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帮助高职生进行课外学习的探讨

2016-11-19 06:15韦生源
广西教育·C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网络资源高职生引导

【摘 要】针对高职生课外学习中面临的问题,提出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帮助高职生进行课外学习的七条途径。

【关键词】高职生 课外学习 网络资源 引导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C-0112-03

在高职教育中,通常情况下,课外学习时间往往可以占到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的一半甚至更多,课外学习构成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与课内学习形成不可分割、互为补充的关系。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网络化电脑、手机等联网信息工具广泛使用,占据了高职生越来越多的课外时间,日益改变和影响着学生课外学习的习惯、方法、效果。作为高职院校教师,要善于适应发展,掌握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帮助学生进行课外学习的方法,以更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业,达到促进学生自觉学习、加强学风建设的实效。本文试分析高职生课外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帮助高职生进行课外学习的途径。

一、高职生课外学习中面临的问题

(一)网络化信息工具及其带来丰富的信息内容,但这些内容在课外学习中的作用远远未能发挥出来

网络化工具及其信息内容由于时新性、丰富性、变化性等特点,容易让年轻人产生强烈兴趣,吸引其投入大量时间、精力。由此,课外时间玩手机、玩电脑、玩游戏的学生日益增多,到图书馆、教室等处自习自学的学生日益减少,上图书馆借书阅读学习的学生日渐减少。有的学生平时学风散漫,除了勉勉强强上些课,象征性做些作业,期末应付一下考试,其他时间往往不肯学习,或不知学习,或得不到正确引导去学习,却沉迷于网络化虚拟世界中,成为网迷、“手机控”。如笔者在近期对近百名高职生的抽样调查发现:这些高职生中,课外时间用于自学不足30%的占到77%,说明其课外学习投入少已成为较普遍问题;其中,课外时间“玩手机、用电脑最多”的占到接近60%,说明手机、电脑占据这些学生课外时间之多;课外时间“看书最多”的,仅占5%,可见看书对于多数学生已不是主要课外选项。

与此同时,联网电脑、手机在学生课外自主学习中的正面作用,还远未能发挥出来。如何因势利导,让现代信息工具成为学生便捷的学习助手,尚须加强探索和引导。

(二)传统的纸质书籍和作业方式,对许多学生的吸引力日益减弱,需要有合适的网络资源与工具进行替代

由于许多图书馆、书店中的纸质图书存在不够时新、更新不及时、数量有限、不便寻找或携带等问题,远不如网络资源库、电子书等在线资源更时新、丰富、方便、快捷。而许多学校图书馆的功能仍主要停留在纸质藏书阶段,电子书与在线阅读资源却仍然缺乏,难以再吸引师生经常光临。进入信息化网络化时代,连教师都已经越来越多转向从网络信息渠道获得知识更新与教学素材,自己已经较少借、买、看纸质书籍,也就难以再指导学生去从纸质书籍中自学、阅读、获取更多知识营养。有的课程除了一本教材,其他可学习可参考内容贫乏,不利于学生深入学习或拓展知识,甚至导致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脱节。在笔者对高职生的抽查中:在课外学习工具的选择使用上,“更多用书本”的占12%,“更多用网络”的约占38%,“有时用书本,有时用网络”的近50%;而在完成课外作业用得最多的办法或工具选择上,“网络搜索相关资料”的达到88%以上,远高于选择“课本教材”仅9.4%、“图书馆借阅书籍”仅1%的比例;对于“课外利用网络化资源自学”,觉得是“大势所趋,日益重要,不然跟不上形势”的近68%,觉得“没有什么必要”的只有3%。由此说明多数学生已经意识到并在实际中倾向利用网络进行课外学习了。

同时,与专业学习相关知识、信息的网络资源与传递渠道,总体仍缺乏,或在一些院校、社会网站中虽有建设,但仍在探索丰富完善之中。由于网络资源与信息工具更时新便捷并对多数学生更具吸引力,发展前景广阔。

(三)课外学习中的师生交流方式,日益面临由当面式、书面式、时限式,向跨时空、在线式、多媒体式转变的需要

社会上的即时信息联通方式越来越便捷多样,而在许多学校教学中,真正的师生间课外在线交流,还缺乏有效的常态化平台。如不少教师在课外与学生联系交流,只能通过电话、QQ、微信等常见通信网络社交工具进行,而这些通信网络社交工具并非特别为教学需要而设计推出的,功能作用受到限制。因此,需要寻找或提供合适的信息平台,增加深受学生欢迎的在线互动交流渠道。近年来一些高职院校已努力建立一定的专业学习网络资源库,由于条件、水平、管理等限制,容易出现重建设、轻利用,或重发布、轻交流的问题,如不少网上精品课程、专业学习资源网站中,缺乏在线互动交流功能,降低了师生即时交流的机会与积极性。

