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政府时期的“蒙疆”地区教育政策研究(1927—1937)

2016-11-24 03:27孙旺旺
新西部下半月 2016年9期
关键词:国民政府政策教育

【摘 要】 本文以国民政府时期“蒙疆”地区的教育政策为研究对象,论述了其政策出台的背景、实施机构、政策的内容、特点及实施效果,分析了其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以期为今天教育政策的制定和边疆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蒙疆”地区;国民政府时期;教育政策;实施状况;特点;影响

1927年,国民政府正式成立,边疆地区的教育发展状况是十分落后的,“蒙疆”地区也不例外。在国民政府成立十年的时间里,其对于“蒙疆”地区的教育政策也在发生着变化,试图改变该地区教育的落后局面。由于长期的政局动荡,再加上北洋政府的政治腐败,边疆教育发展的速度很缓慢,如何应对日以加深的侵华战争的威胁,巩固边防要地,加强“蒙疆”地区的爱国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总的来说,还比较落后,徘徊不前”。[1]本研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分析国民政府的“蒙疆”教育政策。

一、“蒙疆”地区教育政策的出台背景

由于长期的政局动荡,再加上北洋政府的政治腐败,边疆教育发展的速度很缓慢。主要表现在:从学生和现代新式学校的数量来看,边疆地区所占的数目较少;边疆地区的教育仍然以传统教育为主。即便是有些学校开设了一些课外课程,可是却因为学校的不重视而停止。“总的来说,还比较落后,徘徊不前”。伴随着国民政府的统治地位逐渐稳固,教育作为其维护统治一项重要的手段,日益被重视起来。“蒙疆”地处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关系复杂,发展蒙疆教育对于国族的统一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提高少数民族认同感,提升蒙古人民的文化程度以及维护国民政府的统治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国民政府先后出台了很多有关蒙古教育的政策、法规,相继成立了很多专门的机构管理这一地区的教育发展。北洋政府统治时期“蒙疆”地区地处边疆要塞,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缓慢导致教育发展状况也相对落后。以“蒙疆”地区的绥远、热河、察哈尔等地区为例,找到了当时的一些资料信息如下:

表1 1918年学校统计数[2]

国民学校 高等小学校 总数 比较

男校 女校 男校 女校 增 减

热河 公立 386 81 15 2 548 0 6

私立 59 1 4 0

绥远 公立 16 5 7 0 269 119 0

私立 239 2 0 0

通过这个统计表可以看出当时的“蒙疆”地区的教育发展非但没有呈现上升的趋势,有的甚至在倒退。加之这一时期的中国面临着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得国民政府对于“蒙疆”地区的教育政策必须进行一些调整。

二、“蒙疆”地区的教育政策实施机构及其主要政策及实施情况

1、机构

1928年2月,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提出设立蒙藏委员会。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1929年2月,蒙藏委员会正式成立,阎锡山为第一任委员长。[3]1929年3月。国民党三大在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对政治报告之决议案》,确定要发展边疆教育,“诚心扶植各民族经济政治教育之发达,务期同进于文明进步之域,造成自由统一的中华民国”。[4]

管理部门的设立是边疆教育政策制定及实施的保障,“蒙疆”地区的教育政策的实施必须以教育管理部门为依托,才能得到有效的制定和落实。蒙藏委员会成立以后,相继设立了多个教育管理部门,形成了多个部门管理“蒙疆”教育的格局。其中最为主要的专职管理部门为蒙藏教育司。1929年6月,国民党三届二中全会通过《蒙藏之决议案》,确定“在教育部内设专管蒙藏教育之司科”,并规定了蒙藏教育司的执掌事项:第一,关于蒙藏地方教育之调查事项;第二,关于蒙藏地方各种教育事业之兴办事项;第三,关于蒙藏教育师资之培养事项;第四,关于蒙藏子弟之奖励事项;第五,关于蒙藏教育经费之计划事项;第六,关于其他蒙藏教育事项。[5]蒙藏教育司的成立是国民政府在“蒙疆”地区专门的主管教育的开始。“蒙藏”教育司成立之初,没有专任司长,仅科长、科员、书记各一人。

2、政策

国民政府第一次提出蒙古问题应该是在1929年6月17日国民党三届二次中央全会上。[6]这次会议通过的《蒙藏决议案》中专门有数条涉及蒙藏教育的内容:

