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回归教学的本质

2016-11-22 11:02胡丽娟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6年19期
关键词:实践创新小学数学

胡丽娟

【摘要】让数学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小学数学数学的价值的体现.让学生在经历或对以往生活经验的回顾中,才能获得数学探究的兴趣和动力,从而促进数学思维、数学情感、数学价值观的进步和发展.本文秉承陶行知教育思想,在阐述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本质内涵和小学数学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创新;实践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知识虽然重要,但不可离开生活去教.”然而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学的功利性及教师对“数学生活化”本质缺乏深刻理解和领悟,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理念并未得以有效的贯彻和应用,导致教学中的形式化现象极其严重,学生在生活中,也无法积极有效地运用数学,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严重受到制约,甚至逐渐萎缩.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必须积极探索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策略,探索符合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的生活化数学教与学方式,使学生在开放的、互动的生活化课堂学习中,感受数学的价值,在亲身经历或对以往生活经验的回顾中,获得数学探究的兴趣和动力,主动有效地发现数学、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强化数学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数学探索和创新精神养成.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本质内涵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提出,不仅融合了素质教育和生活化教学的本质,而且着眼于学生主体发展,着力于学生数学学习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提高.通过教师有目的、有意义地选取和整合“贴近生活”的数学素材,创设符合小学生特点的、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生活化数学情境,吸引学生主动与生活世界接触与沟通,并主动地进行自主、独立地参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等一系列生活化的数学探究活动,从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领悟数学所具有的应用价值.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强调的是,要适合小学和数学的特点,强调要把学生作为数学活动的参与主体,根据小学生的现实生活背景和认知水平及思维方式特点,适时对教材内容进行生活化的合理整合,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化数学教学情景,从而丰富学生数学生活实践体验,促进和催化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良性发展,形成数学实践创新能力和与数学发展相适应的数学能力.

二、小学数学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生活的情境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从而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培养数学探索意识和应用能力.”这实际上就是实施以学生经验为目的“有意义地生活化学习”理念的具体化.因此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在实践中运用数学去解决日常生活中数学问题是小学数学教育的现实意义和目标.

从数学学科特点来看,小学数学课程是一门源于生活的基础学科.因此只有通过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才能实现真正的数学学习,数学课堂才会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也才能激发和引领学生以主动探求的良好心态走进数学学习活动,去探索数学的未知世界,体验数学带给生活的无穷乐趣.

从学生的认知和思维特点来看,数学学习也只有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相联系,才能激发和调动他们数学学习的好奇心和发现欲,诱发和促使他们主动探求、乐于发现,获取真正的理性数学知识,从而深刻理解数学知识的生活意义,推动学生的数学学习与发展.

三、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挖掘、改造、整合教材,寻找数学生活化素材

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只有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才能显示出数学知识的价值,才能增加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现实性,营造出探索、求知的课堂氛围.虽然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设置大都以学生熟悉的场景导入新课、例题和习题,但仍有一定的局限性,有的也与孩子的生活相去甚远.因此,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应努力挖掘和选取一些富有当地特色的、孩子常见和容易接受的数学素材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

如五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旋转2”,教材用风车、道闸挡车杆的起落、荡秋千等情境进行导入,可能对于一些孩子来说,这司空见惯,也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但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却很陌生.因此教学中应联系孩子喜闻乐见的电风扇、时针等实例,让学生从生活现实中、从数学的角度认识旋转现象.这样,挖掘富有特色的生活化数学素材,对教材加以改编整合,既能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又能引导学生用数学的观点审视生活.

(二)合理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只有将生活情境融入数学课堂,学生才会更热情更积极地投入数学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抽象的数学同鲜活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融入学生丰富、生动的生活体验中,让他们在真实的情境“做数学”,从而有效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自觉主动地探究问题.

如 “圆的认识” 教学时,先动画演示“猴子骑自行车比赛”的情境:1号猴子、2号猴子、3号猴子分别骑正方形、椭圆形和圆形的车轮.正式比赛前,先让学生猜一猜谁骑得快?为什么?接着播放比赛结果.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引起了他们的思考:3号猴子为什么骑得又稳又快?车轴为什么要安在圆心上?从而激起了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三)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加深学生对数学理解

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教学生学.”因此教师应采取有效策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将生活和数学学习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在更宽松、更和谐的富有生活气息的数学课堂氛围中更加积极主动地实践、探索、发现、交流,充分运用生活经验的潜力进行建构性数学学习,在自主探索中建构知识,引发深入的思考,从而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结构,获得数学的发展.

如教学“米的认识”时,就可让学生用自己的小尺子或皮尺去量室内外的任何东西.如量讲台、课桌、黑板的长和宽,甚至可以走出教室,去丈量乒乓球台的长和宽、操场的长和宽……这样在不经意间,使学生自主加入数学探究者的行列中来,在充满生活气息的课堂学习中运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去探究生活中数学的奥秘,加深了对米的直观的感性认识,并逐步形成运用数学的意识,发展数学技能,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

(四)解决身边生活中的问题,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学习是为了应用,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也只有在实践中得到应用,才能体现其价值.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留意自己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尝试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在生活中主动学习和充分运用数学知识,在课内和课外的实践中探索与运用数学知识,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而且有利于扩大学生的视野,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培养科学的学习态度,提高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很好地激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如“用比的知识解决问题” 学习后,教师可这样设计:学校准备将传达室分成里外不等的两间,并重新铺设地砖.请你利用课余时间,量出每间房间的面积,并到建材市场选择合适的地砖,为学校提供一份装修建议表.这样在“做”数学的实践中不但培养了学生动手探究和合作的能力,而且拓宽了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分析处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力,促进数学应用意识的形成.

总之,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探究数学,逐渐适应并应用数学思维模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重建学生的数学世界,激发学习兴趣,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创造性地运用到生活中去,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生活能力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李松玲.生活化:贴近儿童本质的数学[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30).

[3]潘海燕.把生活融入数学,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J].新课程导学,2011(25).

[4]韩秀华.数学与生活[J].课外阅读(中下),2012(4).

猜你喜欢
实践创新小学数学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