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精癌气癌血癌津癌液理论探析

2016-11-24 08:44肖冲由凤鸣祝捷严然
新中医 2016年11期
关键词:癌毒学说津液

肖冲,由凤鸣,祝捷,严然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0075

癌精癌气癌血癌津癌液理论探析

肖冲,由凤鸣,祝捷,严然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0075

中医学理论当中的“精气血津液理论”为癌精癌气癌血癌津癌液理论提供了理论依据,现代中医提出的“癌毒学说”及“癌气学说”为该理论提供了研究思路。作者立足于中医,从肿瘤角度出发,提出恶性肿瘤发生发展新的癌精癌气癌血癌津癌液理论,包括其基本内容与临床意义,为恶性肿瘤的中医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癌精;癌气;癌血;癌津;癌液;癌毒;精气学说;精气血津液理论

目前,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其治疗已成为世界性难题,多学科综合治疗理念已成共识,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中医界对恶性肿瘤的认识观点不尽相同,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近年来,我国中医药抗肿瘤研究取得了许多进展,但至今中医药防治肿瘤尚未取得重大突破,究其原因关键是指导临床辨治的肿瘤病机理论亟待创新。本研究立足于中医,首次从肿瘤角度出发,提出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癌精癌气癌血癌津癌液理论,以期为恶性肿瘤的中医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1 癌的精气血津液溯源

1.1精气血津液理论简述中医学有关精、气、血、津液的理论,早在《内经》中已有较全面、系统的论述,如《灵枢·本藏》说:“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该理论认为,精、气、血、津液是人体脏腑经络、形体官窍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1]。精气之间的关系是:气能生精摄精,精能化气;气血之间的关系是:气能生血行血摄血,血能养气载气;气与津液之间的关系是:气能生津行津摄津,津能生气载气;精血津液之间的关系是:精血同源,津血同源。

1.2癌毒学说、癌气学说与癌的精气血津液癌毒学说:癌毒的概念源自中医学的毒邪理论。王冰注《素问·五常政大论》曰:“夫毒者,皆五行标盛暴烈之气所为也”,可见邪气过盛即可成毒。《金匮要略心典》曰:“毒者,邪气蕴蓄不解之谓”,意指邪气稽留体内,日久亦可化毒。由于肿瘤的发病特点与难治性,古今医家皆谓肿瘤与毒邪有关。医家张泽生首先提出“癌毒”一词,其在论述宫颈癌、阴道癌的病机时说:“病理上由于癌毒内留,湿热内伏,瘀血凝滞,这是实的一面”[2]。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根据其多年辨治肿瘤的临床实践首倡“癌毒学说”[3],认为癌毒是在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郁滞的基础上,受内外多种因素诱导而生成,是导致癌病的特异性致病因子[4]。从癌毒与正虚、气郁、痰瘀的关系中总结出“痰、瘀、郁、毒”是肿瘤的主要核心病机病证[5],并阐明了癌毒的内涵、致病特性、基本病理,以及从癌毒辨治肿瘤的临床治则治法等[4]。

癌气学说:韩尽斌等学者以中医温病学领域杂气病因学说与天人合一观为文献依据,以恶性肿瘤基因学发病机制和现代中医提出的“癌毒学说”与“扶正抑癌学说”为临床依据提出癌气概念:癌气是人体杂气中之最强者,与原癌基因和癌基因有关,是恶性肿瘤发病的物质基础[6]。认为肾气亏虚可能是导致恶性肿瘤的直接病因,并提出“促邪归正”是恶性肿瘤的基本治则[6]。

目前,广为言称的“癌毒”,仔细分析,其外延不清,内涵模糊。做为病因概念,其物质属性、阴阳属性尚存争议[7];做为病机概念,其寒热、虚实、阴阳病性并不清楚;肿瘤的病程长、病理过程复杂,其病机总由“虚、痰、瘀、郁、毒”概括,不能动态地体现出肿瘤的发展过程、生成肿瘤的痰瘀与肿瘤产生的痰瘀之间的关系未有述及等,癌气学说也未能解答以上存在的问题。两大学说均从人体角度出发研究肿瘤是导致其局限性的重要原因,但其关于癌毒与虚、痰、瘀、郁的关系及其描述,从肿瘤角度,结合精气血津液理论来看,癌毒、正虚、气郁、癌气与癌的精气,痰与癌的津液,瘀与癌血的关系密切,为癌精癌气癌血癌津癌液理论的提出提供了研究思路。

2 癌精癌气癌血癌津癌液理论的提出及其基本内容

本研究以中医基础理论当中的“精气血津液理论”为依据,借鉴“癌毒学说”及“癌气学说”关于癌毒与正虚、痰瘀、气郁的关系描述,从肿瘤角度出发,提出癌精癌气癌血癌津癌液理论,基本内容如下:癌精是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外因及人体正虚、气郁、痰瘀等内因作用下产生的,其中外因相当于生成人体之精的“父精”,内因相当于“母精”,癌精即是在“父精”“母精”两精相搏之下而形成的一种“精华”物质,是构成癌体和维持癌体机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癌气是癌体内生命力很强、不断运动且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既是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激发和调控癌体各种机能活动的动力源泉。癌气、癌血、癌津、癌液都是构成癌体和维持癌体机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癌精、癌气、癌血、癌津、癌液之间同样遵循着精气血津液理论中各物质之间的关系,具体如下图示(图1):

