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藏区苯教家庭丧葬习俗研究

2016-11-23 00:21贡木确甲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8期
关键词:苯教阿坝藏区

贡木确甲

摘 要:苯教文化是藏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阿坝藏区丧葬中的占卜、灵魂崇拜、神灵崇拜等习俗文化源远流长、根深蒂固,这些习俗皆是苯教文化在人们生活中的遗存和反射。文章通过历史渊源、遗留现象分析了苯教文化在阿坝藏区葬俗中遗存的主要原因。章通过历史渊源、遗留现象分析了苯教文化在阿坝藏区葬俗中遗存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苯教;阿坝;藏区;家庭;丧葬

由于藏族传统观念和习俗的影响,产生了许许多多,千奇百怪的慰问死者灵魂的风俗。自古以来,藏民族的安葬方式多种多样,就整个藏区而言,其丧葬形式包括吐蕃时期古老的土葬和后期的天葬、水葬、火葬、土葬和塔葬五种。因阿坝藏区所处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不同,安葬方式主要有天葬、塔葬、火葬和土葬四种形式。塔葬主要用于活佛和高僧,一般人不得使用。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有些地区的天葬在减少,逐步由火葬替代。无论采取哪种丧葬方式,它都是藏族古老习俗的传承。

藏族早期信仰的苯教在吐蕃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人们的生活领域中享有崇高地位。佛教进入藏族地区后,虽然取代了苯教的地位,但二者在文化方面相互借鉴,最终佛苯文化相互渗透,成为亦苯亦佛的宗教信仰文化现象。阿坝藏区的丧葬习俗中既有苯教文化也有佛教文化,探其渊源,认为众多现象是苯教文化的遗留。

一、历史源流

对于一般热衷于藏族文化而又不太了解藏族史的人来说,只知道雪域藏人普遍信奉藏传佛教。但对于在佛教传入前至少有近千余年发展的藏族本土特有的宗教文化的源头苯教却知之甚少。有的则把苯教与藏传佛教其他教派相提并论,错误地将其列为藏传佛教中之一派。甚至有的人认为藏区的苯教文化已经消失,这更有失史实。本文认为,阿坝藏区的许多民间习俗皆是苯教文化在人们生活中的遗存和反射。

佛教传入西藏后,苯教同佛教曾进行过长期斗争,随着吐蕃势力的扩张,苯教虽几度兴废,但民间仍拥有大量的信仰民众。在斗争过程中,苯教虽然不断变换自己的策略和手法,但终因其教义不能适应奴隶主阶级的需要,渐渐失去统治者的支持。无法与佛教庞大精密的思想体系抗衡,渐退出西藏政治舞台。以后在与佛教的抗争中逐渐融合,演变为一种民间信仰在藏族地区流传。源远流长的苯教文化在阿坝藏族社会生活中根深蒂固,遍及各个角落,至今深深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佛教传入之前阿坝藏区与西藏一样,苯教在民间广为流传。苯教尚咒术、重鬼神,同时也崇拜大自然。在文化落后、医药奇缺、自然灾害和战争频繁的情况下,为苯教在该地区的继续生存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据史料记载,吐蕃王朝向东扩展其势力范围时,为鼓励将士在前线奋勇杀敌、保卫领地,在军队中特派苯教巫师随军助战。“每千户有一个大的苯教巫师,称之为‘拉布波;每一个战斗小组有一个小巫师,称‘拉巴出征时由这些苯教巫师念咒经,以求战争胜利。此时松赞干布迎佛抑苯,佛教在统治阶级上层中发挥着作用,但广大劳动人民则仍然虔信苯教。所以,这些士兵后来因诸多因素未能返回,长期定居阿坝地区。早在元朝以前,安多阿坝地区苯教较为流行,苯教文化在人们的生活中处于主导地位。

二、丧葬中的苯教文化

曾在藏族地区盛行的苯教分为三派:即笃苯、洽苯、觉苯。笃苯崇拜的神灵主要有:地方神、家神、战神和舅神等。此派有一名大巫师汝辛,他宣称能通鬼神,知道在什么地方有鬼怪精灵,并且精通祭祀、役使鬼神的法术,能“上祀天神,下镇鬼怪,中兴人宅”。洽苯的三位外来巫师其中一人行使除灾、修火神法,一人以色线、神言、活血等作占卜,一人专为死者除煞,镇压严厉的鬼妖,精通各种超荐亡灵之术。杀牲祭祀、祈福、禳解等成为这一教派的一大特色。觉苯是佛教传入西藏后,苯教在同佛教作斗争的过程中,为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演变成的派别。所谓觉苯,意思是搞翻译的苯教派别。因佛教传入西藏带来了大量的佛教经典,而苯教当时尚无经书,不能同体系健全的佛教抗衡,故翻译一些佛经,并将其改头换面,充当苯教典籍。苯教皆崇拜天,认为人间初始之王来自于天,死后又返归于天。天神具有极大的威力。除天神之外,他们还供奉五界神即死亡之神、地方神、家神、战神和族神。根据苯教的主张,神能使人的寿命增长;而鬼是人的性命的危害者,能将死人灵魂带走,并可危害其家庭及后代。所以对神要祭祀,对鬼要消灭。因此,相应出现了苯教的种种祭祀和镇伏仪轨。

三、原因分析

以上简述大致勾勒出了苯教文化在阿坝藏区丧葬习俗中的种种表现。古老的苯教文化至今还广泛遗留和展现在广大人民的生产、生活当中,而且代代传承、经久不衰,其主要原因在于:苯教文化历史久远,其教义适应广大民众的生活实际。在吐蕃历史上,从聂赤赞普始,一直有,二十六代赞普都是用苯教徒来协助管理行政事务。有些内在的青藏高原产生、传播的时间早于藏传佛教,它首先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想意识。虽然他的一些思想没有强大的理论基础来作为支撑和保障,但它的思想和主张很接近信仰者的现实生活,简单方便,贴近实际。如煨桑、祭祀各种神灵等宗教仪式,一方面所需物品少且可就地取材,另一方面,其仪式、程序都简单方便,任何人都可随时随地进行。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极符合广大民众战胜自然、克服困难、渴求生活的心理需求。所以,苯教文化在生活中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现实性,在民间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对宗教信仰而言,一般信仰者只注重生活中千百年来沿袭下来的宗教信仰,而不注重对藏传佛比例往往占多数,群体庞大,已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和信仰集团。实际上,苯教文化正好借助这一庞大的信仰群体得以顺其自然的发展。正因为有了这一庞大群体世世代代的传承和沿袭,加之藏传佛教在某些领域内没有从根本上取代苯教。因此,苯教文化至今仍然渗透在安多人的生活领域之中。

苯教这一古老文化经过一代代传承沿袭下来,根本原因在于它适合各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条件、生活环境、生产方式和思想要求。

参考文献:

[1]《土观宗派源流》土观·罗桑却吉尼玛著 刘立千译 西藏人民出版社 1999年.

[2]《西藏文史探微集》王尧著 中国藏学出版社 2005年.

[3]《爱心中爆发的智慧》多识仁波切著 兰州大学出版社 2005年.

猜你喜欢
苯教阿坝藏区
苯教音乐研究的学术前沿动态
大美阿坝新梦想
多康藏区藏族源流考释
◉一图
阿坝/红原机场签派放行与运行控制研究——以“成都-红原”往返航线为例
打造人民调解升级版 维护藏区和谐稳定
从热巴舞蹈中剖析苯教文化遗存
苯教象派创始人象帕及其影响刍议
宕昌家藏苯教古藏文写本来源探析
藏区包虫病防治缺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