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瑞巴林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2016-11-24 01:25张丽柳兵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6年30期
关键词:普瑞巴林后遗

张丽,柳兵

(长江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荆州市中心医院皮肤科,湖北 荆州 434020)



普瑞巴林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张丽,柳兵

(长江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荆州市中心医院皮肤科,湖北 荆州 434020)

目的:观察普瑞巴林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疗效。方法:将96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普瑞巴林口服,治疗组口服普瑞巴林的同时联合局部神经阻滞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2周、4周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普瑞巴林用量,4周后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VAS评分减低、普瑞巴林用量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是87.71%、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瑞巴林联合神经阻滞是一种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普瑞巴林;神经阻滞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带状疱疹最常见且难于控制的并发症,美国神经病协会对PHN的定义为带状疱疹皮疹恢复后3个月仍有疼痛[1]。PHN可表现为持续性烧灼感伴感觉过敏、阵发性痉挛性痛、刺痛、牵扯痛等,90%患者易出现诱发痛[2]。由于PHN患者多为老年人,病程长,疼痛明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治疗PHN的药物有三环类抑郁药、抗癫痫药、阿片类药物等,抗病毒疫苗也在研究中[3]。普瑞巴林属于抗癫痫类药物,自2010年国内上市以来,在治疗PHN方面取得了肯定疗效[4]。PHN产生的病因及机制极其复杂,单一的药物治疗效果有限,因此临床上多采用联合治疗方法。神经阻滞疗法临床上多用于治疗各种疼痛,已有的研究表明带状疱疹早期应用神经阻滞可减少PHN的发生[5]。医院皮肤科近年与疼痛科合作应用普瑞巴林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皮肤科门诊及住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5分的患者,具体方法:在白纸上画一条长10cm的直线,两端分别标上“无痛0分”和“最严重的疼痛10分”,病人根据自己所感受的疼痛程度,在直线上某一点作一记号,以表示疼痛的强度。入选患者共96例,其中男50例,女46例。年龄 56~84岁,平均年龄 60.2岁。平均病程4.3个月。其中皮疹发生在胸背部46例,腰腹部30例,头面部12例,四肢4例,会阴部4例,均伴有严重的神经痛,局部皮疹已恢复,部分可见色素沉着及浅表疤痕。病例排除标准: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凝血功能障碍、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糖尿病、肝肾功能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对利多卡因、甲强龙、甲钴胺针剂、普瑞巴林过敏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普瑞巴林组)和治疗组48例(普瑞巴林+神经阻滞组)。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临床特征相似,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口服普瑞巴林(辉瑞制药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10102),起始剂量75mg,口服,2次/日,据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逐渐增加剂量,最高可达600mg/日;治疗组口服普瑞巴林的同时予神经阻滞治疗,具体方法:0.9%氯化钠针10ml,2%利多卡因针5ml,40mg甲强龙针,甲钴胺针1.5mg,按 1∶2∶2∶2的体积混合成阻滞剂,阻滞剂按疼痛区域大小及受损神经支数多少而不同,每点 5~10ml,在相应节段的神经根椎旁或神经干阻滞,阻滞部位皮肤无感染或创面,根据患者疼痛缓解情况两次阻滞间隔3~7d,共治疗3~5次,每次神经阻滞治疗后患者卧床休息10min。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及治疗后 1周 、2周 、4周行疼痛VAS评分(0分为无疼痛,10分为疼痛最强)[6]。两组患者口服普瑞巴林用量比较。两组患者总的治疗效果比较:疼痛缓解度[7]分为未缓解、轻度缓解 (疼痛减轻25%)、中度缓解(疼痛减轻约50%)、明显缓解 (疼痛减轻约75% )、完全缓解 (疼痛消失)。[(治疗前VAS评分-治疗后VAS评分)/治疗前评分]×100%,即可得疼痛缓解度。有效率=[(完全缓解数+明显缓解数+中度缓解数)/总病例数]×100%。不良反应观察:皮疹、头晕、恶心、呕吐等。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 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PHN患者治疗前VAS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t= 0.102,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2.216,t2=2.039,t4=2.216,P<0.05),见表 1。

表1 两组PHN患者治疗前后 VAS评分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口服普瑞巴林用量比较

在用普瑞巴林治疗PHN的过程中,同一时间点,联合治疗组口服普瑞巴林总剂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4周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8.75%,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87.71%,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PHN患者治疗4周后疗效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4 不良反应观察

两组患者口服普瑞巴林大部分出现轻度头昏、嗜睡、乏力、口干,但可以忍受,随着用药时间延长逐渐适应,不良反应减轻或消失,不良反应的程度与用药剂量成正比关系。对照组1例口服普瑞巴林出现一过性轻度意识模糊,较快恢复,继续口服药物未再发生类似情况。治疗组4例行神经阻滞后有一过性心慌不适,短暂卧床休息后缓解,未出现不能耐受而退出者。

