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授课新模式

2016-11-19 13:15李翠萍杨晓星丁之光
亚太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工作坊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李翠萍 杨晓星 丁之光

作者简介:李翠萍(1988.03-),女,汉,山东菏泽人,河北医科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教师,硕士,研究方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杨晓星(1981.06-),女,汉,河北邢台人,河北医科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教师,硕士,研究方向:普通心理学。

通讯作者:丁之光(1968.02-),男,汉,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医科大学副教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经过分析比较和充分论证,针对现有心理健康教育课存在的问题,设计、应用主题工作坊式教学模式,结合团体辅导、角色扮演等,把知识传授与心理体验、行为训练完美结合。教学效果采用行为分析和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评估,效果较好,主题工作坊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授课方式直接应用到教学中,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工作坊;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4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2-0085-02

一、背景

工作坊(workshop)一词最早出现在教育与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之中,是目前越来越流行的一种提升自我的学习方式。工作坊是以一名在某个领域富有经验的主讲人为核心,10-20名左右的小团体在该名主讲人的指导之下,通过活动、讨论、短讲等多种方式,共同探讨某个话题的活动形式。工作坊目前更多地被心理培训机构应用在短期培训中。主题成长工作坊是借鉴团体心理辅导的组织形式,每次活动设定一个主题,围绕该主题设计、组织活动,让参加人在活动中有所感悟,促进他们的思考,获得个人成长。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源于美国,美国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最为完善的国家,但他们的学校并没有专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从本世纪初开始,国内有个别高校开始开设此课,发展至今,大多数高校以必修或选修的形式开课,基本都采用大班课堂讲授的方式。经过十几年的探索,本课的发展也遇到了瓶颈,即学生把本课当作普通的公共课对待,失去了它应有的特色,原因是本课的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存在很大的问题。

二、成长工作坊的特点

在总结10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本课题以人本主义观点为理论基础,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将知识传授与心理体验、行为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活动引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形成“我要学”的主动的学习动机。本课题通过活动的形式可以加强师生互动,有效地拉近师生距离,为教师成为学生的心灵导师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可以有效地改变过去那种“教师上完课就走人、学生不认识老师”的尴尬局面。本课题在深入研究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是对体验式教学的一种有效探索。

主题成长工作坊不同于一般的课堂理论教学,在教学环节方面还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一是体验:这种体验是整个过程的基础。学生通过参加活动,以观察、行动等方式进行体验。因为这种场景和真实的生活情境相似,学生只有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当中,才能接受多元的刺激,才能更好地学习,面对困难和解决问题。

二是分享:成员之间的相互分享是工作坊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体验过程结束之后,学员要分享自己观察和感受到的结果。分享可以给成员带来“共鸣”,形成一种支持性的力量。这对消除个体“自卑”等不良情绪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三是交流:交流是在分享的基础上的探讨,它有利于成员之间多元价值观和信息的“碰撞”。同时由于背景、生活经验的不同等不同,相互之间的交流有利于成员打开解决问题的思路,学会多角度、多方位看待问题。

四是整合:总结和归纳阶段,这也是整个课堂的“点睛”之处,每一次课堂都有一个核心主题,在活动的恰当时间点提出以帮助参加者进一步定义和厘清体验的结果。

三、《教学满意度评价问卷》测验结果

主题工作坊一则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健康知识,二则注重加强学生的亲身体验,促进行为训练和个人成长,充分体现心理健康教育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和行为训练三位为一体的教学特色。课题采纳余东芳和潘柳燕编制的《教学满意度调查表》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该问卷信、效度较好,被试量大(960名大一学生),测验结果如表2。以表2中的均值为常模检验值,对主题工作坊的单个变量进行单样本T检验,将检验结果进行汇总如表3,其中临界水平为005。

在表3中,由于双侧检验值Sig=0.000,得出主题工作坊的十二项条目得分与常模相比都存在显著性差异,结合表1和表2,工作坊教学效果显著由于课堂教学。

四、总结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旨在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由于大学生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课程一方面提高普适性教育的同时,另一方面要满足学生的不同心理需求。由于传统课程本身的教学特点,主题工作坊集知识传授、亲身体验和行为训练三者为一体,通过借助团体辅导的形式,融合心理剧扮演和拓展训练的内容,打破传统的单一的知识传授为主的课堂教学形式,形成以团体活动为主要载体的新教学形式。在开展初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工作坊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身份,启发学生全身心的投入问题情境当中,很好的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心理调适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通过行为评估、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发现教学效果较好。

另外,由于课堂学生规模较小,一般是30~50人,想要全员学生参与其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在授课方面,教师要拥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组织能力,也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等;这些问题存在都将阻碍课程的普及。虽然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但通过一线教师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相信主题工作坊式的教学形式会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项目来源: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5GJJG060)

参考文献:

[1]胡尚峰,田涛.教育探索[J].体验式教学模式初探,2003(11).

[2]方双虎.中国教育学刊[G].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困境与出路,2007(8):53-56,

[3]姚本先.中国教育学刊[J].论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消极倾向与发展趋向.2000,(4).

[4]崔景贵.教育研究[J].我国学校心理教育的研究困境和变革,2001(5).

[5]张恩明.体教书育人[J].学术理论验式教学在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2004(12).

[6]余东芳,潘柳燕.社会心理科学[J].《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生期望值与满意度比较研究,2011.9:66-70.

[7]刘震,吴广等编著.SPSS统计分析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1.

猜你喜欢
工作坊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中日跨境文化研究工作坊”八年记
罗雪芳名师工作坊:携手共进,聚水成渊
第二届“新革命史工作坊”会议综述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永续债券探析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第七届望道修辞学论坛暨‘修辞与语篇’学术前沿工作坊”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