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固清真寺建筑的形式美初探

2016-11-26 04:02马雪妍
长江丛刊 2016年25期
关键词:西海固清真寺建筑

马雪妍

西海固清真寺建筑的形式美初探

马雪妍

美是大自然的特质之一,清真寺建筑也不例外,它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西海固清真寺从形式到声音到色彩无不淋漓尽致地表达着伊斯兰建筑的美学理念。它的形式美,一方面体现在宗教活动的社会功能上,另一方面体现在建筑的外部形式上。

西海固 清真寺 形式美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建筑艺术的魅力与感染力来自于其外在可感的线条、色彩、质感、造型等因素共同缔造出的审美意境,这也使得建筑常被誉为“凝固的音乐”,即使是通过文字符号表达的诗歌也要遵循“建筑美”。但,这只是构成建筑艺术魅力与感染力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建筑的社会功能及其实用价值。清真寺建筑也不例外,它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西海固清真寺从形式到声音到色彩无不淋漓尽致地表达着伊斯兰建筑的美学理念。它的形式美,一方面体现在宗教活动的社会功能上,另一方面体现在建筑的外部形式上。

西海固大大小小的清真寺建筑各有特色,总体上看,西海固清真寺的形式主要的一种是吸纳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宫殿式建筑,这类建筑的总体风貌是古朴大方,雄伟庄严。从外观上来看西海固清真寺一般采用四合院制式,布局完整对称,主要由大殿、邦克楼、沐浴室及其他附属房屋组成。而这种布局之所以在西海固清真寺中较为普遍,也与该地域民居的庭院式布局有密切关系,例如在一些清真寺甚至借鉴了西海固民居中的“高房子”建筑。在西海固清真寺中,主体建筑为大殿,使用大木起脊,由卷棚、正殿、后窑殿三部分组成。西海固回民族非常重视现实生活,他们学习中国的园林建筑艺术,庭院里遍植花木,立碑悬匾,将中西方建筑手法融会贯通,呈现出独具特色的装饰风格。这种西海固清真寺建筑的典型代表是西吉沙沟拱北清真寺。

另一种西海固清真寺是阿拉伯样式的。在色彩使用上注重整体色彩的运用,以绿、白两色为主,它的特点是大殿顶上有一组浑厚饱满的绿色穹顶,周围有四个小穹顶,簇拥着中间的一个大穹顶,其上有圆塔状物并于终端饰一弯新月,直指蓝天。与西海固赤贫焦红的干旱黄土风貌形成较为鲜明的对照,当然也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更多神秘与神性。这类清真寺的礼拜大殿一般为砖混结构,平面布局采用集中式构图,强调垂直轴线,结构严谨,简洁明快,这种建筑的典型代表是西吉北大寺。

可以说以上两种建筑风格在建筑外形上的核心理念一个是“方”,一个是“圆”。还有一种清真寺是中国传统宫殿式风格与阿拉伯风格、传统与现代、寺院风格与民居样式的多元统一。尤其是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声中随着西海固地域政治经济文化的跨越式大发展,由于建筑材料的丰富,设计理念的不断更新,施工设备、手段的改进与提升,新世纪之后出现的清真寺在保持原有的雄伟壮观之外更多了装饰性,曾因地理条件和经济条件而少雕梁画柱的西海固清真寺也多了时代色彩,使其使用价值、装饰艺术等都有了空前的发展,体现出现代西海固回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及其审美特质。

首先,西海固清真寺建筑体现了和谐之美。

德国哲学家谢林之所以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因为建筑与音乐都有一定的节奏与韵律,而“悦人耳目”的节奏与律动才是统一和谐的。集中体现伊斯兰宗教文化的清真寺在建筑构成上崇尚和谐的秩序之美。清真寺建筑形式自成体系,融汇了伊斯兰教与阿拉伯民族地域特征。中国的清真寺在以上基础上又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风格,使三种文化和谐发展。而中国的清真寺建筑也是民族融合的鲜活证明,西海固清真寺亦然。和谐是伊斯兰建筑艺术的基本理念,它有着极其深厚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内在精神上,清真寺建筑本身寄寓着希望、清洁、神圣的“清”、“真”内涵。外在形式上,无论是讲究对称的建筑结构、圆润精巧的穹顶设计、白绿映衬的柔和色调都给人舒适、悦目的感受。具有中国传统宫殿特色的清真寺建筑在布局上讲究对称,常采用四合院式的庭院设计,将外来的“寺”与传统的“院”结合起来。在中轴线两侧,建筑一般左右对称,寺院正中是整个建筑群落的主体,即礼拜大殿,殿前两侧相互对称的南北厢房,寺院的大门与大殿正对呼应,从大门到大殿由砖石或水泥等铸造的通道相连。这些清真寺因所在村镇人口、经济的发展状况而有简单与繁复的差异,但在整体风格形式上却都相近。在西海固地域的清真寺中,装饰布置上大都因选取材料的便捷或有目的的与当地建筑文化融合而几乎都采用了中国传统风格的砖雕和木雕,但也并未使得整体建筑有违和之感,反而加深了建筑上的民族融合。

