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发展 提高质量

2016-11-19 08:41武云飞
体育教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铺垫热身体育课

武云飞

摘 要:本文从继承发展的角度,在重温“三段式”教学模式内涵的基础上,赋予了发展新意的知、行,并重申了对课的原理、规律、结构遵循的严谨性,创生、适应新需求、新理念、新模式、新内容、新方法的担当性与产生性,逐层面、多微点地进行剖析、归纳、生法、呈例,让看得见摸得着的教学模式有了强力支撑与清晰图像,旨在为提升质量而铸就根基。

关键词:三段式;内涵;继承;创新;准备部分;常规;热身;铺垫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04-0013-03

“三段式”体育教学模式(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从20世纪中后叶一直延续至今,虽然在新一轮的体育教学改革中受到了冲击和挑战,各种“新说、新为”,有的做法偏题、面目全非,有的是改头换面、换形不换神,经不起时间和实践的考验,更无法代替三段式教学模式的主导地位。这是因为三段式教学模式内在呈现的是一个环环紧扣、层层递进、融会贯通的课堂教学程序系统;是一个围绕着人体生物、生理活动规律、课堂教学规律、学科性质、特点、功能,用师生互动、生生联动的对接与传递来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整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准备部分要为基本部分做好充分铺垫;基本部分要顺理顺势的承接准备部分的铺垫,有效实施基本教材的教法、学法,解决重点、突破难点、提升亮点,以身体练习、体验认知、学习技术、领悟方法、掌握技能、提高运用、增强体能的完整过程为载体,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结束部分的放松内容、方法要和基本部分有密切的联系,如有针对性的多安排一些对本次课身体负荷较大部位的拉伸放松,并选择舒缓的、易使中枢神经处于抑制状态的、促进心率逐渐恢复到平常状态的音乐等作辅助,最终达到以教对、学会运动技能为核心,使认知、技能、情感一体化目标达成的最大化。

由此不难看出体育课教学不论怎样的变革,怎样的翻新,其结构的本质属性是不变的,这种在“动”的状态下的课堂教学,在“动”中赋予的程序、规律与人体机能运作的规律是不会改变的。体育课从常规到热身,到高级学练状态,再到拉伸放松结束的程序是不能颠倒的,也是无他路可行的。再者它之所以形成这样的模式,并能“放之四海而皆准”,是因为它是与近百年学校体育、体育课程、体育学习(课)及社会的发展进步相伴而生的,又在历史、社会、教育发展的长河“吹尽黄沙始到金”。课堂教学规律、原理具有不可替代性,虽然社会在不断进步、教育在不断发展,但我们不应该盲目地“创造”新模式,能把成熟有效的教学方法加入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做深、做精、做实,让老模式发挥新作用,也不失为一种创新。

本文将着重探讨三段式教学的第一部分——准备部分,为更好地明晰与探究准备部分的层次、内容,深悟其功能、价值,合理选用方式、方法,笔者将其划分为四个层面,若干项小内容,希望能逐层厘清其功能与方法取向。

一、课堂常规

1.重视黄金2分钟

课的开始,体育委员要整队、报告人数,教师示意体育委员归队,课开始,大约用时2分钟。这个2分钟有人认为只是个形式,可以淡化甚至取消,笔者却认为,这是一堂课的“黄金2分钟”,是定基调、入角色的关键2分钟。我们的学生让人担忧的身体健康状况,首先体现在精神面貌上:萎靡不振、站坐不端、走跑不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这些现象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思考,但是如何改变这样的现状?我觉得作为育体育人的体育课堂教学常规有着天然的优势。相比较来说,在校园中,规范学生礼仪、姿态、行为的形式有三种:一是体育课的常规行为,二是学校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三是学生的军训。体育课堂常规的集合、稍息、立正、四面转身,短促洪亮的口令,转头还原姿势的报数过程,就是一个正己(包括教师本人)、规范、正人的育人过程,也是上课的集结号。我们的体育课就应该像学生的战场,在这个战场上,学生要像军人一样,只有两种状态:一是打仗,二是准备打仗。体育课上严肃、规范的开门红,能很快把学生带入到接下来的教学内容中,使师生双方在短时间内心意一致、进入角色。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首先要注重仪表、端正态度、规范口令、动作到位,并且有感染力、威严度、亲和力。我们的体育同仁要带着对国家民族负责、担当的精神,正视我们的青少年学生,回归对课堂常规的功能认知,先正己再树人,从口令、动作、稍息、立正、报数、队列、要领、规范等一点一令一招一式做起,以己服人、育人,并作为自我业务素质提升的第一步,让学生从心底仰慕你这个人,在严格要求的基础上,带动课堂常规2分钟质量的提升。这黄金2分钟是一个风向标,不仅能判断出体育课堂常规的质量,而且从开课后2分钟教师的水平、学生的行为,甚至可以“窥一斑而见全豹”,判断出一所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如何。教育学家们常说的“教师是什么样的人比他教什么更为重要”,也是这个意思。在这里也建议各级各类的基本功大赛、评优课、公开课、研讨课、常态课的组织者们、专家团队、学校领导、业务部门都要协力联手抓好此事,这件利国家、民族、事业、学科、学生、自我的事情,要做成正事、好事、大事。

