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青的社会参与意识和生存探索精神

2016-11-26 03:28段建军
小说评论 2016年3期
关键词:柳青底层集体

段建军

柳青的社会参与意识和生存探索精神

段建军

一、柳青的社会参与意识与生存探索精神

柳青是一个有着强烈的社会参与意识和人生探索精神的作家。他的文学创作活动,与他亲身参加的民主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一直倡导生活先于文学,文学来源于生活、并参与生活发展的写作观念。他所说的生活,主要指底层人民群众尤其是底层无产者的生活。他以文学的方式体验、探索和参与不同时期底层无产者的社会实践,用底层无产者涌现出来的英雄榜样模铸底层群众,让他们像英雄那样摆脱只会谋食的旧我,创造敢于当家作主的新我。这种写作方式在中国当代现实主义文学中,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景观。

柳青长期深入底层社会。他对底层无产者要求改变无尊严的旧生活、创造被人认可的新生活的愿望,有刻骨铭心的认知与体验,同时,他也对变革社会的残酷性和复杂性有着深刻的认识。早期对《共产党宣言》的阅读,后来对前苏联文学的学习,造就了柳青积极有为的文学价值观,尤其是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促使他用文学介入现实生活,参与当下的社会人生实践。

1943年,柳青响应毛泽东发出的“到群众中去”的号召,背着背包来到了米脂县山峁中的吕家硷乡。扎根社会底层,从底层生活中汲取创作营养。底层无产者身上“改天换地”的革命力量,坚定了他要把民主革命进行到底的信心。底层无产者支援前线斗争的热情和牺牲精神,增强了他对革命必胜的信念。通过深入生活实践,他对旧中国农村各阶级的生存现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察,较为细致的剖析。农村的中上层有产阶级,一般倾向于走老路,过旧生活,享受一直以来的幸福时光。农村中的底层无产者,有着强烈的改变现状的愿望。然而,一些底层无产者虽然对于自己长期受压迫、被奴役的生存现状很不满,但是缺乏站出来反抗斗争的勇气。还有一些底层无产者既有改变奴隶命运的意识,又具反抗压迫的勇气,但是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柳青认为,要唤醒底层无产者身上的主人意识,鼓舞他们为自己做主的勇气和力量,引导他们进行正确的反抗斗争,不能等他们自我觉醒,只能用底层无产者中涌现出来的,接受过马列主义理论熏陶的英雄榜样来感召他们。因此,柳青决定用革命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在作品中塑造底层人的楷模,让广大的底层生存者看到学习的榜样,做人的方向,做主的希望。

解放后,在社会主义建设阶段,柳青依然延续他深入基层与底层人民同呼吸共患难的作风,为了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作品,他毅然放弃了北京优越的生活条件,重新回到了阔别多年的西安,从1953年3月开始,他长期定居皇甫村,从底层人的生活汲取他创作长篇小说的源头活水。柳青是一个有诗性智慧的哲人,他既敬畏底层生活,又关注社会发展的潮流,更热爱文学事业。为了将这三者完美地融为一体,让文学发挥改变底层生活,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他提出,作家一生必须进三个学校:生活的学校,政治的学校,艺术的学校。到生活的学校学习,是为了认识底层生活的本色,把握底层生活的真实,抓住具有生命力的细节,表现底层生活本身的生香活意。底层生存者为了生存,拥护或反对他人,喜欢或讨厌他人,亲爱或仇视他人,他们的情感和行为都是具体的,艺术描写也必须具体。“艺术描写如果缺乏这种具体性,或不符合这种具体性,就不能造成生活的气氛,就是缺乏生活的真实”①柳青是一个革命现实主义作家,他特别关心底层无产者在生存奋斗过程中,保守与激进,怀旧与创新的矛盾与冲突;关心底层不同群体对新生活、新事物的态度。他想倾听底层无产者对新事物新生活的呼声,想从底层群众的生活中获取新的人生体验。到政治的学校学习,是他坚信“作家是阶级的眼睛、耳朵和声音。”②他们总是站在特定阶级的立场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从特定阶级立场出发挖掘生活素材,提炼艺术主题,塑造形象,讲述生活故事。革命作家,在现实中是一个革命活动家,在创作中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美学原理,塑造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形象,讲述无产阶级推翻旧世界,建设新生活的故事。进艺术的学校学习,主要是给作家自己创造一种艺术的环境,让他从生活中独立出来,一方面认真学习优秀的古典文学,一方面用艺术的眼光观察和认识生活。作家的生活既是现实的又是艺术的,任何一方不不可偏废。柳青认为,作家一方面必须和现实生活保持密切的联系,形成生动丰富的现实感,在各种书籍面前保持独立;一方面又必须和文学艺术保持密切的关系,形成生动丰富的文学感,在生活中保持自由。

