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博客:师范生教师实践性知识建构的新途径

2016-11-19 05:54韦晓燕
广西教育·C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师范生途径建构

【摘 要】名师博客中的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育随笔等,是名师基于与问题情境互动、教育理论观照下知行合一的策略性知识,是师范生教师实践性知识获取的新途径。通过对名师博客的自我导向学习、案例研究、模仿教学、实践反思,实现师范生教师实践性知识的习得与建构,为其持续的专业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名师博客 师范生 实践性知识 建构 途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C-0074-02

一、名师博客概述

名师博客,顾名思义,就是教学名师的博客。它既包括名师以个人名义建立的博客,如小学语文名师窦桂梅的“玫瑰小语——窦桂梅的个人博客”、薛法根新浪博客、于永正倾听新浪博客等,也包括中华语文网为名师建立的“名师博客”专栏,以及浙江教育资源网为名师建立的特级教师工作室,如王崧舟特级教师工作室、王雷英特级教师工作室,等等。它是教学名师利用博客技术,将自己的教材解读、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论文、教学视频等以文字、多媒体方式上传到网上公开发表,“超越传统时空局限,促进教师个人隐性知识显性化,并让全社会共享知识和思想”。

借助互联网传播的功能,名师可以将自己的教学思想、学习感悟等与广大博友进行广泛交流与互动。这些名师的博客以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资源共享的优势,在教师同行与师范生中有一定的影响力,为同行教师与师范生的实践性知识的习得与个人知识管理等提供了新途径、新平台。

二、名师博客是师范生实践性知识建构的新途径

叶澜教授认为,实践性知识一般是指教师关于课堂情境和在课堂上如何处理所遇到的困境的知识。陈向明认为,实践性知识是“教师真正信奉的,并在其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和(或)表现出来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张立忠、熊梅认为,“狭义的教师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在实践中基于实践的情境调用并解决实践问题的知识,是根据教学情境,即时从大脑中调用的,体现在教师言行中实现与情境互动,解决实践问题的知识”。以上观点均表明,实践性知识是情境知识、策略性知识。名师博客中的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育随笔等,立足名师的教学生活,是名师长期教学经验的总结,是其教学风格形成的见证,也是教育理论观照下知行合一的情境知识、策略性知识。

师范生专业成长离不开教师实践性知识的习得与建构,据此,教师教育要提升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必须关注与重视师范生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养成。对师范生而言,名师的语文教学思想、教学策略知识,如小学阅读教学内容的组块策略(薛法根);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窦桂梅);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的五重教学(于永正);诗意语文(王崧舟)、情智语文(孙双金)等,都借助博客这一载体让同行与师范生共享。师范生在名师博客的学习与分享交流中,可以真正体验到名师的专业引领和同伴的合作互助。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校教师要充分发挥名师博客这一优势资源的引领作用,使其成为师范生实践性知识习得与建构的新途径。

三、名师博客促进师范生实践性知识建构的策略

下面以小学语文名师博客为例,探索名师博客在促进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积淀、习得、内化与建构的策略。

(一)自我导向学习名师博客,积淀名师的实践性知识。西方成人教育研究者塔夫(Tough)认为,自我导向学习是由学习者制订计划和引导学习活动进行的自我学习。自我导向学习符合成人学习者学习心理,具有灵活性、经济性、普遍性等特点。在大数据时代,绝大部分师范生都有智能手机,加上无线网络的覆盖面广泛,资源在线,终端在手,适合师范生根据自己所需利用零散时间进行碎片化学习。据此,高校教师要做好师范生自我导向学习的专业引领。

首先,教师要搜集、遴选名师博客,做个先行阅读者,再向师范生介绍名师博客栏目、名师博客鲜明特点、对师范生教学有哪些方面的引领等。例如,介绍薛法根新浪博客,博文分为教育理论、课题研究、教学论文、教育随笔、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材解读、学校管理、生活散文、他人看我等栏目。以博客中教育随笔《说课通识》为例,向师范生重点介绍最具鲜明特色的组块策略在教学过程中的体现,如板块一:词串学习;板块二:阅读理解;板块三:迁移运用。说课技能是小学教师公开招聘面试的内容之一,师范生很需要一线教师基于教学实践情境的说课专业引领。教师的介绍引发师范生阅读名师博客的兴趣。

其次,组建名师博客阅读共同体。将师范生4-6人“异质分组”,即将师范生家庭经济条件、学习成绩、性格爱好、智力能力不同的师范生编组,优势互补,差异共享。阅读共同体成员在一段时间的名师博客学习后,开展分享与交流活动。有兴趣的可适当书写博客学习心得。如笔者所在学校2011级小学教育(语文)专业师范生王某在《读于永正博客有感》中写道:“于永正老师的博客大量记录了他优秀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及一些优秀的教学实录,在学习于老师的博客中我收获了很多,这对即将踏上教师岗位的我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对我影响比较大的是于老师引导学生别具一格,引导学生采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识字法、字理识字法、会意识字法、讲故事识字法等多种方法巧记字形。如在教学‘霞、遐、暇、瑕时……以后我一定将于老师这种有趣的识字方法好好应用到课堂中去,使学生们在轻松有趣的课堂中能够愉快地识字”。