除了建筑自身的和谐之美外,清真寺建筑也讲究与人、与所处环境的和谐。“建筑的艺术境界,既与建筑物本身的结构、体积、形状、色调有关,又与周围环境中的空间、其他建筑群、自然景色有关,由此形成千变万化的意境,丰富人们美的感受。”追溯历史,清廷在镇压回回民族的过程中经过大肆屠杀后将其驱赶至西吉沙窝,目的便是让其在那片不毛之地上自生自灭。而西海固这片干涸贫瘠的土地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不适宜于人类居住的地方。在该地域本土作家的作品中,苦焦、赤地千里等语词是它的代名词,在国内外有着广泛影响的回族作家张承志的《心灵史》中也记录了这片不毛之地上哲合忍耶回族的生存苦难。但张承志在看到生存苦难的同时更看到了高居其上的宗教信仰的力量,在那一片赤红的土地之上,他看见了“一弯新月”。清真寺之上那一弯新月浸润了那片土地,给了它和谐、宁静与尊严。在与环境的精神呼应的同时,清真寺建筑在西海固与自然环境也是相得益彰、相映成趣。例如海源清真大寺周围与寺龄相仿的参天榆树,它们共同见证着历史的沧桑,也一起营造着它们脚下的宗教、自然、人文环境。

其次,西海固清真寺建筑体现了力量之美。

因为材料的质感、建筑的实际用途、形体的大小等因素,建筑从整体上也抽象地表达着力量感,从而具有力量之美。比如阿拉伯式的清真寺最引人注目的是其中间巨大的绿色穹顶(新世纪以来,在西海固地域也出现了金色穹顶),与周围的四个小穹顶形成了大小的对比,大穹顶的量感与体感极强,新月刹杆高耸,大穹顶上的一弯新月则有力地指向蓝天。高耸的宣礼塔是宗教力量的隐喻与宣喻,它召唤着人们的礼拜,为礼拜着指出精神的出路,是信仰的力量的最好体现。在西海固地域,20世纪90年代之前,由于经济的不发达,除了融入到黄土高原色调之中的“黄泥小屋”,基本上看不到醒目显赫的政治经济建筑,而与佛教、道教建筑常隐匿山林远离尘嚣的姿态不同,清真寺建筑与民居建筑毗邻而居、融合其中。当然,与相对较小的民居建筑相比,清真寺建筑占有相对庞大的空间。这样,在视觉感受上,清真寺带给观者雄浑的厚重感也充满了力量之美。

第三,西海固清真寺凸显了装饰之美。

色彩是构成形式美感的不可或缺的因素,自然美景、日常生活、

艺术创作都靠色彩来表现。它除了具有一定的象征性之外,还向人们传递着某种情感,能唤起人们无穷的想象。

西海固清真寺在色调的运用方面受到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与中国

传统文化的双重影响,崇尚绿色和白色。绿色象征着和平,能让人联想到充满希望和生机,在伊斯兰艺术中,绿色意味着复活与更新,表达着回族人民热爱生活,尊重自然的淳朴世界观。而白色代表纯洁和平安,是各国穆斯林崇尚的色彩。白色和绿色主要用于清真寺的拱顶、墙壁等处,给人一种清静素雅并虔心近主的感觉。再如金色,象征着尊贵以及至高无上,包含有祝愿、光荣与收获的意思,中国传统宫殿式的清真寺就具有金黄等多种颜色相间的特征。随着西海固地域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与开放,清真寺建筑在色彩的使用上葆有传统的白绿相间,又有新鲜的色彩元素被吸纳融汇。

与周围的民居相比,相对华丽鲜艳的西海固清真寺装饰也是其一大审美特色,它不但从各方面反映着西海固回民族的文化内涵,也是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建筑本身的建筑和拱券结构的花纹式样丰富多彩外,清真寺的建筑装饰无论在内容、布置和色彩上都体现着浓厚的伊斯兰艺术的特色。西海固清真寺的建筑装饰丰富多彩,大多清真寺都是将伊斯兰教装饰风格与中国传统建筑装饰风格融汇贯通,外观造型雄健而又不失雅致,殿堂内以肃穆、淡雅为主。两者交相辉映,共同造就了清真寺建筑的独特魅力。西海固清真寺建筑的墙壁和门窗等处的装饰,以图案和文字为主。由于伊斯兰教反对偶像崇拜,所以,清真寺大殿内没有拟人化的塑像、画像等造型,雕刻和绘画多以花卉、果品、文房四宝、山水美景、几何图形等为主装饰。“在一些中国传统宫殿式清真寺中,也有龙、狮子、麒麟等动物的造型和图案,这些图案看上去栩栩如生,富有立体感。清真寺的文字装饰多通过楹联、匾额、旌旗等形式表现出来,以阿拉伯文和汉文书法艺术为主,内容多为表达伊斯兰核心思想的警语、勉励、赞颂等。”

当然,除了以上外在形式上审美与内在宗教精神的传达之外,西海固清真寺还更具有其社会实用价值与功能。而这种实用功能与价值也成为西海固清真寺建筑在形式美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甚至,作为建筑的外观等形式美都是附属或附着于其社会实用价值与功能之上的。

注释:

①李嘉珊.艺术美学导读[J].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4):2.

②马宗保.伊斯兰教在西海固[J].宁夏人民出版社,2004(82).

[1]马宗保.伊斯兰教在西海固[J].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4.

[2]束锡红.宁夏回族文化图史[J].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8.

[3]刘一虹,齐前进.美的世界-伊斯兰艺术[M].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

[4]丁克家.至真至美的回族艺术[J].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8.

[5]刘伟.宁夏回族历史与文化[J].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4.

[6]刘伟,黑富礼.固原回族[J].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0.

[7]王伏平.宁夏回族史话[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8.

[8]李嘉珊.艺术美学导读[J].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宁夏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本文系宁夏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资助,项目编号:NGY2015105。注:该论文为2015年宁夏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之一。

马雪妍(1978-),女,宁夏隆德人,宁夏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本科,研究方向:油画、西海固民间美术。

猜你喜欢
西海固清真寺建筑
一部新时代的脱贫攻坚史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关于西海固 我们一直了解得太少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伊清真寺爆炸7人死亡
伊朗清真寺发生爆炸
行走在西海固的太阳