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教学中比赛教学法应用特点及作用分析

2016-11-19 11:00谢志垚
体育师友 2016年4期
关键词:羽毛球教学

谢志垚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和访谈法对比赛教学法进行相关研究,实地考察了当前广州市部分高校中羽毛球课堂教学现状,通过对部分大学羽毛球教师的访谈得知了当前羽毛球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了解了比赛教学开展的程度;运用文献资料法撰写文献综述的方式总结了比赛教学法的特点、类型、利弊等。在羽毛球教学中根据规则简化、运用时机的把握、合理分组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同时若按照比赛教学法在教学中运用的合理程序进行教学,可以促进羽毛球教学的实际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积极性、身体素质及社会适应能力。

关键词:羽毛球教学;比赛教学法;特点及作用

中图分类号:G807.0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6.04.0006

前言

教学是由三个构成要素构成的,三个构成要素是指学生、教师和内容,教学方法是处于师生和教学内容之间的链接杠杆,现代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体育教学应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合理的运用教学方法传授所授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然而体育教师教学方法存在陈旧、单一、运用不合理等问题,偏重于学生技术的学习,忽视了学生兴趣的培养,使教学效果不能得以体现。因此本文研究“比赛教学法”的特点及作用,以丰富教师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加以干预,减少基本技术的学习比重,提高教学比赛的比重,转变学生参与羽毛球运动的目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技战术能力,发展体能,同时让学生在羽毛球运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竞争意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继而改善教学效果,达成教学目标。

1 羽毛球教学特点及现状

1.1 羽毛球课堂教学特点

一是教学内容丰富。羽毛球教学内容包括击球手法、步伐、战术等。二是教学难度大。学生基础普遍偏差。三是学习难度大。学习羽毛球讲究眼明、动作快、力度到位三者结合。四是合作学习在羽毛球教学中非常重要。羽毛球是隔网对抗性运动,在教学中至少需要两人合作练习,而且两人之间相互影响,如有任何一人回击球不到位就会影响练习质量。五是练习手段丰富。在羽毛球技战术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多拍练习、多球练习、多人练习等。

1.2 羽毛球教学现状

根据对广州市部分高校羽毛球选项课上课情况的实地考察发现,羽毛球选项课存在着上课气氛不活跃,学生课堂积极性不高的通病;并同时对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发现,学生选课目的出于对羽毛球项目本身的喜爱的不在多数,并随着选项课的开展学生能一直坚持参与学习的并没有明显增多。同时通过对部分教师的访谈得知羽毛球教学内容多为基本技术教学和动作练习,忽视了身体素质锻炼,无法达到增强体能的目标。

2 比赛教学法的概述

2.1 概念的界定

比赛教学法来源于运动实践,随着我国的体育理论研究不断发展,研究发现比赛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具有区别于其他教学法独有的特点。针对比赛教学法在教学不同情境中的运用,将其分为独立比赛教学法和团体比赛教学法两类。比赛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师的主导控制下,对学生采用比赛或者游戏形式进行教学的方法。

2.2 特点

2.2.1 主体性

在实际教学中,首先须从确立学生学习动机着手,提出具体明确的自学要求,并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及内容的要求,让学生在动脑的前提下先行尝试,通过自身的尝试去发现问题。第二,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在实际比赛中灵活地运用所学技术,同时也注意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敢于向传统和老师的所谓标准动作提出质疑,允许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第三,要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在不少于百分之四十的课堂比赛时间里,通过大脑思考和肌肉的记忆来运用基本技能。第四,教师利用丰富的科学知识和个人魅力烘托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必须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个人魅力。

2.2.2 引导性

教师是一堂羽毛球教学课的“导游”,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作用是显现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要让学生满怀乐趣,充满期待,走向技能学习,在实际教学中则是体现为讲述学习羽毛球的实际意义和分享羽毛球比赛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参与羽毛球运动的积极性,通过享受比赛乐趣让学生主动要求进行技术学习。以此让学生在比赛中实现技能的强化和理论知识的掌握。

2.2.3 探索性

教师在指导学生教学比赛之前,先讲述练习的目标,使学生带着目标去比赛,在比赛过程中,通过各种激励手段,以提高学生参赛热情,鼓励学生大胆的运用技术,使学生获得强烈的竞赛体验。若在比赛中学生合理的运用技术,应该给予表扬,对未能达成比赛目标的学生给予鼓励,通过精彩的示范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3 比赛教学法的作用