3 讨论

带状疱疹是皮肤科常见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表现为局部皮肤出现红斑、簇状水疱,伴有明显的神经痛。患者年龄越大、皮疹范围广,疼痛越重、持续时间越长。虽然早期足量抗病毒治疗可减少PHN的发生,但仍约有20%~30%左右的老年患者留有后遗神经痛[8]。大部分的研究表明PHN的发生与患者年龄较大、疼痛部位、是否早期抗病毒治疗、皮疹的严重程度等有关[3]。但发生或触发后遗神经痛的具体机制仍在进一步的研究中。

目前PHN的药物治疗主要是化学合成的阿片类药物、抗抑郁药物、抗癫痫药物等[3],一方面他们可缓解PHN的疼痛,另一方面这些药物带来的副作用也不可忽视,副作用通常呈现剂量依赖。现在仍没有找到完全有效的治疗PHN的方法。阿片类药物的成瘾性、抗抑郁药物的潜在心脏毒性限制了其应用。抗癫痫药物中的加巴喷丁、普瑞巴林近年在治疗PHN方面有一定的优越性,目前作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一线药物。此类药物效果与用药剂量有关,大剂量副作用明显,如头昏嗜睡等。两者相比较,老年人对普瑞巴林的耐受性更好[7]。研究发现,普瑞巴林能降低钙离子内流,减少去甲肾上腺素、谷氨酸盐等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对神经损伤后的痛觉过敏、痛觉超敏及自发性疼痛有抑制作用,在临床上广泛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神经痛的治疗[8]。

我科自2013年以来采用普瑞巴林胶囊联合神经阻滞治疗PHN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减少了普瑞巴林的用量。神经阻滞选择性的阻断受累神经递质的传导,与系统用药相比,用药量少,用药频率低,局部药物浓度高,止痛效果好。中枢神经系统及周围神经敏化在PHN的痛觉过敏和超敏中起重要作用,阻滞剂中的利多卡因、甲强龙可阻断交感神经传递,解除血管痉挛,抑制局部炎症反应,减轻炎症因子对神经的刺激。糖皮质激素还可以抑制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增生,防止粘连及瘢痕形成,减轻或软化已形成的疤痕粘连。甲钴胺是内源性辅酶B12,易进入神经元细胞,参与神经细胞的代谢,可促进神轴突运输和受损的轴突再生,修复因病毒感染受损的神经细胞。

在我们的研究中,治疗组口服普瑞巴林的同时采用甲强龙、利多卡因、甲钴胺组成的阻滞剂行局部神经阻滞,疼痛迅速缓解,与单纯口服普瑞巴林组比较,疼痛 VAS评分明显减低,同时口服普瑞巴林剂量减少,疼痛缓解有效率提高。因此,普瑞巴林联合神经阻滞治疗PHN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两者具有协同性,为临床PHN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1]Dubinsky R M, Kabbani H, EI-Chami Z, et al.Quality Standards of the Ameircan Academy of neurology. Practice parameter:treatment of post-herpetic neuralgia:an evidence-based report of the Quality Standards Sub committee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yg [J]. Neurology,2004,63(6):959~965.

[2] 赵辩.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2010:394~396.

[3] Tontodonati M, Ursini T, Polilli E, et al. Post-herpetic neuralgia[J].Int J Med,2012(5): 861~871.

[4] 胡佳,杨莉佳.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3,42(2):126~127.

[5] 刘军超,谢平,陈付强,等.神经阻滞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2,18(11):698~700.

[6] 徐国柱,蔡志基.镇痛药临床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1995,4 (4):20~22.

[7] Liang L, Li X, Zhang G, et al. Pregabalin in the treatment of herpetic neuralgia: results of a multicenter Chinse study[J].Pain medicine,2015,16(1):160~167.

[8] Baidya D K, Agarwla A, Khanna P, et al.Pregabalin in acute and chronic pain.[J]. Journal of Anaesthesiology Clinical Pharmacology,2011,27(3):307~314.

[编辑] 何勇

2016-01-16

张丽(1981-),女,主治医师,硕士,主要从事皮肤科临床工作,49530704@qq.com。

R752.12

A

1673-1409(2016)30-0012-03

[引著格式]张丽,柳兵.普瑞巴林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6,13(30):12~14.

猜你喜欢
普瑞巴林后遗
带您认清带状疱疹,远离后遗神经痛——专访北京医院皮肤科主任常建民
壮药酒的涂擦联合药熨法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应用观察
普瑞巴林在骨科手术多模式镇痛中的应用进展
御苑印家俏巴林
巴林石收藏趣谈
藏药如意珍宝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3例观察
加巴喷丁联合交感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气相色谱法测定普瑞巴林原料药中有机溶剂残留量
巴林石
云南普瑞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及师宗现代医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