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银城+张云+唐蜜+陈志伟+余亚军+王德喜
摘要:将本地白山羊与湖羊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湖羊的生产性能高于本地白山羊,湖羊肉较白山羊肉在肉色和大理石纹性状上表现占优,但消费者并未表现出对二者鲜肉风味的明显偏好,此为夷陵区引进湖羊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湖羊;本地白山羊;引种
中图分类号:S826.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08-0009-02
湖羊是是我国一级保护地方畜禽品种,具有繁殖率高、风味好、耐粗饲、耐湿热和屠宰率高等优点,在福建、浙江、上海等地区养殖湖羊获得了较好的生产效益[1]。研究表明,湖羊生长周期较短,是适宜舍饲化规模养殖的优良肉用绵羊品种之一[2]。而本地白山羊因山羊板皮质地优而驰名中外,享誉世界,是我国著名的皮肉兼用型地方山羊品种之一[3],且适宜“半舍饲+半放牧”的传统放羊模式,适宜粗方式饲养[4]。
夷陵区肉羊养殖条件具备,饲草资源丰富。夷陵区气候、土壤条件适宜,是南方少见的优良天然草场之一。据普查,全区可供放牧的草山草坡14.7万hm2,可利用面积12.6万hm2,其中千亩以上的连片草场142处,有适合养羊的牧草品种109种,理论载畜量111.5万只羊单位[5],但夷陵区现实际载畜量仅为12.5万只羊单位,尚有99万只羊单位的巨大潜力有待开发利用。此外,夷陵区养羊历史悠久,技术力量雄厚,劳动力充足,开展湖羊引种试验条件齐备。并且,在国家“六五”、“七五”计划期间,夷陵区百里荒示范牧场作为南方种草养畜试验区之一,有引入罗姆尼绵羊饲养的成功经验[6]。
夷陵区围绕“稳猪禽,增牛羊”的畜牧业转型发展目标的过程中,为了弥补肉养规模化养殖短板,开展了湖羊引种试验与示范项目,力图通过推广“1235”和“151”标准化养殖模式并配套人工种草和青贮制作技术,利用夷陵区资源优势走一条适合当地农民发展的道路,为夷陵区肉羊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新的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试验分两组,以宜昌本地保留的白山羊为对照组,由浙江某种羊场引进的湖羊为试验组,每组50只,公母各半。对试验羊进行为期10 d的预饲期和80 d的育肥期。饲养试验结束后,每个重复选2只6月龄的羊(公、母各1只),空腹24 h后进行屠宰[7]。屠宰后取背最长肌用于肉质的测定。
1.2 饲养管理
试验期内采取舍饲。精粗料每天分早、晚2次投喂,自由饮水。粗料以花生藤、黄豆秆、玉米青贮为主要来源,平均每头日投喂量从试验期初的1.2 kg逐渐增至试验期末的1.9 kg。精料补充料的组成见表1[7],平均日投喂量从试验初期的0.3 kg/只,逐渐增至试验期末的1.0 kg/只。
1.3 测定性状与方法
1.3.1 生长性能测定 选取初生、3月龄、6月龄3个时期的不同品种公母羊等数测量羊的体重和体尺[5]。
1.3.2 繁殖性状测定 繁殖性能指标包括性成熟期和产羔率。
1.3.3 肉质性状评定 pH:宰后45~60 min用酸度计进行测定[7];肉色:用五分制标准比色板测定[7];失水率:取羊背最长肌肉样约1.5 g放置于多层滤纸中,用膨胀压缩仪施压35 kg,持续5 min后取出测压后重。计算公式为:失水率=(压前重—压后重)/压前重[7];嫩度:先将肌肉样预处理,剪成1 cm宽、0.5 cm厚肉条(无筋膜、脂肪、肌膜),用C-LM型数显嫩度仪测出剪切力值(kgf)[7];大理石纹:将被测试样在冰箱冷藏4 ℃条件下存放24 h,对照肌肉大理石纹评分标准,用目测法评定[7];风味:选取湖羊、白山羊肉分为A、B两组,聘请厨师分别烹制成羊汤、涮羊肉及烤全羊三种菜品,然后请5位美食鉴赏者根据色泽(10分制)、香气(20分制)、味感(30分制)分别打分,然后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再计算平均值。
1.4 数据分析