3.1 利弊分析

3.1.1 利处

首先,比赛教学法在教学中运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具有直接效果。在“比赛教学法在普通高校羽毛球教学中的运用与研究”之中,包希哲运用实验法实证了比赛教学法在羽毛球教学中对促进学生学习和理解技术和战术的能力的影响。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满足学生表达思维和认识的情感的需要。在“大学羽毛球课采用比赛教学法的实验研究”中陈坤明也通过实验法实证了比赛教学法对羽毛球教学技战术的提高、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及在学生的自学能力方面的作用。在“普通高校羽毛球选项课运用竞赛教学法的可行性研究”中张奇通过比赛理论研究阐述了比赛教学法在羽毛球教学中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学能力的提高,以及学生个人技战术的培养、裁判法和竞赛规则的学习以及对课程教学目标完成的极大促进作用,同时注重比赛教学法在设计运动项目时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适合高校选项课改革。

其次,比赛教学法当中所涉及规则、惯例,以及在此条件下出现的犯规、违例等对于学生的规则意识的培养和和品德修养的提高具有良好的作用;从现有的科研文献中我们可以得知比赛教学法在羽毛球教学中对心理品质培养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

再次,教师通过合理运用比赛教学方式使学习者在比赛过程中学习技术动作和练习战术,形成自动化的技术动作和合理的战术思维进而提高对自身羽毛球技术,培养战术思维和提高社会交往技能等。

最后,在学生进行教学比赛中体现合作、竞争、团结、互助、鼓励等能够提高学习者的社会适应能力;当前比赛教学法在学生社会技能、集体意识等综合能力的影响科研现状还未发展到较高的水平。在“羽毛球教学中竞赛法运用的研究与实践”中罗育华通过比赛教学法本身具有的竞争性和娱乐性与羽毛球运动本身娱乐性和竞争性的特点,阐述了比赛教学法对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终身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以及竞争、协同和规则意识的培养。

3.1.2 弊端

首先,在教学中运用比赛法容易影响学习者对教学内容的学习进度,虚心踏实地从基础练起的态度容易受到比赛激情的冲击,使学生的心理波动较大,影响教学组织。

其次,比赛教学中涉及到分组比赛,若存在分组差异过大,则会产生没有悬念的结果,易挫伤学习者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最后,在学生技术学习的初期是处于粗略掌握动作阶段,练习者的神经过程处于泛化阶段,内抑制过程尚未精确建立起来,注意范围比较狭窄,知觉的准确性较低,动作之间的联系不协调,多余的动作较多,整个动作显得忙乱紧张,完成的动作在空间、时间上都不精确。

3.2 作用机制

比赛教学法的作用机制就是将教学内容任务化,以竞争形式完成教学任务,比赛教学的方式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获胜欲望,提高学习的效率。以小组为学习单位,有利于发挥集体的优势,互帮互教,提高学习效果。同时,小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协调交往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4 比赛教学法在羽毛球教学中的运用

4.1 比赛教学法在羽毛球教学中的运用原则

4.1.1 规则简化

教学比赛时,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把比赛规则简化,比赛要求进行调整,比赛形式多样化,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满足教学条件。例如在初期发球时降低对过手和过腰的要求,根据学生实际水平改为不高于网即可;对击球连击、两次击球都放开要求,以达到学生流畅进行教学比赛的目的。随着教学的阶段性进展和学生对技术的掌握进度,应增加比赛规则的难度,直到教学末期,学生能完整掌握羽毛球技术,并流畅地进行教学比赛。

4.1.2 运用时机的把握

在整个羽毛球教学计划初期,尤其是学生技术学习的泛化阶段,肌肉工作的表现往往是动作僵硬,不协调,出现多余的动作且费力。在这个阶段进行教学比赛应该与基本技术教学相结合,采用单个技术的竞赛形式,抓住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学习动作的主要问题进行练习,不宜过多强调动作的细节,同时以正确的示范和简练的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动作。到技术学习的分化阶段,可以适当加入教学比赛,让学生大胆地在比赛中运用所掌握技术,教师在场边加以指导和鼓励,并提醒学生技术掌握的主要环节和重要细节,促进学生在分化阶段形成动作动力定型,使学生享受到竞赛的喜悦与技术掌握成功的体验,并同时在比赛中达到一定的运动强度,锻炼体能。到技术学习的巩固和自动化阶段,应基本以教学比赛为主,使学生在比赛充分运用所学技术,在赛中体验竞赛的乐趣,同时提高承受负荷的能力。