(四)一些学校和教师为学生提供的网络资源内容粗浅,形式单调,渠道不畅,影响实际应用效果

有的学校只是“跟风”搞了一些网络资源库建设,但由于内容设计、联网效果、交流功能、管理改进跟不上,缺乏实际应用价值,变成对师生都缺乏吸引力的“面子工程”。有的教师付出很多辛勤劳动进行教研活动,制作了精良的精品课程、一体化课程教学项目作品,却缺乏有效的网络渠道,难以将成果传递给学生或与学生进行有效交流,甚至找不到让其与学生见面、以充分用于帮助学生课外学习的网络平台,无从发挥实际作用。如笔者抽查的高职生中,对于所在学校提供的网上学习资源(或网上数据库),“听说并使用过”、“听说但没有用过”的各占37.5%,而“没听说也没有用过”加上“不知道有这回事”的有26%,反映实际没用过学校网上学习资源的达到63%,利用率仍很低;而在“是否希望学校提供更多网络化学习资源”的调查问题上,表示“非常希望”的占到近65%,说明应当重视多数学生的愿望,加强网络资源建设,并应当把已有的、在建的网络资源向学生多做宣传,鼓励引导学生利用。

(五)许多学生对网络上的资源应用程度不高

许多学生面临庞杂的网络内容不会选择,或无所适从,使在线学习低效无效;不少学生想学习却不会从网上寻找和利用资源,需要进行方法指导和内容推介,特别是许多专业性的、深入性的网络学习资源,需要教师帮助寻找、选择、推介、提供。在笔者抽查的高职生中,对于如何利用网络资源学习上,希望“有教师指导如何利用和学习”的54%,“完全靠自己自学”的近10%,“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加“在网上找人帮助”的有近36%,说明多数学生仍希望此方面得到学校教师或其他人的专门指导。而不少教师除了上课,对学生课外学习不太关心,缺少指导,或是忽视网络资源在帮助学生学习中的作用,缺乏合理有效的指导途径。这种状况需要改变。

(六)学生从网上资料中进行的学习容易流于“浅阅读”,缺乏深度

有的学生虽然会自己上网寻找学习资源,但许多网络资源由于缺乏系统性的规划、设计、组织、整理、配置,或是来源复杂,或是内容太繁杂,或是缺乏教师、专业人员的在线指导,学生只凭兴趣走马观花,容易眼花缭乱,或浅尝辄止,难以达到系统性深入学习效果,需要教师结合专业培养与课程教学加强指导,以深化学习程度。

(七)部分学生容易陷入网络抄袭,影响学习效果

由于一些网络资源材料来得容易,如果有的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对课外作业等应付了事,往往容易出现网络抄袭现象。教师应重视把关和引导,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更多地去做好知识、信息、经验、成果的“加工者与创新者”,而不是仅仅做网络资料的“下载者与搬运工”。

二、加强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帮助高职生课外学习的途径

高职院校教师与教学管理部门的观念、能力、作用、地位,日益需要适应转变,才能在信息网络化时代,为学生提供更新式更有效的课内外教学与指导作用。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着手加强:

(一)改变观念,重视发挥网络资源在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外学习中的作用

教师在平时应有意识地主动参与建设、利用网络资源,要能经常上网汲取知识与信息营养,并积极向网络中添加自己的创造成果,以此作为一种新时代需要的职业素养。自己会做会用,才能指导学生去做去用。目前,越来越多的教师日益重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并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于课外学习。然而现实中也有不少教师还是停留在非网络化阶段,仅满足于将黑板、粉笔、教科书、教案转成PPT课件而已,课内外很少见到网络资源的应用,这会导致其教育理念与方法日渐跟不上形势发展,甚至得不到新生代学生的认同,需要转变态度和认识。学校管理部门观念转变了,真正重视了,在加强网络资源库的规划、投入、建设、管理、利用方面才会采取更多积极行动。

(二)教育引导学生更多地将网络资源应用在课外学习中

针对许多学生成为“手机控”、网迷的问题,教育引导学生增强自我约束、自我引导、自我控制能力,从无谓的时间精力消耗中摆脱出来,学会合理适当地利用联网电脑、手机等于课外学习。必要时可利用课外任务带动、课外作业驱动、考试压力要求等,促使学生不得不从网上闲聊、娱乐、社交、购物、流浪等,更多地转向设法利用网络进行课外学习。