柳青强调,在三个学校中,生活学校尤其是底层生活这个大学堂,具有首要性和优先性。在他看来,总得先了解底层无产者的生活,然后才能懂得无产阶级革命政治,如果脱离了无产者的生活,无产阶级政治就是空的。总得先懂得无产阶级的生活,才能找到适合革命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素材,找到与革命现实主义文学对位的欣赏对象。脱离底层无产者的生活,作品就会干瘪。脱离底层无产者的欣赏,革命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价值没法实现。革命现实主义作家,要描写底层无产者的生活,塑造底层无产者的形象,必须进入底层了解无产者的生活,从他们的生活中获取创作灵感。要让文学对底层无产者发挥团结和教育作用,就必须沉入底层无产者之中,了解他们的审美趣味和理想。对底层生活的尊重,让他长期沉潜到社会底层,体察底层人对改变自身努力现状过,自己当家作主的向往。他几十年如一日,深入社会底层,体验底层人的生活,研究底层人的生存现状,创造底层人学习的榜样。柳青之所以特别重视底层无产者的生活,是因为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底层无产者一直被压在地下,见不到真正的阳光,他们的生活一直被遮蔽,他们的作用一直被忽视,他们的价值一直被低估。柳青要用自己的笔,为底层生活揭蔽,对底层无产者的价值进行重估。正是这种革命现实主义文学观,引领他走向小说创作的高峰,写出了一部影响深远的现实主义力作《创业史》。

二、柳青文学的社会参与意识与生存探索精神

柳青一直把自己沉到生活的底层,与底层无产者一起直面当下的社会人生问题,与底层无产者一起寻求和探索新的社会人生之路。他一生都努力为底层无产者进行创作,无论是讲述战斗故事的《地雷》《铜墙铁壁》,还是讲述生产故事的《种谷记》《创业史》,都站在底层无产者的立场,塑造底层革命者的光彩形象。他作品中塑造的底层主人公,都有着坚定的人生信念,昂扬的战斗精神,成熟稳重的处世态度,成为底层无产者改变旧我,创造新我的榜样。尤其是《创业史》中的农民英雄梁生宝,表达着作家强烈的参与精神和用文学探索新生活的创作倾向。

柳青的《创业史》,讲述的是底层人新的做人方式的探索史。建国初期,底层农民应该怎样创业,怎样做人,是延续旧的个体创业和做人方式,还是探索新的创业和做人方式,社会各界有着激烈的分歧和争论,柳青怀抱革命理想主义信念,赞同底层无产者解放思想,探索新的创业方式。他了解底层农民,由于长期与土地打交道,大多数习惯于念旧守旧,对所有新东西都保持距离,采取观望态度,他们一般不会积极参与更不可能主动推动社会转型。他也知道,在农村也有敢想敢干敢于创新的人物,他们并不满足走旧路,不满足仅仅吃饱穿暖,而是要走新路,活出尊严。他扎根皇甫村的目的,就是要仔细地观察底层社会中创新力量与守旧群体的矛盾交锋,探索解决底层无产者之间新旧矛盾的路径。

