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学生观的研究

2016-11-19 21:46刘瑞婷
教育界·下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课程

刘瑞婷

【摘 要】本文提出新课改所倡导的学生观的意义,以及其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即“知易行难”;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即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突破“知易行难”的关键。

【关键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学生观 知易行难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涉及很多教育、教学、课程等方面的概念,如教育价值观、课程观、知识观、学生观等[1]。本文重点分析学生观。

一、新课改背景下研究学生观的意义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也是其学生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认真听讲、按时作业、考试成绩好的学生未必是好学生;调皮捣蛋、不爱做作业、考试成绩差的学生未必不是好学生。这就要求教育者树立崭新的,基于每个个体全面、健康发展的科学学生观,从而使教育活动有“据”可依[2]。

我国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其角色已然初步从过去的霸权者、主导者、仲裁者转变成协调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也从过去的倾听者、接受者转变成主动者、建构者、实践者。师生双方相对于知识而言,也从过去的“局外人”转变为“局内人”,在互动中发展知识,使知识的潜在价值转化成现实价值,并在这种转化中使知识“增值”。其相互之间也从过去的支配与服从、控制与妥协转变为对话、合作的关系。

二、学生观的转变困难——存在“知易行难”的问题

基于新课程的学生观,教师们逐渐调整旧的观念,能够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认识到学生发展潜能的空间。但还是存在相当一部分教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的理解仅限于表面,他们认定的好学生还是限于能够认真听讲、不搞小动作、考试成绩好等。虽然教师已经能够投入一定的精力去帮助那些学习成绩不太理想、有一定学习困难的学生,但对那些思维活跃、注意力转移较快的学生很难正确评价。这些学生往往只需分配一小部分注意力在所学的知识上就可以掌握学习的内容,多余的注意力自然会分散到其他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上。教师对待这样的学生还显得有些束手无策。当然,这与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有一定的关系。班额过大,教师无暇顾及每个学生的需要,面对不同水平、不同特点的学生,教师很难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只有准确地定位角色,有正确的学生观,才能在此基础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实现学生观的真正改变[3]。

三、相应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教师不能再把学生看作是消极的知识“容器”,是缺乏力量、只能接受知识的客体,应该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的积极建构者,拥有无穷的创造潜力,是期待点燃的“火把”,有着自身的力量和不同的兴趣,需要建构知识,寻求意义。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这对教师角色的转换和新课程的实施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新课程追求学生的个性发展,承认学生是发展的,是有潜力的、有差异的人,是活泼的、具有独立个性的人[4]。

因此,教师树立正确学生观的前提有三点。第一,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是处于变化发展之中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们必须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各种条件,以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当然,发展中的人意味着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正在成长中的人,这就要求教育者不要求全责备,不让学生犯错误,教育者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允许学生犯错误。尤其是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正错误,从而不断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第二,确立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是被动的接受,教师所传授的东西必须经过学生的主体化过程,即主动学习的过程。学习活动是一种主体行为,是别人替代不了的。第三,认识到学生的独特性。

(二)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确立了正确的学生观后,就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否则,再完善的学生观也不会对教育发展起任何的推动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的实施是关键,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们应注意以下四点[5]:

第一,对自身已有的教学经验进行深入思考。教师应该学会撰写《教后记》《自身日记》;进行各种形式的对照分析和学习小结;记录自己的点滴感悟、体验与思想火花;实践中的个案剖析与思考;个人成长的回顾等。第二,积极地与他人进行经验交流。在课程改革中,我们通常进行经验交流的方法有:经验总结与交流,教学观摩中的相互切磋,教学沙龙,有目的、有计划、有深度地会谈。第三,进行自我导向和自主设计的学习。自我导向和自主设计的学习能够增强自律意识,开发自我潜能。第四,改变对待学生的态度。教师应该树立与学生平等的观念,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上的合作者,与学生一起成长,把学生的经验与书本知识结合起来,从“书本中学”到“做中学”,拓宽通往书本知识的路径。

【参考文献】

[1]和学新,张丹丹.我国课程改革理论基础研究的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11(05):3-11.

[2]孙艳.新中国三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教学目的及其学生观审视[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08):5-8.

[3]关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的操作困难[J].教育探索,2005(02).

[4]李海洋,米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转换[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5):122-124.

[5]杨小莉,张金强.浅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教师[J].科学教育,2004(05).

猜你喜欢
新课程改革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