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2016-11-19 06:05龚剑
广西教育·C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大数据高职院校

龚剑

【摘 要】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行业需求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明确了目标,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为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提供了基础和可能。

【关键词】大数据 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C-0094-02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有效满足了社会各行各业的用工需求。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满足产业发展需求为目标,这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明显特点,随着国家对高职教育的重视和不断投入,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势在必行。按照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结构,高职教育需要重新构建知识理论和实践教学的体系,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把企业对员工的素质、技能需求融入高校教学实训过程中,使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能有效满足市场需求。开展校企合作培养模式能使学生的培养过程更加贴近社会需要和企业生产的实际,只有实现所学与所用的结合,授课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的结合,高职院校和用工企业的结合,才能最大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把人类带入了“大数据”时代,维基百科把“大数据”定义为:“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大数据具有规模性(Volume)、多样性(Variety)和高速性(Velocity),即3V特征,利用大数据技术的成果推动各传统行业的快速发展成为了现实。对于高职教育来说,利于大数据技术掌握行业(企业)的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可以更好地指导办学和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对新媒体时代基于大数据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培养模式进行了思考,以期推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

一、大数据的特征和内涵

“大数据”是继“云计算”“物联网”之后又一颠覆性技术革命,涵盖了信息收集、信息安全、信息分析、信息挖掘等多项技术,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为人们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也正在深刻影响着各个行业的发展。“大数据”其实质是数据的积累和集合,通过社会活动的大量数据积累,揭示社会运行和社会个体行为的特点,利用大数据技术得到的结论可以指导社会活动的高效开展。“大数据”具有数据规模大、数据种类多、数据处理快等特点。

二、大数据对高职院校的影响

(一)大数据对高职院校招生的影响

高职院校招生面覆盖广,生源复杂,很多学生录取后不报到,浪费了招生指标,还有的学生因为录取专业不理想,入学后学习兴趣不高。为了提高招生的生源质量和报到率,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本校的拟招生群体特征,重点分析学生的学习成绩水平,报考意愿,专业意向等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招生宣传,吸引优质生源报考,同时结合学生的专业报考兴趣,合理调配招生指标,做到招收优质生源、招收兴趣学生的目标。

(二)大数据对高职院校教学的影响

大数据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影响最大的就是教学过程,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分析学生的思维特点,帮助教师找到影响教学效果的教学因素。同时大数据还变革了传统的经验性教学方式,让教学走向精确化、科学化,把学生的成绩、考勤、日常作业等学习表现情况建成数字档案,利用大数据技术和全国范围内的学生群体比较,可以清楚地了解学生的成长情况。大数据技术还可以把教学评价由结果式转化为过程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做到全过程记录,方便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认知偏差,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精细化的教学。

(三)大数据对高职院校就业的影响

为了做好高职院校的就业工作,高校就业指导部门每年都需要根据历年就业去向、就业类型、就业层次等数据做出统计,引导毕业生参考历年就业情况进行求职,同时还会把网络上发布的实时就业信息传递给应届毕业生,工作量巨大,并且效果有时还不如意。对于就业信息的处理大多是简单的利用VF、Excel等工具进行比例分析、分类统计,只能得到共性特征,无法实现就业数据信息的对比分析、数学建模的分析等,对于应届毕业生的求职指导性不强。利用大数据技术,搜集机构信息系统和互联网上的数据,可以得到大量的异构、异源的数据,数据的可靠性强,经过数据归类分析处理,可以得到行业的用工需求、用工特点、对毕业生的要求等内容,经过整合过的招聘信息通过就业信息网直接实时发布,可以实现对毕业生的有效帮助。

三、基于大数据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研究

高职教育从诞生起,就和产业发生、产业需求密不可分,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是打造应用型、技能型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各自的优势,双方互相渗透、互相支持,优势互补,最终取得双赢。

(一)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行业需求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明确了目标

高职教育主要是为行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现代产业工人,需要掌握较高的技能,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才能实现快速就业。高职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它必须准确瞄准行业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需求,教给学生的技术必须是行业正在应用或者未来很短一段时间内就要应用的技术,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技术才不会落伍,才能实现高质量就业。所以高职院校要根据自己的专业设置,通过大数据技术调研行业发展现状,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二)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人才知识结构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行业人才知识结构可以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指明方向,高职院校教学改革进行了很多年,进行过很多的探讨,最重要的就是要准确把握行业发展需要的人才知识结构,通过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完成教学目标。但是行业发展是动态的,所以相应需求的人才知识结构也是动态的,基于大数据的人才知识结构分析,能准确、高效地得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知识结构。

(三)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校企需求为实现人才培养合作奠定了基础

校企合作的前提是互相有需求,企业对适合自己生产工艺、生产技术的高水平毕业生的需求,学校对开放性、人才需求持续性的企业的需求,只有校企双方相互了解对各自的需求,才能进行校企合作共同培养高素质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基于大数据分析,可以筛选开放性、有持续性需求的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在企业建立实践基地,在学校教学过程中引入企业的生产技术相关内容。

高职院校应该紧密利用大数据优势,掌握企业(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及时按照社会、行业、企业的需求设置专业、改革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发挥校企合作培养的优势,把以教授理论为主的校园育人环境和获取实际工作经验的企业育人环境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校内实训、企业实习等多种方式强化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水平,缩短人才培养周期,确保每一名毕业生都能出色满足就业岗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晓敏,何静.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模式及其选择[J].教育导刊,2012(4)

[2]高捷.大数据带给高职院校的影响和挑战[J].学园,2014(35)

[3]陶永红.大数据信息技术为高职学生提供的就业机遇研究[J].才智,2015(11)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高校科研项目(YB2014521)

【作者简介】龚 剑(1979— ),女,湖南益阳人,硕士,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责编 丁 梦)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大数据高职院校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