《创业史》中的主人公梁生宝,是底层无产者队伍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他在旧的人生道路中几经挫折,受尽坎坷与屈辱,一直盼望着走新的创业做人之路,改变受人轻贱的旧我,创建被人认可的新我。带领大伙互助合作,让他看到了改变旧我的希望;尝试科学种田,让他实现了被人认可的愿望。因此,他积极参与和推动社会转型,在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激烈交锋的时候,他坚持在集体中做人,反对形形色色游离于集体之外的个体主义创业观念和行为。但是,姚士杰、郭世富和郭振山却以不同的方式进行阻挠。姚士杰不甘心,“解放前,全蛤蟆滩的公事,都从他姚士杰的口里出,他从稻地中间的路上走过去,两旁地地里干活的穷庄稼人,都停住活儿向他打招呼。”③互助合作剥夺了曾经的荣光,他坚决反对。郭振山是土改时期的轰炸机,他在斗争会上大喝一声,吓得地主尿到裤子里,在群众中树立了威信。他想借此发家致富,政府却号召互助合作,走社会主义道路,做社会主义新人。“社会主义,这是人们刚刚开始在嘴上谈论的名词。到处有人关切的问:咱们社么时候实行社会主义,没有一个地方有人明确地回答过。可见庄家人面前,摆着地是一条渺茫的漫长道路。也许这一代人走不到,需要下一代人接着走哩!”④郭振山着急过富裕日子,让蛤蟆滩人不仅佩服他斗地主的气魄,更羡慕他过小日子的能耐。互助合作就是断他发小家的路,他想方设法抵制。梁三老汉反对互助合作,是他相信眼见为实,个人发家受人尊敬的事他见过,集体致富他没见过,他不愿意冒险。这些人的思想行为,显然与社会主义建设初期,革命事业要求人民做新人走新路的精神相违背。

柳青坚信,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是通过发动底层无产者集体合作搞成的,封建制度是靠发动底层无产者集体合作推翻的,因此,社会主义建设只有靠发动底层无产者集体合作才能成功,社会主义新人只有在底层无产者进行的集体合作事业中才能造就。而个体主义不但阻碍社会主义集体事业,更有可能危及民主革命成果的巩固。他认为,底层无产者如果仅仅守住自己分得的那几亩地,也许可以保证当一时自己的家,然而,如果头脑不清楚,眼中只有这几亩地,他非但不可能做自己的主,还有可能重新沦为姚世杰、郭世富等人的长工。因此,他要用自己的作品唤醒底层无产者的主人意识,激发底层无产者的人生尊严。他试图用长篇小说《创业史》,探索蛤蟆滩乃至整个乡土社会底层无产者通过互助合作,由弱变强的可行性途径。柳青清楚地意识到,旧社会不仅给中国底层无产者留下了贫穷,更造就了底层无产者的愚昧和守旧。新中国要依靠底层无产者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首先要把底层无产者教育和培养成为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建设者。他意识到越是在转型的节骨眼,就越需要在底层培养带头人,培养干新事创新业的主心骨,引领广大底层无产者,在集体中做大写的人。于是,他将“梁生宝”塑造成为倾注他全部理想和感情的典型人物。

梁生宝在入党之前,和下堡乡的多数庄稼人一样,是下苦过日子的好手。入党之后,个别党员从举行入党仪式的会议室出来,觉得自己在群众中比以前更有派头了。然而,梁生宝认为,上一代共产党人之所以赢得底层人的信任,主要是因为他们“把人民的事包揽在自己身上,为集体的事业操心,以至于完全没有时间和心情思念家庭和私事。”⑤解放后,老党员们一如既往的工作和生活着,他要像他们那样,为集体事业艰苦奋斗,不参杂一丝一毫个人目的,既不想从集体中捞取高于别人的利益,也不希望别人把他当特殊人物来恭敬。“入党以后,生宝隐约觉得,生命似乎获得了新的意义。简直变了性质——即从直接为自己间接为社会的人,变成了直接为社会间接为自己的人。”⑥他知道,党的一切号召,都是为了底层人的利益,他要用行动给底层人办事,把底层群众的赞成,当作自己努力工作的最高报偿。为了改变蛤蟆滩底层农民在自己小家庭做人的方式,探索引领底层无产者在大集体中做人的新路。他以身作则,兢兢业业地为大集体做着每一件事,甚至为了集体事业,不惜牺牲自家的个人利益,以小我成就大我。为此,他忍受着养父的埋怨,落后群众的冷眼旁观,郭振山的暗中作梗,姚士杰的暗中破坏,不气馁,不放弃,一心一意为集体做事,无怨无悔地为集体做人,他做人的方式虽然没有战争年代革命英雄那样的轰轰烈烈,却更接近底层无产者的平凡人生,更适合和平年代在基层做大写的人的榜样。