2.对报数的关注

有的教师把报告人数只当作程序,缺席者、迟到者不知其处、不问原因,以至于出现了学生出了意外,教师仍在上课,还不知情的尴尬局面,致使学校、学生、教师本人都受到不应有的损失、教训。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农村学校,场地不整,没有围墙,沟、河相伴,校外秩序不好等状况,请同仁们务必要引起重视。

3.宣布本课内容和要求

要做到声音洪亮、简明扼要、字字入耳、句句入心、生动形象,让学生爱听、深思、有得,知道这次课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有关要求是什么,要怎样,不要怎样,特别要注意学生是否携带了有安全隐患的物品,并作出妥善处理。

4.合理安排见习生和不适宜上体育课的病、残学生

还记得30年前的课堂上我曾收到一个残疾学生的小纸条:“老师,一到上体育课时我就煎熬,在教室里感到孤单,到操场上遭人白眼,像个多余的人,我该怎么办?”小纸条给了我很大震撼,原来这类的学生虽然少,却特别需要也应该受到我们特别的关注。此后我特别注意课堂上的这类特殊的学生,让他们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或为体育课承担些服务工作,如:帮助考勤、记录课堂表现、计时、登录成绩、评价师生活动、替同学鼓劲、加油,甚至是看管衣物等,让见习生、病残学生也有事可做,不孤独,感到体育课也有我的一席之地,体育课的群体中也有我,也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关爱,从而促使其树立了身残志不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人生观。同时也提高了体育教师的责任感、亲和力和威望,体育的课堂上“一个都不能少”,学生也都沐浴了博爱、平等、互助、向上的阳光雨露,催生出了上一堂好课所需的和谐的正能量。

二、高效热身

1.设置情景的跑

充分利用场地、器材、标志等设置情景,进行曲线、直线、图形化的慢跑热身,适宜的游戏等,这就比通常围绕操场或篮球场跑优越得多,试想同样跑400~600米,直线跑与曲线跑、图形化跑的功能与价值不在一个层面上,且趣味性强,效果好,也不费事,但在许多常态课上却看不到,这是很值得关注的。

2.多层方法热身

如在跑动中采取从排尾的学生开始绕前一名学生(相当于绕杆跑)的蛇形赶超领跑,也可采用图案跑、开合跑,同时要注意跑中各种步法的交替,前后踢腿跑、小步跑、高抬腿跑、车轮跑、交叉腿跑、侧滑步跑、行进间各种方法的跳踢腿练习,也可把弓步走、竞走等结合起来做;小学低年级学生也可模仿各种动物的跑跳及学习生活中的动作姿态,跑时还可以集体、个人轮换喊口令、呼口号等,宣泄出由于学习等各种压力在胸中形成的积闷、焦虑,起到调节身心、振奋精神的作用,加一些适合的动静中的徒手操、持器械的操,并做适当的柔韧性练习等,还可以事先培训好体育委员、小骨干、小组长轮流带做、带跑等,杜绝每次课准备部分千篇一律的现象发生,做到多层多样的准备部分都向基本部分的必须必然功能的最大化汇集。

3.关注活动的“理”性

跑的长度、强度、总量、热身的程度要和季节、天气、温度、一日课次的安排紧密联系。在这里也要纠正“温度高些易出汗,替代热身”的偏见,其实由于季节原因温度高些的出汗,是温度所致,于人体的内脏系统、关节活动、肌肉、神经系统等进入运动状态的需求是两码事。另外准备量过小达不到热身的目的,过大则后继乏力,影响基本部分内容的学习。不同时间的体育课,准备活动也应不同,如上午第四节课,学生已经饿了,下午第二或三节课后要课外活动等,准备活动应该考虑到这些因素而有所区分。

三、内容、方法铺垫

1.理念引领

第一、二个层面的常规与高效的热身是回答为什么与怎样做准备部分的问题,并凸显出其功能、价值,那么第三个层面的内容、方法、铺垫是解决为谁做、怎样做准备部分的问题。有经验的体育老师看一下准备活动的内容就能八九不离十地判断出本课的教学内容,就是因为准备部分的内容一定要和本课的基本部分直接对应,做坚实的铺垫。切实杜绝目前许多课的准备部分与接下来的基本部分风马牛不相及的现象。