4.1.3 合理分组

比赛教学中,学习者人数较多时,采用自由组合的方法分组,易形成学生组别实力差异大的状况,弱势组学习者易出现消极情绪,参与积极性降低。比赛教学法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条件进行合理分组,可根据课堂的教学目标进行合理的分组。比赛活动的分组要做到公正、公平, 教师还要考虑到教材本身的特点。同时,教师还需要结合学习者自身条件,将能力较强的学习者平均分配。对不能参与比赛的学习者,可适当安排裁判、捡球等工作,让其参与到比赛过程中。

4.1.4 树立保护意识

羽毛球的教学比赛,异于平常的练习,教学比赛是在规定负荷下进行的,会大量消耗学生体能。难免会有运动损伤发生,例如学生由于自身技术没有达到一定程度,步伐出现问题,易出现关节扭伤等问题。因此,整个教学计划各个阶段的教学比赛负荷需要根据学生的技术掌握程度和学生身体素质情况进行合理安排。在初期,负荷较小,主要是单个技术学习,进入到中期学生达到了一定的运动基础,则可以加大运动负荷;在后期,学生基本掌握羽毛球技术,具备一定运动基础,则再增加运动负荷。注意运动负荷不可超过学生最大承受负荷的百分之八十。同时根据学生个体差异,适当调整。在上课前需要进行充分的热身活动,讲解运动中的自我保护知识,使学生遇到突发意外时, 能迅速地做出反应, 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或降低损伤的程度。

4.1.5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比赛前,有目的地给学生讲解比赛的规则和提醒技术主要环节等方面的信息。使学生在运用技能的同时,通过理论知识的迁移,强化运动技能,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进步。

4.2 羽毛球教学课中运用比赛教学法的合理程序

5 结语

“教贵于法”,对于羽毛球教学不能停留于传统的讲解示范等方法,应在课堂科学运用比赛教学法之类的现代教学方法,研究证明羽毛球教学比赛教学法的运用对培养学习者兴趣的发挥显著作用,对提高技战术能力、社会适应能力,锻炼体能及加强规则意识,形成终身体育的习惯等各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比赛教学运用的原则和注意事项,灵活合理的运用比赛教学法将会对教学效果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教师应注意在课堂中灵活地运用比赛教学法,注意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和面对不同学生群体情况时,合理的利用比赛教学法,提高羽毛球教学效果,达成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更多的人参与到羽毛球的学习当中。

参考文献:

[1] 白微. 普通高校篮球教学传统教学法与比赛教学法的实 验研[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7,26(2):103-104.

[2] 肖文.比赛教学法在排球选修课中的运用[J].江西科 技师范学院学报,2003,2(1):127-128.

[3] 张奇. 高校网球选项课采用比赛教学法的实验研究[J]. 哈尔滨体育学院报,2008,26(1):83-84.

[4] 沈军. 羽毛球选项课运用比赛法教学的实验研究[J].辽 宁体育科技,2003,25(2):59-60.

[5] 包希哲.比赛教学法在普通高校羽毛球教学中的运用与研 究[J]. 考试周刊,2011(39).

[6] 罗育华.羽毛球教学中竞赛法运用的研究与实践[J].广州体 育学院学报,2002(02).

[7] 陈坤明. 大学羽毛球课采用比赛教学法的实验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2010(22).

猜你喜欢
羽毛球教学
羽毛球教学中竞赛法运用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新课改背景下的高校羽毛球教学改革探究
羽毛球教学中提高大学生观察力的方法研究
武汉市中小学羽毛球课程开展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大学生羽毛球教学与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探讨
医学院校开展羽毛球教学的现状研究
基本步法教学在高职羽毛球教学的应用
羽毛球教学中提高大学生观察力的方法研究
目标设置理论在高校羽毛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体验式教学法在羽毛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