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负压引流器对腹腔引流效果的观察

2016-11-18 06:11田菁刘玮萍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10期
关键词:引流术负压腹腔

田菁,刘玮萍

(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甘肃兰州730000)

改良负压引流器对腹腔引流效果的观察

田菁,刘玮萍

(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甘肃兰州730000)

目的观察改良负压引流器对腹腔引流的效果。方法将106例行腹腔引流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3例、对照组53例,在腹腔引流过程中,实验组使用改良负压引流器进行引流,对照组使用传统引流袋进行引流,对两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引流效果、愈合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疗效比对照组高13.5%。结论改良负压引流器在临床中使用便捷,对腹腔引流效果良好,可有效促进腹腔引流术后切口的愈合。

改良负压引流器;腹腔引流;效果观察

外科术后合理引流可有效消除积液和积血,将坏死组织和异物减少到最低限度并消灭无效腔,有效改善患者的局部血液循环,最大限度地减少腹腔粘连、肠梗阻、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通过放置引流管可对护士观察病情提供依据[1]。正确连接引流装置对引流效果有着重要意义。腹部手术后常规使用传统引流袋引流,引流袋可以达到一定的引流效果,但也存在易堵塞、引流不充分、计量不准确等许多问题[2]。我们对传统负压引流器进行了改良,可解决以上问题。本观察选择普外科行腹腔引流术患者106例,观察改良负压引流器对腹腔引流的效果,现将实验结果总结如下。

1 实验基本情况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在普外科行腹腔引流术的患者106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3例,两组的基本情况见表1。

1.2材料

表1 两组术后基本资料比较(人)

1.2.1自行研制的改良负压引流器(见图1)

图1 改良负压引流器

1.2.2技术改进(1)出入口设计:传统负压引流器将出口和入口设计在同一平面,改良负压引流器的出口设计在底端,无需拆卸负压引流器就可以直接排出引流液,方便记录引流量,可有效预防逆行感染;(2)在引流器侧面安装可控调节器,调节器的卡槽分为两档,可有效控制负压大小,分别为-1 KPa、-3 KPa,可提供恒定负压;(3)带有便携式夹子,方便患者移动。

1.3方法

1.3.1实验方法实验组的患者使用改良负压引流器进行引流,对照组的患者使用常规引流袋进行引流。

1.3.2疗效评定(1)实验组与对照组同时在术后6小时、12小时、48小时分别统计引流量。(2)对切口愈合情况进行评估:愈合良好、无不良反应为甲级愈合;愈合处有炎症反应,如红肿、硬结、血肿、积液等,但未化脓为乙级愈合;切口处已化脓为丙级愈合[3]。(3)拔管时间长短及治愈率。

2 结果与分析

2.1两组治疗方法对引流量的影响(见表2及图2)

表2 两组治疗方法术后引流效果比较

图2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术后6小时、12小时、48小时内引流量比较

从表2及图2可见,引流速度实验组较对照组快,在术后6小时引流量较对照组多16.6 ml(P<0.05);在术后12小时引流量较对照组多14.0 ml(P<0.05);在术后48小时内实验组较对照组总引流量多出21.4 ml。拔管时间实验组为60小时,对照组为72小时,实验组比对照组少12小时(P<0.05)。

2.2两组治疗方法对术后疗效的影响(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方法对术后疗效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治愈效果实验组甲级占90.6%、乙级占7.5%、丙级占1.9%;对照组甲级占73.6%、乙级占13.2%、丙级占13.2%,实验组甲级治愈的人数比例较对照组明显高(P<0.05)。说明改良负压引流器对腹腔引流有良好效果,可有效促进腹腔引流术后切口愈合。为了检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我们进一步采用DPSv6.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价改良负压引流器对腹腔引流的效果,检验结果再次表明改良负压引流器对腹腔引流有良好效果。从治愈情况来看,对治愈效果经权重运算,在同一基数上进行比较,根据临床经验及专家讨论确定权重:甲级为5、乙级为3、丙级为1,则实验组治疗效果为253(48×5+4×3+1×1),对照组治疗效果为223(39×5+7×3+7×1),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相对治疗效果提高13.5%。

3 讨论

(1)腹腔引流术种类繁多,治疗目的各异,术后出于治疗性和预防性目的,常规需要放置引流管。腹腔引流管通常安置在腹腔的低位、吻合口或易发生出血渗出的部位,以便腹腔内积存的液体减少,还可以观察有无出血、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合适的引流袋或引流器对引流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4]。引流袋可以达到一定的引流效果,但也存在许多弊端:①仅仅依靠重力作用无法将积血、积液完全引出;②易堵塞,需要护士或患者家属挤压,浪费精力和时间,如果挤压方向错误,会造成逆行感染;③护理操作规范要求引流袋每24小时更换一次,在增加护士工作量的同时增大了感染的风险;④由于引流袋在引流过程中易变形,无法准确计量,临床中很有必要应用负压引流器达到良好的引流效果。

(2)实验结果表明,引流效果、愈合情况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拔管时间实验组短于对照组(P<0.05),对治愈效果经权重运算,在同一基数上进行比较,实验组比对照组治疗效果提高13.5%。可见改良负压引流器对腹腔引流效果良好,能有效促进腹腔引流术后切口愈合,且安全环保,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阔前景,应加以观察与推广。

[1]杨凡,莫涛.负压引流方式与虹吸引流方式在胃肠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3):44-46,50.

[2]朱维铭.腹部手术引流的正确置放和引流物判断[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1(1):66-68.

[3]袁宝芳,施雅兰,丁敏,等.一次性抗反流负压引流器的研发与应用[J].护理观察,2008(19):1784.

[4]房民琴,房民洁,龙民春,等.负压引流器的负压测量方法[J].护理学杂志,2006(9):41.

R195

B

1671-1246(2016)10-0147-02

甘肃省卫生行业科研计划项目(GSWSKY-2015-77)

猜你喜欢
引流术负压腹腔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试论无负压供水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应用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胎儿腹腔囊性占位的产前诊断及产后随访
维护服在胆囊穿刺引流术后患者管道维护中的应用
早早孕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探讨
一种手术负压管路脚踏负压控制开关的研制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骨外科针对创伤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研究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