(三)教师要积极主动掌握一批有用的综合性网络资源信息

教师要积极了解校内外、国内外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动态,掌握一批有代表性的各层面综合性教育资源网站信息。目前为止,虽然专门应用于教育的网络资源仍有诸多欠缺,但经多年的实践,国内外还是产生与积累了大量的网络教育资源。其中有的综合性网站,信息资料丰富,值得教师搜集了解、掌握利用,例如,百度网的“百度百科”、“百度词典”,新浪网的“爱问共享资料”,以及“360doc图书馆”、“网易云课堂”、“知乎网”等网站。经常有选择地进入一些相关网站,搜集教学素材,或参与提供共享资源,进而推荐、介绍给学生,帮助其在线学习。

(四)教师应注意搜集利用专业性网络资源

教师可结合自己的专业教学内容与研究方向,搜集一批相关专业性强的网站或含有相关专业知识的网络资源,既积累教学素材,也可为学生推荐提供网上专业学习材料。目前不少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已开展校内专业网络资源库建设;国内教育管理部门也开设有一些专门网站,组织各地院校建设并上传精品课程等网络资源,如:“国家精品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MOOC学院”、“学堂在线网”、“爱课程”,以及各种专门的行业性教育培训、经验交流网站,等等,包括许多已经建设有一定规模或正在建设的在线学习资源库网站。其中有不少宝贵的专业资源,可供跨校际跨地域公开共享、交流。作为专业教师,应肯花时间和功夫,善于找到这样的专业网络资源,供自己和学生利用。由此,可以克服传统纸质图书、教科书、教辅材料的局限与不足,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在线学习资源。

(五)教师应积极利用合适网络平台进行资源库建设,并引导学生加强在线交流

教师可在具备条件时,依托学校提供的数字化校园资源库等网络平台,或是自己寻找到合适的由教育管理部门、社会网站提供的网络空间平台,进行网络资源库建设,推荐提供给学生;并积极利用网络平台提供的在线交流渠道,与学生多作互动交流,帮助学生培养课外在线学习的兴趣与习惯。如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已在尝试开设新的校内网络资源库,动员和吸引教师参与;还有一些教师尝试利用“精品课程网”、“百度传课”、“易班网”等提供的空间和功能,通过注册为会员、用户入网,并引导学生加入,开辟出自己的专业课程资源库与在线学习交流园地。这样有助于有针对地解决好网络学习资源内容粗浅、形式单调、交流不畅、实用性不足等问题。

(六)教师应向学生传授有效网络在线学习方法,推介有用网络资源信息

教师和学校应有责任、有意识地向学生宣传利用网络资源于课外学习的作用、意义,传授方法经验,有针对性地提供网络学习资源信息。同时,结合教学需要,教师在布置学生课外学习任务时,注意指导学生自己搜寻、发现、积累、利用网络资料。在指导学生开展网上泛在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结合专业与课程学习,克服网络阅读容易出现的“浅泛”、“漂流”问题,增加学习深度。学校一方面加强专业教学网络资源库与渠道建设,一方面向学生大力宣传推介,鼓励使用。这样,经过教师和学校的专门指导和强调要求,帮助学生更好地养成利用网络资源学习的能力素养。

(七)教育学生端正态度,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实在学习

平时要教育学生重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实实在在的课外学习,加强自我修养约束,预防网络抄袭问题,并对学生作业等进行一定的把关,以达到正常学习效果。重要的作业如毕业论文与设计等,有条件的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利用专门网络软件,进行网上内容重复率即抄袭率的核查把关;一般的作业,也可以直接利用网络搜索工具等,进行重复性内容比对,对抄袭现象进行批评教育,甚至惩罚,以儆效尤,端正学风。

【参考文献】

[1]颜忠诚,田至美. 通识教育背景下课外学习平台的构建及实践[J].北京教育(高教),2015(6)

[2]郭福春.泛在学习视阈下我国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2(10)

[3]魏忠,涂子佩.教育正悄悄发生一场革命(二)新时代、新技术、新趋势,教育发展已经进入窗口期[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7ef173010163nt.html

【基金项目】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教改项目“学生课外学习网络化资源库建设研究”(2016JYJGB01)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韦生源,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行政管理学、教育学。

(责编 何田田)

猜你喜欢
网络资源高职生引导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网络资源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谈网络资源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要为高职生打造更多的“学习路径”
网络资源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