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2016-11-24 18:16刘慧芳
法制与社会 2016年30期
关键词:法治文化社会主义依法治国

摘 要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一重要纲领性文献,在新的形势下,我国需要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为核心思想,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成功的基石。掌握依法治国的核心理念,才能够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建设,必须把按照法律条规治理国家、对党的领导不动摇、人民自己当家作主三方面有效地结合起来,有效地维护我国的安定、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 依法治国 法治文化 社会主义

作者简介:刘慧芳,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10.359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建设是一个由外到内逐渐内化的过程,需要时间的沉淀,还需要相应的实践。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发展过程中,全面实现和实践法治精神代表着法治文化的形成,法治文化需要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循序渐进的培育。为了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法治文化形成的伟大目标,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成为了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工程 。

一、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1.只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才能够使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得以实现。《决定》将依法执政作为党治理国家的根本,将依法治国作为党治理国家的基本核心策略。结合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面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国际形势十分严峻,此时的改革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大考验,依法治国在这个重要阶段所体现的地位显著突出、作用更加重大。为了实现“两个百年”的多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要想全面改革,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就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结30多年的改革经验,只有不断的进行改革才能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习近平总书记谈及《决定》时指出:“提高国家的治理能力和实现国家的治理体系,就必须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作为最根本的要求,同时,这也是实现深化改革的根本要求,有助于国家治理能力方面与治理方法方面向现代化发展的趋势推进,从而使得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工作可以顺利进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伟大的工程,是治理国家的一次重要革命。在此次革命当中,将宪法作为核心,提高全国人民的法制观念,加深依法行政,保证公平公正,改进依法治国的改革措施,利用法制建设来促进改革,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有效地完善。

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不仅可以提高党的执政水平,还可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因此,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必要性。不管是中国梦得以实现、小康社会能够得到全面建设,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可以得到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和发展,都离不开党执政的水平和执政的能力,而提高这种水平和能力必须依赖社会主义法治。所以,党必须依据宪法法律来治理国家,依据党内法律法规来对党进行管理、对党进行治理。同时,对党的领导不动摇,支持司法、保证法律的执行、带领人民遵守法律,依据法律进行执政和治理国家,将党在宪法法律法规的范围内行使和党带领人民制定并实施宪法法律法规结合起来,通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作为国家的意志;通过法定程序,使党组织建议的优秀人才作为国家机关的领导者。巧妙运用民主集中制,加强对全国全党团结统一的维护。

二、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高效途径

《决定》当中谈及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前提是按照法律条规治理国家、让人民自己当家作主、对党的领导不动摇三个方面合理结合起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路线不动摇,让法律作为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的有效依据,提高宪法在人民心中的法律权威,尽最大力量来维护国家的安稳和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两个百年”的伟大奋斗目标。

1.在党的带领下,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实现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才能够更好的带动政治体制的改革,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决定》中将社会主义根本法治的基本保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设定为党的领导。在依法治国的各个方面都贯彻着党的领导,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成功的关键在于党的领导。社会主义法治和党的领导两者之间是不可分离的,只有对党的领导不动摇,才能够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法治,才能够实现党的领导。想要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就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做到厉行法治、依法治国,从而推动社会和国家生活的法制化。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当今中国的国情,要想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使得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得到快速发展,保证国家政治生活的安定,就必须将对按照法律条规治理国家、党的领导不动摇,人民自己当家作主三方面有效地结合起来。”如果没有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和人民民主就没有了核心力量;如果没有了人民自己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和党的领导就会没有了人民的根基;如果没有了依法治国,人民民主和党的领导就会没有了法律依据。

2.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路线。经过对十一届三中全会进行详细总结,以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失败因素以及相关成功的经验作为基石,《决定》当中提出了一个重大命题,为了使人民民主得到有效保障,必须提高法制建设,增强民主法律化和制度化。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及《决定》时指出,从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对法治建设一直非常重视。回想起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过程中,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有关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方针,十五大提出了有关治理国家的方法策略,从而实现了“法制”飞跃到“法治”的经典突破。依法治国在1999年被写入宪法中,从党的意识晋升到国家的意识;在十六大召开当中,将坚持党的领导、让人民自己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根本;十七大中指出,将依法治国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加强重视全面建设依法治国的战略工作,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速度;十八大召开的主要内容是强调司法方面的公正性、执法方面的严格性、立法方面的科学性、引领全国人民遵守法律,做到依照法律治理国家、依照法律行使政权三者共同发展,不断创造新的依法治国的局面。在管理社会和治理国家当中,依法治国的重要性不断得到提高。因此,《决定》中强调,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将宪法作为核心不断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进行完善,使得依法行政得以有效推进,提高全国人民的法制观念,保证司法的公正性,提高并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方针,实现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3.维护宪法法律的权威不动摇。《决定》当中明确“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是平等。”为了确保在法律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那么就必须要求个人和组织都对宪法的法律权威做到尊重。首先,活动的执行必须是在宪法法律的范围之内,将宪法作为依据,不可以在宪法法律的特权之外,履行义务或者相关职责、使用权利或者权力;其次,保障宪法法律得以有效实施,不可以出现以言代法、徇私舞弊、以权压法的现象产生;再次,必须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对于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执法不严等行为必须予以纠正,严格履行有权必有责,违法必追究的要求。

4.以法律为依据,对国家的安稳、社会的公平正义和人民的权益进行维护。将依法治国作为主体,使得人民的权益得以实现,依法治国的建设离不开社会的公平正义,依法治国的主要目标是国家能够安稳。《决定》中明确“依法治国建设的目的必须是以民为本、保护人民、造福人民作为出发点,使得人民依法可以承担相应的义务,并且得到自由和权力,共同维护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三、总结

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那么就必须在党的领导下,人民按照法律的相关规定,利用相应的方法和渠道做好社会事务的管理工作,同时也需要做好经济文化事业的管理工作,从而体现法治在社会的公平公正、人民权益的维护和国家的安稳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让我们以习近平总书记为党中央团结起来,努力创新,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增强法制建设贡献出最大的力量。

注释:

吴红博.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1).16-20.

孙宝洪.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新长征.2014(12).14-15.

猜你喜欢
法治文化社会主义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试论用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推进依法治国
创新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路径的思考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德”“法”辨证与依法治国
关于依法治国若干问题
坚持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法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