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改革改什么

2016-11-19 08:41李鸿江
体育教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体育课体育改革

李鸿江

体育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切入点。世纪之交的新课标改革,以及近期以开展校园足球来带动学校体育的综合改革与发展,都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学校体育的重要性、学校体育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毋庸置疑,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但也不能否认,在学校体育改革方面虽有所推进,但效果不甚明显,体育课越来越被淡化和边缘化,学生对体育课无兴趣,锻炼积极性不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逐年下降,心理健康问题层出不穷,便是例证。学校体育的改革是必须的,关键在于改什么?

国务院办公厅即将下发的《关于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将以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为基本目标,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完善保障和评价体系,全面提升学校体育质量,着力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运动技能,健全学生人格品质,切实发挥体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体育的综合育人功能,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依据《意见》的总体要求,学校体育改革从实施层面来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要有全新的教育理念。理念的先进是一切进步的先导,理念的落后是一切落后的根源。牢固树立体育即是教育,而且是任何一个学科对培养青少年健康成长所不能替代的教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体是基础、是载体。最近美国学者约翰·瑞迪在《运动改造大脑》一书中,用大量试验数据证明,运动对开发大脑和有益身心健康发展的报告,如若在青少年阶段缺少体育活动,就犹如一条腿有残疾的人一样,站之不稳,行之不远。二是创新教学方法。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实际上就是我们在教学中既要遵循教学的一般原则和规律,同时又要因时而宜、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世间没有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三是体育课最基本的形式是身体活动。唯有动才能劳其筋骨,强健体魄,苦其心智,愉悦身心;唯有动才能实现其他赋予体育课的诸多内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锻炼的积极性。让所有学生动起来,并逐渐形成一种自觉和习惯,应该是体育课永恒的主题。四是要加强体育作为一门学科的建设和研究。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理论体系和实践途径,他应该是开放和鲜活的,而不是封闭和僵化的,因此一方面要大力普及体育科学知识,同时又要通过实践不断丰富其理论内容,当今世界上体育活动花样翻新,层出不穷,人的生理极限不断被突破,都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上去学习探索、研究和创新。五是彻底摒弃教学中的各种形式主义,力戒浮躁之风,回归体育课的自然生态,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由自在的尽情忘我的利用体育课去享受运动给他们带来的欢乐,体验团队合作成功所带来的喜悦。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彩排演练式的所谓示范体育课,更不能为了追求所谓政绩弄虚作假。

学校体育的改革是毋庸置疑的,关键在于改革的内容上,同时也是一次全方位的改革,而学校体育改革成果的最终检验标准应体现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水平上。

猜你喜欢
体育课体育改革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体育课上的“意外”
讨厌的理由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我们的“体育梦”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改革”就是涨价吗?
老师,我喜欢你,这是爱吗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