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意境在摄影审美中的体现

2016-11-20 19:38关松涛
艺术科技 2016年7期
关键词:审美意境摄影

关松涛

摘 要:本文就摄影与意境,情与景——意境的基本结构,以及摄影意境的审美效果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作为摄影教师还应不断发现和创造新的时代意境,并到生活中去寻求艺术之源。

关键词:意境;审美;摄影

意境是中华民族独创的古典美学范畴,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精华体现。摄影意境是摄影家依据自己特定的思想情感、品格特性、性情特征将自然景物人格化,且通过摄影艺术(不同焦距的镜头、大小景深、冷暖色彩、各类线条、物体质感等)把自己的意念渗透到被摄景物之中,从而再通过摄影艺术作品表现出自然景物的形体特征,进而使作品具有现实审美意义,最终达到与观赏者共鸣的效果。

1 摄影与意境

意境的美学内容,始见于中国曲古诗词,而后逐渐扩展。现在,“意境”这个概念已经被用得相当普遍了。正如文艺美学家胡经之所言:“艺术实践的结果证实了:绘画、摄影等造型艺术可以创造意境,音乐、舞蹈等抒情艺术也能创造意境。戏曲、小说、电影等综合了抒情、叙事、戏剧因素的艺术可以创造意境,接近于实用艺术的园林也未尝不能创造意境。这里意境作为艺术本体,已经深入各门艺术中,成为各种艺术的一种内在结构和意蕴……”尽管各种艺术有各自的艺术规律,但也有共同规律。从一定意义上讲,意境已经成为我国各类艺术共同的美学范畴。在20世纪20年代,著名文学家刘半农就在他的摄影专著《半农谈影》中明确提出摄影意境问题,而郎静山也在他的“集锦摄影”中运用和体现了艺术意境。

当然,各种艺术都须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去创造意境。就摄影而言,它源自西方,而且是以现代科技手段来反映生活的,同时它的门类众多,虽然同为摄影,但它们各自的品种不同、体裁不同、用途不同、社会价值不同、作者的拍摄用意及表现技法也都不一样,因此对每类摄影是否都有创造意境的必要,或者说都适宜于创造意境,那就不能一概而论了。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境非独谓景物也,感情亦人心中之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美学家宗白华也认为,创造意境要“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心灵的反映……”这样看来,创造摄影意境的题材领域还是比较广的,因为意境既表现宇宙生机,也表现人生境界。

2 情与景——意境的基本结构

情与景是意境内在的基本结构,是构成意境的重要因素。人们说起意境问题,谈论的中心往往就是“情景交融”,有的甚至把它当作意境的同义语。从哲学意义上讲,情景二元是意境内在的主要矛盾,它们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情与景是既矛盾而又不可分割的一体两面。我们创造摄影意境就是要协调好情与景的矛盾关系。协调得好,景中寓情,情中含景,则意境生;协调不好,情与景格格不入,两相抵悟,则无意境可言。

然而,要真正做到情与景水乳交融,浑然天成,首先须要处理好以下两点:一是对“情”的提炼与升华,二是对“景”的迁想与情化。所说对“情”的提炼与升华,就是要对“日常生活情感”进行过滤、提炼、净化,从而升华为“审美情感”。所谓“日常生活情感”,大体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某种感性现象所引起的情感或情绪冲动。

3 摄影意境的审美效果

在摄影意境表现中,所产生的“所见者真”,“所知者深”的审美意境,是获得良好审美效果的必备条件。摄影在带给大众“沁人心脾”“豁人耳目”审美愉悦的同时,也带给了大众内蕴持久、灵深远阔的审美效果。

3.1 内蕴持久的审美效果

一幅充分体现意境的优秀摄影作品,具有内蕴持久的审美效果。内蕴持久是指所内含艺术魅力是长久的,就像中国文学史上《唐诗》一样经过千年来,含蕴隽永,魅力持久。至今仍能给人们以很高的艺术享受。从摄影的角度来看,在世界上产生重大影响的优秀摄影作品,都具有意境的内蕴,其艺术魅力都内蕴持久。

摄影作品意境所产生的内蕴持久的审美情感,体现着摄影作品对读者具有长久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震撼力,这一点在新闻摄影之中尤其突出。首先体现的是新闻摄影意境的真实与新颖特征,再融合其他意境特征塑造典型事件、典型人物,达到画面表现形式的内容、形式、意境的统一,此时所产生的意境立刻具有一种强大的吸引力,深深地吸引住受众的视觉,唤醒和激发受众的真实情感,使该新闻摄影作品成为舆论的中心、关注的焦点。

3.2 灵深远阔审美空间

灵深远阔要作为空灵的深远而又宽阔空间来理解。摄影意境表现的产生过程,是由人的意识所产生的丰富审美想象空间和审美意象所构成的。这种审美空间是双向的,它是在摄影者及受众的思维意识中形成的广阔审美空间。对摄影意境的审美空间应从三个层面来理解,即局部性、整体性、透明性。这三个方面构成了新闻摄影意境的深远审美空间。

摄影意境审美空间的局部性,是指在深远而又宽阔空间里存在着无数个局部的空间。由摄影者选择最具有意境表现性的审美空间加以应用,并和受众的思维在这空间里相遇,形成沟通空间。对审美空间即空灵的直接理解就是在摄影形式表现中留有空白,局部空白对画面的表现形式是极为重要的,在中国画里叫“计白当黑”,是利用空白让人产生想象与联想,来补充其空间。

审美空间的整体性。是从整体上来考虑审美空间的。一方面体现在人的思维里对审美空间整体性的思维,是立体的、无边的“无极之境”(庄子语),而且存在着深度、高度、宽度。这个空间是摄影者产生灵气的空间,灵气在这个空间里运动,是摄影者在深远而又宽阔的空间里产生着审美想象,即指对摄影意境的审美想象是不受空间限制的。因而审美想象是更广阔的、拓展的空间,这也是人类的宇宙观的体现。

空灵透明性是空灵深层的体现。刘熙载认为:“无一语及于事实,而言外无穷”,(刘熙载:《艺概·诗曲概》)表面空灵不是空旷无物的,而是包含了無穷的景物,无穷的意境,层层呈现,清澄透彻。形成了一种含蓄的透明。因而摄影意境也需要的一种含蓄美的体现,能清澄透彻地形成摄影意境的艺术魅力。空灵透明性在摄影意境的体现中,主要是指表现新闻事件与典型性的透明性。对拍摄事件与典型性的选择应透明清澄地理解透彻,要在全方位的空间里展开调查。

作为新时代的高校摄影教师,在新时代的艺术形式高速发展下还应不断发现和创造新的时代意境,并到生活中去寻求艺术之源。一是关于意境的时代性问题。“意境”是个动态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前进,艺术意境也须随之而不断丰富、充实新的因素。我们的社会生活正在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正处于新的变化之中。摄影家也应不断发现和创造新的时代意境。二是生活是艺术之源。意境当然是源于生活。上面在谈到情景交融的具体过程中,情起主导作用,但归根结底,情还是来自于生活的触动,所谓触景而生情。所以要明确意境的创造,毕竟是先“外师造化”,而后才是“中得心源”,这两点也是指导我们创造摄影意境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张宗寿,彭国平.大学摄影基础教程(第三版)[M].浙江摄影出版社,2009.

[2]罗琳.摄影基础教程[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

[3]宗白华.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猜你喜欢
审美意境摄影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