疸的常见原因有哪些?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区别是什么?入院后要询问哪些病史?做什么辅助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针对该诊断应该如何治疗等。这样导入病例、设置问题,学生在直观真实的情境中及问题的引导下注意力被吸引、学习兴趣与求知欲被激发,从而自主查阅资料,积极讨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最后教师再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梳理新生儿黄疸的诊断思路和临床处理措施,从而使学生对该类疾病形成系统的、完整的认识,并能将所掌握的内容快速应用于临床实践。

本研究显示,在传统教学法基础上采用病例导入式教学大大提高了规培医师的学习兴趣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临床思维和技能,学员的教学满意度较高。但病例导入式教学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理论的能力弱于传统授课式教学,原因可能在于一方面增加病例导入式教学在轮转时间固定的前提下减少了理论授课的时间,缺乏对基本概念、原理等理论知识的解释,缺乏对学科理论的系统阐述,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适应教学方式的转变,从而把握不到学习的重点;另一方面由于规培学员受专业教育的程度不一,一些本身理论基础较差又缺乏自学能力和总结能力的学员可能会出现“掉队”现象,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2]。同时,调查显示,实验组技能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但理论成绩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提高学生技能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尽管病例导入式教学存在诸多优点,在我科却没有全部开展,结合笔者的带教经验,原因在于:(1)该教学方式对教师的自身素质有较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对相关学科的内容要融会贯通,还要具备把握课堂节奏、引导学员讨论、提纲挈领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因此,并非所有的带教师资均适合该教学方式[3]。(2)规培医师在完成繁忙的临床工作之余,要挤占休息时间进行自学,从而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带教教师也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选择病例,设置具有启发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的问题,预先考虑讨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并进行相应准备。

因此,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病例导入式教学不失为一种好的方式,但也应结合本科室的实际情况,既要培养好学员,也要调动带教教师和学员的积极性,实现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1]王蕊红.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妇科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8):361-362.

[2]王晓艳,王鹏,王麟,等.传统教学融合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生理学课程中的应用与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2):119-120.

[3]王建荣,郑天丽.CBL+PBL教学方法在儿科液体疗法中的初步应用及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5):4054-4056.

R195

B

1671-1246(2016)10-0135-02

猜你喜欢
住院医师规范化病例
论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六个关系
麻醉科住院医师在疼痛科轮转期间临床教学实践与探索
美国住院医师招收匹配计划简介与借鉴
“病例”和“病历”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一例犬中毒急诊病例的诊治
基于病例学习模式查房对住院医师培养的实践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