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公益组织:概念、类型及与传统慈善组织的比较

2016-11-22 10:54万志强
2016年31期
关键词:类型比较概念

万志强

摘 要:目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在快速转型和发展,伴随而来的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也日益增多,公益慈善组织特别是微公益组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补充和调节作用。本文重点对微公益组织的概念和类型进行了阐述,并对微公益组织与传统公益组织的异同进行了对比研究。

关键词:微公益组织;概念;类型;传统慈善组织;比较

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各种社会问题也接踵而至,例如生态环境破坏、贫富差距日益悬殊、社会道德底线滑坡、人际间情感冷漠等,这些是政府和市场很难通过自身单一途径和手段能有效解决的深层次社会问题,在此情形下,微公益组织应运而生,其出现弥补政府和市场的不足,其通过非正式和非行政手段,以动员广大公众用具体的微小行动来扶弱济贫,通过微信、微博等现代互联网技术来帮助人渡过难关。当前,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微公益组织,参与微公益活动。

一、微公益组织的概念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微公益”这个新名词逐渐被广大公众所认知。在对这个新生事物进行研究时,首先需要弄清其概念。关于微公益的概念,某些学者将其定义为“民间草根公益行为”;有些学者认为“微公益是借助于微博、微信这种现代化的信息传播模式进行社会公益和慈善活动的行为”;有学者从社会募捐的角度考察,认为“微公益是指区别于名人或名企进行大笔捐助的募捐模式,而是社会人和某一公众,从十分琐碎的小事情着手,通过积少成多的方式为社会公共利益不断做出贡献的社会行为”;国内某大型微公益组织创始人提出,“微公益组织是指从看似十分微不足道的小事入手,通过积少成多的公益模式来不断完善和满足公共利益的善举”。

综合众多学者在微公益方面所做的研究,笔者认为,微公益是指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一直延续并存在,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互联网)为平台,以公众个体为名义发起的,以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的行为。与传统的主流公益行为比较而言,微公益的活动范围和价值观更为宽泛,不针对具体行业或领域的人,而是对整个社会范围之内的一切具有公益特征的对象为服务受众;参与微公益的主体也更为多元化。究其原因和实质,它可以是一种个人自愿行为,也可以是群体共生而发起的群体行为,行为诱发的内在驱动是心灵中的公益伦理道德和公益精神,通过自身行为来达到公共利益的实现。

可见,微公益组织是在特定的区域和特定时间内,凭借现代信息技术,依靠广大公众自我治理、协同合作、共谋社会利益,从而践行社会公益理念的民间公益组织。

二、微公益组织的类型

目前,针对微公益组织的分类尚无严格的标准,加之大部分的微公益组织涉及的服务领域和对象不固定,使得划分微公益组织具有一定的难度,因而,微公益组织的分类具有一定的时效性或动态性。笔者从对微公益组织的现有研究出发,大体可以从微公益组织的服务对象、社会功能、运作模式等方面进行初步分类。

(一)按微公益组织的服务对象划分

可以将微公益组织分为助人类公益组织和文化与生态保护类公益组织。前者按照服务对象年龄划分,主要有孤残儿童救助、问题青少年矫正、老年人帮扶等方面,如南昌市仁爱之家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九江心语心特殊教育培训机构、九江博爱聋人学校、赣州慧聪儿童康复训练中心等等。这些机构均是为特殊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提供公益服务的专门组织。后者主要有环境保护类公益组织、文化传承和保护组织、动物保护组织等,大都涉及自然环境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

(二)根据微公益组织的社会功能划分

可以将微公益组织分为“预防型”、“治疗型”和“发展型”三类。“预防型”微公益组织主要是帮助公众预防某类灾害或不幸事件的发生,教授公众一定的预防疾病或灾害的相关知识,从而达到预防危害的发生或危害发生后能够减轻危害带来的影响,如艾滋病预防宣传公益组织、减灾防灾类公益组织等;“治疗型”微公益组织的目的主要是协助服务对象正确面对不幸事件,并协助其恢复正常的生活,该类组织主要有江西红丝带爱温暖家园互助工作组、江西又见彩虹感染者互助小组等艾滋病感染者关爱组织。“发展型”微公益组织主要目的是帮助有成长需要的个体或群体,通过资源的整合,满足其发展需要的公益组织,如“好青年绿色公益发展中心”,该公益组织主要致力于青年人身心健康成长以及乡村助学等活动。