三、柳青的社会主义思想观、文学观

柳青坚信,底层无产者,只有在社会主义集体中做人,才能做出大写的人。只有在社会主义大集体中生活,才能活成有尊严的人。柳青一生对社会主义都有坚定的制度自信。他直到晚年还说:“我看了一些历史书,看了《世界通史》《中国通史》……看了这些书籍以后,对自己精神有很大的影响,使我更爱我们这个社会,更爱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这个制度,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社会制度。”⑦柳青的这种制度自信,激励他塑造底层无产者涌现出来的新人形象,赋予新人与传统农民不一样的品质:消除个人的私心杂念,关心群众疾苦,了解群众愿望,相信群众力量,懂得群众理想。“靠枪炮的革命已经成功了,靠优越性,靠打粮食的革命才开头。生宝已经下定决心学习前代共产党人的榜样,把他的一切热情、聪明、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党所号召的这个事业。他觉得只有这样做,才活的带劲儿,才活的有味儿。”⑧他知道,底层无产者最关心生活问题和实际利益,因此,他徒步远行为群众买优良稻种,进行科学种田,改变了庄稼人几千年来一半靠苦力,一半靠天吃饭的历史,用底层无产者看得见的事实,证明互助合作的优越性。

柳青强调,文艺工作者要热爱社会主义,要描写、歌颂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新生活。“《创业史》就是写这个制度的诞生的,……虽然我只写道集体化这个阶段,但是,很重要的阶段,写社会主义思想如何战胜资本主义自发思想,集体所有制如何战胜个体所有制,农民的小私有制。”⑨他非常清楚,他是用小说这一艺术形式歌颂社会主义,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小说艺术本身的特点,写出主人公的性格发展和他与对立面人物性格冲突的趋向。他强调,机器转动靠轴承,作品转动靠人物。“作品不是故事发展的过程,不是事件的发展过程,是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是作品中要胜利的人物和要失败的人物他们的关系的变化过程。写失败人物由有影响变成没有影响的人,退出这个位置,让成功的人物占据这个位置。《创业史》简单地说,就是写新旧事物的矛盾。蛤蟆滩过去没有影响的人有影响了,过去有影响的人没有影响了。旧的让位了,新的占领了历史舞台。”⑩在他看来,社会发展史,就是新旧事物、新旧人物的斗争史,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地位,新人物必将取代旧人物在历史中的作用。

《创业史》就是新事物的代表梁生宝,与旧事物的代表姚士杰、郭世富以及蜕化变质的郭振山的斗争史,也是乡村社会过去的底层人物取代上层人物,逐步站立社会主义舞台的历史。梁生宝是民国十八年来到蛤蟆滩的小叫花子,曾先后给富人看过桃园,靠割牛草卖钱过日子,也给人当过长工、佃户,后来怕抓兵,钻进终南山,变成一个不敢在平原露面的“黑人”。解放后,通过努力奋斗,为集体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战胜了蛤蟆滩曾经的风云人物姚士杰,郭世富及郭振山,由被人可怜、受人同情的地下农民,变成为蛤蟆滩受人尊敬和爱戴的人物。梁生宝之所以能够登上新的历史舞台,引领蛤蟆滩新的发展方向,是因为他继承了前辈共产党人特有的精神:对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信心百倍的乐观主义精神;直面现实毫不回避的实事求是精神;不屈不挠克服困难,英勇顽强战胜困难的英雄主义精神。

柳青本人就是从从延安过来的老党员,他身上就带着老党员那种特殊的精神,他就是凭借这种精神,进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探索,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包产到户的生产责任制,许多评论者,对柳青描写新兴的集体事业必将战胜个体所有制,在集体中做大写的人必将战胜在自己家里做个体的人大加诟病。认为柳青描写的事情二十年之后就被推翻了,说明他的眼光短浅了,路线走错了。柳青自己非常清楚,世界经济的方向是朝着工业化的方向发展。他以英国为例,说明要改变经济结构,首先必须首先消灭小土地所有制。“国会议立法的形式通过三次法令,消灭了小土地所有制,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劳力和市场。”⑪然后不断革新机器,发展交通运输业,从而使十八世纪初的一个小岛国,发展成为二十世纪初的大英帝国。因此,中国要想发展,也必须消灭小土地所有制,而梁生宝所进行的互助合作,就是中国在这方面进行的一次新探索。徐改霞要进的工厂,准备参加的工业建设,才是中国社会主义的方向。“对于一个向往社会主义的青年团员,没有比参加工业化更理想的了。”⑫因此,他满怀信心地塑造消灭小土地所有制的先锋,为集体事业奉献力量的社会主义新人,歌颂他们创集体大业的探索精神。

