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井冈山怀念他们的爱情

2016-11-26 01:14
唐山文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杨开慧井冈山革命

海 如

在井冈山怀念他们的爱情

海 如

五百里井冈,苍苍莽莽、绵延不绝,它是革命的摇篮,它是红军的圣地,它更是见证中国历史伟大转折的一座不朽丰碑。

时至春夏,我们十余人抵达了向往已久的井冈山,进行一次意义深刻的“红色之旅”,整整两天,我们有足够的时间驻足参观、学习体验,地势险峻的黄洋界哨口、小井的红军第四军医院旧址、大井的毛泽东旧居、茨坪的革命历史博物馆等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在这里,我们重温过去聆听故事,我们追溯历史缅怀英雄,我们的心灵接受了一次次神圣的洗礼……而今日,我不写黄洋界战事的浓浓硝烟,不写井冈山会师的猎猎红旗,那一幕幕气吞山河的壮举、那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赞歌,早就载入了中国革命的史册,也深深埋藏在了无数中华儿女的心间。

我更想写的是那一朵光彩夺目的井冈之花,以及那一段动人心魄的爱情传奇。

那么,让我们回到他们初识之时,回到那战火纷飞的年代,1927年的秋天,经过三湾改编的秋收起义队伍跟着毛委员上了井冈山,在欢迎的队伍中,一位清秀俏丽的女子尤其惹人注目,尽管年龄不大,举手投足间却自有一股飒爽英姿,这样的时刻,一颗爱的种子是否已悄然萌生在一代伟人的心底?

那一年,贺子珍18岁,而34岁的毛泽东已经有了杨开慧与三个孩子。

但这并不妨碍贺子珍对毛泽东的崇拜与倾慕。

贺家在当地称得上是一个望族,豆蔻年华的贺子珍被称为“永新一枝花”,她无疑是美丽的,且聪慧,在父兄的影响下,又早早参加了革命,这之前,她早已读过毛泽东主编的《湘江评论》、《政治周报》等不少文章,对他一直怀有敬仰之心,至于在后来的工作相处中,毛泽东的宽广胸襟、远大抱负更是深深地打动了她。同样,不仅仅因为她的才貌,她的革命热情与工作能力亦得到了毛泽东的欣赏与认可。

他们的心灵里跳动着共同的革命信念,他们的血液里流淌着共同的革命精神,在朝夕相处的革命岁月里,他们相互帮助、彼此激励,同志式的友谊悄悄升华为纯洁的爱恋。

山下塘边,毛泽东对她说起杨开慧,那个值得他深爱的女子,如今因为战乱而音信杳无,他毫不掩饰地吐露着对妻儿的思念与牵挂,他的坦诚磊落与至情至性,让贺子珍愈发敬慕不已。

好吧,既然不能倾心相爱,那就让我执着守望吧,贺子珍,一位乱世中的奇女子,可以策马冲锋勇敢杀敌,可以刚柔相济宁折不弯,但在博学多才的毛泽东面前,她不过是一位坠入爱河中无法自拔的痴情女子,小心翼翼、默默追随。

白色恐怖时期,一切皆不可预知,1928年,春寒料峭,杨开慧被捕牺牲的“噩耗”误传到了毛泽东的耳中,贺子珍的悉心照顾与陪伴让他的痛苦减轻了不少,此时又有井冈山绿林好汉袁文才的撮合,毛泽东与贺子珍终于走在了一起。

大小五井的杜鹃花如火如荼地开放,他们的爱情也在井冈山迎来了生机勃勃的春天。

巍巍五指峰、青青七溪岭,见证了一对革命伴侣的相亲相爱、相扶相持。

茅坪八角楼微弱的油灯之光,在茫茫黑夜里照亮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也照耀着他们并肩作战的身影……

井冈山的岁月是艰苦的,乡亲们送来的红米饭南瓜汤、绵延大山里的野菜土笋,便是他们的美味佳肴,贺子珍一直紧紧守在毛泽东身边,不离不弃无怨无悔。也是在井冈山斗争的峥嵘岁月里,因为有贺子珍的忠诚相伴,毛泽东写下了《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重要著作,为伟大的中国革命指出了正确的方向。

这是中国革命最艰难曲折的日子,是贺子珍一生最刻骨铭心的岁月,更是一个女人最浪漫与幸福的时刻。贺子珍晚年曾这样说道:“那时,物质生活虽然贫困,但我们的精神生活却是富有的。毛泽东博览群书。夜深人静,他写累了,就给我讲他读过的故事,讲他的诗文。他的话,把我带入一个五光十色的世界。常常是一个讲着,一个听着,不知不觉迎来新的一天。”

毛泽东与贺子珍的爱情从井冈山开始,走过漫漫长征路,同甘共苦、相濡以沫,十年的婚姻生活,艰苦卓绝却也幸福甜蜜,在毛泽东最困难的时期,贺子珍始终伴随着他,帮助他走出人生与革命事业的低谷……而这一场荡气回肠的爱情传奇最终却以贺子珍的远走苏联而演变成一场无可奈何的悲剧。

再见时,唯哽咽无语,十年的风雨同舟、十年的生死相依,竟也敌不过命运的无情安排。

但我相信,那一份真情挚爱,从来未曾熄灭,亦不会熄灭,如同井冈山五大哨口的熊熊篝火,永远燃烧永远明亮。

海如,原名吴珍艳,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

猜你喜欢
杨开慧井冈山革命
蝶恋花
——杨开慧生命最后十个小时
百年大党壮阔历程《井冈山会师》
湖湘红色文化—杨开慧文化创意系列
走进革命圣地:井冈山
星火燎原的井冈山记忆
中国的出行革命
保姆孙嫂:与杨开慧同甘共苦
粉红革命
红领巾请杨开慧烈士望党旗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