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能力培养 促进素质教育

2016-11-21 04:01张传美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9期
关键词:认知能力审美能力

张传美

【摘要】历史教学作为基础教育阶段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结合自己多年历史教学的经验,从认知、意识、审美三个方面阐述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一些实践与体会。

【关键词】认知能力 意识能力 审美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96-01

一、培养学生认知能力是历史学科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立足点

1.突出基本要素,奠定能力基础

要想学好历史学科,首先必须从构成历史的基本要素——历史事件入手。在指导学生学习历史教材时,有目的、有意识的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学习、思考,引导学生总结出构成历史事件的基本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背景、原因、目的、过程、结果、影响、特点、性质等。这些基本要素就构成了历史知识结构体系中最基本的结构——微观知识结构,以这种结构指导学生学习每一个历史事件,叫做“基本要素法”。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基本要素法进行预习和复习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这些要素的主次轻重。其中时间、地点、人物类要素为识记知识点;背景、原因、影响、特点等为综合能力的运用,这是重点,要用联系的观点进行分析、理解。掌握了学习历史的这个基本方法,就摸到了学好历史的入门钥匙,也为进一步培养能力奠定了基础。

2.调动思维因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体精神,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提高学生整体的素质有重要作用。在四十五分钟课堂教学中,我注意突出了以下几个环节:(1)输出信息。例如,在讲完“一战”的背景、过程和结果后,我即提出探究性问题:“一战”的性质是什么?一改教师向学生直接灌输结论的传统方法,而把问题交给学生思考。(2)适时引导。当学生积极思考,各抒己见,注意力和求知欲达到最佳状态时,我即以参与者的身份从战争的起因,交战双方目标、战争的全局等方向,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点拨,引导学生从“正义”、“非正义”两方面进行分析。(3)准确结论。从激发思维到引导思维方面,再到通过提问或讨论等方式要求学生展示思维成果,完成这一个思维过程后,教师必须明确观点,交给学生正确答案或结论。(4)热情鼓励。对于提出不同观点的学生, 言之有理,就应该肯定和赞同。

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使学生从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中,揭示出历史发展的全貌和进程,加强对历史规律性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意志能力是新形势下历史教学的新课题,也是素质教育的关键点

历史的车轮已经步入二十一世纪初,人们在学习、生活、事业中的竞争更加激烈。今天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他们的意志能力十分脆弱。这就决定了培养学生的意志能力是一个新课题。

1.利用历史人物的成长道路,正面激励

历史教师通过具体的有说服力的历史史实,利用历史人物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对学生因势利导,敦敦教诲,不失为培养学生意志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另外,我还组织学生阅读名人传记、观看历史影片、参观革命圣地等,激励他们以革命前辈为榜样,磨炼自己的意志品质。

2.学好历史知识,在学习中品尝劳动艰辛

学习历史学科的过程,就是一个艰难的攀登过程。因此,引导学生克服困难,循序渐进地学习历史,这本身就是培养意志能力一个重要环节。遵循因人施教、因材施教的原则,实施分层教学。我的具体做法是:(1)分层要求。即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既要研究教材、大纲,又要研究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作不同标准的要求,不能搞“一刀切”。(2)分层施教。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要面向全体,以中层次学生为基点,适当增加对高层次学生的提高要求以及对低层次学生的补差补缺要求,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以避免“吃不饱”或“吃不了”的现象(3)分层训练。即课内训练要依据学生的程度,既要适量又要有梯度。例如,可根据大纲设计A、B、C三挡练习题,供学生分类有选择的完成。这样,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在学习这个劳动过程中都会学有所获,学有所乐,品尝到劳动的艰辛与收获的愉悦,同时还有利于增强他们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

三、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是历史教材美学功能的基本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闪光点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进行审美教育,应从再现再造美的历史形象(包括物品类、场景美、人物美、思想品德美等)入手,让学生在感受和欣赏美的过程中获得美得享受,得到美得陶冶,提高审美能力。

1.加强描述,培养审美感受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的艺术》一书中指出:“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替代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历史知识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感情因素,无论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还是文物古迹,都能通过教师用生动语言的描述来影响感染学生,使他们在语言美的氛围中感受到熏陶。例如,在讲“文天祥抗元”时,我首先请全班同学齐声朗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一诗,然后我再用悲壮激昂的语调,绘声绘色地讲述诗人变卖家财充作军费,组织军队救援临安,转战江西、福建、广东,直至五坡岭被俘的战斗经历。这样,同学们在教师的语言描述中感悟到了诗人坚贞不屈、临危不惧的崇高气节。

2.对比评价,培养审美鉴别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把真善美、假丑恶等历史因素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对比评价。例如,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历史上的正反人物(如岳飞和秦桧)、历史事件的是与非(如战争的正义性与非正义性等等)进行对比学习,教会学生分析、判断,从而提高学生对审美对象的鉴别能力,学会在学习、生活中寻找正确的人生坐标。

3.“手脑并用”,培养审美创造能力

生活中处处都有美,生活中时时也能创造美。在讲述“唐朝文化”诗歌一目时,我首先让学生朗读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然后请同学们根据诗意展开想象的翅膀,描绘祖国壮丽山河为主题的的图画。既表达了同学们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之情,也培养了学生对美好事物的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还激发了同学们立志成材、报效祖国的热情。

参考文献

[1]赵亚夫.批判性思维决定历史的教学质量[J].课程教材教法,2013(2).

[2]李海涛.历史教学呼唤文史结合[J].历史教学,2005(10).

猜你喜欢
认知能力审美能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高校案例调查及启示
无人驾驶车辆认知能力测试方法
我国大学生健康认知能力培养思路研究
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发挥体游的寓教于乐的作用
新课程视野下高中政治有效教学探析
女校教育下艺术概论课堂教学的思考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艺术体操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探索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