2.如何对应铺垫

以下以案例具体说明。案例一:水平一,二年级立定跳远教学,授课教师专项辅助练习安排如下:第一,说儿歌模仿小兔跳、袋鼠跳、青蛙跳进行原地起踵、蹬地、向前上方摆臂、屈膝半蹲、屈膝下蹲练习;第二,游戏:“高人、矮人、向上跳”。通过小动物跳跃模仿练习和游戏高人、矮人、向上跳将立定跳远屈膝蹬地、摆臂技术分解与组合,这就充分利用了儿童的记忆力、直观力高于理解力的发育规律,为基本部分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案例二:水平二,三年级站立式起跑教学,授课教师专项辅助练习安排如下:第一,行进间小步跑、半高抬腿跑、连续弓步走、转体扩胸走等;第二,游戏:“看谁反应快”,方法:两腿前后、左右开立,原地摆臂练习,听信号快速反应左手摸右膝盖(右手摸左膝盖);第三,游戏:“你来说,我来做”。方法:学生左手臂贴红色笑脸、左腿贴黄色笑脸,教师说红色前、黄色后,学生回应教师你来说,我来做,红色前、黄色后,模仿站立式起跑姿势。通过游戏,锻炼了学生的反应能力,解决了学生站立式起跑时容易出现同手同脚及重心太高且不适当前移等的错误问题。

案例三:水平四,八年级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授课教师专项辅助练习安排如下:第一,行进间直臂绕环走、行进间弓步转体、身体波浪、双人压肩、双人背弓、双人背腰、双人传接球徒手操练习;第二,指拨球、球绕腰、球绕膝等熟悉球性练习;第三,坐立、跪立、站立(左右开立、前后开立)进行双手头上传递实心球比快游戏。专项徒手操模仿练习充分活动了肩带、腰背、手腕、手指等关节,游戏安排针对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熟悉球性,身体各局部分别发力练习,从而自然过渡到自下而上用力顺序全过程的铺垫。

案例四:水平四,七年级山羊分腿腾越,授课教师专项辅助练习安排如下:第一,行进中交叉步、前踢腿、后踢腿变换练习;第二,压肩、压腿、拉肩、拉背、侧拉肩送髋徒手操练习;第三,直臂支撑横叉、分腿俯撑直臂顶肩推手击掌、山羊分腿腾越模仿和挺身跳练习。这种“拆散”、预练,为支撑跳跃基本部分完整的“组装”作了清晰高效的铺垫。

案例五:水平五,高二年级羽毛球正手杀球,授课教师专项辅助练习安排如下:第一,播放音乐进行肩、臂、腕绕“8”字等徒手操练习;第二,集体练习身体后仰,手臂后引爆发收缩的鞭打动作;第三,个人、两人结合互赏互纠的鞭打练习,并采用徒手与持拍相结合的方法等,针对性的为基本部分教学必须的要素作了较好铺垫。

3.游戏的针对性、安全性

游戏的名称反映规则,规则决定方法,方法决定效果。游戏的命名也要考虑与基本部分内容的对接,其规则、方法、效果均应为基本部分服务,有明确的、明显的基本部分特征。如排球课用排球做喊号接球的游戏、足球课以小组围成圆做“抢断球”的游戏等。课的准备部分还常选配节奏性强、激昂振奋的音乐,让学生带着调节好的情绪和技术铺垫自然过渡到基本部分。同时还要纠正一些误点,一是一开始不做任何热身准备的强度大的对抗性强的游戏;二是与本课基本部分毫无瓜葛的游戏;三是难度较大的游戏;四是与学生年龄段相悖的游戏;五是没有严格组织、缺失规则、淡化诚信的游戏。

四、案例赏识与分析

2.分析

(1)纵看梯度。一是高效的课堂常规;二是情景化的慢跑热身;三是穿插适当的针对性强的徒手操或适时、适合的游戏;四是专项性辅助练习作有力的铺垫。可谓层层合理递进、递增,有律可循,求需得体,实效鲜明。

(2)横看对接。内容设置,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组织形式,运动负荷,逐一成模,既科学又无缝对接,杜绝了教、学、组织形式、运动负荷多张皮的现象,操作性、衔接性相得益彰。

(3)细看亮点。层层递进都有程度与学理要求,师生、生生互动,教师主导到位、学生主体充分,由浅入深的层层对接,组织形式的设置与运动负荷的安排,让人预感到本课已成功在握。对于面广量大的兼职教师,广大农村或欠发达地区,体育课的准备部分如能如此,可谓让人宽心了。

由于体育学科特别是基层教学长期存在教学科研相对薄弱的状况,加之课改背景下,部分教师对课改目标、内涵的理解有失偏颇,课改并非全盘否定,也不需要事事创新,“改”的目的和标准是见实效、出真知,我们一线教师还是要在自己的课堂这“一亩三分地”上多下功夫。所以在这里我又将三段式教学模式老话重提,针对有的教师平时的教学重基本部分,轻准备与结束部分的现实;有的教师虽然重视准备部分,但仍存在着知之不深、用之不准的现状,特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与大家交流。

猜你喜欢
铺垫热身体育课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体育课上的“意外”
铺垫
画与话
下雪了
讨厌的理由
警惕热身时易犯的错误
when与while档案馆
运动之前要热身
老师,我喜欢你,这是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