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思考

2016-11-19 15:47王蕾
中国经贸 2016年4期
关键词:资产管理行政事业单位措施

王蕾

【摘 要】目前,部分事业单位对资产重购置轻管理,国有资产闲置、流失等现象时有发生。本文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入手,分析资产管理存在的家底不清、管理不善、使用绩效较低、监管不严的问题,并从制度建设入手,提出加强资产管理的有效措施,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提高资产管理水平。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问题;措施

2006年,财政部出台了《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5号)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完善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受行政事业单位主管人员和相关经办人员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等诸多因素影响,目前仍有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薄弱,国有资产闲置、流失等现象时有发生。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发挥资产使用绩效,是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和作用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对于提高公共资源使用效益,促进社会经济资源最优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实有量是财政部门审批其新增配置的基础。在各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和实有人数确定的情况下,单位现有资产情况是财政部门审批其新配置资产的重要依据。财政部门在各行政事业单位通过政府采购购置资产时,将通过查阅其现有资产的人均数量、设备设施的配置标准、资产的购置时间、成色程度、预计可使用年限等资料,综合判断单位购置资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科学合理、优化资产、勤俭节约、从严控制”的原则进行审批。

其次,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是财政部门安排预算资金安排的基础。财政部门每年安排预算资金时,会结合单位的固定资产数量,通盘考虑各单位预算经费。比如结合单位车辆情况安排公务车运行费,电脑等办公设备设施数量考虑基本维修维护费,房屋建筑物、构筑物规模考虑大型修缮、更新改造专项经费。由此可见,单位固定资产存量对财政安排预算资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再次,加强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是防止资产流失的重要基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中诸如录音笔、笔记本电脑、照相像机、摄像机、高档存储盘,无形资产中操作软件和加密狗等,由于体积小、便于携带,容易被忽视,极易遗失或被个人占为己有,只有加强资产管理,才能防止单位资产流失。

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家底不清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折旧的规定不明确,存在制度缺陷,加之部分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不够重视,放之任之,有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分设,独立运行、各行其事,长期不沟通、不核对,存在管理死角问题,为固定资产管理埋下隐患,导致部分单位对本单位固定资产情况不清,特别是学校、医院、政法单位资产数量多、种类杂,资产家底不清情况尤为突出。固定资产长期不清理、不盘点或清理盘点走过场是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普遍现象,也是固定资产家底不清的根源所在。

2.管理不善

一是账实不符,主要体现有账外资产多、挂空账、报废处理不及时。有的单位采用以维修费、配件费用的名义规避监管,购置固定资产不入账,有的单位接受捐赠以取得成本难以确定不入账,有的单位在上级主管部门领取的固定资产以情况不清不入账,有的单位取得操作软件、专利技术怕麻烦不入账,有的单位在原有固定资产上进行改扩建的资本性支出不入账,手段极为“丰富”,大量资产游离于账外。特别是《财政部关于印发〈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通知》(财库[2013]218号)出台后,公共基础设施也要作为资产管理入账,新制度已执行近两年但实际操作中入账管理的此类资产少之又少。如2015年某地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共有固定资产为30550.3万元,其中不能使用却未及时进行报废销账的固定资产达到1082.81万元,采用各种手段购置尚未入帐的固定资产达到378.55万元。

二是流转环节管理薄弱,主要体现在“重购置轻管理”, 固定资产采购、验收、登记、使用、转移、调出等环节管理制度缺失和不完善,或有制度但不执行和执行不到位,制度形同虚设,卡片登记不完整,领导打招呼等人为操作频繁,固定资产管理或保存人发生变更时不登记,极易造成一些单位的固定资产长期被私人占用或被其他单位长期借用。

三是资产流出不规范,部分单位观念淡薄,自行其事,未经财政部门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复任意调拨、出租、出借、报废固定资产,对出租固定资产收益自由裁量幅度大,对处置资产和罚没财物的价值评估制度不健全。

3.绩效不高

对于使用绩效不高、资产浪费可以从过度配置和资产闲置两方面说起。过度配置方面,为了“做好”相关工作,有的单位实有在职职工只有几人,但电脑却置有十几台;乡政府自身在购置电脑,县级财政、卫计、政法、民政部门对口配套的电脑多得不计其数。政法单位的过度配套也比较明显,以办案为由的各种执法执勤车辆种类繁多。

资产闲置方面,2015年某地共有固定资产30550.3万元,其中闲置的固定资产1391.48万元,闲置资产占总资产的5%。资产闲置的乱象复杂,成因五花八门,如乡镇因机构整合被合并,但办公楼却闲置数年;医院接受捐赠的医疗器具,由于不懂操作一直放在库房生锈;学校的教学化学实验设备在实验室铺满灰尘;更有单位电脑、电视机长期保存在库房。资产长期闲置无人过问,任其自然损耗和价值贬值,给国家造成损失。

