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老尹

2016-11-25 15:54作者张悄悄
创作 2016年5期
关键词:戏说抽屉讲台

作者:张悄悄

学校:长沙市明德中学

戏说老尹

作者:张悄悄

学校:长沙市明德中学

初见老尹,正是刚进初中的那年夏天。

蝉在窗外喋喋不休地吱吱抱怨着闷热的天气,风扇在教室上空嘎吱嘎吱地叫着,我皱着眉头拿着新发的课本扇风时,一个剃着平头有些微胖的男人拿着一个抽屉迈着大步走进了教室。他把抽屉放下,双手叉腰站在讲台上,吵吵嚷嚷的教室并没有什么变化。我抬起眼打量打量他——一对粗眉毛向上扬起,八字胡下的嘴唇紧抿着,微皱着眉头颇有几分《三国演义》里张飞的味道。我估摸着应该是个修讲台或者投影仪的人。

上课铃打响了,望了望课表,是语文课。我正纳闷语文老师为什么还不来,讲台上的男人开口了:“同学们好,我就是你们的语文老师,我姓尹。”说罢,便在黑板上龙飞凤舞地写下一个“尹”字。我望着那刚劲有力的字体,在心里嘀咕道:“人果然不可貌相。”仿佛猜到了我心里所想,他又用略为调侃地语气接着说道:“很多人都说我像个杀猪的。”听到这话同学们都忍俊不禁,许多同桌还彼此交换着眼神会心一笑。他又举起放在讲台上的抽屉对我们说:“你们把改正带改正液什么的都交出来,以后我看见一个就没收一个。”然后他拿着抽屉在教室转了一圈,不到一会儿收获了满满一屉子的战利品。我环顾四周,望着同学们眼睛里溢满了对这位新老师幽默的语言和新奇行为的兴趣,我也开始期待我的中学生活。

正如我所料,以后的中学生活在老尹的陪伴下显得十分精彩,语文课也成了同学们每天心心念念的课。

语文课上老尹用幽默的语言和形象的说明,将语文课堂变得妙趣横生。每节语文课我们都像看《百家讲坛》一样,听他戏说历史风云。犹记得在学习《最后一课》时,他用几则历史资料证实了在文中因为被德意志侵略而不抵触学习德语的洛林和阿尔萨斯的当地语言其实就是德语。这一史实颠覆了我们的固有认知,让我们懂得了有时文章是用来达成政治目的的社会现实,也让大家有了培养自己的主见不人云亦云的意识。讲评《水浒传》时,他用犀利的语言和独特的见解评说其中的人物。夹杂着长沙味的普通话配上半挑的眉毛半咧的嘴角,再加上时不时比划的手势,让人感觉走进了老茶楼听着老先生的评书,人人都听得目不转睛,听罢还觉得意犹未尽。他的语文课,让我们放开了眼界,开拓了思维,又体味了语文之趣。

当然老尹也不只会“策”,他也有一套独特的教学理念。

他十分注重阅读习惯的培养,初一时他总是叮嘱我们要抓紧空闲时间多读好书,还时常给我们推荐各种类别的书。在他的推动下,同学们大都养成了热爱阅读并及时摘抄的好习惯。他不提倡我们只抄抄写写书本上的内容或者背记答案,而是更多地教授我们做题的方法。上作文课时。他别出心裁地用十分直白的语言告诫我们“别没事写死人”、“你觉得有意思的监考老师可能觉得没意思极了”、“要写高规格的文章”……这些我至今都印象深刻。幽默又不失内容的课堂让同学们受益颇多,而且每次来我们班听课的老师,听得都比我们还认真呢。

平日的老尹,用现在的流行语来说就是一个“随性boy”。他从不穿西装,冬天一件深灰的棉衣,夏天就套件T恤,脚上蹬双凉鞋,不讲究得很。与许多机不离手的人不同,他的臂弯里总是夹着一本书,他也有手机——不过是个老人机。他不买车,觉得没必要,以前是坐公交车,现在是骑电动车穿梭在大街小巷中。

初中三年,尹老师教了我三年,他那随性潇洒的态度也影响了我很多,似乎感染到了他的幽默细胞,我在班上的演讲总能获得老师的称赞和同学们爆棚的掌声。还有同学的演讲就像在听脱口秀一样,这一点的确是得到了老尹的真传。学习上我也一直遵循老尹的教诲,要学会“偷懒”,不做无用功,将时间用在真正值得的地方。在平时生活里,我像老尹上课那样,从各种渠道阅读各种不同的观点,从多方面独立思考问题。老尹不但教给了我们知识,还在潜移默化中将他的人生态度也传达给了我们——人就是要真诚地做自己。

我会永远记得老尹,记得老尹带给我的所有美好回忆。

陈立军老师点评:幽默风趣,随性潇洒,课上得精彩,教学理念也非同一般,这就是作者笔下的老尹。正如作者于文中所言——得到了老尹的真传——文章行文风趣幽默,语言活泼,把老尹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猜你喜欢
戏说抽屉讲台
站在日本的讲台上传授中华文化
抽屉
"安身之所"
戏说山姆
谁是小偷
戏说老公
寻差异平争论 “戏说”牛顿第一定律
抽屉男孩
汉字戏说在汉语国际教学中的意义
讲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