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要点

2016-11-25 09:17里里陈菁郭宇班春华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6年7期
关键词:品质技术要点栽培

里里 陈菁 郭宇 班春华

摘要:为稳定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从深耕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方面,详细介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主要环节及技术要点,为玉米生产作业提供技术指导和理论参考。

关键词:玉米;栽培;技术要点;产量;品质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6)07-0003-03

1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1.1 播前准备

1.1.1 深耕整地 土壤耕作层是玉米根系生长的主要场所,耕作层的深浅直接关系玉米生长好坏和产量高低。耕作后,土壤蓄水多,通气好,好气性微生物多,有效养分增多。因此,玉米扎根深,根量多,吸收水肥的范围广,抗旱、抗涝、抗倒,为夺高产打下良好基础。

一般情况下,75%~80%的根系分布在0~40 cm土层中。因此,深耕深度以20~40 cm为宜。播种深度一般以5~6 cm为宜。若土壤黏重、墒情好,可适当浅些,以4~5 cm为宜。质地疏松、易干燥的沙质土壤,应适当播深些,可增加到6~8 cm,但不宜超过10 cm。

新翻耕地块采取多耕、多肥、多打、多压、多施肥的方法加速生土熟化,为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创造上虚下实,水、肥、气、热协调的条件,为确保玉米高产稳产打好基础。

1.1.2 施足底肥 底肥也叫基肥,有撒施、条施和穴施3种方式,其中条施效果较好。每生产100 kg玉米籽粒,需要施氮肥10.82 kg、五氧化二磷48.08 kg、氧化钾22.8 kg。

1.2 播种

1.2.1 选用良种 种子是决定玉米产量高低的内因。生产实践证明,在相同的自然条件下,优良品种和杂交种比一般品种增产10%~30%。但有些品种是有地区差异的,在一些地区是优种,在其他地区可能是劣种。也有一些优良品种由于生产发展和品种退化而成为劣种。因此,必须因地制宜地选用品种,才能发挥良种的增产作用。应选择株形紧凑、叶片上冲、抗性强、具有增产潜力的品种,如丹玉39、丹玉99等。

1.2.2 种子处理 播种前对种子进行处理。一是晒种。降低种子含水量,增强种子吸水力,提高发芽率,提早出苗。一般在播种前选择晴天,将种子摊在干燥向阳的地上连续暴晒2~3 d。二是拌种。用1605拌种可防治地下害虫和狐、野鸡、野猪等山客。

1.2.3 适期播种 应根据品种的生育期和当地的无霜期、气温、雨量等综合因素来确定玉米播期。一般5~10 cm土层温度稳定在10~12 ℃时即可播种,低于7 ℃时发芽慢且易烂种。

1.2.4 合理密植 种植密度要根据品种、地区和土壤地力等确定,总的要求是充分利用地力和光照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在同一快地的地边通风透光条件差,苗要稀些。爆裂玉米株形紧凑、单株产量低,合理密植才能获得高产。一般等行距种植时,行距45 cm,株距18 cm;宽窄行种植时,宽行50 cm,窄行40 cm,株距18 cm,留苗8 000株/667 m2。

1.3 苗期管理

1.3.1 适时定苗和间苗 早定苗可以避免幼苗之间争夺养分、水分和阳光,有利于促壮苗。生产上一般在3叶期开始间苗,在4~5片叶时定苗。定苗时选留壮苗、无病虫害苗。因种子质量、土壤墒情、播种方法、病虫害等出现缺苗时,要进行移苗补栽。在三叶期和雨后2~5 d长次生根生长时移栽最佳。发现缺苗及时补种或移栽。

1.3.2 蹲苗促壮 玉米苗期耐旱,底墒好的情况下要控制浇水,促进幼苗根系生长发育和防止植株徒长。蹲苗是控上促下的有效措施。促下就是促进根系向纵深发展,扩大对水肥的吸收范围,增强抗旱能力;控上就是控制幼苗地上部旺长,促进幼苗敦实、健壮稳长。蹲苗时间应根据品种生育期、土壤墒情、土壤质地等确定,一般为出苗后一个月左右。蹲苗方法是勤中耕、深中耕。

1.3.3 施攻秆肥 在玉米定苗后,在小苗、弱苗旁刨坑追肥。苗期施肥主要是速效氮肥,用量不宜超过追肥总用量的20%~30%

1.4 孕穗期管理

1.4.1 施攻穗肥 拔节至抽穗是玉米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需水最多的时期,这个阶段的田间管理对果穗大小和籽粒多少有着决定性作用。一般要抓紧施攻穗肥,用量为总追肥量的1/2至1/3,时间约在喇叭口和抽雄之前,即孕穗期。

1.4.2 浇水 土壤含水量不能低于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5%~70%,低于限量应及时浇水,以免形成“掐脖旱”。