(1)都设立蒙藏学校,为储备蒙藏训政人员及建设人才之机关。(2)关于蒙古、西藏经济与文化之振兴,应以实行发展教育为入手办法,其要点如下,令各盟旗及西藏、西康等地主管官厅,迅速创办各级学校,编译各种书籍及本党宣传品,实行普及国民教育,厉行识字运动,改善礼俗,时其人民能受三民主义之训育,具备自治之能力。(3)确定蒙藏教育经费。(4)在教育部内特设专管蒙藏教育之司科。(5)在首都及其他适宜之地点,设立收容蒙藏青年之预备学校。特定国立及省立之学校,优遇蒙藏西康等地学生之办法。以上各项事宜由行政院负责制定详细计划,迅速执行。[7]应该说以《蒙藏决议案》为先导,南京国民政府开始将蒙藏教育作为单独的对象制定不同的政策。《蒙藏之决议案》的颁布,为边疆教育政策的制定奠定了政策基础。[8]此后一系列的教育政策相继颁布出来。

1932年7月,教育部公布《修正教育部各司分科规程》规定,蒙藏教育司下设两科,第一科分管“蒙疆”地区教育;第二科分管西藏地区教育。从其管理范围上看,其主要职能是管理蒙藏的教育事业,考察蒙藏实况,研究推进蒙藏教育的方法,督导地方对其发展各种蒙藏教育事务等。在建制上与教育部其他各司平行,是教育部直辖的中央一级教育行政管理机构。[9]国民政府在蒙疆地区进行管理的机构很多,希望通过多部门参与来达到共同促进蒙疆教育发展。“边政负责当局共同筹划协力推进,以收集思广益之效”。[10]

在1929—1930年间,蒙藏委员会向国民政府呈送的工作报告中,有关于振兴蒙古教育的规划:(1)通令各盟旗限期成立教育行政委员会;(2)设立洮南、赤峰、张家口、包头、西宁、新王府、承化、呼伦贝尔等处蒙旗简易学校;(3)通令各盟旗创办旗立小学校,每旗至少先办一所。内蒙全部最少应于本年内增设小学校一百四十所;(4)规划内蒙中学学区,分期筹设海拉尔等十一处蒙藏中学校;(5)确定教育经费,至关于西藏方面者亦正在起草中。[11]在《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教育二)还收录有《教育部民族教育实施发难要目》一份,时间标明为1930年,编者注中言:“原件未标明时间,大致形成与1931年前后”。其主要内容大致就是对于这份蒙藏委员会向政府呈送的工作报告所表述的,只是进一步对其进行解释。包括经费的实施等情况以及图书的编印,高等学校的创办以及对于在学术上有作为的人的奖励等方面。这些政策内容对于蒙疆地区的教育发展都起着积极地作用,使得“蒙疆”地区的教育更加的受到重视。[12]

《实施蒙藏教育计划》是在《教育部民族教育实施方案要目》的基础上制定的,标志着民国政府蒙藏教育政策趋于完善。《实施蒙藏教育计划》中在大学开展蒙藏班,创办蒙藏学校,出国留学等使得在新政开始之初,蒙古社会教育就被关注。[13]

对于当时的“蒙疆”地区教育发展的状况很多国内的学术工作者都认为国民政府所采取的一些措施是为了同化蒙古人民的思想,或是蒋介石政府“宗族”的反动教育。实际上这一时期国民政府在“蒙疆”地区所实行的教育政策是有利于其发展的。在台湾地区或者国外的一些研究学者的著述中,比较客观的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真貌。如蒙古族学者札奇斯钦著的《边疆教育》中就对于国民政府在蒙疆地区的教育政策有了客观的描述。[14]曹树勋先生攥写的《边疆教育概述》中,也客观地描写了这一时期蒙藏等少数民族地区,国民政府对于教育上所实行的政策,以及其产生的影响。这些都可以看出,蒙古族人民是非常认同国民政府的教育政策的。[15]

