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市政道路施工技术的常见问题和解决对策

2016-11-19 19:16杨昊黄驿涵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年4期
关键词:市政道路常见问题解决对策

杨昊 黄驿涵

摘 要:市政道路的施工技术关系着交通发展和经济繁荣,文章介绍了其中的常见问题和形成原因与解决对策,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技术;常见问题;解决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道路交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国家在城市和农村大力兴建各级公路以促进城乡经济的繁荣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然而在各地的市政道路工程竣工后不时出现的各种问题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这其中既有道路施工使用的材質自身的问题,也存在自然环境因素对于道路设施的负面影响。

1 市政道路施工常见问题

1.1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常见问题

1.1.1 开裂

道路表面因风干而收缩,形成细、浅如头发丝的网状开裂,一些转角部位发生局部性开裂,以及路面“板块”状断裂等。

1.1.2 “胀缝”处拱胀、破损、错位、脱落

这种情况发生在路面“胀缝”位置,通常两侧均有,一般情况下开裂、破损或“出坑”,问题严重时会出现相邻的路块拱起、错位,甚至有填缝料遭挤出而被路面交通工具带走的情况。

1.2 沥青(混合)路面的常见问题

1.2.1 弯曲变形或“壅包”、“坑槽”

弯曲变形就是路面失去应有或标准要求程度的平整性而出现“油垄”状态;“壅包”就是在路面以上出现鼓突,“坑槽”与“壅包”方向相反,是在路面向下形成如坑或槽的凹陷。

1.2.2 开裂、松散或形成“台阶”

这些问题一般发生在路面接缝的位置,即出现裂缝、路面材质变得不紧密甚至出现象“台阶”状态纹路。

1.2.3 其他问题

“泛油”——路面出现似“溢出”油状物质的问题。“啃边”——即路面外缘持续缺损导致路面宽度收窄,边缘参差不齐。

2 市政道路施工问题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2.1 水泥(混凝土)路面问题原因与对策

2.1.1 “开裂”的原因与解决措施

由于表面因风干原因产生的开裂主要是对路面的“养生”不够,混凝土在浇筑后必须有一定时间的覆盖和“涵养”——保持充足的湿润并绝对避免曝晒与风干。“养生”时间不少于14d。

转角处的局部开裂主要原因在于道路基层的表面积的接触面相对较小,而单位面积的压力相对较大,因此,基层的沉降加大,于是(混凝土)板出现“落空”,支撑力度不够引发局部断裂。对这种问题的处理重点在于加强对水泥的“振捣”,若有需要也可在转角处增加钢筋(尤其在“软土”性质的路基下)进行加固。

2.1.2 “胀缝”处出现问题的原因与对策

主要原因包括“传力杆”放置错误、“嵌缝”上下缝隙未对齐、填充材料品质较差或施工工艺选择不当等。

解决这些问题应注意“传力杆”须置于混凝土板中央位置、填充材料须选择温度适应性好、粘合度高的材料,填充时注意不要全部填满,须先以多孔的柔性物质填充缝底,其上再加填充材料。若胀缝处碎裂程度较轻、面积不大、“啃边”限于1cm~3cm时,可先除去缝中杂质,再以混凝土加一定比例的沥青(砂)的混合物填充并夯实。若遇碎裂严重则须先将碎裂部位切割为规则、“直壁”的凹槽,将槽内清洗干净并晾干,再以混凝土加一定比例的沥青(砂)的混合物填充并夯实。

2.2 沥青(混合)路面问题原因与对策

2.2.1 弯曲变形等问题的原因与对策

出现此类问题主要是沥青铺撒时厚薄不均、表层厚度不够且与基层粘合度差、基层部分地段强度不足造成。

若弯曲情况轻微时可在高温季节采取直接强压恢复平整的方法。但问题严重时须使用热沥青进行填平,“壅包”一般直接铲平,处理“坑槽”应先将其挖成规则的矩形,注意槽壁垂直,先在槽壁涂抹热沥青,再以与原筑路材料相同的物质填充并夯实。

2.2.2 接缝处问题原因与对策

主要原因是“压实”处理不好、力度不足。处理这类问题时必须严格按照施工的技术要求规则进行处置:纵横向的接缝处首先须将塌陷、倾斜部分切割去除,注意按直接切割并使切割壁保持垂直,将碎粒清除干净后涂抹0.3kg/m2~0.6kg/m2的沥青粘合料,之后铺设新料,注意严格按照技术要求规则中的“松铺”系统予以操作;处理纵向接缝时,压路机先碾压新料铺层的10cm~20cm,将新料铺设的部分压实后再延伸出路面的10cm~20cm,直至接缝处达到紧密坚实的程度。

2.2.3 其他问题的原因与对策

“泛油”的原因在于铺料中沥青比重过大引起整体铺料的粘稠度降低,处理方式为适当添加较粗颗粒的矿物材料。处理“啃边”则铺“路缘石”,以使路面加宽、路肩加固。

2.3 水的问题与对策

市政道路出现问题的另一重要因素就是水,无论是地表水还是地下水,如果排除不畅都会导致路基强度下降,影响整条道路的稳定性。若路基在较长时期内都被水浸泡,则其承载能力自然减小;而路基内部的填充料的含水比率超过正常标准时,也会对道路的密实程度造成负面影响。无论是地表水还是地下水都会对道路产生难以估计的损害,因此,当市政道路施工设计时应当注意将水的因素考虑进去,若设计方案中没有相应的水处理预案,则施工方应当适当采取补救措施,比如,采取疏导、隔离或阻挡等方式将水与道路分离开。

2.3.1 处理地表水的措施

市政道路施工前期应先筑成排水沟与集水井,使施工区域内的地表水全部疏干或被截断,填筑路堤时,各填层设排水“路拱”;若是高处的填方需设(排水)急流槽,避免自然降水对边坡的冲刷。

2.3.2 处理地下水的措施

修筑路基的预案中应合理安排适宜数量的渗井与暗沟等设施,重点考虑的是“渗透力”,特别应考虑到季节性的大流量影响,应预设有渗水管的全套“渗沟”体系。

3 结束语

市政道路施工是一项融合了多种科学技术的较大规模建筑行为,相关从业人员除了不断研究提高实际操作效能的技术手段外,还需要加强对影响道路修筑质量的各种影响因素的探讨,在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从而确保市政道路的安全性并延长其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钱月香.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质量病害的成因及其对策[J].山西建筑,2006.

猜你喜欢
市政道路常见问题解决对策
关于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伸缩缝施工技术的浅述
浅析市政道路软基处理技术
市政道路下穿高速铁路技术简述及应用
市政道路给排水管网设计分析
对影响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原因及对策的研究
机械自动化设计与制造的常见问题分析
公路工程监理存在的问题和一些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