柳青勇于进行艺术探索,大胆歌颂新生事物和人物,却并不是一个盲目的乐观主义者。他知道任何探索都有失败的可能,同时,他也坚信,即使失败,也能为后来人提供经验和教训。他说,“我们要以马列主义党性原则和美学原理,把自己自始至终巩固在毛泽东文艺思想的轨道上。要有这股坚持的劲头,除了革命自信心,还得有一股决心,准备着自己一辈子终于不能得到成功,而仅仅给其它的同志和后来的同志提供失败的经验和教训。要知道,对于从事革命文学创作的其他同志的成功,这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贡献,不承认这是一种贡献,认为只能自己成功,不能自己做出牺牲,恐怕很难有革命坚定性,恐怕每个时期都要注意观风色,准备随机应变。”⑬柳青几十年如一日,始终扎根社会底层,倾听几千年来一直被忽视的底层无产者的声音,挖掘几千年来被低估的底层无产者的价值与力量,塑造几千年来在艺术舞台上缺席的底层无产者的英雄形象。他把底层无产者涌现出来的带头人,放到人生舞台的中央、社会斗争的风口浪尖,让他们经风雨见世面,成长为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千千万万的沉默的底层无产者树立榜样,期望带动他们做新中国的主人,从而抒写了社会主义文学的新篇章。

柳青称自己是个愚人,他做人一根筋,不会见异思迁,做事狠透铁,只要认准了,就会紧紧抓住,没有做完绝不放手。他用一生向世人证明了自己的愚人品格:在现实人生中,他始终忠于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始终相信底层无产者及其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在艺术创作中,他一直挖掘底层无产者所涌现出来的新人新事,挖掘他们身上改天换地的决心和力量。柳青坚信,艺术作品的功能就是为当代塑造做人的模版,学习的榜样。读者阅读作品的过程,就是寻找自我位置,进行身份认同的过程,也是在当代社会寻找和创造人生意义的过程。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学,曾经创造了忠君爱国的岳飞,义薄云天的关云长。社会主义文学,也应该创造自己的英雄榜样,为大众指引新时代做人的趋势和方向。

生活不断向人们提出各种问题,有些人积极面对这些问题寻找答案,有些人对这些问题冷眼旁观或者消极回避。柳青从来都是生活的积极参与和探索者。他以狠透铁的精神,在作品中歌颂社会主义制度的诞生,塑造社会主义新人的形象,揭示底层无产者登上历史舞台的必然性。“一九三三年,陕北的老庄稼人还说游击小组是胡闹哩,白送命哩;到一九三五年,游击小组变成了游击支队,建立起了赤色政权,压住山头同国民党军队挺硬打,当初说胡闹的老年人,也卷入这个斗争了。经过了多少次失败和胜利,多少换上军衣的年轻庄稼人的鲜血,洒在北方的黄土山头上,终于在梁生宝虚岁二十三的那年,全中国解放了,可怜的地下农民梁生宝站出来了。”⑭他相信梁生宝就像当年的游击小组一样,对广大底层无产者参与社会主义建设具有示范作用,能够引导广大群众掀起一场建设社会主义的高潮。他直面时代社会,介入现实人生,对时代社会出现的问题不回避,不遮蔽,以文学的方式进行探索,并寻求解决的途径与方式,表现出可敬的艺术探索勇气。他以革命现实主义精神,称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同时又用理想主义的写作情怀,为社会寻找正能量,表现对社会人生可贵的担当,为后来的现实主义写作,留下了一笔可资借鉴的丰厚财富。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与新时期现实主义文学》(11BZW022)阶段性成果;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柳青、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与中国当代现实主义文学》(10YJA751017)阶段性成果。

段建军 西北大学

注释:

①②⑥⑦⑨⑩⑪⑬柳青著《柳青文集第四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277页、275页、199页、318页、319页、321页、314页、274页。

③④⑤⑧⑫⑭柳青著《柳青文集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134-135页、154-155页、307页、79页、183页、79页。

猜你喜欢
柳青底层集体
我为集体献一计
航天企业提升采购能力的底层逻辑
志愿者精神 永不落幕
“无尽”的《创业史》——我的父亲柳青
新时代我们向柳青学习什么
《柳青在皇甫》《柳青言论集》出版
警犬集体过生日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回到现实底层与悲悯情怀
中国底层电影研究探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