图1

3 理论提出的意义

3.1首次从肿瘤角度论肿瘤癌精、癌气、癌血、癌津、癌液理论是立足于人体,从肿瘤角度思考而提出的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及转归的新理论。其克服了“癌毒学说”及“癌气学说”概念内涵上的模糊性,并解决了两大学说从人体角度出发研究肿瘤导致的局限性。可以说,该理论不再将肿瘤单纯地看做是一种邪气,而是将其认为是生命存在的另外一种形式,是在机体特殊环境下演化的产物,有其自身发生发展的一套物质及功能体系。对临床再从人体角度出发研究其防治有重要意义。

3.2系统且动态地反映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恶性肿瘤病程长,病理机制复杂,既往总由“虚、痰、瘀、郁、毒”概括其病机病证,不能系统而动态地体现出肿瘤发展及转移的过程,使得对肿瘤的进一步研究困难重重。癌精、癌气、癌血、癌津、癌液理论解释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清晰明了,简单地看:肿瘤的生成即是癌精的产生,肿瘤的发展即是癌精、癌气、癌血、癌津、癌液之间的相互生化过程,其中癌气、癌血的消长转化是肿瘤病程进展的核心环节,肿瘤的转移即是转移癌精的生成过程。过程一目了然,环环紧扣,为进一步研究及临床有目的性、靶向性地防治肿瘤提供思路。

3.3指导临床防治肿瘤预防肿瘤的生成就要防止癌精的产生,应从内、外致病因素入手,比如不吸烟或是及时戒烟、控制大气污染防止肺癌癌精的产生以预防肺癌的生成。治疗上应从人体角度出发,癌气应当包括三个部分:癌气生成的癌毒;癌气导致的正虚;癌气导致的机体气机障碍,治疗上应当“抑癌气、助正气、畅气机”,以祛邪抑癌气为第一要义;癌血包括两部分:癌瘀与癌络,治疗上应当“活血化瘀抑癌络”,以抑制癌络的生成为主结合活血化瘀;癌津癌液即是癌痰、癌湿,其与一般的痰湿尚有区别,严重影响机体正常的气化功能,导致缺氧、酸性、炎症微环境等恶性肿瘤特有的生物学特征,故治疗上应当“化痰除湿助气化”。临床上需结合患者的癌种、症状、病程、治疗及分期等辨证以权衡三大治法的侧重及取舍。

4 总结与展望

癌精、癌气、癌血、癌津、癌液理论是一个全新的理论,是首次从肿瘤角度出发阐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及转归的理论。其克服了“癌毒学说”及“癌气学说”概念内涵上的模糊性,并解决了两个理论从人体角度出发研究肿瘤导致的局限性。本研究尚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理论的系统性、结合西医的治疗手段阐明理论的临床应用价值、该理论指导肿瘤转移及在肿瘤预防中的应用等问题,在后期的研究当中尚需继续完善,以期为中医临床研究及防治恶性肿瘤提供新的思路。

[1]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30,66.

[2] 张继泽,邵荣世,单兆伟.张泽生医案医话集[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341.

[3]程海波,吴勉华.周仲瑛教授“癌毒”学术思想探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6):866-869.

[4]周仲瑛,程海波,周学平,等.中医药辨治肿瘤若干理念问题的探讨[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0(2):101-104.

[5]程海波.癌毒病机理论探讨[J].中医杂志,2014,55 (20):1711-1714.

[6]韩尽斌,潘岩,刘鲁明.癌气概念的提出与临床意义[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8):1760.

[7]李琦玮,于明薇,王笑民.癌毒理论研究现状[J].中医杂志,2015,56(4):347.

(责任编辑:刘淑婷)

R223.1+4

A

0256-7415(2016)11-0001-02

10.13457/j.cnki.jncm.2016.11.001

2016-05-2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473669);四川省科技厅科研项目(2014JY0243)

肖冲(1991-),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肿瘤病证治法与方药研究。

严然,E-mail:549252418@qq.com。

猜你喜欢
癌毒学说津液
癌毒病机辨治体系的构建
《伤寒杂病论》“阳气”实质探析
“癌毒传舍”新认识及其在肺癌复发转移防治中的应用
胰在脏象学说中的归属
补津液不等于多喝水
癌毒理论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浅谈从气血津液理论辨治干燥综合征
爱眼有道系列之三十一 “色眼”与“五轮学说”
嚼服枸杞子缓解口干
毒、癌毒的认识与癌症的益气清毒法防治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