4.监管不严

《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5号)第二十二条规定“行政单位不得用国有资产对外担保,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财政部关于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行为的通知》(财预[2012]463号)、《四川省财政厅关于制止违法违规举债担保行为的紧急通知》(川财金[2015]14号)明确规定各行政事业单位不得以占有、使用的资产对外抵押、质押和担保,但这种禁止并未得到切实贯彻落实,行政事业单位以资产对外担保仍偶有出现。另一方面,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也存在薄弱环节,如公车私用、数码设备和笔记本电脑半公半私等现象比较严重。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措施

为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提高资产配置和使用绩效,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和完整,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应从以下方面入手加强资产管理。

1.摸清家底

行政事业单位每年进行不少于一次的资产盘点和清理,特别是学校、医院等专用设备多、种类杂、数量大的单位,应定期和不定期进行资产盘点,相关管理人员对存量资产情况要做到如数家珍,全面掌握在用资产、闲置可用资产、闲置不可用(待报废)资产的情况,全面掌握土地、房屋建(构)筑、交通工具、电子电器设备等各种类型资金的情况。“固定资产信息系统”的填报和固定资产卡片登记要全面准确、实事求是,认真清理账外资产,不做表面文章,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表相符。

2.建章立制

(1)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部门权力制约,岗位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从领导层到普通职工都要树立内部控制意识,将执法办案“不得少于两人”的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制度引入资产管理环节,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机制有效落到实处。

(2)动态管理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资产卡片登记制度,注重购置、分发、领用、移交、报废报损各环节制度建设,制订实用性与操作性并重的动态管理制度,将人为管理逐步提升为靠制度管理,将资产流动监控于制度之下,装进制度的笼子里。

(3)产权登记制度。全面开展事业单位及所办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明晰权属关系,通过产权登记全面梳理产权分布及动态变化情况,健全管理制度,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

(4)绩效评价制度。开展资产使用绩效评价,研究制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通过绩效评价促进单位资产合理配置、规范管理,减少资产闲置和浪费,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资产使用率和使用效能。

(5)收益监管制度。加强国有资产收益监管,出台资产处置收益管理办法,加强行政事业资产收益管理,行政事业资产出租、出借、处置以及对外投资等取得的收益形成、收缴、使用、监督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大对行政事业资产处置收益、经营性资产收益等监缴力度,督促部门抓好收入征管,确保收入及时足额上缴财政。

(6)追踪问责制度。分门别类建立职责划分清晰、损失追赔合理的资产贬值问责制度和资产遗失损坏赔偿制度,从源头上杜绝“资产国家所有、损毁与己无关”的不作为现象。

(7)统计报告制度。研究建立与编制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相衔接的政府公共资产报告和政府资产目录清单,与政府性债务相衔接的可变现政府资产价值评估模式,建立资产信息公开制度,健全资产情况报告制度,促进资产情况公开化、透明化。

3.加强管理

(1)规范国有资产购置。严格资产配置标准,与部门预算相结合,规范新增资产的审批流程。如行政事业单位先按配置标准提出拟购置资产的品名、数量、预算经费落实情况 ,编制相应的资产购置预算编制报表,随部门预算上报财政,经财政审核后形成采购预算草案,报经同级人代会审批后与部门预算一并下达,对属于政府采购目录的资产实行政府采购。

(2)加强资产划拨管理,禁止抵押和质押。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划拨、出租、出借、出让,应由本单位提出申请,经主管部门同意、财政部门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批后方可办理,不得先斩后奏或私自划拨、转让、互相借用等违规行为,严禁行政事业单位利用自己占用的资产进行抵押和质押,控制管理流失风险,同时接受国资、审计、纪检、财政部门的监督管理。

(3)规范资产处置,严格审批制度。制定资产的处置标准,设置各类资产的最低使用年限,对专用设备的最低使用年限要制定相关行业的标准,明确审批权限,如固定资产须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财政部门审批;房屋、土地等重大资产经财政部门审核后,报同级政府审批,严防国有资产流失。对固定资产的处置收入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全部上缴财政,纳入预算管理。

(4)加强资产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从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人员构成看,多数人员为兼职人员,未接受过正规专业知识培训,对相关资产管理制度一知半解,有些甚至连基本法律制度都不清楚。要管理好资产,必须加强相关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使其加强工作责任心,掌握必要的资产管理业务知识,熟悉和提高业务技能。

参考文献:

[1]宋东,李少民.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问题研究[J]中国财经信息资料,(2011)28.

[2]朱武,李永慧.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J]中国财政,(2012)04.

[3]李东升,刘俊峰,董理玲.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预算管理与会计,(2015)11.

猜你喜欢
资产管理行政事业单位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论基于内部控制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
浅析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绩效角度下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研究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物资采购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及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