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师生在“教学反思”中共同成长

2016-11-22 11:29刘静张荣科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6年19期
关键词:教学反思分数教育

刘静++张荣科

在长期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要通过不间断的教学反思来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教学反思”的重点是在“思”,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

一、在反思中实现“思之则活”的效果

在长期的双班数学教学实践工作中,我特别注重教学后记——反思.如教学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通分”这个新知识点时,第一次讲授时,有部分学生只给分数的分母同乘一个非“0”的自然数,而不给分子乘这个非“0”的自然数.课下我及时进行总结,发现问题、抓住关键,通过列举商不变的规律以及分数和除法的关系,让学生再次由旧知观察过渡到对新知的理解认识,例如:

5÷6=(5×2)÷(6×2)=10÷12,5/6=(5×2)/(6×2)=10/12和3÷4=(3×3)÷(4×3)=9÷12,3/4=(3×3)/(4×3)=9/12

由以上两组算式的关系预设下一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将分数的基本性质理解透彻之后,再进行下一环节“通分”知识点的学习,明显地提高了教学水平,优化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突出体现“思之则活”的效果.

二、在反思中达到“思活则深”的目的

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反思,及时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感觉特别有益于“思活则深”目标的实现.如教学中利用“比较法”进行组题类型比较大小时,目的是使用合适的教法,使学生一目了然,很快掌握比较法.

例组题一:3.28×0.8○3.283.28×1.1○3.28

3.28×1○3.28;

组题二:4.15÷0.5○4.15 4.15÷1.5○4.15

4.15÷1○4.15

在课前预设时,采用小组讨论的教法进行,而在实际操作中,只有个别小组探究出了3.28×0.8○3.28×1,由0.8和1比较,这样既简单又快速的比较法,而其他小组没有得出这样简而快的比较方法.本次课堂教学没有达到预设目标,通过对这次失败教训的反思,我在第二个班的教学中采用将新知转化为旧知的教学法进行.把小数3.28换成整数328,有328×0.8○328,问这两个式子是否相等?学生只通过比较0.8和1就很明确了,这样教学目标就实现了,达到了“思活则深”的目的.

三、在反思中完成“思深则透”的沟通效果

叶澜教授曾指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教学活动作为人类的教育活动的一部分,没有“沟通”就不可能产生有效的教学.失去了沟通的教学就是失败的教学.所以,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相互交流自然探索出组题二:4.15÷0.5○4.15; 4.15÷1.5○4.15; 4.15÷1○4.15的结果.

我曾经代课的班里,有一个学困生,胆子很小,上课时从不敢抬头举手回答问题,好像老师提问与她无关一样.偶尔叫到她的名字时,还会吓一跳.但此学生在美术方面颇有天赋,“数学小报”她的版面设计独具个性,我就在小报的背面给她写了几句鼓励与沟通的话:“老师相信你是一个极有天赋的孩子,希望你在上其他课的时候,也像你办小报一样大胆地表现自我,就一定能成功,孩子相信自己吧!”后来这个孩子的确克服了自身的一些问题,发展比较全面.这样,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再是“人/物”关系,而是“我/你”关系,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的总指挥,而是和自己的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运动员,有了这样的反思,师生形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知识的交融,实现了在沟通中的“思深则透”的目的.

四、在反思中要产生“思透则新”的智慧

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重要的是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会在不经意间产生“奇思妙想”的高超智慧.例如,课堂中我实践过的猜硬币游戏.老师口袋里有1元和5角的硬币共10枚,让学生猜猜共有多少钱?最少多少钱?最多又是多少钱?为什么?学生通过合作讨论的方法,得出了列表法、假设法、方程法等几种解题方法,很轻松地把问题解决了,在合作中碰撞出新的火花.我及时将这些智慧的火花信息加以捕捉,并借机将智慧的亮点加以点燃,给课堂带来了一份精彩,给学生带来了几分自信,有效地实现了“思透则新”的目的.

五、在反思中达到“思新则进”的自信目标

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成功的教育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性格各异的学生争奇斗艳,各领风骚.也就是让基础好的学生“吃得饱”,跑得快,让中等生“吃得好”,跑得动,让学困生“吃得了”,不掉队.这样,我在教育教学时就完成最大的使命:就是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尽可能创设条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促使全体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获得自信与心智的发展,让每个孩子都有自信.

通过反思,我能慎重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所依据的教学思想,就能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从而不断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

猜你喜欢
教学反思分数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分数的由来
无限循环小数化为分数的反思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可怕的分数
算分数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