(三)按微公益组织的运作模划分

可以将微公益组织分为网上微公益组织和网下微公益组织两类。前者主要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作为运作模式,通过网络平台发布相关活动信息,其组织和动员志愿者、发布最新反馈的信息均通过网络的方式;而后者尚未真正运用互联网技术,其运作模式大都是通过熟人间的介绍或街头的宣传而加入微公益组织,该类组织开展的活动大都限于少数熟人之间,其社会影响相对于前者较小。

三、微公益组织与传统慈善组织的比较

微公益组织和传统慈善组织两者在内涵上有一定的重合,但也有着微妙的差别。

(一)在共同点方面

两者均以“仁爱、公德、奉献”等高尚的精神作为内在动机,以无偿志愿的形式主动提供公共服务和产品,以满足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为行动宗旨。

(二)在差异方面

一是两者的出发点不同。传统慈善组织的目的更侧重于“扶贫济困,安老助寡”,即面向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及时的社会援助和救济。而微公益组织的着眼点更侧重于实施“博爱”,其根本目的在于解决人类生存和发展中存在的根本性难题,尤其要解决当前热点社会问题,以营造公平、和谐、友爱的氛围,而不仅仅是像传统的慈善那样仅仅满足于公众基本的生存需求。此外,慈善通常需要将资源集中,比如募捐物资送往灾区或捐资兴建基础学校、大型公益设施等,而微公益不以资源集中为手段,相反更注重单个个体行动的可能性,要求发动每个公民参与公益行动,让每个微小的个体为了社会公共利益或帮助遇到困难的个体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不仅如此,两者的运作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传统慈善组织大都选择在特殊节日或灾难发生后,以官方或半官方背景开展慈善募捐。在传统社会的公益模式中,公益组织需要将数量众多的社会资源进行集中,实行分类运作。慈善组织在整个活动中处于主动地位,是整个流程的组织者和管理者,社会资本的调度和使用都是由慈善组织统一决定,受益人的覆盖范围受到慈善组织的辐射能力大小的制约。

相比而言,微公益组织的运作模式作为现代社会的产物,充分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的沟通与传递手段,所有信息和公益行为决策是由网络用户自己完成的。网络交流平台让具有相同处境、相同诉求并有共同语言的用户进行充分交流、互动,实现社会范围内的最广泛动员,以体现“微公益、大作用”的现代社会公益价值取向。它的价值精髓在于让每个公众都行动起来,并使公众都能从中受益。这种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模式没有传统公益组织运作过程中的中间人或中间行为,微公益组织仅仅是提供公益信息,并为供需双方提供网络沟通和信息传播的互动平台,而不是整个慈善活动的核心。它的信息沟通渠道,主要是借助于分布在网络上的单个个体之间的协助以形成群体优势,大幅度提升公益行动的效率,也可以削减公益损耗和公益成本,降低公益寻租概率的发生。通过这种现代化的公益运作模式,公益逐渐演变为普通大众皆可为之的“微”行动。微公益组织的职责,也就跳出了传统慈善运作模式的范畴,承担着搭建信息平台,提供专业技术支持服务,承担日常管理和硬件软件维护等服务性工作。

综上所述,微公益组织与传统慈善组织相比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它通过互联网的快速传播蔓延到全国各地,微公益活动发起者和受助者可以实现无缝隙对接,其行为更容易被广大公众所认同。微公益所蕴含的相互协作和助人向善理念能在更大范围内唤起民众的社会责任感,将感恩之心化作具体的微小的公益行为,并将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结合起来,用更多的实际行动感染和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微公益组织,形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动力。(作者单位:江西省民政学校)

参考文献:

[1] 罗莎.“微公益”,让民意传达更有力.中国财经报,2011-3-17,008.

[2] 陆一波.“微公益”:每个人都能做“一点点”.解放日报,2011-2-20,005.

[3] 周中之.微公益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价值.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2,4:68.

[4] 梁莹.公民参与草根NGO现状与阻滞因素分析——基于对南京市500位公民的实证调查.中国社会研究,2010,4.

猜你喜欢
类型比较概念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幾樣概念店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及其存在价值初论
人名中不应该使用生僻字
同曲异调共流芳
利用野花组合营造花海景观的技术研究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