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颈椎侧位投照法的X线观察

2016-11-21 06:10滕佳峰
黑龙江中医药 2016年1期
关键词:侧位胸段曲度

滕佳峰 滕 进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哈尔滨 150036)

改良颈椎侧位投照法的X线观察

滕佳峰滕进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哈尔滨150036)

目的:更加清晰的观察颈胸段影像学的特点。方法:改良颈椎侧位投照法,在常规摆放病人体位后,另病人双手拎一定重量的物体,使双肩部持重下垂。结果:回顾分析1328例X线表现。结论:改良后的颈椎侧位投照法是检测颈胸段疾病新的方法。

颈椎椎间隙椎小关节

颈椎是脊柱中的重要部位之一。除了骨骼及软组织外,还有神经中枢及血管通过。是大脑发出指令、收集信息及血液运输的路径。它的活动范围比较大,结构复杂多变。据资料记载,颈椎的投照方法有10种[1],经过我们实践,较常用的有7种。存在问题,颈胸段侧位因骨骼及软组织重叠较多,往往图像显示不清。改良后的颈椎侧位投照法可清晰的观察颈胸段影像学的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2年01月至2014年05月1328例颈椎侧位像患者,以颈椎生理曲度异常作为纳入标准,其中,纳入1303例,占98.1%。年龄范围在6~94岁,平均年龄为50岁。好发年龄:30~69岁;男女比2:3。

1.2仪器方法

采用荷兰飞利浦500mA(DR),改良颈椎侧位投照的条件为70KV,320mA,80ms。投照距离1.5m。

1.3投照方法

改良颈椎侧位为正常摆放体位,然后,另病人昂头挺胸,双手拎1.25KG重的物体,可以使两肩持重下垂,经过1328例观察,此法是检测颈胸段疾病新的方法。

1.4测量方法[2]

颈椎正常生理曲度为枢椎齿突后上缘至颈7椎体后下缘作直线,颈2-7椎体后缘做一弧线,测其最高点正常值为12±5mm。引用孙广义主编的《实用影像数据测量》著作中的标准,共计1328例,其中,异常的1303例,正常的25例。

2 结果

2.1制定生理曲度观察表

总例数正常变浅、受限变直、消失“S”、反向过伸例数132825522365234182 %100%1.939.327.517.613.7

2.2统计内容包括

年龄、性别、生理曲度、椎体侧弯、骨密度减低、骨质增生、椎体肥大、椎间隙改变、韧带老化、椎体后缘双边、椎体融合、椎体不稳及椎小关节骨密度增高等;特别是颈胸段:相邻骨性关节面骨密度增高、小关节间隙改变,横突肥大及颈肋的发生共计36项。

2.3颈胸段的正常X线表现

2.3.1颈7正侧位颈7的椎体呈长方形,上缘呈凹陷形,两侧尖端为钩突。下缘略呈弧形向外突出。椎弓根与棘突呈等腰三角形,椎弓根的外缘为横突,基地宽大,尖端小呈锥形,比其它椎体横突都大,正常情况下,呈游离状态,不与其他骨骼相接触。侧位可显示颈7椎体的前后径、椎管的前后径、上下关节突的关节面、关节间隙以及棘突的形态。

2.3.2胸1正侧位胸1的椎体大小形态大致相同,横突自然上翘,近似圆柱形,尖端为勺形。稍下方呈凹陷形,与肋骨相接触,称为胸肋假性关节。侧位像前方为椎体呈方形、椎管、上关节突,后方为棘突。颈7~胸1椎小关节与胸1横突互相重叠,横突的上缘超过颈7椎体高度的一半。

2.3.3肩部软组织体格健壮,肩部发达的患者,在颈胸段位置上与骨骼重叠的多,骨结构显示不清易漏误诊。

2.4颈胸段的异常X线表现

椎小关节骨密度增高1082例:占83.1%。细致观察比颈4~5椎体增生出现的要早;椎小关节狭窄328例:平均占25.2%;椎小关节模糊101例:平均占7.8%;椎体缘骨赘形成178例:占13.7%;骨质疏松137例,占10.4%;横突肥大124例;占10%;韧带骨化7例;间盘变性有3例。颈肋畸形有2例;双侧双横突畸形1例。

2.5颈胸段(29岁以下)X线表现

以生理曲度改变,椎小关节骨密度增高、椎小关节间隙模糊、椎小关节间隙变窄及颈7横突肥大居多,以上5种X线表现早于其它椎体的阳性表现出现。

3 讨论

关于样本质量问题

3.1生理曲度因素

在1328例病例分析中,生理曲度改变占98.1%,与下列因素有关:项强;背部及肩部间接疼痛[3];久坐包括打字、开车、玩手机、不正姿势看电视、写作;特殊职业,体力劳动者。29岁以下生理曲度改变占100%,在生理曲度改变上,临床表现与X线表现大致相同。无志愿者医学统计,可能存在样本不全面。

3.2椎体结构因素

颈7~胸1椎小关节面硬化的原因是椎小关节活动度大,骨结构稳定性差,易产生劳损。它与颈胸段颈7下关节突的最低点和胸1棘突上缘的支点有关。从年龄上分析,有逐渐加重趋势。椎小关节间隙模糊、变窄使病变发展的必然趋势。

3.3诊断要求

当确定颈7~胸1椎小关节骨密度增高或小关节间隙模糊时,应首先排除局部重叠的影像:(1)由于肋骨在胸1的横突前下方,并与第1胸椎横突肋凹相接触,所以第1胸椎横突向上向后延伸;(2)肩部肌肉和脂肪比较发达的;(3)第一肋骨弓形最高点;以上三种情况均可造成该局部的密度增高影像。在1303例的统计中,颈7/胸1关节突骨密度增高。出现的比较早,有逐渐加重的趋势,它还伴有椎小关节间隙模糊及变窄的改变。所以,除一般观察外,重点还要观察颈胸段的改变,友情提示,采用改良后的颈椎侧位投照法,可以有效的避免组织的重叠。

[1]张敏.颈椎X线检查位的临床应用[J].中医正骨杂志1991;3(3):4.

[2]孙广义.《实用影像数据测量》[M].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242.

[3]曹来宾.《使用骨关节影像诊断学》[M].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

(2015-11-20收稿)

猜你喜欢
侧位胸段曲度
骨质疏松合并腰椎退行性病变的骨密度检查体位
颈椎不宜太直
颈椎病颈腰椎两曲度与胸椎跷跷板的关联性探讨
胸段食管异物临床治疗
小儿鼻骨侧位X线摄影中头部固定带的制作与应用
站立位与卧位X线摄影对腰椎曲度测量影响的研究
侧位横移转纵移喂梁在架梁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0.375%罗哌卡因与0.25%布比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效果及安全性
牵引下前臂旋滚法对纠正颈椎病患者颈椎生理曲度改变60例
小切口胸段食管癌根治术在胸段食管癌治疗中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