在名师博客的学习与分享交流中,名师主题教学中有效整合课内外资源的策略、灵动驾驭课堂的教学机智、成功课堂生动引领的评价语,这些基于问题情境的实践性知识已潜移默化地被师范生加以积蓄与传承,为其后续的教学实践奠定坚实基础。

(二)研究名师博客的课例,习得名师的实践性知识。课例研究在师范生实践性知识习得方面具有卓越功效。教师以名师博客中的课例为载体,例如,王崧舟特级教师工作室分为学科文章、学科资源、名师课堂、教研活动、诗意语文、名师书斋等栏目。教师重点引导师范生在课前对王崧舟特级教师工作室的“名师课堂”中的“微课、示范课、公开课、王崧舟评课”教学视频进行前置性观摩学习,课中引导学生合作探究:(1)哪个课例体现了名师的哪些教学策略?请你结合具体课例谈谈“语用理念如何体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名师促进学生参与探究学习的方法”、“名师的课堂评价语对你的启示”。师范生结合《去年的树》《孔子游春》《编童话写童话》《长城》等名师课例,以教学细节为依据阐述自己的观课收获。在分享交流中,习得名师课堂教学策略、课堂评价语、课堂组织艺术及课堂生成性问题处理等实践智慧或教学临床知识,课例研究将“理论之应用”和“实践中之理论”两种范式结合,为师范生后续开展的名师课例模仿教学的磨炼提供了知行合一的榜样。

(三)模仿教学的名师课例,内化名师的实践性知识。张玉新导师工作室《优秀语文教师的三个维度》的博文认为,“第一个维度,看其专业发展处在模仿、独立还是独创阶段。模仿教学阶段:此阶段“照葫芦画瓢”,看着身边比自己成熟的教师学习,要历经的时间恐怕至少需要三五年吧。这是教学打样阶段”。师范生正处于教学打样阶段,可借鉴名师课例的教学策略,开展课例片段模仿教学活动。例如,薛法根老师在《聚焦重点段,着力结构化》博文中,根据《猴子种果树》课文重点语段的表达结构特点,设计了三个关联的内容板块:板块一:听故事,知“结构”;板块二:讲故事,用“结构”;板块三:续故事,化“结构”。组块教学真正促进学生语言智能的生长。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像这样的课文还有很多,比如《小壁虎借尾巴》《小蝌蚪找妈妈》《卖火柴的小女孩》等,都可以借鉴薛老师的组块教学策略。据此,师范生可分实践小组,选择确定课例,设计教学方案,开展课例片段模仿教学活动,展示组块教学策略的运用、学习活动的组织等,片段教学后,组内成员针对“组块教学策略的应用”展开专题研讨。

通过名师课例模仿教学,师范生在备课、实践演练及专题研讨中,习得与建构了诸如“小学阅读教学组块教学策略”实践性知识,为后续的真实的课堂教学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保障。

(四)实践与反思的名师课例,建构自身的实践性知识。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为青年教师题词,题写最多的是:“要善于把先进的理念、经验转化为教学行为”。学习了名师博客,师范生要学会借鉴名师的实践智慧,一是善于把名师的教学经验转化为教学行为;二是将先进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第一个转化相对容易,只要师范生愿意去做,就可以有所收获。第二个转化相对较难,需要师范生夯实文化底蕴,提升文本解读与写作等专业能力,并自觉开展教学反思与研究,实现知识的不断转化和创造。据此,高校教师要与小学优秀教师合作协同培养师范生,建立双导师制,师范生与一线优秀教师师徒结对帮扶,一线实践导师每学期定期为师范生提供“临床”见习与“临床”实践机会。在课堂观察、集体备课、课堂体验活动中,促使师范生将名师课例教学策略、教学经验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课后,组织教学诊断与评议,让师范生说说自己课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并对应然的教学目标要求与实然的教学效果之间差距进行自评,促使师范生自觉开展“教”与“学”的反思。师范生教学反思之后,高校教师、小学教师结合课例发表自己的见解,与师范生共同商讨调整教学行为的策略,帮助师范生重新认识、审视自己的教学活动,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实效性。使师范生的实践性知识在实践与反思中得以生成与建构。

【参考文献】

[1]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00

[2]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

[3]张立忠,熊梅.论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内涵与结构[J].课程·教材·教法,2010(4)

[4]董守文,张华,李雁冰.成人学习学[M].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1994:117

[5]杨燕燕.论教师职前实践教学的取向转换[J].教育研究,2012(5)

[6]张玉新.优秀语文教师的三个维度[EB/OL].http://zhangyuxin.blog.zhyww.cn/archives/2016/201649191921.html

[7]薛法根.聚焦重点段,着力结构化[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eee2770100r4rv.html

[8]于永正. 重在“转化”[J].小学语文教师,2015(11)

【基金项目】2014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重点项目“地方高校面向山区农村创新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014JGZ139)

【作者简介】韦晓燕(1968— ),女,壮族,广西东兰人,河池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办公室主任,助理研究。

(责编 王 一)

猜你喜欢
师范生途径建构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建构游戏玩不够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进一步完善免费师范生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