三、“蒙疆”地区教育政策的特点

1、过渡性

南京国民政府的“蒙疆”教育史介于“蒙疆”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之间,是边疆传统教育迈向现代教育的一种过渡性产物。一方面,它具有与现代教育相异的一些要求,反映出中国长期的历史文化传统及边疆独特的人文地理特征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时代的需要,它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现代教育的要求,如设立新式学校,学习现代文化知识等。随着日本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蒙疆”地区逐渐成为了抗日的大后方,国民政府对于这一地区的教育问题逐渐重视起来,所以其所实行的教育政策也是在为抗日做准备具有一定的过渡性。

2、进步性

这一时期国民政府在“蒙疆”地区所实行的教育政策是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的。虽政策措施实施起来具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国民政府在“蒙疆”地区推行政策的初衷是值得肯定的。为“蒙疆”地区培养了一大批的人才,不仅仅巩固了国民政府在“蒙疆”地区的统治,而且促进了“蒙疆”地区的进步。为日后的抗日战争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指战员和爱国主义人士。

3、边缘性

南京国民政府在这一时期的“蒙疆”教育政策,处于筹划的阶段。很多政策措施的实行都缺少现实性,或是实行过程中被废止。对于南京国民政府而言,抗战前十年的工作重心仍然是如何塑造中央政府权威,整合党内派系及平息社会各阶层矛盾而引起的冲突。所以说其主要的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具有明显的边缘性。

四、“蒙疆”地区教育政策的影响

伴随着南京国民政府的一系列教育政策的出台,“蒙疆”地区的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进步。

1、各级各类学校的建立

在“蒙疆”地区创办了一系列的师范学校,培养了一批蒙古族学生,1936年,教育部边疆教育司在绥远设立国立绥远蒙旗师范学校一所,是教育部直辖边疆教育之始。察哈尔在省立师范学校设蒙示范班5所,阿克苏简易师范学校一所,蒙回小学1412所,在土默特旗设中学一所,小学29所。[16]这些学校的设立都为“蒙疆”地区培养了一大批的实用人才,他们为该地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民众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一些民众学校的创办和图书馆的建立,使得失学儿童的数量逐渐减少,妇女的文化水平也有了提升。

1927—1937年这十年“蒙疆”地区的教育水平来看,发展并没有那么迅速,在实施的后期遭到了破坏,这些与当时的国家经济实力有着一定的关系。但是总体看来还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它奠定了“蒙疆”地区现代教育的基础。而且在全面抗战之前能够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人才和指挥官,他们能够在民族危亡时刻宣传进步的思想,为日后的抗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减少了日后日本奴化思想的传播,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日本的文化侵略。这一时期的“蒙疆”地区的教育政策具有过渡性,为抗战中的教育政策的制定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丁玲.教育史[M].兰州:甘肃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43-47.

[2][12][13] 孙懿.民国时期蒙古教育政策研究[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3.44.79-80.

[3] 荣孟源,孙彩霞.中国教育大事典(1840-1949)(第7卷)[Z].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851-852.

[4]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党史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政治二)[Z].南京:凤凰出版社,1997.84-85.

[5][7] 孙懿.民国时期蒙古教育政策研究[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3.57-58.

[6] 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秘书处档案,见中华民国党史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教育一),1997.815.

[8] 刘英杰.中国教育大事典(1840-1949)(第7卷)[Z].南京:凤凰出版社,1997.841.

[9] 刘曼卿.边疆教育[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44.

[10] 中央政治学校关于设立边疆教育委员会的文书(1935-1936)[Z].南京:凤凰出版社,1997.841.

[11] 蒙藏委员会行政计划概要,中国第二历史学档案馆馆藏档案,卷宗号:二(2)41.

[14] 札其斯钦.边疆教育[M].台北:“蒙藏委员会”,1961.64-66.

[15] 曹树勋.边疆教育概述[M].边疆论文集:第二册[C].台北:“国防研究所”,1964.

[16] 熊明安.中华民国教育史[M].重庆出版社,1990.399-400.

【作者简介】

孙旺旺(1991-),内蒙古呼伦贝尔人,内蒙古科技大学文法学院中国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少数民族史,主要研究近代”蒙疆“地区教育政策等.

猜你喜欢
国民政府政策教育
“三提高”“两保障”: “双减”政策落地生根的有效策略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China allows couples to have three children 中国出台三孩政策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股指冲高回落 多方政策救市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多重利益分歧与广东免征洋米税风潮
滇缅铁路与抗战精神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