1.4.3 中耕培土 结合孕穗期追肥进行中耕培土,即在植株周围培起土堆。在苗期中耕培土的基础上深中耕一次,耕深10~15 cm。中耕培土的作用是:疏松土壤,蓄水保墒,除掉杂草,埋住肥料,利于气生根扎土,防止植株倒伏。此时若底肥不足,应适度追肥,追肥量为追肥总量的30%。

1.5 花期管理

1.5.1 灌水 花期生殖生长旺盛,需要土壤水分保持在田间最大保持量的70%~80%,以满足生理需水。但也应注意排涝,使花穗正常发育和完成受精。花期要及时灌水,保持生长期间所需的水分,避免因水分不足而导致产量降低。

1.5.2 施攻粒肥 攻粒肥约占追肥用量的10%左右,不能追肥过多,以免造成玉米贪青晚熟。

1.5.3 辅助授粉 由于天气等原因出现授粉不良时,应进行人工辅助授粉。人工辅助授粉时,注意环境干扰及其它品种进入。

1.5.4 隔行去雄 在玉米抽雄穗始期及时隔行去雄,能够增加果穗长和穗重,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使籽粒饱满。

1.5.5 适时收获 收获期对玉米产量和品质有一定影响,以籽粒乳线消失作为成熟标志。玉米乳线消失、籽粒端出现黑色层时为生理收获期。过早过晚收获都会降低玉米产量。

1.6 灌浆成熟期管理

这个时期是产量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生育特点是:茎、叶贮存的营养物质转向果穗籽粒,而产量主要是果穗籽粒。此期应该防止早衰,争取籽粒饱满、丰产丰收。玉米成熟阶段的适宜温度为20 ℃。注意灌水,防治旱衰。

2 玉米栽培技术要点

2.1 选用优良品种

种子是一切生产的基本资料,是现代科学技术的载体。优良种子不仅会使产量和质量提高,而且会降低生产成本。选用具有优良生产性能和加工品质的品种,是实现玉米高产稳产的前提。在购买种子时,应选择品质质量好、抗逆性强的品种。选好优良品种后,还应使用优质种子,以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要选用生育期适中、出籽率高、品质好、株型清秀、耐密植、抗倒伏、抗主要病虫、易制种和适应机械化作业的玉米新品种,并且关注种子质量。种子质量包括纯度、净度、发芽率及整齐度等。根据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玉米单交种的种子净度不低于98.0%,发芽率不低于85%,纯度在96.0%以上。

2.2 提高播种质量

2.2.1 确定播期 玉米的适宜播种期应根据种植制度、温度、墒情和品种确定。充分利用当地气候资源,考虑前后茬作物的相互关系,为后茬作物增产创造较好条件。

2.2.2 播种深度 播种深度一般以5~6 cm为宜。土壤黏重、墒情好可适当浅些,以4~5 cm为宜。若为质地疏松、易干燥的沙质土壤,应适当种深些,增加到6~8 cm,但不宜超过10 cm。

2.2.3 播种量 一般条播用种量为45~60 kg/hm2,点播用种量为30~45 kg/hm2。

2.2.4 合理密植 改宽行种植为窄行种植,当行距由100 cm缩小到76 cm时,可增产5%~10%。紧凑型品种的行距以55 cm为宜,平展型以60~70 cm为宜。为管理方便可采用大小行种植,大行60~70 cm,小行距45~50 cm。

2.3 加强田间管理

2.3.1 定苗 在2~3片真叶间苗,拔除病、弱苗。4片叶时定苗。

2.3.2 田间杂草综合防治 在玉米苗生长过程中,定期清洁农田环境,人工清除田边或田里杂草。单靠化学药剂除苗,不能从根本上防除杂草,必须进行田间去除。例如,玉米田播种前化学除草,每667 m2用20%克无踪水剂150~200 mL或10%草甘膦水剂500~

1 000 mL,兑水后对杂草叶面喷施。

2.3.3 追肥、灌溉、培土 玉米开始拔节进行第一次追肥,叫攻秆肥。第二次追肥在抽穗前进行,一般5 kg/667 m2。追肥后应立即浇一次水,3 d后浇第二次水,使土壤水分保持在持水量的80%。根据天气、土壤墒情及时浇水。玉米经过数次除草、追肥、灌水后,有部分根系裸露地面,应防止倒伏。

2.3.4 收获 确定最适收获期以获得产量高、营养价值多为原则。辽宁地区在9月下旬收割较宜。

参考文献

[1] 刘明芳,胡易冰.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5):70-71.

[2] 李志文.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4(14):38.

[3] 李媛媛.豫东地区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2015(16):32-33.

猜你喜欢
品质技术要点栽培
草莓的立体栽培
试论数字电视硬盘播出系统的技术要点
浅谈民生新闻栏目特色的挖掘
工商联副主席潘刚:让中国企业成为“品质”代名词
不同培养料栽培金福菇对比试验
鸡腿菇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