数据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用平均值±标准差来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长性能测定结果
生长性能测定结果见表2,湖羊初生重为3.12 kg,本地白山羊初生重为1.71 kg,湖羊初生重比本地白山羊显著高出82.5%(P<0.01)。3月龄湖羊、本地白山羊体重分别为23.51、7.65 kg,3月龄湖羊体重比本地白山羊显著高出207.3%(P<0.01)。6月龄湖羊、本地白山羊体重分别为37.52、11.85 kg,6月龄湖羊体重比本地白山羊显著高出216.6%(P<0.01)。3月龄湖羊平均日增重为226.78 g,3月龄本地白山羊平均日增重为66.11 g,3月龄湖羊平均日增重较本地白山羊显著高出243%(P<0.01)。6月龄湖羊平均日增重为191.11 g,6月龄本地白山羊平均日增重为56.39 g,6月龄湖羊平均日增重较本地白山羊显著高出238.9%(P<0.01),且湖羊在3月龄阶段日增重显著高于6月龄的日增重。
2.2 活体体尺测定结果
活体体尺测定结果见表3。相同日龄下,湖羊体尺性状都明显高于本地白山羊。初生、3月龄、6月龄湖羊的体高分别为26.8、43.0、65.6 cm,比白山羊分别高出58.6%(P<0.01)、22.2%(P<0.01)、46.4%(P<0.01)。
2.3 繁殖性能
湖羊性成熟早,3~4月龄羔羊就有性行为表现,5~6月龄达性成熟,与本地白山羊相当,但初配年龄为8~10月龄,稍晚于宜昌白山羊(6~8月龄)。由表4可知,湖羊、白山羊平均初配体重分别为35.21、18.32 kg,湖羊较白山羊初配体重高92.2%(P<0.01);湖羊与白山羊的产羔率分别为210%、190%。
2.4 肉质与风味
由表5可见,湖羊与本地白山羊肉质及风味虽未见明显差异,但在肉色和大理石纹评分上,湖羊肉得分均为4分,白山羊得分均为3分。因湖羊肌间脂肪含量较本地白山羊丰富,所以大理石纹表现的更明显。通过制成羊汤、涮羊肉及烤全羊后,白山羊较强的膻味有所改善。在风味品鉴方面,湖羊与白山羊是各有千秋。白山羊肉精道,湖羊肉偏软糯。白山羊在羊汤和涮羊肉上略占优势,而烤全羊因湖羊柔嫩多汁更受评委偏爱。
3 讨论
湖羊对引入地的自然环境、气候和饲养管理条件表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较本地白山羊更适应标准化圈养模式。湖羊不仅初生重较白山羊高,且生长速度快、产肉性能也好,6月龄体重可达37.52 kg。因过6月龄后,生长速度放缓,建议适时出栏。
在繁殖性能方面,湖羊较白山羊初配体重高92.2%(P<0.01),且湖羊的产羔率(210%)略高于白山羊(190%);断奶成活率湖羊为97.62%,略高于白山羊的94.74%。
在肉质风味方面,因湖羊膻味小,肌间脂肪丰富,肉色与大理石纹表现出色,烤湖羊肉可能更受广大消费者喜爱,而白山羊肉较适宜煲汤和烹饪涮羊肉。综上所述,因此,湖羊作为肉用品种适宜在夷陵区推广。为了进一步提高湖羊生产性能,建议利用湖羊通过和其他绵羊品种开展二元和三元杂交试验[7],以期获得更好的生产表现,推动肉羊产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林鸽子,林观义,王支叶,等.湖羊引种试验报告[J].育种繁殖,2012,274:37-38.
[2] 林家传.福建省湖羊舍饲规模化养殖新工艺模式探讨[J].畜牧科技,2015(12):59-60.
[3] 张 年,陈明新,索效军,等.宜昌白山羊种质特性及其利用[J].湖北农业科学,2012,48(11):2790-2791.
[4] 李助南,唐登华.湖北宜昌白山羊主要生产性能的观测[J].养殖与饲料,2009(4):1-3.
[5] 余亚军,刘 洋,赵 波.夷陵区牧草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牧草与饲料,2009(11):36-38.
[6] 沈 杰,何国声,陈永军,等.湖北省宜昌县百里荒示范牧场羊寄生虫调查[J].湖北畜牧兽医,1991(2):24-25.
[7] 林昌俊.杜湖杂交F1代羊与湖羊生产性能和肉质的比较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